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 概况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8
广东佛山简介

佛山简介: [地理位置优越城市]

佛山市位于中国广东省中南部,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东倚广州,南邻港澳,地理位置优越。佛山气候温和,雨量充足,四季如春,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自古就是富饶的鱼米之乡。珠江水系中的西江、北江及其支流贯穿全境,冲积出这片丰饶的大地。
佛山市现辖禅城区、南海区、顺德区、高明区和三水区。全市总面积3848.4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92.3万人,其中户籍人口361.1万人。佛山是著名侨乡,祖籍佛山的华侨和港澳台同胞达148万人,其中港澳同胞80多万人。

佛山市位于亚太经济发展活跃的东亚和东南亚的交汇处,与广州地缘相连、历史相承、文化同源,同处在中国最具经济实力和发展活力之一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中部,共同构建“广佛经济圈”。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使佛山能充分接受广州的辐射和带动,与广州共享基础设施、交通网络、金融资本、人才教育、科技信息和市场服务等资源,实现联系紧密、产业联动和功能互补,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城市化进程。佛山市中心区距广州三大交通枢纽(广州新白云机场、广州南沙港、广州火车站)车程均在1小时之内。佛山毗邻港澳,与香港、澳门分别相距231公里和143公里,车程均在2小时左右,使佛山能够充分利用港澳的市场优势和国际性大都市的地位,推动佛山广泛参与世界经济,走向国际化。

[历史与现代融合发展的文化名城]
佛山原名季华乡,“肇迹于晋,得名于唐”,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据考证,佛山的人类历史起源于现禅城区澜石街道区域,距今约4500-5500年前,百越先民沿西江、北江而来在这里繁衍生息,以渔耕和制陶开创原始文明。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因在城内塔坡岗上挖掘出三尊佛像,认为此地是佛家之地,遂立石榜改季华乡为“佛山”。

唐宋年间,佛山的手工业、商业和文化已十分繁荣。明清时,更是发展成商贾云集、工商业发达的岭南重镇,与湖北的汉口镇、江西的景德镇、河南的朱仙镇并称全国“四大名镇”,与北京、汉口、苏州并称天下“四大聚”,陶瓷、纺织、铸造、医药四大行业鼎盛南国。清末,佛山得风气之先,成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之一,先后诞生了中国第一家新式缫丝厂和第一家火柴厂,并建立了“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竹嘴厂”。

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独具魅力的岭南传统文化。佛山素有陶艺之乡、粤剧之乡、武术之乡、广纱中心、岭南成药之乡、南方铸造中心、民间艺术之乡等美誉。

佛山是“南国陶都”,制陶艺术源远流长,有700多年历史,自古有“石湾瓦,甲天下”的美誉。建于明代正德年间的南风古灶,是世界现存最古老的柴烧龙窑,薪火相传至今400多年,被誉为“陶瓷活化石”。2005年,佛山荣获“中国陶瓷名都”称号。

佛山是“南国红豆”粤剧的发源地。诞生了粤剧艺人的代称——“红船子弟”和粤剧最早的戏行组织——琼花会馆。民间自发组织的粤剧演唱“私伙局”是佛山文化的一大特色,至今长盛不衰。每年一度举办的琼花粤剧艺术节,使佛山呈现“红船泊晚沙,万人看琼花”的盛况。

佛山是“岭南成药之乡”。古方正药的历史有400余年,其产品种类齐全,大约分为膏、丹、丸、散、茶、油、酒等七大类,是工匠、居家、旅行必备的中成药,涌现出了“黄祥华”如意油、“冯了性”药酒、“源吉林”甘和茶等一批老字号名药。

