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前景会是怎样的?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9
中国未来经济发展会有怎样趋势?

中国未来经济发展趋势就是从“世界工厂”转变为“世界市场”。也就是从外贸型经济转变为内需型经济。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前外贸型经济因为世界金融危机的发生,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受到了打击,对中国商品的需求呈萎缩状态,并且西方发达国家为了经济转型也会重振制造业,这对我国未来的商品出口也是不利的因素。为了消化外贸出口的萎缩,和达到我国经济长久持续稳定的发展,我国经济急需从外贸出口型经济向内需型经济转变,也就是从“世界工厂”转变为“世界市场”。实现中华民族的再次崛起。
中国经济结构目前还不健全,房地产在经济中占的地位还很重,而现在住房问题又很严峻,只有尽量通过政府的调控让房价趋于稳定,另外通过一些政策房满足老百姓的住房问题,然后不断转变产业结构,从而实现其他行业升级,减少房地产在经济中的比重。所以国家提出改变经济结构体制也正是为了这个这个目的,最后的目的也是让社会经济适应人民大众的需要,这样社会才能进步!
楼主,我建议你拿2009年的GDP数据,按照每年递减一个百分点计算至2015年,得出你要的大致结果。 然后拿2009年的人口总数,以每年十万分之一的负增长,计算至2015年,得出各年大致的人口总量。 以前者,除以后者,得出逐年的人均数字。这样就差不多是你想要的了。 同理,你也可以得出上海的各项数据,问题是上海的人口负增长更高一些。所以你要查一查上海前几年人口负增长比率,然后稍微加大一点点,得出未来的人口负增长比率,这样计算会准确一些。

个人认为中国未来出生率下降,年轻人生育意愿偏低很难改变了,人口老龄化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人口特别是适龄劳动力人口如果减少,中国经济就有可能失去规模优势,同时,老龄化加剧,老年人口将会占很大比例,可能对社会来说负担比较重的。所以从人口问题上来看,中国未来的发展还是不轻松的,如果应对措施跟不上,经济可能会停滞不前高。同时,我国目前各行各业都饱和了,房价短时间内降不下去,经济发展需要提振内需,这也是一项很艰苦的任务。另外,我国贫富差距已经扩大了,并且这一点是很难有改变的。所以未来经济发展也许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挑战还是很多的。

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经历1978~1984年、1985~1987年、1988~1992年、1993至今的四个周期波动。与改革前相比,中国经济波动的周期拉长了,峰位、谷位落差降低了。这反映了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不断提高,由过去追求高速度逐步转向兼顾发展与稳定、兼顾速度与效益、追求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同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逐个建立,宏观调控中经济手段作用增强,使经济运行摆脱了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恶性循环。1996年、1997年软着陆的成功,使中国在1997年5月开始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站稳脚跟。 ——产业结构有所改善 产业结构严重脱离需求结构的畸形状态得到很大改善,长期困扰计划经济国家的商品数量“短缺”现象基本消除,能源、交通运输与邮电通讯、重要原材料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得到了快速发展,农业持续稳定增长,瓶颈产业制约经济增长的现象得以缓解。第一、二、三产业的发展比较协调。接从业人员,三个产业的比例1985年为62.4:20.8:16.8;1998年改变为49.8:23.5:26.7。按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1985年为28.4:43.1:28.5;1998年改变为18.0:49.2:32.8,它们之间的关系已有了初步的改善。 ——科学技术和教育水平有一定提高 据1995年工业普查结果,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厂的工业生产设备已占设备总量的90.5%;大中型企业生产设备达到国际和日内先进水平的分别达到26.l%和27.7%,比1985年提高了13.2和5.9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1.3和0.59个百分点,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提高。根据我们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方法的测算结果,1953~1977年期间,生产率增长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为负值:1978~1995年,生产率增长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已上升到39.85%,仅次于资本投入增长的贡献(46.84%)。 截止到1998年底,中国国有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总数为2091.4万人,平均每万人口在校中学生588人,小学生118人;大学生27.3人。中国的巨大人口,通过发展教育将成为巨大的人力资源。 ——市场机制在经济生活中作用增强 随着改革的深化,中国已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的目标模式,市场正逐渐成为配置资源的基本手段。从1988年开始,中国开始了生产要素的市场化进程,1990年代生产要素市场化速度有所加快。在1980年代,生产要素市场化主要体现在生产资料流通领域,并以实物资本的形态进行。进入1990年代,土地、资金开始急速进入市场,推动房地产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的超常发展。这表明大量生产要素脱离了计划轨道,各经济主体行为方式发生巨大变化,对中国经济运行方式也产生较大的影响。同时,通过对计划、投资、财政、金融、收入分配、就业和社会保障等一系列改革初步确立了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体系的框架。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局面正在形成 改革开放前公有经济一统天下,国有经济在第二产业和多数第三产业中占据绝对垄断地位的状况已被打破。