但使龙城飞将在中的龙城是哪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15
但使龙城飞将在的龙城是指哪里?

中国有八个龙城,分别是诸城、 濮阳、天水、湘乡、太原、常州、柳州、朝阳。诗中的‘龙城’指奇袭龙城的大将军李广。但具体是哪里已不可考。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
李广(?—前119),西汉名将,陇西成纪人。其先祖李信为秦国名将,曾率秦军追逐燕太子丹直到辽东。 公元前166年,匈奴大举入侵边关,李广少年从军,抗击匈奴。他作战英勇,杀敌颇众,使汉文帝大为赞赏。九年后,汉景帝即位,李广升为骑郎将,成为景帝身边的禁伟骑兵将军。吴王、楚王叛乱时,李广以骁骑都尉官职跟随太尉周亚夫出征平叛,在昌邑城下夺得叛军军旗,立下显赫战功。诸王叛乱平定后,李广调往上谷、上郡、陇西、雁门、代郡、云中等西北边陲做太守,抗击匈奴的入侵。
一次,匈奴进攻上郡,景帝派了一名亲随到李广军中,这名亲随带了几十骑卫士出游,路上遭遇三名匈奴骑士。结果,卫士们全被射杀,亲随本人也中箭逃回。李广闻讯,即率百名骑兵追击,亲自射杀其中两人,生擒一人。刚把俘虏缚上马,匈奴数千骑兵赶来,见到李广等人,以为是汉军诱敌之兵,连忙抢占了一座高地。李广所带的百骑兵士慌忙上马欲逃。李广大喝:“我们远离大军数十里,逃必死!不逃,匈奴以为是诱敌之计,必不敢攻击我们。”遂带领兵士向匈奴骑兵迎去,离匈奴阵前二里之遥,他令士兵下马解鞍,匈奴搞不清他们的意图,果然不敢攻击,只派一名将官出阵试探,李广飞马抢到阵前,将他射落马下,然后从容归队。到夜半时,匈奴人认为一定有汉军埋伏夜袭,遂引兵而去。
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即位,调李广为未央卫尉。四年后,李广率军出雁门关,被成倍的匈奴大军包围。匈奴单于久仰李广威名,令部下务必生擒之。李广终因寡不敌众而受伤被俘。押解途中,他飞身夺得敌兵马匹,射杀追骑无数,终于回到了汉营。从此,李广在匈奴军中赢得了“汉之飞将军”称号。归朝后,李广被汉帝革除军职,贬为庶人。
几年后,匈奴杀辽西太守,击败韩安国将军。武帝重新起用李广为右北平太守。匈奴闻“飞将军” 镇守右北平,数年不敢来犯。
一次,李广外出打猎,看见草中大石,以为是虎而一箭射去。待他近看时,方知射中的是大石,而那枝箭却深深地射入了石中。他张弓对石再射,却始终不能再将箭射入石中了。 公元前120年,李广率四千骑兵出右北平。配合张骞出征匈奴。兵进数百里,突然被匈奴左贤王率四万骑兵包围,汉兵死伤过半,箭矢也快用完了。李广令士兵们引弓不发,他自己以大黄弓连续射杀匈奴裨将多人。匈奴兵将大为惊恐,纷纷被李广的神勇所镇住而不敢妄动,直到第二日,汉军主力赶到,李广军得以解出重围。
公元前119年,大将军卫青率军出击匈奴,李广以60多岁的高龄任前将军职。出塞后,卫青从俘虏口中得知了单于的驻地。他想甩开李广独得大功,便令李广的前锋部队并入右翼出东道,他自带中军去追单于。李广力争无果,遂引军与右将军赵食其合军出东道。由于道路难走又无响导,终于迷了路。此时卫青与单于接战,单于逃走,卫青只得徒劳而返,在回军的路上才与右翼部队会合。卫青差亲信带着酒肉来慰问李广,向他询问右翼部队迷路的经过。说卫青要向天子上报,把走失单于的责任推给右将军赵食其。李广一身正直,自然不答应。卫青大为光火,又派人催逼李广的幕僚去中军接受审问。李广说“他们无罪,迷路的责任在我,我自己去受审。”把责任全揽在自己身上。来人走后,李广望作那些多年共同生死的部将,慨然叹道:“我自少年从军,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想不到现今却被大将军如此催逼,我已年过花甲,那能再受这样的屈辱!”说罢拔出配剑引颈自刎。一代名将,就这样含冤,悲惨地陨落了。

