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07
如何提高“读写结合”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善用文本资源,以随文练笔的形式紧抓读写结合,是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科学之路。
读与写的“结合”究竟在哪里?就在那些文质兼美的文章里。阅读文本的过程,不能仅仅关注写了什么,更要关注文章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么写?假如要我写还可以怎样写?如此,就将阅读的目光聚集在“写”上了。在领悟到了文章那点点滴滴的写作方法和表达特点的基础上,学会迁移、学会运用,做到读写结合,从读中学写。
最近几年我一直从事高段语文教学,我就以五六年级语文教材为例,谈谈自己是如何来提高读写结合的有效性。
一、品味文本语言,感受人物形象,学习写作方法
众所周知,刻画人物的方法是多样的,其中对动作描写的偏好,可以说是任何一个作家皆不能例外的。在动作群的刻画描写中可使人物形象站立起来。例如在《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一文中,作者对小嘎子摔跤时的动作描写极为细致。作者用了“站、围、蹦、转、揪、推、拉、拽、顶、扳”等表示动作的词语,从不同的方面对小嘎子的的摔跤动作进行了细致描绘。而且,在具体的动作描写中:两人“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掐架似的对起阵来”,小嘎子一开始“围着”胖墩儿“猴儿似的”蹦来蹦去,两个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这又是多么形象的比喻!在教学这一段时,我让学生细细地品读,然后按课文内容进行动词填空”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 )着胖墩儿猴儿似的( )。小胖墩儿呢,( )着腰,( )了档,( )着眼珠儿,不露一点儿破绽。( )了三四圈后,他们( )在了一起,不管小嘎子怎样( ),可就是( )不动他。小嘎子刚想用脚腕去( )他的腿,不料反被他把脚( )住了,接着一( ),小嘎子( )了个仰面朝天。”在这当中,还夹杂着对小嘎子心理活动的描写,比如,“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势巧招,下冷绊子”,这种心理描写属于内心自白法,这种写法最能清楚地表明人物的心迹,也从另一个侧面丰富了人物性格。因此,我让学生以第一人称的形式写一写小嘎子的心理活动。从而真正体会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二、结合文本精彩片段,指导学生写作
例如六年级课文《少年闰土》的人物描写极富典范性,在授课时教师抓住其中人物描写的示范点,对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十分有效。首先,我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少年闰土外貌的句子。读一读,然后进行讨论:”闰土的外貌有什么特点?””紫色的圆脸 头戴小毡帽 颈套银项圈”学生马上能回答。“从闰土的外貌特点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少年?”学生不知怎样回答。我引导学生做了一个小游戏:拿铅笔将”圆脸”的”圆”,”小毡帽”的”小”和”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一句话轻轻划掉,进行对比阅读,有什么发现?学生就能发现从”小””圆”看出他的年少、天真。我再让学生把”紫色的”划掉,换上”苍白的、蜡黄的”,读后说说有什么体会?学生可以体会出少年闰土是一个十分健康、可爱的农村孩子。这时,我再点拨学生懂得我们对少年闰土的形象身份的认识和概括都是从他的外貌描写中体会出来,是因为作者抓住了他的外貌特点。这时,我出示了几个语段,让学生读一读,找出人物与众不同的外貌特点。
例1 倩倩不到两岁,胖墩墩的。红朴朴的脸蛋上,有一双水灵灵的眼睛。小辫子朝天翘着,粉红色的发带在头上一颠一颠的,像两只飞舞的彩蝶。尤其逗人喜爱的,是她那张伶俐的小嘴。
例2 院子里走出一个外国小女孩,她披着一肩金黄色的头发,碧蓝碧蓝的大眼睛,长长的睫毛,苹果似的小脸,身穿一条浅蓝色的连衣裙,脚穿一双红皮鞋。她调皮地眨了眨眼睛,冲我友好地笑了笑,她这一笑,脸蛋上露出了两个小酒窝,嘴角向上翘起,活像一个洋娃娃。
例3 她的头发短短的,身着运动衫,足登球鞋,看上去像小男孩。她的名字叫张颖,颖是聪颖的颖。这个名字饱含着父母对她的希望,当然她也没辜负父母的期望,还有点儿小聪明。她不但长得像个小男孩,性格也像小男孩。她爱和男孩子们玩打仗,也爱和表哥在地下摔跤,更爱和男孩子们放炮竹,捉蟋蟀。她说:“和男孩子玩,他们不爱生气,不爱哭,玩着痛快!”