1998年我国按工业总产值划分的经济结构是国有工业占28.5%,集体工业占38.3%,城乡个体工业占18.9%,其他经济类型工业(私营、中外合资等)占19.9%。 ——对外开放日益扩大 1998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已达到3239.3亿美元,相当于1978年的15.7倍(其中出口为18.8倍),从1978年排在世界第32位跃升到第11位,表明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日益上升。据海关统计,我国出口商品中工业制成品比重已由1980年的50%上升到1998年的92%,其中机电产品出口比重由5%上升到33%以上。表明我国的制造业在国际竞争中的竞争力有所提高。 实际利用外资数额不断增加,1996~1998年三年分别达到548.04亿美元、644.08亿美元利585.57亿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均在400亿美元以上。 ——由全面短缺走向相对过剩 在20世纪的大多数年份里,中国经济基本是在短缺中运行的。进入1990年代以来,一般工业品出现了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化,中国经济发展走出资源约束的商品短缺时代,进入需求约束和市场制约的新阶段。目前,不仅一般工农业产品,而且生产资料都已初步形成了买方市场。1998年下半年国内贸易部统计范围内的601种商品无一种是供不应求,半数以上的工业产品生产能力利用率在60%以下,绝大多数农产品也供大于求,许多商品库存积压有增无减。市场需求对经济增长的约束机制明显强化。自1993年以来,经济增长一直呈现下降趋势,从1992年的14.2%的高峰降至1999年的7.1%,平均每年下降0.91个百分点。 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对经济运行机制产生深远的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矛盾由供给转向需求。在短缺经济时代,经济增长速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供给能力尤其是“瓶颈”产业供给能力的提高;在买方市场态势下,扩大投资不一定能够带动消费增长,企业投资只有与市场需求协调时才产生相应的经济效益,脱离市场需求的投资增加只会产生更大的浪费。同时,企业为争夺有限的市场空间展开了更激烈的竞争,中国经济开始进入一个竞争的时代,生产和效益逐步向优势企业集中。 ——发展中存在众多的困难与问题 总的看,在中国步入21世纪时,全国经济已进入全面、快速工业化的阶段;在取得巨大的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集中表现为明显的、多侧面的二元现象: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开始运行,但旧体制仍然在许多领域起作用,新旧体制双轨运行并存,转轨缓慢,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面临巨大困滩;经济高速增长与低效率、低质量并存,经济仍然以粗放型增长为主,资源配置结构不合理,规模经济效益差;在国内市场容量不断扩大的情况下;相当部分的国产商品生产能力过剩,销售困难与部分商品大量进口并存,国产名牌不断消失,一些“民族工业”被外资打压兼并,国家经济安全受到威胁;出口高速增长与传统的低附加值产品占主导地位并存,高档名牌产品和高新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不强,国内市场占有率日益下降:东南沿海地区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人民生活奔向富裕与中西部多数地区经济发展缓慢、收入水平相对低下并存,经济发展的地区差距日益拉大;随着经济规模扩大、就业人数不断增加与全社会的失业率上升并存,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速度加快与困难加大并存,这将使得潜在的社会不稳定因素有增加的趋势;少数人暴富与相当部分的城乡贫困人口并存,社会不同人群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工农业产品积压,产销率不高与相当一部分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村居民)的有效购买力不足并存;经济规模迅速扩大与资源浪费、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并存,能源和水资源短缺和生态失衡、环境恶化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对科学技术和人才的需求日益提高与大量低素质的剩余劳动力并存。 这些问题都是短期内难以克服的,必须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和精心的操作才能逐步解决。这表明,我国的未来发展前景是美好的,但面临的困难也是很大的。 21世纪上半叶(2000~2050年)中国经济长期预测 对2000~2050年中国经济的发展进行预测是超长期预测。未来50年不确定的因素很多,我们只能在一定的假定条件下(如不发生世界大战,国内基本保持社会安定等),采取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相结合的办法进行预测。这里我们使用了系统动力学、投入产出、经济计量三者相结合的模型,预测中国在2000~2050年间人口、经济增长以及结构变化情况。下面就是预测结果与分析,有关预测模型的情况,将在本文的最后予以说明。 一、人口预测:总量不超过16亿,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 1、人口总量和劳动力预测 中国目前仍然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995年中国的人口数为12.1121亿,占世界总人口57.16亿的1/5。1995年世界的人口增长率为1.5%,中国则为1.06%。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政府加强了计划生育政策的指导,人民群众的生育观念逐步发生了变化,人口出生率有了大幅度下降,从1970年代初的20‰以上降到了目前的10‰左右。在城市和乡镇企业发达的富裕农村,独生子女已经蔚然成风,成为居民的自觉要求。即使在较为贫困的边远地区和农村,群众也已经认识到,少生优生是脱贫致富的重要一环,多胎生育大大减少、但是,由于巨大的人口基数,中国每年新增加的人口数仍然在1000万以上。实现零增长还需要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根据模型预测,中国大约在对世纪的30年代出现人口的零增长,其后为缓慢的负增长。各主要年份的人口数、劳动力数见表2。 表2:主要年份人口数与劳动力预测 年份 人口数 劳动力数 年份 人口数 劳动力数 1995 12.11 6.239 2025 15.50 7.748 2000 12.87 9.239 2030 15.72 7.748 2005 13.60 6.920 2035 15.84 7.703 2010 14.23 7.247 2040 15.85 7.655 2015 14.76 7.498 2045 15.72 7.569 2020 15.18 7.678 2050 15.52 7.437