佛山的铸造业始于2000多年前。宋代时佛山所铸鼎、锅、钟、塔等闻名全国。到明代佛山的铸造技术已达相当高的水平,成为南中国冶炼中心。鸦片战争期间,佛山所铸大炮为抗击外来入侵发挥了重要作用。 佛山是闻名的武术之乡,是中国南派武术的主要发源地。明初,佛山武术已相当普及。清末民初,佛山武术流派纷呈,涌现出一批有国际影响的武术家和武术组织,并通过各种途径走向世界,现在世界上广泛流行的蔡李佛拳,洪拳,咏春拳等不少拳种和流派其跟都在佛山,著名武术大师黄飞鸿,武打明星李小龙等祖籍及师承亦在佛山。2004年,佛山被授予“武术之城”称号。 佛山是“狮艺之乡”,是南狮的发源地。龙狮起舞既是融武术,舞蹈,音乐等为一体的体育竞技活动,更是佛山武术重要项目之一,每年的“狮王争霸赛”吸引了国内外广大武术爱好者参与。禅城区是“中国龙狮运动之乡”,南海区西樵镇是全国唯一“中国龙狮名镇”。

佛山是珠江三角洲民间艺术的摇篮,孕育并保留了秋色、醒狮、舞龙、龙舟说唱、龙舟竞渡等大量体现岭南文化精髓的民间艺术及民俗事象;秋色、剪纸、木刻年画、陶塑、灰塑、砖雕等手工传统技艺精湛,独树一帜。现有狮舞、粤剧、龙舟说唱、佛山木版年画、广东剪纸、石湾陶塑技艺、狮子头、香云纱染整技艺、祖庙庙会、秋色、十番、龙狮、灯彩等13个项目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行通济、无闭翳”,始于清初,盛于乾隆年间的正月十六“行通济”这一传统习俗完好地延续至今,并逐渐被赋予了现代的色彩,现日趋旺盛,每年都有数十万群众参加。 佛山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是珠三角“美食之乡”。佛山是粤菜发源地之一,素有“食在广东,师出佛山”的美誉。一直以来,佛山以其民间食谱丰富、茶楼食肆林立、烹饪技艺精良而蜚声海内外。2004年,顺德被中国烹饪协会命名为“中国厨师之乡”。为弘扬佛山美食文化,每年“十一”期间举办的“佛山美食欢乐节”,已成为集美食、旅游、文化艺术为一体的盛大旅游节庆活动。

佛山自古人文荟萃,才俊辈出。唐宋以来广东出过九个状元,佛山占其五。明清时为“气标两广的人文之邦”。近代以来,孕育了维新运动领袖康有为,政治活动家张荫桓、戴鸿慈、谭平山、何香凝、罗登贤、邓培,民族实业家陈启沅、简照南、简玉阶,科学家詹天佑、邹伯奇,文学家吴趼人,粤剧名伶薛觉先、马师曾,武术名家梁赞、黄飞鸿、李小龙,名医李广海,能工巧匠黄炳、陈渭岩、刘传,第一位华人牧师梁发等杰出人物。


佛山市十分注重文化的传承发展。近年来,在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同时,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推动广播电视村村通,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含联合图书馆)和“农家书屋”工程等公共文化艺术和文化产业,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开展了“魅力佛山”系列文化活动。2007年成功承办全国第14届“群星奖”音乐,曲艺类复赛,祖庙全面修缮工程正式启动。设立了“佛山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经济实力雄厚的商业城市]

改革开放以来,佛山以先行一步、敢为人先的气魄,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创新思路,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协调发展,城市综合实力不断提升。2003年以来,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8.7%,预计2007年全市生产总值3588.50亿元,增长19.2%;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产值60917元(折合7956美元),增长18%。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7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佛山的城市综合竞争力在全国(包括港澳台)各大中城市排名第9位。佛山还跻身《福布斯》中文版发布的“2007年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十佳。
早在改革开放初期,佛山就确立了加速发展民营经济的方针,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护持和促进民营企业做强做大的具体措施。全市民营企业经济出现了快速发展,提升发展的喜人局面,成为推动佛山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2003年以来,全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年均增长30%以上,2007年全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833.79元,增长34.3%,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7.5%。

佛山是中国历史上较早对外开放的商埠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成为中国较早的商品出口基地之一,产品远销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佛山通过创新招商引资机制,出台优惠政策,降低营商成本,吸引外来投资,招商引资成果显著。2007年,全市实际外商直接投资15.73亿美元,增长38.3%;进出口总值378.5亿美元,增长22.2%,其中进出口261.9亿美元,增长23.9%,引进投资超千万美元项目87个,新增世界500强项目17个。引进了奇美薄膜液晶显示器,英威达氨纶纤维等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项目。目前已有美国杜邦、泰科、加拿大北电,德国西门子、博世、法国安万特、道达尔,荷兰壳牌,芬兰斯道拉恩索,卢森堡阿塞洛,日本丰田、爱信精机、韩国三星、浦项,中国宝钢等39家世界500强企业在佛山投资了77个项目,73家国内500强企业投资了107个项目。

