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宗教?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7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并从而引申相出信仰认知及仪式活动。当代大学生需要认清宗教的本质,认识宗教的社会作用,以及区分宗教与迷信的区别,从而塑造一个正确的思想认知,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积极、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

关键词:大学生 宗教 党的宗教政策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随着传统宗教复兴、新兴宗教崛起,宗教信仰已成为人们多元化信仰选择之一,宗教升温的现象难免会导致高校学在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中产生迷惑而去追求虚幻的精神寄托的现象。当代的高校学生应该是有理想、有担当的未来希望,其精神价值的走向定将影响到社会的未来发展。大学生对待宗教信仰的问题会影响到其自身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更会影响到祖国的未来发展,因此大学生应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去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

一、宗教的本质认识

1.1人们最初没有宗教观念,宗教是原始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宗教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宗教不是本来就有的也不会永久存在。马克思主义对宗教的本质进行了科学的回答,一切宗教都只不过是支配这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幻想的反应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形式。客观上是不存在的,是唯心主义世界观。

1.2邪教是与宗教相对应的一个概念,特指以宗教、气功或者其他名义建立,神化首要分子,利用制造、散布迷信邪说等手段蛊惑、蒙骗他人,发展控制成员、危害社会的非法组织。因此邪教是对宗教的叛逆和反动。虽然从表面上看邪教和宗教有许多相似之处,特别是邪教大都打着宗教的旗号掩饰自己,但与宗教在本质上有天壤之别,对社会的发展进步有着极其消极的影响。

1.3马克思主义和宗教都是世界观、认知论、方法论,两者不同的是马克思主义解释世界起源的方法是唯物主义,而宗教认为世界是由某个神或偶像创造的。因此马克思主义不是宗教。

二、党的宗教政策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一定阶段的一种历史现象,是由社

会发展状况和社会制度所决定,有它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随着每一次社会制度的巨大历史变革,人们的观点和观念也会发生变革,也就是说人们的宗教观念也会发生变革。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对待宗教的基本态度和原则,列宁在新的实践中加以坚持和发展。这些基本态度和原则主要包括:公民有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享有平等权利;国家实行政教分离、教育与宗教分离;各宗教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并不要求宗教信徒放弃他的宗教信仰。只是要求他们不得进行反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宣传。”同时,国家的宪法和法律提出了尊重和保护宗教自由的政策。在社会主义时期,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社会虽然不需要去发展宗教,但是作为神学观念的宗教这一社会意识形态,在社会主义时期仍然客观存在并继续对社会发生影响。

综上所述,不能把马克思主义与宗教对立起来,而是要抱着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念去对待宗教。如果抱定马克思主义,而否定一切,那就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史观和唯物史观了。

三、大学生宗教信仰认知分析

3.1随着宗教升温现象的凸显,有不少大学生对宗教信仰存在着一定的热情,并已经成为潜在的信众。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未来动力,而大学生信教这一现象必然会造成潜在的问题。如果个别宗教与社会主义产生对抗,那极有可能成为社会主义未来建设的潜在威胁。马克思说过,宗教的消亡比阶级和国家的消亡还要久远,因此面对宗教的长期性、群众性和复杂性,我们要用严肃正确的态度来对待。

3.2大学生在对待宗教信仰的问题上应该结合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引导。一是要基于国情,理解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本质和价值,树立科学信仰的态度,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秉持我们党的政治信仰;二是要分清宗教与邪教的区别,自觉提升科学素质和人文素养,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三是要认清宗教信仰与现代文明的关系,在以客观正确的态度对待宗教的前提下,也一定不能忘记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因子。不能将封建迷信当作宗教信仰而产生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的现象。应学会以辨证的思维摒弃陋俗净化风气。

因此,大学生要有正确的宗教信仰观,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打造温馨

健康的校园文化。

  • 什么是宗教
    答:宗教是联系人与神祇或超自然、神圣存在的文化体系,或是以热情和坚定地信念而坚持信仰的原则或理论体系。宗教,属于社会特殊意识形态,“宗教”二字连用在汉语言系统中古已有之,早在宋代,“宗教”一词已经成为固定词组,意指佛教内部不同宗派及其教法,儒教、道教后来也使用这个词汇,同样用来指称其内部...
  • 什么是宗教
    答: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形成了阶级和阶级压迫,人们对残酷的社会现象感到无能为力。被剥削的人们在找不到解脱痛苦的出路时,便把希望寄托在宗教信仰上,而剥削阶级则尽量利用和发展宗教来维护自己的统治。历史上,宗教有时也被人民用来作为团结自己、反抗压迫的旗帜。(二)宗教的本质宗教的本质问题是宗教的最...
  • 宗教是什么意思?
    答: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特殊意识形态。当今世界主要的宗教有: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神道教、佛教、印度教等。基于哲学。每一种宗教,都有一套哲学理论或者完善的世界观。比如佛教就是佛学,道教是道家。但是并不是哲学都会衍生成宗教。简介 宗教之成立,其种类...
  • 宗教是什么
    答:宗教是一种社会行为,它包括指导思想(宗教信仰),组织(宗教组织,如教会,宗侣),行动(宗教组织内的活动,如祭祀,礼仪),文化(宗教建筑,宗教绘画,宗教音乐)等等方面的内容。一种成功的宗教能够为广大民众所接受,并且对某一时代人类的社会发展形成较大的影响。 宗教是一种对社群所认知的主宰的崇拜和文化风俗的教化,是一...
  • 宗教是什么?
    答:它是人类在具有社会组织结构后,有意识地发展的一种社会行为,其根本的目的是培养和维护人的社会性,从而维护人类社会组织的正常运行。宗教的其他作用,如宗教的对世界的解释、司法审判、道德培养和心理安慰等等作用,包括宗教在历史上阻碍社会发展的负作用也是存在的,但这些都不是宗教的主要社会作用。在...
  • 什么是宗教?
    答:现代人理解的“宗教”,是西方国家的概念,即“信奉一神或多神,由至高无上的一神或多神来创造、主宰世界”的教义。中国的宗教:源于佛法,是“宗门教下”的简称,指佛法中的各类修证方法。佛教:是“佛的教育”。
  • 什么是宗教?
    答: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特殊意识形态。华严五教章卷一有“分教开宗”之说,即将宗教二字分开解释,一般以宗为主观的、个人的主义信念;教则有客观教说之意。又一宗之教旨,亦称宗教。此外,或以宗为无言之教,以教为有言之宗;或以宗为宗门,教为教门。自...
  • 什么是宗教
    答: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特殊意识形态。华严五教章卷一有‘分教开宗’之说,即将宗教二字分开解释,一般以宗为主观的、个人的主义信念;教则有客观教说之意。又一宗之教旨,亦称宗教。此外,或以宗为无言之教,以教为有言之宗;或以宗为宗门,教为教门。
  • 宗教是什么
    答: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特殊意识形态。当今世界主要的宗教有:基督教(包括天主教、新教、东正教)、伊斯兰教(包括逊尼派、什叶派)、印度教、犹太教、佛教、道教、神道教等。
  • 宗教是什么
    答:宗教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人的社会意识的一种形态,是关于超人间、超自然力量的一种社会意识,以及因此而对之表示信仰和崇拜的行为,是综合这种意识和行为并使之规范化、制度化的社会文化体系。宗教一词,在拉丁语中为“religare”或“religio”,意为人与神的联接或敬神。在汉语词源中,“宗”字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