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所在的地区在清朝时属于哪?这一片叫什么名字?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5-31
河北的石家庄在古代叫什么名称?

河北的石家庄在古代就叫石家庄,旧称石门。
石家庄原是获鹿县留营乡一个小村,上京毗卢寺明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年)重修碑记,已有石家庄村名。现在的石家庄市是在这个小村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清康熙二十年(1688年)废除卫所军屯制,石家庄村成为隶属真定府(雍正时改称正定府)获鹿县的一个小村庄,与当时的政治中心真定城隔滹沱河相望。
1925年经北洋政府临时执政批准,设立石门市。取名之因是将石家庄、休门两村各取一字,以符名实。1947年11月12日,解放军攻克石门及其周边所有县城,在石门市建立了第一个以城市为中心的人民政权。1947年12月26日,石门市人民政府发布通知,将石门市更名为石家庄市。

扩展资料:
民国37年(1948年)9月26日,石家庄市改属华北人民政府领导。民国38年(1949年)8月1日石家庄市归河北省人民政府领导,为省辖市。1949年石家庄专区初设,辖14县1镇。1958年4月28日,石家庄市由省辖市改为专辖市。
1960年5月3日,国务院批准撤销石家庄专区,改为石家庄市。1961年5月,国务院批准恢复石家庄专区建制。石家庄专区辖石家庄市和25个县。
1967年11月21日,石家庄地区革命委员会成立,专区改称地区。1967年12月20日,石家庄市革命委员会成立。1968年1月29日,河北省会迁至石家庄市。1978年3月11日,石家庄市划为河北省直辖市。1978年7月,石家庄地区革命委员会撤销,成立河北省石家庄地区行政公署。
1982年8月12日,撤销石家庄市革命委员会,恢复石家庄市人民政府。1993年6月30日,石家庄地区行政公署与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合并,成立新的石家庄市人民政府。
参考资料来源: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市情概览

桥西区西三教东三教是韩信练兵的地方,以前是三校后来变成三教。西部太行山区一直是古代制造兵器的地方,冶河由此得名。鹿泉区是韩信射鹿见泉水的地方,以前称获鹿后来改成鹿泉。抱犊寨是张三丰悟道场场地,并题有抱犊福地。井陉是韩信背水一战的古战场,井陉古秦道是古代燕赵通向秦晋的交通要隘。长安区东古城古称东恒,战国时是中山国的重要城邑,秦时在东恒设恒山郡,汉朝时刘邦亲自率军攻城平灭陈豨叛乱后更东垣为真定取真正平定之义。元氏,东古城(古称东恒,真定)以及正定(古称安乐垒)是常山郡先后所在地,赵云是常山郡真定人,当时常山郡首府坐落在东古城。秦朝大将南下第一人,南越国创建者赵佗(东古城人)的先人墓在新华区赵佗公园。正定古称安乐垒,北魏时为常山郡首府,隋朝时改安乐垒为真定,正定有九楼四塔八大寺,古建筑保存较好。新乐伏羲台是华夏人文先始祖三皇之首八卦发明者伏羲繁衍生息的地方。赵县古称赵州,柏林禅寺是中国禅宗史一座重要祖庭,赵州桥距今1400多年历史。平山县以及周围县是古中山国所在地,中山国遗址坐落于平山县境内,出土了大量稀世珍宝,为国家重点保护单位。西柏坡是中共领导人指挥三大战役办公地,石家庄是新中国解放的第一个城市,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赞皇县是周穆王战胜于此,封为赞皇。由于古代各县与如今管辖范围或名称均有较大改变,一个名人可能在古代属于那个县,在现在可能属于这个县,但无论怎么说,都属于如今石家庄市!这片热土叫石家庄市!名字是毛ZX改的,省会是周ZL定的。石家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无论在古代还是在现代在华北地区乃至全国都有重要的地位!

