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我的家乡黄岐山400字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6
寒假去黄岐山的作文400字

在登树木茂盛的黄岐山时,登到山峰,空气清新,往下看,能够看到黄岐山的所有风景,说到这,让我想起了那次登黄岐山:那时,登到山顶了,我往下看,“哇,好美啊!”我说。接着,妹妹问我:“姐姐,你看到什么了?”“你往下看看吧,我看到了这里的湖水。”“哇,美的不得了!”妹妹说。因为我们俩看到了黄岐山的湖水,清澈见底,好美啊!这时,弟弟看了看,看不到,就说:“姐姐,湖水在哪里啊?”我回答弟弟:“你没看到吗?就在那里。”
我指了指湖水。弟弟看到了,就激动地说:“我看到了,我看到了!妈妈,快看!好美啊!”弟弟指了指湖水,跳了两下。妈妈看了看弟弟激动的样子,连忙看了看。妈妈看得呆若木鸡,过了一会,妈妈说:“嗯,黄岐山真是美丽啊!怪不得是“揭阳八景”中的一景。”妈妈又仔细观察了一会,说:“好美丽啊,水中没有一点污物,真是清澈见底,迷死人啦!”

带着好心情,带着想象,带着兴奋,来到了揭阳黄岐山。

开始是斜坡,一个个阶梯很长,很宽。这一次来到这里,看到一个个人满头大汗地从上面下来时,我感到一丝累意,我曾几次来到这里,未曾感到。

映象给我最深的,连我难忘的有几个景点:月容墓。明代天启年间,浙江慈溪进士冯元飙任揭阳县令。扬州美女黄月容14岁嫁与冯氏为妾,随任至揭阳。月容聪明贤淑,颇谙刀笔,协助冯元飙勘破不少疑案,冯令特别喜爱。冯妻苏氏因妒生恨,趁冯氏到潮州公出之机,将18岁的月容毒死。冯令闻讯,昏倒于地,厚葬月容于此,并置田产,筑侣云庵,募僧人长年住守供奉,又请名士郭之奇撰《侣云庵记》和《月容传》。他自己在离任时写了《钟铭》铸成铜钟,以寄哀思。月容墓坐北朝南,正位俯视揭阳城,墓址周围青岭环绕,前景广阔,榕江绿水于墓前横亘浩荡而过。月容的悲惨命运得到老百姓的同情,逐渐将其奉为神,侣云庵也扩大成侣云寺。

潜雷石。岐山古塔东侧有一巨石,上刻“潜雷石”,俗称“蛤蟆石”,石下面有石湖,石湖常年积水,长久不竭,成为一神奇的景观,这就是有名的“蛤蟆涎”胜景。此石有一段歌颂勤劳善良的“山英”和“山珍”这一对如金似玉的青年情侣惩治无赖之徒“白无天”的传说。 站在上面,看着下面看到揭阳的繁荣。在这儿吸收最新鲜的空气,感受大自然的温暖,站在这里,我感到自己是万人之上,再看看脚下,我的脚自动地收缩了,这块石头悬在山上,站在上面,怕掉下去,站在下面,怕石头滚下去,我轻轻地从上面挪移下来。

岐山古塔。始建于清代同治年间,位于黄岐山主峰上,塔分五层,呈八角形,高20米,石结构,每层均有通窗一个,墙厚1.5米,建筑浑雄,塔内中空,无分层。 站在山顶上喊上一句,很痛快,很舒服。很晚了,夕阳光打在我脸上,它黄得灿烂,黄得美丽,该下山了。

我的家乡在揭阳,我最喜欢的是揭阳的八大景点

黄岐山是揭阳八大景点之一在榕城东北八里,以山土色黄,故名。黄岐山成东西走向,绵亘十余里,主峰高近300米。据考古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于此,留下丰富的文化遗产。此处山上林木葱茏、磴径盘曲、风景秀丽,有明代的古塔和月容墓,半山亭、侣云庵竺冈岩、卧云洞。还有宋代文彩卓著的学者陈希及读书处等古迹,以及历代名人游客留下的石刻墨迹。

登上黄岐山,俯瞰榕江,如彩练萦绕,远眺村落,尽收眼底。看红日西沉、百鸟归巢,牛羊下山;听牧笛横吹,山僧木鱼,萦绕丛林。黄岐夕翠美,游人意忘返。故前人有《岐岭钟声》诗云:“寺隐深林锁暮烟,寒钟初动月娟娟,乍疑潮岸敲金石,欲谱梵音入管弦。青嶂望中闻鸟噪,白云堆里有僧传,焚香坐久浑无寐,一百八声霜蒲天。

这就是我的家乡,有机会,你们也可以来看看。

没有介绍景色,写得啰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