近年来,佛山积极与广州共同建设广佛经济圈。2007年以广佛轨道交通建设为突破口,积极推广与广州在交通道路网,产业等方面合作。不断加强与港澳台及全国其他地区的经贸合作。先后与吉林延边,广西贺州,宁夏吴忠,云南红河洲建立经贸合作关系。地方政府间和民间的对外友好交往活跃,先后与日本伊丹市,毛里求斯路易港市,美国斯托克顿市,法国留尼汪省波赛雄市,澳大利亚汤斯维尔市结为友好城市。
[产业基础完善的制造业名城] 通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佛山已成为以工业为主导,三大产业协调发展的制造业名城,“佛山制造”享誉海内外。 佛山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推进了现代农业生态园区建设,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创汇农业和品牌农业发展迅速,建立起一批优势农产品基地。全市现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9家,建立各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8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128个。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建设进一步推广,粤台农业合作项目之一的顺德花博园引入国内外花卉生产企业100多家。高明区“合水粉葛”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顺德区“左滩牌”,“右滩牌”草鱼和鳙鱼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A级认证。

佛山不断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工业结构不断优化,呈现出适度重型化,高级化的趋势,形成了家用电器,机械装备,金属材料加工及制品,陶瓷及其他建材,纺织服装,电子信息,食品饮料,塑料制品,精细化工及医药,家居用品等十大各具优势的行业,十大优势行业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约占规模以上工业的90%。2007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9358.05亿元,增长28.2%,轻重工业比例为48.3:51.7。 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佛山市着眼未来,谋划全局,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采取政策限制和积极引导的方针,以发展总部经济,会展经济和引进先进企业带动发展的形式,推进陶瓷,纺织,水泥等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取得了良好的成效。2007年,“中国陶瓷产业总部基地”奠基,标志我市市陶瓷产业发展总部经济进入新阶段。 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初步形成了以液晶显示器件,电子信息,汽车配件,数码光学,环保家电和设备,生物工程,新材料等行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群。全市现共有高新技术企业513家,其中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集团)46家。2007年,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813.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值的21.6%。 总部经济和创意产业得到发展。佛山以发展总部经济和创意产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手段,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并带动相关产业。目前已有万和集团,锡山家具,美的集团,碧桂园等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在佛山建设总部大楼,佛山创意产业园和禅城区石湾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园相继挂牌运作。 产业集聚集约发展。以区,镇(街)为主战场,加快工业园区,专业镇和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推动产业集群集约发展。全市共有重点工业园区7个,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23个,省级产业基地6个,中国产业名都,名镇37个,省级专业镇31个,西樵纺织,(丹灶)金沙小五金是国家级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顺德家电,产出陶瓷,西樵纺织,大沥有色金属,丹灶小五金,狮山家电是广东省产业集群省级示范区。依托工业园区和专业镇,培育,打造出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区域品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2007年,全市工业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4300亿元,工业增加值1000亿元,园区工业总产值约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6%。