石家庄始建于明。清属正定府获鹿县。据清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修订获鹿县志记载:石家庄当时百户人家,人口600余人,村民多务农,面积约半平方公里。石家庄在明、清两代经历了四百多年,基本无什么发展。真正发展时期是在清末以后,随着1901年京汉铁路1213公里大干线的动工,1902年设立车站,1904年正太(即石太)铁路动工,1907年两干线交汇通车以及设立石家庄铁路局而逐步由村设镇、由镇设市建设发展起来的。铁路开通和在此设站后,车站有小贩售货,村中有小店数家。凡是赴山西去的客人到此,再觅车轿起旱路西去。据史书记载,获鹿县自古以来就是西部山区进入华北大平原的交通要道。京汉、正太两条铁路干线再行通车,使得石家庄很快成为冀、晋两省中南部地区物资集散中心,商贾云集,渐趋繁华。
1925年经北洋政府临时执政批准,设立石门市。取名之因是将石家庄、休门两村各取一字,以符名实。后因休门豪绅以大户自居,争吵不休,又因人口不足等故,经获鹿县知事调停,成立了市政公所。当时人口六万、面积十一平方公里。
1928年7月3日,国民政府颁布了“市组织法”。其中第三条规定:凡人口满二十万人之都市,得以所属省政府之呈请暨国民政府之特许建为市。因石家庄人口只有六万人,故依此撤销了石门市建制,成立了镇公所,1933年石家庄公安局对全市人口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当时石家庄东西长四公里,南北长四公里半,面积约十一平方公里,全市人口为63156人,其中商户约占总户的15%。
1937年7月7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随后于同年10月11日日军占领了石家庄,市区人口急剧下降,到年底降为五万人。日军侵占石家庄后,十分重视交通枢纽和军事要塞的战略作用,将石家庄作为控制冀、豫、晋各省的军事重镇。并利用石家庄粮棉基地和煤碳矿山中心的优势,大肆进行掠夺。与此同时,极力扩展市区。首先建起了兵站基地,大批军队驻屯于市,修筑了北兵营、南兵营、东兵营、西兵营等,仅军事占地面积就达4.7平方公里,占城市总面积的40%。还拟将石家庄开发为华北的六大都市之一(六大都市:北京、天津、济南、徐州、太原、石家庄)。
1938年1月15日实现市制。日伪派马鹤寿组织石门市公署(即为市政府)筹建处。同年10月31日,市公署正式成立。后因当时人口仅七万,末达到普通设市十五万人口之条件,故将正定、获鹿所属50余村划入,设新市区。1939年10月7日,日伪中央临时行政委员会批准设立石门市。同年10月,日伪建设总署北京工程局石门施工所,制定了“石门市都市计划大纲”(城市总体规划),并相继开辟了协和路(现胜利路长2500米,宽20米)、新民路(现解放路、长2000米,宽30米)、和平路(现平安大街,长700米,宽20米)。新兴路(现新华路,长1000米,宽30米)、保晋街(现南马路,长1000米,宽30米)、朝阳路(现新华路,长1000米,宽30米)等主干路。修补了旧区土路和石块路,开辟了对外公路:石正、石获、石元、石栾、石藁等,以连络周围各县及重要村镇。
1939年8月9日,受太行山山洪侵袭,整个市区被水淹没,直至8月13日水方退尽。据统计坍塌房屋1878间,损坏69间,受灾居民1067人,374户。为防止山洪再度侵市,1941年2月11日动工修建西部防洪堤,当时堤长8664米,开河2760米(即石津渠),总工程用工197293人,历时53天,于同年4月3日竣工。
1940年6月动工修建石德铁路(石家庄至德州),同年11月中旬竣工,长181公里。1942年3月16日又扩建了石津渠主要工程包括水力发电所、灌溉、大贮水池、贮水堰堤、导水路、沉砂池、取水堰堤、船闸、运河水路等九项工程,工期五年。日本投降时仅完成工程总量的五分之二。
1939年底,日军为加强对华侵略,制定了“石家庄都市计划”。这个计划以兵营、军事工厂、仓库、铁路、水运为重点,并相继实施。为上述重点工程配套的有电力、电话、自来水等项公用事业也按都市计划开始建设。到1942年初两年多的时间里,用于道路、水利、自来水等项建设的工程费总额为760万元(当时货币)。
同时,日军为了控制华北地区的棉花生产,在石门市建立了统管山东、山西、河北、河南产棉区的机构。因此这里也成了华北地区粮棉和山西、阳泉、河北井陉煤矿等矿产集散中心。商业运输业也相继发展。人口逐渐增至二十万人之多。
1945年日本投降后,国民党政府派第五军十二旅侯如墉部以第一战区先遣队的名义“接收”了石家庄。当时国民党政府把主要精力用于打内战上,仅1946年一年内就修建防空壕60华里,环市铁路29.5公里,修内防空壕34华里,飞机场外壕30余华里以及围壕修筑碉堡400余座。城市景象衰败,商业凋弊,市政建设停顿。
1947年11月1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克石家庄。紧接着进行了一系列战后恢复和组建工作。仅1948—1949两年时间就基本上清除了战争废墟,恢复了正常的城市交通和供水、供电等市政公用设施。1950年后,经济建设逐步恢复,国家开始向井陉矿区投资建设年产原煤185万吨,洗煤179万吨生产能力的煤矿,装机容量为10万千瓦的微水电厂也开始扩建。此外,投资新建石家庄纺织厂(现国棉六厂)、酒厂、水泵厂、机床厂、针织厂、食品厂、面粉厂等19个工厂。基建投资总额为3759万元。经过恢复和建设,城市人口达16.9万人,城区面积达22.52平方公里。
在城市建设方面,从1949年开始拟定“石家庄城市计划草案”。城建局局长王子兴亲自执笔,张友新规划专家协助。但由于图纸资料的缺乏,其规划方案只提出了市区规划设想。细部工程规划、专业规划均没编制。当时规划指导思想有三点,第一,变消费城市为生产城市;第二,如何发挥石家庄在华北地区作为中心城市的作用,从物产、交通、自然地理条件考虑,计划将井陉、获鹿、正定划归市区;第三、依托旧城,改造旧城,由内及外,紧凑发展。当时规划重点是发展桥西。行政中心放在中华大街中部,即以现在华西路为横轴,北至新华路人民公园,南至中山路体育场。工业区设于市区北部,沿石津运河两岸布置,东至土贤庄,西至西三庄村。生活居住区设在旧市区商业区和工业区之间,这就是解放后石家庄第一个城市规划方案。

