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略四库 指哪些书?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3
七略四库”中的“四库”是指什么?


中国第一部综合性图书分类目录 ,汉代官府藏书目录。西汉成帝河平三年(前26)刘向等人校勘政府藏书,为每种书编撰叙录一篇,后将各书叙录汇辑成《别录》一书 。刘向之子刘歆在《别录》的基础上编成《七略》。全书分为七大类: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数术略和方技略。辑略是写在六略之前的一篇概括性的学术简史。所以《七略》实际上分为六大类。《七略》对其后的图书分类学、目录学的发展影响深远。原书唐末佚失,东汉班固以《七略》为蓝本编成《汉书·艺文志》,从中可知《七略》的概貌。清代姚振宗等人有辑本。

“七略”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数术略和方技略

刘向死后,他的儿子刘歆继承了父亲未竟的事业,在刘向《别录》的基础上撮要分类,写成了中国目录学史上第二部学术专著,名叫《七略》。“略”,就是简明扼要的意思;“七”,指的是刘歆对当时图书按学术性质所进行的分类。这部书共包括七部分,第一部分叫《辑略》,是此书编写的目的、性质、分类依据等问题的总括说明。第二部分叫《文艺略》,包括《周易》、《诗经》、《尚书》、《乐记》、《春秋》、《论语》、《孝经》和小学等九类著作。第三部分叫《诸子略》,包括儒、道、阴阳、法、刑名、墨、纵横、农、杂和小说家十类著作。第四部分叫《诗赋略》,包括屈原、陆贾、荀子等赋,以及杂赋和歌诗五类著作。第五部分叫《兵书略》,包括权谋、形势、阴阳、技巧四类军事著作。第六部分叫《数术略》,包括天文、历法、五行、蓍龟、杂占、形法六类著作。第七部分叫《方伎略》,包括医学、经方、房中术、神仙术四类著作。凡是《七略》里备载的书籍,均收藏在国家书府之内。

“四库”即四库全书

经,史,子,集
经部(Jing)

易类
书类
诗类
礼类
周礼之属
仪礼之属
礼记之属
三礼总义之属
通礼之属
杂礼书之属
春秋类
孝经类
五经总义类
四书类
乐类
小学类
训诂之属
字书之属
韵书之属

史部 (Shi)

正史类
编年类
纪事本末类
别史类
杂史类
诏令奏议类
诏令之属
奏议之属
传记类
圣贤之属
名人之属
总录之属
杂录之属
史钞类
载记类
时令类
地理类
宫殿簿之属
总志之属
都会郡县之属
河渠之属
边防之属
山水之属
古迹之属
杂记之属
游记之属
外纪之属
职官类
官制之属
官箴之属
政书类
通制之属
仪制之属
邦计之属
军政之属
法令之属
考工之属
目录类
经籍之属
金石之属
史评类

子部 (Zi)

儒家类
兵家类
法家类
农家类
医家类
天文算法类
推步之属
算书之属
术数类
数学之属
占候之属
相宅相墓之属
占卜之属
命书相书之属
阴阳五行之属
艺术类
书画之属
琴谱之属
篆刻之属
杂技之属
谱录类
器物之属
饮馔之属
草木禽鱼之属
杂家类
杂学之属
杂考之属
杂说之属
杂品之属
杂纂之属
杂编之属
类书类
小说家类
杂事之属
异闻之属
琐记之属
释家类
道家类

集部 (Ji)

楚辞类
别集类
汉至五代
北宋建隆至靖康
南宋建炎至德佑
金至元
明洪武至崇祯
清代
总集类
诗文评类
词曲类
词集之属
词选之属
词话之属
词谱词韵之属
南北曲之属