然后我让学生用几句话写一写班上同学的外貌。最后,一个同学读其他同学猜一猜他写的是谁。有一个同学写到“在六(2)班教室里,常常看到这样一个小女孩:她扎一个马尾辫,走起路来,头上的马尾辫跟着一摇一摆的,犹如一个上下飞舞的小蝴蝶,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上架上了一幅黑框眼镜,显出很有学问的样子。别看她现在是一幅文质彬彬的样子,可换到运动场上就立马变了样、、、、、、”同学们马上就猜出了是:刘淑涵。班上百分之九十个同学描写出来的都能被别人准确地猜出来,他们都抓住了人物的外貌特点。
又例如五年级的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中有这样一段话“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我让学生认真品读这句话后,问学生“你在这些表示时间的词里面感受到了什么?”生:“感受到了时间的漫长”我再问:如果写成“挖了整整36个小时”,不是显得时间更长吗?生:“那会感觉时间一下子就过去了”“你有过觉得时间过的特别慢的时候吗?那么用一句话来描述一下。”我问。同学门们纷纷举起了手“天黑了,我一个人在家,心理很害怕,1小时,2小时,3小时,妈妈怎么还不回来?”“在学校秋季运动会上,我参加了200米跑步,30米,20,米,10米,近了,更近了”学生都能学会迁移运用了。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首先应注重引导学生分析,欣赏,学习文中的难句,好句,重点句。然后当学生阅读达到高潮时,再调动他们写作的积极性,读中仿写,读后学写,使学生乐写、易写,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水乳交融,既完成了教学要求,又使学生动口动手,养成了读写的习惯,真可谓一举两得。
三、运用教材习作资源,获得写作提升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习作资源是丰富多彩的,教师要在学生理解、领悟课文内容和语言形式之后,让他们运用刚从文中学到的某种语言形式,去转换、丰富、发展课文内容,通过练笔的方式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促进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文本。
1、创编故事,改写情节
孩子的模仿能力是惊人的,每当读完一篇作品他们总会产生许多的假设如果,在脑子里进行第二次创作,因此我们应鼓励学生根据童话创编故事。
《去年的树》就是这样一个很好的素材。我们可以换另外一个角度来创编。原文说的是树被砍了,鸟儿四处寻找。还会想象成这样一种可能:树仍旧在那里,鸟儿却没有如约回来,树便开始了更加漫长的等待,他多方打听鸟儿的消息,时时为鸟儿的安全担心,最后……我们可以启发孩子们从这个角度想象一下,也许一篇篇童话佳作会诞生。
2、留白处补写
六年级课文《凡卡》的结尾,让学生想象凡卡的信投进邮箱后会怎样,进行补写练习,学生更能体会作者采用如此结尾的艺术魅力。《穷人》的续写,桑娜告诉丈夫自己已经把孩子抱会家后,课文就嘎然而止了。孩子的命运会怎样呢?桑娜和渔夫又会带领孩子怎样度过一个又一个难关?这些问题都牵动着学生的心。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和创造,把握故事情节的主线,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进行续写。
3、变换文体练习写。
A、改变人称。这种写法,在我们读写结合中也经常应用。学了一些课文,我们可以把它里面的人称加以转变,第一人称可以改变为第三人称,或者相反。如在学了《新型玻璃》一文,课文里介绍了五种的新型玻璃,我就请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一种新型玻璃,用第一人称来介绍自己的特点和作用。这样一来,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一篇枯燥乏味的说明文变得有趣味性,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同时,又给予学生练笔的机会。