广东省佛山市(foshan)
  总面积:3848.49平方公里
  都市区面积:153.69平方公里(指禅城区)
  占全省面积%:2.1%
  全省面积排名:第15位
  人口 (2004数据)
  - 常住人口:579万人
  - 总人口:350.89万(户籍人口) (后期估计)户籍人口355万人
  - 人口密度:1455人/平方公里
  现代佛山
  佛山市位于中国广东省中南部,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东倚广州,南邻港澳,地理位置优越。佛山气候温和,雨量充足,四季如春,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自古就是富饶的鱼米之乡。珠江水系中的西江、北江及其支流贯穿全境,冲积出这片丰饶的大地。
  佛山市现辖禅城区、南海区、顺德区、高明区和三水区。全市总面积3848.4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92.3万人,其中户籍人口361.1万人。佛山是著名侨乡,祖籍佛山的华侨和港澳台同胞达148万人,其中港澳同胞80多万人。
  佛山市位于亚太经济发展活跃的东亚和东南亚的交汇处,与广州地缘相连、历史相承、文化同源,同处在中国最具经济实力和发展活力之一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中部,共同构建“广佛经济圈”。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使佛山能充分接受广州的辐射和带动,与广州共享基础设施、交通网络、金融资本、人才教育、科技信息和市场服务等资源,实现联系紧密、产业联动和功能互补,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城市化进程。佛山市中心区距广州三大交通枢纽(广州新白云机场、广州南沙港、广州火车站)车程均在1小时之内。佛山毗邻港澳,与香港、澳门分别相距231公里和143公里,车程均在2小时左右,使佛山能够充分利用港澳的市场优势和国际性大都市的地位,推动佛山广泛参与世界经济,走向国际化。
概况
  佛山简称“禅”,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1952年1月12日成立(另一说法1951年6月26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东经113°06',北纬23°02'。佛山市现辖禅城区,南海区,顺德区,高明区和三水区。常住人口579万人,其中户籍人口355万人,为广东省第三大城市。佛山是著名侨乡,祖籍佛山的华侨和港澳台同胞达130多万人,其中港澳同胞60多万人。2008年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中,佛山市位列大中华地区第九位。(大中华区包括台湾)
  佛山邻近广州,经济、民生等受广州辐射。广佛都市圈正逐步形成。
  曾经被提议并入广州,但是否决了,变成合并南海顺德三水。
  2008年12月25日,佛山获选2008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气候
  佛山气候属于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暖多雨为其气候基本特征,年平均气温在21.2~22.2℃之间。
地理
  佛山市位于中国广东省中南部,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东倚广州,西通肇庆,南连江门、中山,北接清远,南邻港澳,地理位置优越。佛山气候温和,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雨量充足,四季如春,自古就是富饶的鱼米之乡。珠江水系中的西江、北江贯穿全境,冲积出这片丰饶的大地。
市内交通
  地铁
  首条地铁线是广佛地铁原于2002年兴建,2006年启用。但因资金问题要押后至2007年兴建,于2010年启用魁奇路站至西朗站,2012年启用西朗站至沥滘站以及广佛线二期小涌站至魁奇路站。
  公共汽车
  顺德的比较残旧,其他除外,收费由2元至7元不等。市内公共汽车公司主要是佛山公交及南海公交。
  的士
  佛山出租、南海出租与顺德出租仍然处于分开经营的状态, 而价格则皆为7元起表2.6元一公里。


  概况

  佛山简称“禅”,1952年1月12日成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腹地。东倚广州,西通肇庆,南连江门、中山,北接清远,毗邻港澳。地理位置优越。佛山市现辖禅城区,南海区,顺德区,高明区和三水区。全市总面积3848.4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79万人,其中户籍人口355万人。佛山是著名侨乡,祖籍佛山的华侨和港澳台同胞达130多万人,其中港澳同胞60多万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

  气候

  佛山气候属于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暖多雨为其气候基本特征,年平均气温在21.2~22.2℃之间。

