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为学的文言文阅读答案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9-10

1. 为学文言文阅读答案

《为学》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阅读练习一】

1.本文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告诉我们 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2.“以( )告富者”是一个省略句,括号中省略的内容是 。

3.选出下面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贫者语于富者曰(告诉) B、吾欲之南海(往)

C、西蜀之去南海(距离) D、顾不如蜀鄙之僧哉(看来)

4.文中有两处“子何恃而往”,为什么第一处用的是问号,而第二处用的是叹号?请作简要分析。

5.对比鲜明是本文写法上的一大特点,请以蜀鄙二僧欲往南海部分为例,说说文章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

【阅读答案】:

1.主观努力(或立志)2.到过南海这件事3.D4.第一次表示探询语气(或表示一般疑问)第二次表示轻蔑语气(或表示不屑一顾)5.略

【阅读练习二】

8、解释多义词(6分)

自南海还( ) 蜀之鄙有二僧( ) 西蜀之去南海( )

望桓侯而还走( ) 肉食者鄙( ) 去国怀乡( )

9、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吾欲之南海 B. 其一贫,其一富 C. 以告富者

子墨子九距之 其真无马邪 必以分人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___________________

11、本文引用______________的故事,意在阐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4分)

12、下面摘录《为学》中的一段话,请用“/”给这段话断句。(2分)

吾 资 之 聪 倍 人 也 吾 材 之 敏 倍 人 也 屏 弃 而 不 用 其 与昏 与 庸 无 以异 也。

【阅读答案】:

8、(6分,每空1分)回来 掉转(回转) 边境 目光短浅 距离 离开

9、(2分)C

10、(6分,“买”、“犹”、“顾”、“哉”各占1分,句意各占1分)

译文①我好几年来想要雇船而下,还没有成行(实现)。

②人们确立志向,难道不如四川边境的和尚吗?

11、(4分,每空2分)

蜀鄙二僧(去南海) 志向坚定,主观努力,即使客观条件差也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意思对即可)

12、(2分,每错1处扣0.5分,扣完本题分为止)

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2. 为学 阅读答案

1、恒心,决心。

2、以 之 告富者。把他去南海这件事告诉富者

3、看不见标点。貌似是第二个。

4、第一个用问号是在询问贫者,所以用问号;第二个得知贫者是只那一瓶一钵想前往南海,而自己几年来想买船都没去成,表示了对于贫者的一种不屑于鄙视,所以用感叹号。

5.首先,说明富者想买船去南海没去成,证明去南海这件事是相当困难的;后面通过贫者那一瓶一钵就去了南海,从而达到说明一件事理,去南海虽然困难,但是你只要有足够的恒心与决心,没有什么是不可完成的。

3. 文言文《为学》的答案

《为学》

【原文】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译文】

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容易了;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困难了。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学习,那么困难的也容易了;不学习,那么容易的也困难了。

四川的边境上有两个和尚,其中的一个贫穷,其中的一个富有。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去南海,怎么样?”

富和尚说:“您靠什么去呢?”

穷和尚说:“我靠着一个水瓶一个饭钵就足够了。”

富和尚说:“我几年来想雇船而往下游走,还没有能够去成。您靠什么能去!”

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告诉富和尚。富和尚显出了惭愧神色。

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达了。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