B、改变文体。变换文体写的方式很多,最常见的有古诗改写,特别是一些诗歌与记叙文、童话等文体的互换。如将《学弈》《两小儿辩日》等古文译成短小精悍的现代故事;为《鸟的天堂》写一段导游词。这种练笔方式由于是建立在读通文本、领会大意、感悟文章主旨的基础上,因此学生会感到既有写的(有素材)又能写(有方法)。这样的小练笔,既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又可以让学生训练写作,真正做到读写结合。
总之,”读”和”写”是一个整体,读读写写,写写读读,这是一种最自然的写作状态。没有阅读的作文课与没有作文的阅读课一样,都是不完整的语文课,只有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能力 于广艳
阅读教学不光要教会学生读书,体会文章的人文内涵,还应当让学生从读学写,阅读教学无疑兼具指导写作的任务。而读写结合正好把阅读训练和写作训练有机结合起来,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基本途径,也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最有效的方法。
小学语文课本的每一篇课文,都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范例。除了结合教材重点训练项目或结合习作要求学习写作外,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潜力,寻找读写结合的因素,设计各种形式的片断练习,进行读写基本功训练,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
一、养成用字造句的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方法不仅是机械地解释字义,记诵文句,研究文法修辞的法则,最紧要的还在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一字一语都不轻易放过,务必发现他的特征。惟有这样阅读,才能够发掘文章的蕴蓄,没有一点含糊。也惟有这样阅读,才能够养成用字造语的好习惯,下笔不至有误失。”
例如《长城》一课: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教学时,提问:是劳动人民的血汗多,还是万里长城长?经过讨论,他们在不同的理解中最终明白作者在文中所要表达的是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因为:①条石多,多到数不清;②条石重,每块有两三千斤重;③没有先进的运输工具,就靠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④山势陡峭。“才”在这里表示长城的建成是多么不容易,因此饱含着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再如《白鹅》一课:
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也要它引吭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
教学时,先让学生理解“厉声叫嚣”“引吭大叫”这两个词的意思,然后问学生,这两个词能互换吗?通过对字理的认识,学生理解了这两个词为什么不能互换。原来:
“嚣”字中的“页”表示人的头(文中说生客已经进来,没必要伸长脖子)
“吭”字中的“亠”是人伸长脖子(对着外面的人)所以这两个词不能互换,但我们通过咬文嚼字更清楚的看出鹅对陌生人敢厉声呵斥,非常勇敢、非常尽职。
以上课例说明在阅读课上培养学生多比较、多揣摩,不仅提高学生用词造句的能力,而且对今后的下笔准确起着重要作用
二、阅读得其道,对写有很大帮助
叶老说“写作能力跟阅读能力有关联,阅读得其道,无论在思想吸收方面或者技术训练方面,都是写作上的极大帮助。”
例如在教学《钓鱼的启示》一课时 ,有这样一段话:
过了好长时间,鱼竿突然剧烈地抖动了一下,一定是个大家伙上钩了。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练地操纵着。也许是鱼想摆脱我的鱼钩,不停地甩动并跳跃着,湖面上不时发出“啪啪”的声音,溅起了不少水花。我等那条鱼挣扎得筋疲力尽了,迅速把它拉上岸来。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教学时,问学生:
这段话写了什么?(我钓到一条大鲈鱼心里很高兴)
那作者是怎样把钓到大鲈鱼写清楚的?