原来是两个村子,一个叫休门,一个叫石家庄,解放后两个村子合并后,改名叫石门,后又改名叫石家庄。

直隶省,那时石家庄是一个小村子,大概属保定府

原来叫石门,解放后改称石家庄。

在那时候叫直隶啊

  • 石家庄原来是属于哪个县的
    答:当年6月24日,中华民国临时执政令,批准直隶省属11个城镇自7月1日起实行市自治制,其中“石家庄市”“以石家庄为其区域”。但是,由于石家庄村及周围工商业人口还不足一万,所以,获鹿县决定把铁路以东的休门、栗村合并在内,使这个新市镇的人口达33077人。经过多方协商,以石家庄与休门两个村村名中...
  • 石家庄作为地名出现是在什么朝代
    答:对于\“石家庄”这一名称最早的记载是在明朝,那时石家庄原是属于真定(现正定)府获鹿县的一个军屯和官庄,村名可能是由某些将士的姓氏命名。直到康熙年间废除军屯制后,才成为真定府获鹿县的一个村庄。清光绪《获鹿县志》记载:\“石家庄,县东南三十五里,街道六,庙宇六,井泉四。”...
  • 石家庄以前叫什么名字
    答:到了明朝时期,石家庄地区属于真定府管辖。清朝时期,这里被称为“获鹿县”,后来又设立了“石家庄厅”。
  • 石家庄以前叫什么常山?
    答:常山,原是汉朝冀州刺史部下的常山郡,唐朝时废。真定府为宋朝所设,清朝改名正定府。石家庄市是在原常山或真定管辖的地盘上独立发展而来,而非由常山或真定改名而来。石家庄市为河北省省会,位于河北省西南部,古代称“常山、真定”,历史上曾与北京、保定并称“北方三雄镇”;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 石家庄为什么能成为省会,在历史上石家庄的名字有什么变化?
    答:不过要说到比较可惜的,就得是整个清朝和民国一直都是直隶省会的河北保定了,至于现在的河北省会就是石家庄,这也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了。石家庄本名真定县,自民国14年后,民国政府决定在直隶建立石家庄市实行市自治制,而石家庄的前身真定县也在经过合并和政令调整后,于民国36年正式成为石家庄市。当然,能...
  • 正定古城是哪个朝代的
    答:清朝不仅统治了中国本土,还对汉州、青藏等地进行了管理与统治。其中,正定隶属于九边之一,在清朝时期有着较为特殊的地位。九边地区是指直接接壤边境的区域,是清朝防御军事的重点地区。由于靠近边境地带,正定有不少军事设施,如西内城、东内城和外城,用于抵御来犯的敌人。3. 正定是清朝重要文化城市 除...
  • 石家庄之前叫常山吗
    答:清朝时期,常山县成为直隶省的一部分,地位稳定。民国成立后,常山县被改为石家庄县。1947年,石家庄解放,成立了石家庄市人民政府。1958年,石家庄市升格为地级市。此后,石家庄市的地位逐渐上升,成为中国北方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综上所述,石家庄市在历史上曾经被称为常山县,这一称呼延续了...
  • 河北正定那个地方古代叫什么?
    答:正定县属石门专区;1949年8月10日,石门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在正定城内建立;1949年9月28日,石门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改称石家庄地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仍辖正定县;1949年10月,石家庄地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由正定迁石家庄市; 1950年9月9日,石家庄地区行政督察专区改称河北省人民政府石家庄专区,仍辖正定县; 1958年11月5日...
  • 清朝直隶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答:直隶,古代称谓,现代对应地域为河北省。该称谓起源于宋朝,当时用以指称直接归中央政府管辖的州县。到了明朝和清朝,直隶逐渐演变为指代靠近京城的一片地区,包括现在的北京周边县份、河北和天津等地。清朝时期,直隶省正式设立,范围涵盖今天京津冀地区。1928年,直隶省更名为河北省,省会是石家庄。河北省...
  • 河北的石家庄在古代叫什么名称?
    答:河北的石家庄在古代就叫石家庄,旧称石门。石家庄原是获鹿县留营乡一个小村,上京毗卢寺明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年)重修碑记,已有石家庄村名。现在的石家庄市是在这个小村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清康熙二十年(1688年)废除卫所军屯制,石家庄村成为隶属真定府(雍正时改称正定府)获鹿县的一个小村庄,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