4. 《为学》练习题带答案

《为学》练习题及参考答案1.指出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组.( )A.不逮人(dài) 迄乎成(qì) 昏与庸(yōnɡ) 屏弃(bǐng)B.蜀之鄙(bǐ) 何恃(shì) 饭钵(bō) 惭色(cán)C.语于富者(yǔ) 僧人(sēng) 久而不怠(dài) 彭端淑(shū)2.解释下列句中“者”的意思.①学之,则难者亦易矣( )②富者有惭色( )③能者为师( )④食马者( )3.解释下列句中“之”的意思①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②学之,则难者亦易矣( )③吾欲之南海( )④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4.“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的正确译文是( )A.人们立志求学,为什么还不如四川的鄙和尚呢?B.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不如四川那个地位低下的和尚吗?C.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上那个穷和尚吗?D.人们立志求学,往往顾虑赶不上四川边境上那个穷和尚.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①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译:②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译:6.了解下边文言词语的意义或用法:①下边句中加点的词,有的意义跟现代汉词不同,有的读音也不同,在括号里加以说明.蜀之鄙有二僧( ) 贫者语于富者曰( )子何恃而住( )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②“者”在文言中相当于“的人”、“的东西”、“的事情”等.试解释下边句子中的“者”字.学之,则难者亦易矣( ) 富者有惭色( )能者为师( ) 普通劳动者( )③“乎”、“矣”、“也”、“焉”、“哉”都是文言中常用的语气词.先朗读下边的句子,然后说明加点词所表达的语气.天下事有难易乎( )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吾数年来欲舟而下,犹未能也( )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7.下列句子与原文一致的是:( )A.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B.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温,不亦君子乎?”C.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D.开轩面场园,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8.下面句子节奏与停顿错误的一组是:( )A.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B.人之/为学/有难易乎?C.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D.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9.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A.孔子,名丘,字仲屁,战国时鲁国陬邑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B.韩非,战国末年韩国的公子,是占国时期重要的思想家,先秦儒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子》是其重要著作.( )C.彭端淑,清代四川人,著有《白鹤堂文集》.( )D.薄松龄,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清代人,著有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E.《归园田居》、《过故人庄》、《钱塘湖春行》、《书湖阴先生壁》、《游山西村》的作者分别为陶渊明、孟浩然、杜甫、王安石、辛弃疾.( )10.解释下边加点的字:①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 ②迄乎成( )③屏弃而不用( ) ④岂有常哉( )⑤犹未能也( ) ⑥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参考答案1.C(C组中“语”音应为“yù”.)2.①……的东西;②…… 的人;③……的人;④……的人3.(略)4.C5.(略)6.本题三个小题引导学生学习文言词和虚词.学习文言实词,注意古今比较;学习文言虚词,作了适当提示,对学习方法也有所启示.①蜀之鄙有二僧(“鄙”是边境的意思,在现代语中,“卑鄙”的“鄙”是品质低劣的意,“鄙视”的“鄙”是轻蔑的意思,只有“边鄙”的“鄙”是边境的意思)贫者语于富者曰(“语”是“告诉”、“说”的意思,读yù.在现代语中,“语言”的“语”是“话”的意思,“不言不语”的“语”是“说”的意思,读yǔ)子何恃而往(“子”是对对方的敬称,相当于“您”,在现代语中,最常用的意思指儿子)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顾”是“反而”、“难道”的意思,在现代语中,“回顾”的“顾”是“看”的意思,“顾全大局”、“奋不顾身”的“顾”是“照管”、“注意”的意思)②学之,则难者亦易矣(的东西) 富者有惭色(的人) 能者为师(的人) 普通劳动者(的人)③天下事有难易乎(表疑问语气)为之,则难者亦易矣(表感叹语气)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表肯定语气)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表加强语气)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表反问语气)7.答案为C组.A组“难者亦易矣”后句号应为分号; B组“温”应写作“愠”;D组“场园”应为“场圃”.8.C组.C组停顿应为“蜀之鄙/有二僧”.9.A(*)孔子为春秋时鲁国人. B(*)韩非为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 E(*)《钱塘湖春行》、《游山西村》的作者分别为白居易、陆游.10.①为:做 ②迄:等到 ③屏弃:摒弃 ④常:常规,永远不变的 ⑤犹:还,尚且 ⑥顾:难道;哉;语气词,表反问。