学生通过读、思知道为了写清楚怎样钓到大鲈鱼作者分了四步:
1、我感到自己钓到一条大鱼(第一句)
2、我看到自己钓到一条大鱼(第二—四句)
3、我惊呼自己钓到一条大鱼(五、六句)
4、我和父亲欣赏钓到的大鱼(第七句)
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要让学生知道叙事文的对象是事物的现象的展开,这展开的情形被叙述成文字的时候,就成了文字上的流动,现象的展开不止,文字的流动也就仍然继续,所以流动是叙述的特色。
再如,《老人和海鸥》一课:
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我们非常惊异,急忙从老人的照片旁退开,为海鸥们让出了一片空地。
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照片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周围盘旋翻飞的海鸥们,注视着与他相伴了多少个冬天的“儿女”们……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漩涡中脱出身来。
学习这部分时,让学生找到三处“意想不到”的内容,问学生:每一段中海鸥都做了什么?用笔画一画。
想想看把你们画出来的连起来,还感人吗?那文章感人在哪?(文章之所以感人是作者对海鸥的印象加上自己的感想,海鸥那么近人情让人感动: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像炸了营似的、飞动的白色漩涡,这些想象都是作者移情移到了海鸥的身上,使海鸥的情充分地得以表达。)
体会“白色漩涡”这个词用得好在哪?与“盘旋”对比,体会用词的准确。
为了写清楚“意想不到”作者在用词上极其准确:第一次是“突然”,第二次是“竟”,而第三次没用这样的副词,因为有了前两次的意料之外,第三次就会意料之中了,这也是因为海鸥对老人的依依不舍之情深深打动了作者。
三、阅读是吸收 写作是倾吐
叶老说得好:“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读和写的关系是输入和输出关系,就象人体摄取营养,储存能量那样。读是一个多方面吸收的过程,读是写的基础,写从读吸取养分。
(一)、读中学写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言之有序”,如一篇课文所写的一件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怎样,还要让学生懂得课文是怎样描述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这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总起分述段写法的规律是总起句位于段首,这是全段的中心句,分述句之间的关系都是并列的,这是总起分述顺序写;动植物的外形描写的顺序要么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要么从整体到部分(或部分到整体)。这是抓住特点按顺序写;有的课文在讲读时让学生找出描写动作的词,换词比较,推敲词语用法,这是按写连续动作的先后顺序写等。这样坚持进行在读中学写的训练,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读后仿写
作文有一个“摹仿——变化——创作”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模仿别人的文章进行习作训练是一种有效的训练形式。可以在体裁、结构、写法等方面进行仿照,然后根据自己熟悉和了解的内容,有所改变,有所创造,逐渐为今后独立习作打下基础。比如:
学习了老舍先生的《猫》一课:
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作者笔下的这只猫是温柔可爱的,老舍先生把对猫的喜爱之情充分地跃然纸上。让人不免也对这样的猫喜爱有加。学习后有的学生写道:
它要是生气,脾气比谁都犟:把胡萝卜放在一边绝食,蜷成一个白白的小绒球背对着你,或是自己爬到沙发下面,任凭你怎么抚摸、劝慰,它都不看你一眼。 (《小白兔》片段)
再如:
“洋炉子”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 (摘自朱自清的《冬天》)
看看这一小段话,把一个动作写得多么具体:站、仰、觑、伸、夹、放,只有在写话时分清步骤、用准动词、这样才能写出特点。如一个学生写道:
我看准一块红烧肉,拿起筷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站了起来,伸长筷子,对准那块肉使劲一夹。呀!那块肉成两半了。
(三)、设境练写
在学生学完课文以后,指导学生再次利用课文提供的材料,继续把文章往后写。如:学了《穷人》一课,让学生以“第二天,西蒙的两个孩子醒了……”为开头,写一写桑娜一家的生活是怎样的。学习了《凡卡》之后,让学生写写梦醒后凡卡的命运是否改变,学习了《最后一头战象》后,让学生写一写嘎羧离开村寨或驻足江边回忆往事时内心的感受……这样,不仅达到了训练的目的,也把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定格在学生的心中。
