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双拼盲文是什么意思 《法语助手》法汉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9
为什么现在我国用的是现行盲文而不是汉语双拼盲文呢?

它具有的科学性你还没发现呢?

高句丽(汉语拼音:Gāogōulí、韩文:고구려)是于公元前37年发源于中国的吉林省一带的古老部族。鼎盛时期疆域一度覆盖到今辽东半岛,满洲一带,和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的一部分。七世纪被唐王朝和新罗联军所灭。高句丽在公元5世纪到7世纪的中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被中国史学家认为是中国东北历史上的割据政权,亦被朝鲜半岛史学家称为朝鲜三国之一。
高句丽后又称高丽;“高句骊”最早见于《汉书》,“句骊”是它的简称;“高句丽”最早见于《三国志》,“句丽”是它的简称;“高丽”最早见于《宋书》、《魏书》,是南北朝至唐朝的正式称号;中原王朝开始以“句骊”作为“高句骊”的简称,后以“句丽”作为“高句丽”的简称,南北朝时期应高句丽统治者的请求,改以“高丽”作为“高句丽”的正式简称,高句丽的统治者也被冠以“高丽王”的称号,并且逐渐以“高丽”作为正式国号,常被中原王朝封为“高丽王”,取代了“高句丽”的称号。自此“高丽”长期作为历史地理名称,对朝鲜半岛产生了重大影响;弓裔称后高丽王,王建称王国号高丽,金日成提出“**”设想,都是高丽概念的延续。
据《三国史记》和《三国遗事》引用记载(一些史籍推论是公元前37年),扶余王子朱蒙创建高句丽。高句丽建国后,迅速扩张,逐步吞并了其周边的扶余、沃沮、东濊并吞并汉四郡。5世纪好太王和长寿王统治期间,高句丽进入全盛时期,之后的1个世纪里,保持了在朝鲜半岛对新罗、百济的压倒性优势,控制了今朝鲜半岛大部和今中国东北的南部地区。隋唐时期,高句丽不断与隋唐王朝交战,国力陷落,668年八月为唐朝与新罗联军所灭。有三万多户高句丽人被唐迁移至唐朝,成为中国内地一股重要的武人集团,在唐末五代历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留在原地的高句丽遗民被渤海国和新罗吸收。
高句丽立国700余年,曾成功在与倭和与隋战争中获胜,在东亚历史上扮演重要角色。高句丽独特的历史文化已经成为朝鲜半岛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980年代起,高句丽争议浮出水面,由于高句丽本源于中国境内,后扩展至朝鲜半岛的特殊地理位置,国土横跨今日的中国东北、朝鲜大部及韩国北部。三国都认为高句丽自始至终是自己本国的原始民族或地方政权。另外日本学者的骑马民族征服王朝说也认为高句丽、扶余可能为日本民族的起源。

汉语双拼盲文是以两方盲符拼写汉语的一个实有音节,即带调音节。声方在左,韵方在右。声方有声母,半声母,零声符和声介合母;韵方有带调的韵母和零韵符。

主要特点

一、汉语双拼盲文的设计思想和主要特点

1、放弃了字母尽量国际化的原则取得了按照汉语特征安排字母表和以点表示语音内部结构的自由。

当初黄乃同志在设计现行盲文时的一个重要设计原则就是盲文字母要尽量国际化。因为从当时搜集到的一些西方国家的盲文字母表来看,使用拉丁字母的国家,同一字母是使用同一种盲符的;就是使用斯拉夫字母的俄语盲文字母,发音同拉丁字母一样的也是使用同样的盲符。因此,认为字母国际化有助于盲人学习外语。于是,现行盲文的字母有18个与英语盲文完全相同,有27个字母与俄语盲文发音同同和近似。然而汉语双拼盲文方案却放弃了字母国际化的前提,明确提出了汉语双拼盲文的四条设计反则和标准,即"词形清晰、音译准确、少方少点、好用好学",大胆突破了"一符一母"的传统设计思想,利用汉语语音声韵相拼、位置固定的特点,允许声韵同形以解决汉语语音的多样与六点制盲符的有限之间的矛盾;采取以点位代表汉语语音成分的方法,声介合一在左、韵调合一在右、两方盲符拼写一个实有音节,字字标调。这四条设计原则及标准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渗透、相互制约。汉语双拼盲文方案正是最大限度地、综合平衡地实现了这四条标准的理想选择。