5. 为学与做人阅读答案

为学与做人(有删节)梁启超 问诸君为什么进学校,众人会答为求学问.再问为什么求学问,各人答案就会不同,或者竟自答不出了.诸君啊!我请替你们答一句吧:“为学做人.” 人类心理有知、情、意三部分.这三部分圆满发达的状态,我们先哲称之为三达德——智、仁、勇.为什么叫“达德”?因为这三事是人类普通道德标准,总要三者具备,才能成一个人.三件的完成状态如何?孔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所以教育应分为知育、情育、意育三方面.都应以这三件为究竟. 怎么样才能不惑?最要紧是养成我们的判断力.第一,须有相当常识,进一步,对于自己要做事须有专门智识,再进一步,还要有遇事能断的智慧.假如一个人连常识都没有.听见打雷,说是雷公发威,看见月蚀,说是蛤蟆贪嘴,那么,一定闹到什么事都没有主意,碰着一点疑难问题,就靠求神问卜看相去解决,真所谓“大惑不解”成了最可怜的人了.学校里小学所教,就是要人有了许多基本的常识,免得凡事都暗中摸索.但仅有点常识还不够,我们做人,总要各有一件专门职业.这就是专门学识.但专靠这常识和学识还不够,还须养成总体智慧,才能得有根本判断力.以上所说常识和总体智慧,都是智育要件,目的是教人做到“知者不惑”. 怎么才能不忧?为什么仁者会不忧?想明白这个道理,先要知中国先哲人生观怎样.“仁”之一字,儒家人生观的全体大都包含在里头.大凡忧之所从来,不外两端,一曰忧成败,二曰忧得失.我们得着“仁”的人生观,就不会忧成败.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知道宇宙和人生是永远不会圆满的,正为在这永远不圆满的宇宙中,才永远容得我们创造进化.我们所做的事,不过在宇宙进化几万万里的长途中,往前挪一寸,两寸,那里配说成功呢?然则不做怎么样呢?不做则一寸两寸都不挪,那可真真失败了.仁者看透这一理,信得过只有不做事才算失败,肯做事便不会失败 .故《易经》说君子以自强不息.再者,我们得着“仁”的人生观,便不会忧得失.为什么?因为认定这东西是我的,才有得失之可言.连人格都不是单独存在,不能明确划分,然则哪里有东西可为我们所得?既无所得,当然无所失.我只是为学问而学问,为劳动而劳动,并不是拿学问劳动等做手段来达某种目的--可以为我们所得的.你想有这种人生观的,还有何得失可忧? 怎么样才能不惧?有了不惑不忧功夫,惧当然会减少许多了.但这属于意志方面的事.一个人若是意志力薄弱,便有丰富智识,临时也会用不着,便有优美的情操,临时也会变了卦.然则意志怎么才会坚强呢?头一件须要心地光明.孟子说浩然正气,至大至刚.人人要保持勇气,须要从一切行为可以公开做起,这是第一.第二要不为劣等欲望之所牵制.一被物质上无聊的嗜欲东拉西扯,那么百炼钢也会变为绕指柔了.总之,一个人意志由刚强变柔弱易,由柔弱返刚强难.自己做不起自己主,还有何事可做?只有奋斗,才可得自由.意志磨练到家,自然是看自己应做之事,一点也不迟疑,扛起来便做,“虽千万人吾往矣.”这样才算顶天立地做一世人,绝不会有左支右绌的丑态.这便是意育目的,教人做到“勇者不惧”. 诸君啊!你现在怀疑吗?沉闷吗?悲哀痛苦吗?觉得外面压迫你不能抵抗吗?我告诉你,便是你因不知才会惑;你悲哀痛苦,便是你因不仁才会忧;你觉得你不能抵抗外界压迫,便是你因不勇才有惧.这便是你的知、情、意未经过修养磨练,所以你还未成个人.我盼望你有痛切的自觉啊!有了自觉,自然会自动. 诸君啊,醒醒罢!你成不成人,就看这几年哩! 1922年12月 (选自《阅读名篇——中外演讲辞卷》) 11.作者认为为学与做人应是什么关系?“成一个人”的标准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作者认为“怎么样才能不惑”?“仁者不忧”的原因又是什么?试各分点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本文主体部分的论述和论证有何特点?这样写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最后两节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分析其表达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 11、因果关系.智、仁、勇三者兼备,能做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2、(1)①须有相当常识,②做事须有专门智识,③遇事能断的总体智慧,④有根本判断力.(2)①儒家“仁”的人生观认为宇宙和人生永远不会圆满,因此不做事才算失败,肯做事便不会失败 .由此我们就不会忧成败.②儒家“仁”的人生观认为无一物为我们拥有,既无所得,当然无所失.因此我们便不会忧得失. 13、引用孔子的话作为中心论点,先总述,后并列展开论述,层次清楚;每一层又都以问句起头,不仅条理分明,而且促人思考. 14、设问、排比、呼告等.连续的设问铿锵犀利,促人思考,三个“……便是你因……”的句式形成排比,回答斩钉截铁,不仅有真知灼见,而且充满 *** ,气势极强盛.“诸君啊”的呼告,令人警醒.。