(四)古诗文改写
古诗文是小学阶段重要的学习内容,学习古诗应进一步把培养想象和发展思维、丰富语言紧密结合起来。这样既能培养想象能力,又能把想象的结果用语言形式表达出来,从而丰富了语言。想象要有根据,要合情合理,课文里所写的人物心理活动、对话或故事情节、场面,在讲读教学中都应启发学生想象,进行补充,再进行扩写。
例如,学习了《杨氏之子》后,学生认识了一个机敏聪惠、有教养懂礼貌的孩子。教师可启发: 杨修(据说杨氏之子名叫杨修)的长相是怎样的,穿什么衣服?是谁把孔君平引进去的的?说了什么?杨修是怎样招待孔君平的?在两人对话中,除课文中的内容,他俩还会说什么?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带着这些有价值的点拨受到了启发,任想象驰骋,把杨修和孔君平这两个人物鲜活的形象跃然纸上。
四、 积累语言的习惯
叶老讲“熟读名文,就是在不是不觉中追求语言的完美。”所以,丰富语言、积累语言是学生写好习作的重要条件。
(一)课内积累
凡是课内精彩的语段都应鼓励学生多诵读、多积累,像《匆匆》《春》《桂林山水》这些脍炙人口的美文要想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全文背诵下来。
(二)课外积累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教育学生养成经常阅读报刊和书籍的习惯,并指导学生采用精读、略读、浏览等不同方法进行课外的大量阅读,读读童话故事、名人传记、文学名著、社会和自然的学科的书籍。同时课外写读书笔记也是积累语言的重要途径。结合所教年级的特点,学生的读书笔记卡设这样的栏目:好词我会找、成语大世界、格言荟萃、并分设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类的专栏,指导他们将课内外阅读所积累的语言分门别类的整理记录,并定期检查交流。
阅读积累仿佛是写作的源头活水,在阅读中突破了作文的难关;写作犹如阅读积累的入海港湾,在作文中巩固了阅读的积累。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相机进行写作训练,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自己对文本的独特感悟,或诠释,或补充,或展开想象的翅膀去丰富,或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去充盈,把写的训练有机融合于阅读教学之中,做到读写结合,随文练笔,相得益彰,获得最佳的课堂效益,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如何对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
在听了周老师讲《搭石》的第二课后,就会发现周老师从课时目标到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孙老师的课有了很大的不同,周老师的教学重点和思路非常的清晰,那就是带领学生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后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因此周老师在这一课时确立的教学目标是:1、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2、感受作者在选材,遣词造句等方面的精妙,并学会运用。3、积累好词佳句。我认为这样的课时目标准确、清晰,训练点突出。
周老师一上课就配着音乐,用优美的语言讲到: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作者刘章爷爷的家乡有一道美丽的风景。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在我们看来普普通通的搭石,在作者眼里却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节课咱们就来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并试着运用。教师情景语言的创设,使学生很快地进入文本,知道了这节课的学习任务。学生带着任务进行学习,较好的做到了有的放矢。接着周老师就以“一行人走搭石”的片段为例带领学生品读好词佳句,让学生体会作者在用词遣句上的精妙,并指导学生背诵,积累好词佳句。接下来周老师又就带领学生欣赏文章选材上的精妙:即用平常的小事来表现美。最后,让学生进行“发现美、书写美”的练笔,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为本单元的习作打好基础。在这节课中,教师安排学生写作的时间几乎占到了整堂课的三分之一。我最大的疑惑就是在第二课时中,如果我们在引领学生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后进行写作训练的话,时间如何分配?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如何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呢?