  • 你认为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是怎样的?
    答:1. 经济发展:中国已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经济潜力巨大。随着经济结构的持续优化和科技创新的不断加速,预计中国经济将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并继续作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关键驱动力。2. 科技创新:中国在科技领域已取得显著成就,未来将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强化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以此推动经济的...
  • 2024年经济会怎样?
    答:在国内政策方面,国家采取了一系列长期有效的措施来维护经济稳定。特别是中国与欧盟的强化合作,为未来经济前景提供了积极信号。然而,国内也存在挑战,如就业市场状况和通货膨胀等问题需要解决。行业趋势方面,不同行业的发展和前景各异。一些行业将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而其他行业可能面临萎缩。技术进步和消费...
  • 中国未来发展会怎样?
    答:中国未来发展前景广阔,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中国将继续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未来,中国将在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领域取得更多突破,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同时,中国也将加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推动绿色发展。此外,中国还将加强对外开放,...
  • 2024年中国经济形势会怎样?
    答:国家在维护经济稳定方面做了很多长期有效的政策,考虑到更多外贸合作,特别是中国与欧盟强化合作,未来经济前景看好,但国内也存在一些挑战,如就业市场状况和通货膨胀等问题需要解决。4.行业趋势 不同行业的发展和前景都不一样,一些行业会迎来新机遇和挑战,而一些行业则可能持续萎缩。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
  • 中国在未来的发展前景是怎样的?
    答:中国在未来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广阔的。以下是几个方面的分析:经济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的加速,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科技创新: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很多成就,未来将继续加大科技创新...
  • 如何看待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答:其次,中国经济呈现出稳定可持续的趋势。在过去几年中,中国经济愈加注重稳健和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加大对环境、能源、科技等领域的投入和支持,以及推进消费升级和服务业的发展等。这些措施都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动力,并有望在未来继续支持经济稳步发展。然而,中国经济发展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风险...
  • 你如何看待未来15年的中国发展前景?
    答:1、制造强国 “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包括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2、创新型国家 中国成为创新型国家会是这样的: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
  • 中国未来发展的前景和机遇?
    答:总体来说,中国未来的发展前景和机遇是非常广阔的。中国政府将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加强创新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中国的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中国也将继续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共同推动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中国拥有庞大的市场和劳动力资源,这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力。中国政府提出...
  • 中国未来五年的发展趋势是如何
    答:【经济专家对中国未来五年经济发展做出展望】10月1日,新中国迎来六十华诞。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展望未来中国经济走向,新华网经济分析师们经过广泛深入的调研,对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新能源对中国汽车业的影响、未来中国能源消费格局、未来 中国银行(行情 股吧)业发展趋势、中国纺织业的前景、文化创意产业的兴盛、网络生...
  • 2035年的中国会是什么样子?哪些行业会在当时成为“香饽饽”?
    答:按照中国现在的发展,新能源行业、智慧型产业、美业、医疗行业必能成为未来行业的“香饽饽”,这些行业在现在也是发展前景极好。一、新能源行业 新能源产业是开发新能源的单位和企业所从事的工作的一系列过程。新能源产业主要是源于新能源的发现和应用。新能源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高新技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