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识别制度的内容包括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5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医护人员在各类诊疗活动中,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床号3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
  2、病情危重、意识障碍、新生儿、围手术期患者必须按规定使用“腕带”标识。
  3、护士在为患者使用“腕带”标识时,实行双核对。“腕带”记载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床号、科别、诊断、过敏史等。由病房责任护士负责填写。
  4、护士在给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示时,必须双人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同样需要经两人核对。佩戴“腕带”标识应准确无误,注意观察佩戴部位皮肤无擦伤、血运良好。
  5、介入治疗或有创治疗活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前,医护人员应让患者或家属陈述患者姓名,并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核对床头卡和腕带,确认患者身份。
  6、在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必须亲自与患者或其家属进行沟通,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保证对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7、手术患者在转运交接过程中,必须有患者身份识别的如下具体措施:
  (1)手术患者进入手术室前,由病房护士给患者使用“腕带”标识,写清患者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科别、血型后,与手术室护士交接并填写病房与手术室对接单,无误后方可进入手术室。
  (2)围手术期患者“腕带”使用时间必须依据护理部规定,即手术前一日开始使用,手术后病情危重期间使用(直至改为二级护理),手术后病情稳定使用三日,结束后由病房负责护士核对后取下。
  8、急诊、病房、产房、手术室、ICU之间患者识别,必须有患者身份识别的如下具体措施:
  (1)急诊科危重患者转科:由医务人员护送,确保搬运安全;出示患者在急诊就诊的复写病例、入院病例;认真与科室护士交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病情、置管情况、特殊情况等,并填写急诊科危重患者转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2)门诊急诊患者与ICU、手术室、病房转接患者:由医务人员护送,确保搬运安全;出示患者在急诊就诊的复写病例、入院病例;认真与科室护士交接,内容包括患者自然情况、生命体征、意识状况、皮肤完整情况、出血情况、引流情况等,填写门诊急诊患者与ICU、手术室、病房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3)病房与手术室转接患者:病房护士认真查对,做好手术前准备;认真与手术室护士进行交接,内容包括:床号、姓名、手术名称、生命体征、手术前准备、药物情况等,并填写病房与手术室患者对接记录单。
  (4)手术室与病房转接患者:手术后,手术室护士仍应按识别卡与病区做好病情、药品及物品的交接,填写手术室与病房患者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5)病房与ICU转接患者:由医务人员负责转送,保证搬运安全;病房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输液、各种引流、皮肤完整情况等,填写病房患者与ICU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6)病房与产房转接患者:病房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子宫收缩情况、会阴准备情况、胎心音、药品、并发症等,填写病房与产房患者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7)产房与病房转接患者:产房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分娩情况、会阴情况、子宫收缩情况、药品应用情况、新生儿情况等,填写产房与病房患者对接记录单。
  (8)导管室与病房转接患者:由医务人员护送,保证搬运安全;导管室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患者自然情况、术式、穿刺部位、鞘管、止血方式、意识等,填写导管室与病房患者对接记录单。