龙城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南侵的匈奴惧怕他,称他为“飞将军”。龙城是唐代的卢龙城(卢龙城就是汉代的李广练兵之地,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一带,为汉代右北平郡所在地)。
该句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组边塞诗《出塞二首》的第一首,全诗原文如下: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白话文释义: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作。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一时期,唐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边塞诗人的作品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但频繁的边塞战争,使人民不堪重负,渴望和平,《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这种和平愿望。
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说的是此地汉关,明月秦时,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儿男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三、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龙城飞将”出现,平息胡乱,安定边防。
诗从写景入手。“秦时明月汉时关”皓月当空,照耀着万里边疆的关塞,显示了边疆的寥廓和景物的萧条。在“月”和“关”的前面用“秦汉时”加以修饰,使意境更加高远,把我们引到了遥远的古代,更引人深思:秦汉以来边防战争连续不断,一直持续至今,这是从时间上描写边塞的悠久。
面对这样的景象,边人触景生情,自然联想起秦汉以来无数献身边疆、至死未归的人们。“万里长征人未还”,又从空间角度点明边塞的遥远。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直接抒发了边防士卒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只要有李广那样的名将,敌人的马队就不会度过阴山。这两句写得意在言外。意思就是说:由于朝廷用人不当,使将帅不得其人,才造成了烽火长燃、征人不还的局面。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汉代抗匈名将的怀念,指责了诗人所处时代守边将领的无能,盼望出现良将,驱逐敌人,保住边疆。首句从秦汉时的月色和关塞写起,点名月色、关塞依旧,但时光流逝,朝代变迁,长期边防战争给人民和将士带来无限灾难与痛苦。

龙城,也叫龙庭,在今天的蒙古国鄂尔浑河的东岸。

龙庭汉朝时是匈奴的要地,因为这是匈奴人祭天的地方,不难理解这是匈奴的一个圣地,对他们来说是很神圣的。

而卫青首次出征匈奴,不惧险境,出奇招直接捣毁的就是匈奴的祭天圣地——龙城,虏700人,匈奴人对卫青又恨又怕的原因恐怕就在这,就像汉文化里被刨了祖坟差不多。

龙城之战是汉初征战匈奴的首次胜利,为以后汉天子实现“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理想,笼络了人心,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和精神基础。

龙城之战的胜利也是卫青的成名之战,由此开始,卫青逐步成为抗击匈奴的名将和代表。

扩展资料:

王昌龄有一首诗被明朝李攀龙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翻译: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远征万里的大军仍然没有回还。只要有李广将军守卫在龙城(边塞),不让胡人战马敢踏过阴山半步。

诗人后两句是渴望和平,希望所处的年代,也能出现“龙城飞将”这样的英雄、良将,那么边境的人民就可以免受外族骑兵的骚扰抢掠,平安生活中,需要像卫青、李广那样让匈奴闻风丧胆、望之生畏的抗匈名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_出塞



龙城,一作卢城,唐北平郡(汉代右北平郡)郡治。即卢龙城,是李广驻军的地方,在今河北省卢龙县龙城:或解释为匈奴祭天之处,其故地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鄂尔浑河西侧的和硕柴达木湖附近;或解释为卢龙城,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一带,为汉代右北平郡所在地。《史记。李将军传》说:“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后一解较合理。

①龙城:或解释为匈奴祭天之处,其故地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鄂尔浑河西侧的和硕柴达木湖附近;或解释为卢龙城,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一带,为汉代右北平郡所在地。《史记。李将军传》说:“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后一解较合理。

龙城,今辽宁朝阳。飞将军为李广。一是李广曾长期任职右北平郡太守,右北平郡治所在今内蒙古兴城,兴城与朝阳一山之隔,古时很可能是一个地方。二是朝阳十六国时是前燕后燕和北燕都城,古称龙城。三是作者王昌龄生活在唐朝,唐朝与十六国时期是很近的。四是从诗的意境看,但使龙城飞将在,但字表达了诗人感叹的意思,要是谁谁在,那就好了。是作者以史论今的一种方式。唐朝的胡马是谁呢?当时西北已经太平了,反而东部不太安分,总想反叛。例如,安禄山史思明,这两个人都是朝阳人。总之,从时间地点人物诗意等方面看,很有可能指朝阳。