6. 文言文《为学》的有关单个字解释

以:把,即把他去南海的事告诉富者 为学:做学问,求学 1.之:它,指天下事. 亦:也. 矣:了. 则:那么 者:…的事情;…的人 庸:平庸 2.之:无实义,取消句子独立性. 3.之:它,指代学问. 4.之:的. 鄙:边远的地方. 语:读yù音,告诉,对…说. 于:对. 欲:想要,要. 5.之:到…去,往. 何如:如何,怎样,怎么样? 何:什么 钵:佛教徒盛饭的用具. 足:足够 买:雇用. 买舟:雇船 下:南下,沿着长江往下游走,顺流而下. 还:回来 越明年:到了/过了第二年 自:从 惭色:惭愧的神色. 能:能够 顾:难道. 焉:加强语气的助词. 哉: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恃:凭借,依靠,倚仗. 买舟:雇船. 以:介词,相当于“把”、“拿”、“将”. 犹:还,仍然. 至:到达. 去:距离.意义: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只有立下了目标,努力去实现,才会获得成功.主观努力是成败的关键.人贵立志,事在人为.人要立长志,不要常立志.人之为学,贵在立志,无论客观条件的好坏,天资的高低,关键在于主观努力. 关于文中“吾一瓶一钵足矣”的:两个“一”字表现贫者对物质要求极低,一个“足”字体现了他战胜困难的坚定信心,表现了贫者面对困难知难而进的勇气和实现远大理想的坚定信念,以及无所畏惧的坚强意志和敢于大胆实践的精神手法:作者分别举“贫和尚”“富和尚”的例子,采用的是对比的手法,描写富和尚没去成南海,而穷和尚却成功前往,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人之为学,关键在勤奋坚定的信念.贵在立志,事在人为,立志而为.。

7. 关于为学内容的文言文

为学

[清]彭端淑

【概况】现属于试验版六年级8课《为学》,原题目为《为学一首示子侄》,无删节。

【原文】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译文】

天下的事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去做,困难的事也变容易了;如果不做,容易的事也变困难了。人们求学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去学,困难的事也变容易了;如果不学,容易的事也变困难了。

我的天资昏昧,不及别人;我的才能平庸, 不及别人。只要每天认真学习,长久坚持毫不松懈,等到成功了,也就不知道我是昏昧又平凡的了。我天资聪明、才能敏捷,超过别人几倍。如果摒弃不用,就与昏昧和平庸没有区别了。孔子的思想言论,最终是靠天资迟钝的曾参传下来的。以此而论,昏昧平庸与聪明灵敏的功用,难道是有常规的吗?