金融机构在与客户建立业务关系或者为客户提供规定金额以上的现金汇款、现钞兑换、票据兑付等一次性金融服务时,应当要求客户出示真实有效的身份证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进行核对并登记。客户由他人代理办理业务的,金融机构应当同时对代理人和被代理人的身份证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进行核对并登记。与客户建立人身保险、信托等业务关系,合同的受益人不是客户本人的,金融机构还应当对受益人的身份证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进行核对并登记。金融机构不得为身份不明的客户提供服务或者与其进行交易,不得为客户开立匿名账户或者假名账户。金融机构对先前获得的客户身份资料的真实性、有效性或者完整性有疑问的,应当重新识别客户身份。任何单位和个人在与金融机构建立业务关系或者要求金融机构为其提供一次性金融服务时,都应当提供真实有效的身份证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金融机构通过第三方识别客户身份的,应当确保第三方已经采取符合本法要求的客户身份识别措施;第三方未采取符合本法要求的客户身份识别措施的,由该金融机构承担未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的责任。金融机构进行客户身份识别,认为必要时,可以向公安、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核实客户的有关身份信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居民所持身份证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1984年4月6日,中国大陆开始实行居民身份证制度。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试行条例》。并且开始颁发第一代居民身份证。第一代居民身份证采用印刷和照相翻拍技术塑封而成,比较容易被伪造。
2003年6月28日,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规定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年满十六周岁的中国公民,应当申请领取居民身份证;未满十六周岁的中国公民,也可以依照本法的规定申请领取居民身份证。
2004年3月29日起中国大陆正式开始为居民换发内置非接触式IC卡智能芯片的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公安部表示,居民身份证更新换代工作将在2008年前全部完成。第二代身份证较第一代身份证做了很多改进。第二代身份证表面采用防伪膜和印刷防伪技术,使用个人彩色照片,而且内置了数字芯片,采用了数字防伪措施,存有个人图像和信息,可以用机器读取。还采用了更大字库,目的在于解决人名地名中的生僻字问题。
现代身份证与传统的“纸版配照片”式身份证相比相似之处已经很少,而更多的是采取高技术的智能卡形式,具备由计算机进行扫描和阅读的能力。当身份证是由国家所颁发时,它将作为每个人独一无二的公民身份的证明工具。大量新技术的出现允许身份证包含生物统计学信息于其中,如照片、面部特征、手掌特征、虹膜扫描识别或指纹识别。其他通常出现在身份证上(或数据库中)的信息包括:全名、父母姓名、住址、职业、民族(在多民族国家中)、血型和凝血因子。有15位的身份证和18位的身份证。第二代身份证中已可以在线身份证查询及身份证核对身份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头像,一般常见于汽车租赁、物流、中介、家政、交友等行业的用户查询验证,每次查询费用五元。
2013年,公安部副部长杨焕宁介绍,在居民身份证登记内容中增加了指纹信息项目,并指出,公民申请领取、换领、补领居民身份证的,应登记指纹信息。在居民身份证中登记的指纹信息,是数字化的指纹特征点,不能被还原成指纹图像,能有效保护公民的指纹信息安全,不用担心指纹信息泄露。第二代身份证中使用的专用芯片在设计定型时已预留了指纹信息储存区,增加指纹信息不必更换证件式样和芯片,和原来的二代证在外观上并没有差异。同时据介绍,身份证登记指纹信息只针对首次申领居民身份证,或者换领、补领身份证的公民,尚在有效期内的二代身份证可以正常使用。 中国台湾的身份证称为“国民身份证”。现行版本是1985年起所换发,并于1995年起由手写资料改为电脑打印,男性的身份证为浅黄色;女性的身份证为粉紫色。但因发行多年,已严重被伪造用以犯罪,在2000年初起就开始研究更换新身份证,原先身份证上有象征华人的龙图案,但被一些信奉西方宗教人士所反对。经过数年设计,正式版本于2004年定稿,预定于2005年起全面换发。但因为台湾省“户籍法”有规定:申领及补发身份证需要登记指纹信息,被争议为侵犯人权,因此“司法院”大法官采取紧急处分权,推迟至2005年7月起全面换发身份证,并于同年9月的大法官会议颁布解释,裁定“户籍法”中登记指纹信息的规定违宪。预定于12月开始换发。此次换发新身份证与以往不同的是,不再以颜色区分性别,但对于照片的规定严格许多,也因为有强制露出耳朵的规定,被部分耳朵缺损人士所抗议。
台湾的现役军人,以往是以军人补给证做为军人用身份证件,改成台湾军人身份证。 香港身份证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入境事务处(以下简称入境处)签发,是香港居民的主要身份证明文件。香港法例第177章《人事登记条例》规定,凡年满11岁或在香港逗留多于180天人士,必须于年满11岁后或抵港30天内登记领取儿童身份证,并必须于年满十八岁后更换为成人身份证。所有十五岁以上人士于公众地方皆必须随身携带身份证,并随时接受检查。香港现正进行最新一代的智能身份证的换领工作。新的智能身份证除了可以作一般出入境及身份认证用途外,还可以用作网上电子证书、公共图书馆图书证,于2006年可同时用作驾驶执照。
香港永久居民于出入香港边境时候只需出示身份证即可过关,无须出示护照。
如果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证持有人因需要更换新证或因丢失旧证而要补领,在新证未发出前入境事务处会发出“申请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证收据”。此收据具临时身份证的功能。
每张香港身份证均有持证人的姓名、出生日期等个人资料,并把持证人的黑白照片印在证上。在姓名一栏下面,亦印有中文电码,以方便政府或机构作输入姓名之用。

  • 金融机构的客户身份识别制度包括哪些内容
    答:任何单位和个人在与金融机构建立业务关系或者要求金融机构为其提供一次性金融服务时,都应当提供真实有效的身份证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金融机构通过第三方识别客户身份的,应当确保第三方已经采取符合本法要求的客户身份识别措施;第三方未采取符合本法要求的客户身份识别措施的,由该金融机构承担未履行客户...