2、字字标调,音意准确,实现了汉语语音声、韵、调三大要素的统一。

做为表译文字的汉字具有形、声、意的特点,而做为拼音文字的目文则应标音准确。然而当初在设计现行盲文时,还没有完全认识到声调也是声、韵以外的汉语语音三大要索之一。因此在现行盲文方案中虽然规定了调号的写法,但又规定"一般不标调,需要时才标调",这就等于说标调无规则。实行的结果是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大都是拒佩用者的随意性而定;产生了一形多词、一词多形的现象。以至于所有的出版物中,平均大约只有百分之五的音节标调。于是,要依靠上下文猜测词意与认音,便成了现行盲文先天性的缺陷。不标声调的音节,它缺少20%的语音信息,在语音的实际中也是不存在的。因此,我们说现行盲文还是一种低级形态的拼音文字。汉语双拼盲文字字标声、韵、调统一的特点,可以说是一种比较科学的、精密的拼音文字。

3 、根据汉语音节声、韵双拼位置固定的特点,突破了"一符一母"的传统设计思想,允许部分声韵同形,从而解决了汉语语音多样与盲符数量有限的矛盾。

六点制盲符的不同排列组合仅有63种变化。做为声韵调占三方的现行目文可以实现"一符一母",而要实行两方的带调双拼,那将调号融入韵方之中,首先遇到的困难便是汉语语音的多样性与盲符数量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就必须突破传统的"一符一母"的设计思想,允许声韵同形并醢取以点位表示汉语语音的内在联系的方法。由于汉语音节声、韵双拼位置固定,声方在左,韵方在右不会发生混。允许声韵同形后,两方目符的排列组合可能达到三千以上,而汉语的实有音节却只有一千三百多,这样,就给新的盲文带来了编制编展体系的丰富潜力。

4 、按照拼音顺序,采取声介合一、韵调合一的原则,将调号与字形融为一体,有利于摸读和词形固定化。

在声方以 5 、 6 点为介母、在韵方以 3 、 6 点为调号的点位 , 是最佳的这择。比如声方中声母主要在 l 、 2 、 3 、 4 点位上 , 介母排在 5 、 6 点位上。 5 、 6 点靠近韵方 , 符合介母 与中间音由声音过了变到相邻的韵母而拼出字者的发音规律。再比如 , 在韵方中韵母一般在 1 、 2 、 4 、 5 点位上 , 调号排在 3 、 6 点位上。 3 、 6 点处于触感稍差的下排 , 韵母处于触感较好的上、中排 , 符合发音时声调依附子韵母的主从关系 ; 而且这种安排可以使下排点数相对减少 , 不至使触感稍差的指腹部位因接受剌激过多而容易导致疲劳 , 有利于持久摸读。汉语汉拼言文将 "iuu" 由韵方移到声方 , 充当介母或半声母减少了复合韵母的数量。采取这种字形结构; 可以将字母种数 , 由现行言文的 52 个 , 减少到 36 个。而且 , 这种韵调合一的标调法 , 使调号揉入词形本体可使词形固定 , 不同的概念和不同的词形直接挂钩。这是我国

J 有的拼音文字标调方法所不能及的。

5. 用点位变化来反应语音结构的内在联系 , 使字母符形的构成有了系统性、规律性 , 便于记忆 , 也有有助于语音语音教学。

汉语及拼言文声方字母点位的安排是很有规律的 , 比较好学好用。比如 ,gkh 的点位分别是 , 在 gkh 如点位上分别加上第四点就变成了 zh ch sh, 在 zh ch sh 的点 位上再分别加止第五点 , 又变成了 ZCS。 韵方字母点位的 排例 , 规律性虽然不如声方 , 但由于韵母都排例在上方点 位上 , 正好与现行盲文数码写法致 , 如果按记忆数码那样去背字母表 ,很快就能背熟。比如 ,a 、 e 、 ai 、 ao 、 ei 、 ou 、an 、 ang 、 en 、 eng , 分别是 0 、 9 、 7 、 8、zh、3,6,4,1,5。

6. 安排字母符形时 , 大体上做到按照字母和声调使用 频率的高低 , 安排盲符占用点数的多寡 , 将频率高的安排少点盲符 , 频率低的安排多点盲符以求得在总体上减少点数 , 可以避免过多出现点过密或过稀的词形 , 使盲点的分布在宏观上相对均匀 , 以利于摸渎。与此同吐 , 还照顾到声韵的搭配关系 , 尽可能做到把较难摸的缺陷词形控制 在最低限度以内 , 其累计使用频率降到 1.75%, 缺陷词形已由原来经常起作用的因素转化为间接起作用的因素了。 汉语双拼方案每百字平均总点数为 579.87; 点的分布情况 也是比较合理的上、中、下排的比例是 1.48:1.34:1 。呈递减状符合手指触觉的生理机质。

7. 提出了简写和极常用词的缩写 , 大大节约了篇幅。它还具有编制常用词缩写系统的丰富潜力。

8. 采用了哑音定字法 , 可以指明某一个音节的是什么词中的哪一个字, 可以解释疑难词 , 借以区别同音同调词 , 帮助理解文意 , 使言人有可能学习古典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