四川的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一个富有。穷和尚告诉富和尚:“我要去南海,怎么样?”“富和尚说:“你凭着什么去呀?”穷和尚说:“我有一个盛水的瓶子和一个盛饭的钵就足够了。”富和尚说:“我几年来一直想雇船沿着长江往下游走,还没去成呢。你凭着什么去呀?”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把事情告诉了富和尚,富和尚露出了惭愧的神色。

西边的蜀地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远啊。有钱的和尚不能到,没有钱的和尚却可以到达。人们要树立志向,难道还不如蜀地边境的和尚吗?所以聪明和才能,既可以依靠,又不可以依靠;自己靠着聪明与敏捷而不努力学习的人,就会失败。昏昧和平庸,可以限制人又不可以限制人;不被自己的昏昧和平庸限制,而不知疲倦、努力学习的人,会靠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

字词解释:

为学:做学问,求学。

资:天资,资质。昏:头脑迷糊。逮:到,及。材:才能。庸:平凡,平庸。

旦旦:天天。怠:懒惰,松懈。

倍:超过。 屏弃:摒弃,舍弃。

圣人:指孔子。道:思想,言论。卒:终于,最终。鲁:迟钝。

用:用处,功用。岂:难道。常:不变的,固定的。

鄙:边境。

语:读四声,告诉。

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属浙江省舟山群岛)。何如:怎么样?这里是商量的语气。

钵:和尚盛食物用的一种器具。

买:花钱雇用。下:往下游走。

越,到,同“及”。

惭色:惭愧的神色。



  • 为学文言文启示
    答:1. 《为学》文言文解释和道理 《为学》译文 作者:佚名 《为学》翻译 正文:天下事有难易乎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2. 为学与做人阅读答案 为学与做人(有删节)梁启超 问诸君为什么进学校,众人会答为求学问.再问为什么求学问,各人答案就会不同,或者竟自答不出了.诸君啊...
  • 为学文言文答案第二部分突出了什么
    答:第二部分主要突出,穷和尚面对困难知难而进的勇气和勇于大胆实践的精神。--精锐老师作答。
  • 为学文言文第四段续写
    答:3. 为学文言文阅读答案 《为学》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
  • 《为学》初中文言文阅读
    答:原文: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
  • 文言文《为学》的
    答:结论是,《为学》这篇文章通过贫富二僧的故事,阐述了做事情的关键在于行动和决心,而非外部条件。原文中提到,无论面对多远的路途或多大的困难,只要勇于追求,即使是困难之事也能变得容易;反之,即使看似容易的事,若缺乏行动,也会变得难以实现。故事中的穷和尚决心前往南海,只依靠一瓶一钵,而富...
  • 为学文言文中有两处“子何恃而往” ,为什么第一处用的是问号,而第二...
    答:1.《为学》 子何恃而往? 用问号是因为(怀疑),表现了富者的(不解)心态:第二句“子何恃而往!”用感叹是因为(轻蔑),表现了富者的(骄傲,讽刺)神态。
  • 欧阳修勤学文言文答案
    答:就像大人写的一样有文采.我个人认为意思是:帮助他学作诗.。3. 欧阳修苦读文言文答案 欧阳修苦读》①原文 欧阳公②四岁而孤③,家贫无资④。太夫人⑤以荻⑥画地,教以⑦书⑧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⑨闾里⑩士人家⑪借而读之,或⑫因⑬而抄录。以至...
  • 九下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答案
    答:九下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答案  我来答 1个回答 #话题# 冬至为何分「人冬」和「鬼冬」?达人方舟教育 2022-10-21 · TA获得超过1167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3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3.5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1. 九年级下人教版语文古文的阅读题 余幼时即嗜学...
  • 《为学》 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答:【原文】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
  • 宋濂嗜学文言文答案
    答: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1、(1)于:向。(2)被:通“披”。(3)腰:腰佩。(4)汤:热水。 2、译文:因此人们大多把书借给我。 3、幼时借书抄录,成年远行求师。 4、突出了“同舍生”服饰的华贵,与我的“缊袍敝衣”形成鲜明对比,凸显我的志趣所在。 5、开放题,只要学生能联系实际,谈出自己得到的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