  地理

  雨量充足,四季如春,自古就是富饶的鱼米之乡。珠江水系中的西江、北江贯穿全境,冲积出这片丰饶的大地。

  旅游

  佛山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以及人造文化游乐景观五彩缤纷、多姿多彩。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的佛山祖庙,是集佛山古代的陶塑、木雕、铸造、建筑艺术于一体的殿堂,据传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是供奉道教崇信的北方玄天大帝的神庙,名“北帝庙”。原建筑于元代末年被焚毁,明初洪武五年(1372年)重建。之所以称为祖庙,据载是因为“历岁久远,且为(佛山)诸庙首”的缘故。清代广东四大名园之二顺德清晖园和佛山梁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南海西樵山,以及古迹市区孔庙、仁寿寺,南海康有为故居,顺德西山庙,顺德李小龙纪念馆 ,三水芦苞胥江祖庙、文塔,高明文昌塔、灵龟塔等,吸引着众多的旅游者。
  提到佛山的旅游,就不得不提起佛山新八景:2004年1月佛山从25个候选景点中,评出了佛山新八景。这新八景分别是:西樵叠翠(南海西樵山)、祖庙圣域(佛山祖庙)、清晖毓秀(顺德清晖园)、古灶薪传(禅城南风古灶)、花海奇观、(顺德花卉世界)、云水荷香(三水荷花世界)、皂幕凌云(高明皂幕山)、南国桃源(南海南国桃园)
  佛山其他的主要旅游景点:西樵山 ·三水荷花世界 ·佛山祖庙·南海影视城·佛山市中山公园·顺德西山庙 ·顺德宝林寺 ·佛山梁园 ·庆云洞 ·南国桃园 ·南风古灶 ·刘传纪念馆 ·顺德清晖园·黄飞鸿武馆·仁寿寺 ·南海观音寺 ·三水市森林公园 ·庆云洞 ·梁启超故居 ·南海·大旗头村 ·顺德花卉世界 ·九江璜玑自然保护区·芦苞祖庙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三水九道谷 ·碧江荫老园·千灯湖 ·蔼雯教育农庄 ·茶景园 ·石湾美术陶瓷厂·顺德碧江金楼 ·顺德均安镇碧桂园高尔夫球场 ·君兰高尔夫球场 ·顺德生态乐园 ·东华里·卡特赛车俱乐部 ·赤松黄大仙圣境 ·佛山康有为故居·李小龙祖居·三水森林赛车俱乐部 ·锦霞禅院 ·飞霞洞·碧玉洞·龙涛湾森林动感水城·顺德牌坊·顺风公园 ·顺风牌坊 ·黄飞鸿纪念馆·文塔公园·通济桥 ·河宕旧墟遗址 ·顺德长鹿农庄 ·云东海

  文化

  佛山是中国粤剧的发源地,著名的武术之乡、艺术之乡、陶瓷之乡、美食之乡。

  经济

  佛山位于亚太经济发展活跃的东亚和东南亚的交汇处,与广州同处在中国最具经济实力和发展活力之一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中部,共同构建“广佛经济圈”。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使佛山能充分接受广州的辐射和带动,与广州共享交通网络、金融资本、人才和信息等资源,实现产业联动和功能互补,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城市化进程。佛山市中心区距广州三大交通枢纽(广州新白云机场、广州南沙港、广州火车站)车程均在1小时之内。而广佛地铁(佛山地铁一号线)也于2007年6月开始动工,预计2010年广佛地铁第一阶段完工并投入使用。佛山毗邻港澳,至香港231公里,至澳门143公里,使佛山能够充分地利用港澳的市场优势和国际性大都市的地位,推动佛山能广泛地参与世界经济,走向国际化。佛山全市2007年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550亿元,位居全国各大城市之中的第10位;在GDP增幅上,佛山以同比增长19.3%的速度,成为前60名城市中GDP增速最快的城市。而2006年全国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中佛山位列第九位。在2007年“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名的656个城市中,佛山排第十。

  历史

  佛山古称季华乡。东晋隆安二年(公元398年),剡宾国(现克什米尔)的三藏法师达毗耶舍带了二尊铜像来到季华乡,在塔坡岗上(即今塔坡街)建佛寺,传佛教。他回国后,随着时间推移,寺宇倒塌。
  到唐朝时,这里又变成了一片岗地。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某日,塔坡岗上异彩四射,乡人奔走相告。于是人们便齐聚起来,在塔坡岗上发掘,竟掘出三尊铜佛,搬开佛像,便有一股清泉涌出。根据碑文记载,得知东晋曾有剡宾国僧人达毗耶舍,在此讲经及建过经堂。乡人于是建井取水,并在岗上重建塔坡庙寺,供奉三尊铜佛。人们认为这里是佛家之山,于是将季华乡改名为“佛山”。
  这就是佛山得名的由来。后来,世人传诵着这样一句谚语:“未有佛山,先有塔坡”。

工业多,人口相对少,交通发达,打卡坐车优惠。 消费水平较低。商业发达地段比较少。旅游的地方比较多但分散。家具和陶瓷在这里是很强大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