  • 金融机构的客户身份识别制度包括哪些内容
    答:任何单位和个人在与金融机构建立业务关系或者要求金融机构为其提供一次性金融服务时,都应当提供真实有效的身份证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金融机构通过第三方识别客户身份的,应当确保第三方已经采取符合本法要求的客户身份识别措施;第三方未采取符合本法要求的客户身份识别措施的,由该金融机构承担未履行客户...
  • 如何进行反洗钱客户身份识别和操作
    答:设立该制度的主要目的有三个:一是作为金融机构履行客户身份识别和交易报告义务的记录和证明;二是可以为掌握客户真实身份、再现客户资金交易过程、发现可疑交易提供依据;三是为违反犯罪活动的调查、侦查、起诉、审判提供证据。对此项制度的具体内容,反洗钱法第十九条作了明确规定。参照国际通行规则,规定客户...
  • 谁知道三无病人身份怎么识别?
    答: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准确识别患者对确保医疗安全具有关键性的作用,是保证医疗护理安全有效的前提和基础。1、严格执行各项查对制度,在采血、给药、输液、输血、手术及实施各种介入与有创诊疗 时,必须至少同时使用床号和姓名进行患者识别。2、严格执行“腕带”标识制度,对手术、意识障碍、新生儿、“三无”...
  • 身份识别制度
    答:众所周知,客户身份识别制度、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制度、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保存制度共同构成了反洗钱工作的三项基本制度,而客户身份识别制度则处于最基础的地位,客户身份识别的有效性决定了银行的资产质量,并避免洗钱威胁,为此,监管机构制定了一系列相关制度来规范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客户身份识别...
  • 客户身份识别措施包括哪些方面
    答:客户身份识别的基本原则是金融机构在与客户建立业务关系或者为客户提供规定金额以上的现金汇款等一次性金融服务时,要求客户出示真实有效的身份证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进行核对并登记,且不为身份不明的客户提供服务等的制度。客户身份识别制度是国际通行的反洗钱领域的重要原则,与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制度...
  • 《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的全...
    答:从事汇兑业务、支付清算业务和基金销售业务的机构履行客户身份识别、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保存义务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金融机构应当勤勉尽责,建立健全和执行客户身份识别制度,遵循“了解你的客户”的原则,针对具有不同洗钱或者恐怖融资风险特征的客户、业务关系或者交易,采取相应的措施,了解客户及其交易目的和交易性质,了...
  • 反洗钱客户身份识别的四个要求
    答:2、按照规定了解客户的交易目的和交易性质,有效识别交易的受益人;3、在办理业务中发现异常迹象或者对先前获得的客户身份资料的真实性、有效性、完整性有疑问的,应当重新识别客户身份;4、保证与其有代理关系或者类似业务关系的境外金融机构进行有效的客户身份识别,并可从境外金融机构获得所需的客户身份信息。
  • 客户身份识别包括
    答:客户身份识别包括身份证件验证、用户名和密码、生物识别技术、电话验证。一、身份证件验证 这是最直接和常见的方法,要求客户提供有效的身份证明文件,如身份证、护照、驾驶执照等。这些证件可以用于验证客户的姓名、出生日期、国籍等信息,并确保其合法性和真实性。二、用户名和密码 对于在线服务和电子商务...
  • 客户身份识别包含哪三层含义
    答:客户身份识别包含了解客户本人的真实身份、了解客户的交易目的和交易性质、了解客户的资金来源和用途。客户与主户相对而言_是中国古代户籍制度中的一类户口_泛指非土著的住户。它不是一个统一的阶级或阶层_其中包括有地主_自耕农_城市小商贩_无业游民。客户或顾客可以指用金钱或某种有价值的物品来换取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