龙城:或曰匈奴祭天之处,其帮地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鄂尔浑河西侧的和硕柴达木湖附近。又一说即卢龙城,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为汉代右北平郡所在地。

  • 龙城飞将的龙城指什么地方
    答:“龙城飞将”的龙城指的是:河北省喜峰口长城一带地区,今秦皇岛市卢龙县。龙城是汉朝时期匈奴的地方,这也是匈奴的一个圣地,所以说这个地方对匈奴来说很重要。“龙城飞将”的“龙城”是如今的河北省喜峰口长城一带地区。龙城在中国唐朝时期又被称为“卢龙城”,在那时候拥有至关重要的发展战略部位,是...
  • 但使龙城飞将在的龙城指的是哪里
    答:“但使龙城飞将在”出自唐朝诗人王昌龄的七言绝句《出塞》,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现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着安定的生活。作者生平经历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而立之年,始中...
  • 但使龙城飞将在的龙城指的是哪里
    答:5. 直到汉朝国力强盛之后,才决定对匈奴进行武力讨伐。6. "但使龙城飞将在"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出塞》,表达了诗人对于有能力的将领早日结束战事的期盼,让人民能够过上安定的生活。7. 王昌龄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以七言绝句著称,与李白、高适、王维等诗人交好,其生平经历了从贫贱农耕到中进士,...
  • 但使龙城飞将在龙城在哪
    答:河北省喜峰口长城附近一带。“但使龙城飞将在”出自唐朝诗人王昌龄的七言绝句《出塞》。全句为“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含义是: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其中“龙城”指卢龙城,一作“卢城”,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长城附近一带,为汉代右北平郡所在地。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中的“龙城”指哪里?
    答:龙城:或解释为匈奴祭天之处,其故地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鄂尔浑河西侧的和硕柴达木湖附近;或解释为卢龙城,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一带,为汉代右北平郡所在地 其实是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但使龙城飞将在的龙城在哪里
    答:龙城飞将简介“龙城飞将”并不只一人,实指卫青李广,更多的是借代众多汉朝抗匈名将。卫青,字仲卿,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市)人。西汉时期名将、外戚、军事家,汉武帝第二任皇后卫子夫的弟弟,汉武帝在位时官至大司马大将军,封长平侯。李广,汉族,陇西成纪人,中国西汉时期的名将。漠北之战中,李广任...
  • “但使龙城飞将在”这句诗中,龙城指的是谁?
    答:“但使龙城飞将在”这句话中,龙城指的是飞将军李广驻军的地方,属于今天河北省的卢龙县。“但使龙城飞将在”这句诗出自王昌龄的七言绝句。这首诗主要想表达的是诗人慨叹边战不断以及国无良将,这首诗表达了人民要求平息边患,从而可以享受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 王昌龄通过对边塞...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中的龙城是哪
    答:卫青虽是首次出征,但他果敢冷静,出其不意的深入险境,直捣匈奴祭天圣地龙城,首虏近千人,取得胜利。另外三路,两路失败,一路无功而还。汉武帝看到只有卫青胜利凯旋,非常赏识,封卫青为关内侯。龙城之战在汉匈交战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汉朝自高祖刘邦建国以来,屡屡受到北方匈奴的掠夺羞辱,如高祖“...
  • 龙城飞将的龙城指什么地方
    答:龙城飞将的龙城指的是:河北省喜峰口长城一带地区,今秦皇岛市卢龙县。龙城是汉朝时期匈奴的地方,这也是匈奴的一个圣地。“龙城飞将”的“龙城”是如今的河北省喜峰口长城一带地区。龙城在中国唐朝时期又被称为“卢龙城”,其具体位置是如今的秦皇岛市卢龙县。“龙城飞将”的“飞将”指的是卫青,卫青出征...
  • 但使龙城飞将在龙城是哪
    答:河北省喜峰口附近一带。龙城是唐代的卢龙城(卢龙城就是汉代的李广练兵之地,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一带,为汉代右北平郡所在地),纵观李广一生主要的时间都在抗击匈奴,防止匈奴掠边,其中每次匈奴重点进攻的汉地天子几乎都是派遣李广为太守,所以这种说法也不无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