其实,在课后的评课中,陈晓梅老师也提出了“读写结合”这个问题。小学语文课本的每一篇课文,都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范例。除了结合每个单元重点训练项目或结合习作例文教学写作外,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还要善于挖掘教材的潜力,寻找读写结合的生成点,设计各种形式的片断练习,进行读写基本功训练,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在周老师的课堂中,就很好的落实了“读写结合”的训练。如:好词好句的积累背诵,提醒学生在习作中运用这些好词;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和写作特点后,进行练笔。在练笔时,教师还为学生提供了仿写的片段,起到了激起兴趣,降低难度的目的。读和写是个互补的过程,它们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着。读是理解吸收,写是理解表达。有理解的吸收,才有理解的表达。经验告诉我们,在一篇课文的教学中,有重点地读,边读边理解,其效果远远胜于全文漫无目的地翻来复去地读。在今后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以读为本,以写学法,把“读写结合”落实好,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实践、总结呀!

  • 如何加强小学生课堂教学的读写结合
    答:“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这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因此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还要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作文中去.一、读写结合的几种做法 读写结合做法很多,...
  • 读写结合的有效策略【注重读写结合,,进行有效教学】
    答: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并且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适时地进行读写结合训练贴近学生的写作实际,符合学生的写作心理。儿童善于模仿,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优美的句、段、篇作为读写结合的范本,让学生通过小练笔的形式,及时运用阅读中所...
  • 如何搞好小学生作文的读写结合
    答: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听说读写的能力。”阅读时写作的基础,是内化的吸收;作文是运用,是外化的表达。教师要理顺读写的关系,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读写的训练,将训练真正落到实处,提高学生读写的能力。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
  • [基于教材的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依托单元教材读写结合
    答: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是写作和阅读双向提升行之有效的途径,是学生语文素养达到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2.读写结合继承了中囤语文教学的优秀传统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从读学写,读写结合,以写促读,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中的精华,是一条被实践证明能有效提高语文能力的方法。近代姚恩铭认为:...
  • 读写结合提高作文水平
    答:我就在批阅过程中,挑选出一些优秀文段在班中念给他们听,进行交流,并表扬这些有心的同学。慢慢地,他们也有了一定的兴趣。尤其是当他们在写作时发现许多积累的素材或方法能借鉴运用的时候,兴趣大大地提高了。二.多练笔 读是写的基础,以读为本、读中学写、读中练写、读写结合、学用一致使训练...
  •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有效方法
    答:他怎么为老朋友送行?他们在黄鹤楼上怎么想的?会说些什么?看着孤帆远去,李白心情怎样?学生受到启发后驰骋想象,李白和孟浩然依依惜别的情景跃然纸上。读写结合应该结合得确切自然,不能牵强。如果能坚持进行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的训练,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读写结合的作用 通过读写结合认识,可以...
  •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实现听说读写的整合
    答:1、如何进行听说读写的整合教学。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只有将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有机结合,才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培养其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一、听 精听和泛听相结合,将听英语和语音教学有机结合。 (一)泛听: 英语老师应该在课堂上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让学生在英语的...
  • 如何提高学生的读写结合能力
    答:而读写结合正好把阅读训练和写作训练有机结合起来,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基本途径,也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最有效的方法。 小学语文课本的每一篇课文,都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范例。除了结合教材重点训练项目或结合习作要求学习写作外,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潜力,寻找读写结合的因素,设计各种形式的片断练习,进行读写基本功训练,...
  • 浅谈如何加强语文教学中的读写训练
    答:这种自我问询,会促使学生自觉地写作,自主地阅读。而通过这种读写活动的交融,学生的能力自然会大大提高。读中有写还包括对范文的模仿,对写作技法的运用。相反,如果不注重这些方面的积累,那么也就失去了阅读的意义。此外,阅读过程中的总结、交流、表达,既是阅读的升华,又是重要的写作训练。值得注意...
  •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仿写训练
    答:这也就要求我们的阅读教学要从单纯的指导阅读转变为读写并重、读写结合,使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不断积累语言,逐步学习运用语言。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呢?笔者结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文的特点,来谈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四个策略:一、抓住重点词、句,适时训练,培养遣词造句的能力。二、抓住文本空白点,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