四库全书 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官修书,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据文津阁藏本,该书共收录古籍3503种、79337卷。"四库"之名,源于初唐,初唐官方藏书分为经史子集四个书库,号称"四部库书",或"四库之书"。经史子集四分法是古代图书分类的主要方法,它基本上囊括了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清代乾隆初年,学者周水年提出"儒藏说",主张把儒家著作集中在一起,供人借阅。此说得到社会的广泛响应,这是编纂《四库全书》的社会基础。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十一月,安徽学政朱筠提出《永乐大典》的辑佚问题,得到乾隆皇帝的认可,接着便诏令将所辑佚书与"各省所采及武英殿所有官刻诸书",汇编在一起,名曰《四库全书》。这样,由《永乐大典》的辑佚便引出了编纂《四库全书》的浩大工程,成为编纂《四库全书》的直接原因。《四库全书》的编纂过程共分四步:第一步是征集图书。征书工作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开始,至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结束,历时七年之久。为了表彰进书者,清廷还制定了奖书、题咏、记名等奖励办法:"奖书"即凡进书500种以上者,赐《古今图书集成》一部;进书100种以上者,赐《佩文韵府》一部。"题咏",即凡进书百种以上者,择一精醇之本,由乾隆皇帝题咏简端,以示恩宠。"记名"即在提要中注明采进者或藏书家姓名。在地方政府的大力协助和藏书家的积极响应下,征书工作进展顺利,共征集图书12237种,其中江苏进书4808种,居各省之首;浙江进书4600种,排名第二。私人藏书家马裕、鲍士恭、范懋柱、汪启淑等也进书不少。第二步是整理图书。

《四库全书》的底本有四个来源:
一是内府藏书,
二是清廷官修书,
三是从各地征集的图书,
四是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的佚书。
四库馆臣对以上各书提出应抄、应刻、应存的具体意见。应抄之书是认为合格的著作,可以抄入《四库全书》。应刻之书是认为最好的著作,这些著作不仅抄入《四库全书》,而且还应另行刻印,以广流传。应存之书是认为不合格的著作,不能抄入《四库全书》,而在《四库全书总目》中仅存其名,列入存目,这类著作共有6793种、93551卷,比收入《四库全书》的著作多出将近一倍。对于应抄、应刻的著作,要比较同书异本的差异,选择较好的本子作为底本。一种图书一旦定为四库底本,还要进行一系列加工,飞签、眉批就是加工的产物。飞签也叫夹签,是分校官改正错字、书写初审意见的纸条。这种纸条往往贴于卷内,送呈纂修官复审。纂修官认可者,可用朱笔径改原文,否则不作改动。然后送呈总纂官三审,总纂官经过分析之后,可以不同意纂修官的复审意见,而采用分校官的初审意见。三审之后,送呈御览。第三步是抄写底本。抄写人员初由保举而来,后来,发现这种方法有行贿、受贿等弊病,又改为考查的办法,具体做法是:在需要增加抄写人员时,先出告示,应征者报名后,令当场写字数行,品其字迹端正与否,择优录取。考查法虽比保举法优越,但也有不便之处,因此最后又改为从乡试落第生徒中挑选,择其试卷字迹匀净者予以录用。这样,先后选拔了3826人担任抄写工作,保证了抄写《四库全书》的需要。为了保证进度,还规定了抄写定额:每人每天抄写1000字,每年抄写33万字,5年限抄180万字。五年期满,抄写200万字者,列为一等;抄写165万字者,列为二等。按照等级,分别授予州同、州判、县丞、主簿等四项官职。发现字体不工整者,记过一次,罚多写10000字。由于措施得力,赏罚分明,所以《四库全书》的抄写工作进展顺利,每天都有600人从事抄写工作,至少可抄60余万字。第四步是校订。这是最后一道关键性工序。为了保证校订工作的顺利进行,四库全书馆制定了《功过处分条例》,其中规定:所错之字如系原本讹误者,免其记过;如原本无讹,确系誊录致误者,每错一字记过一次;如能查出原本错误,签请改正者,每一处记功一次。各册之后,一律开列校订人员衔名,以明其责。一书经分校,复校两关之后,再经总裁抽阅,最后装潢进呈。分校、复校、总裁等各司其职,对于保证《四库全书》的质量确实起了重要作用。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十二月,第一部《四库全书》终于抄写完毕并装潢进呈。接着又用了将近三年的时间,抄完第二、三、四部,分贮文渊阁、文溯阁、文源阁、文津阁珍藏,这就是所谓"北四阁"。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七月到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又抄了三部,分贮江南文宗阁,文汇阁和文澜阁珍藏,这就是所谓"南三阁"。每部《四库全书》装订为36300册,6752函。七阁之书都钤有玺印,如文渊阁藏本册首钤"文渊阁宝"朱文方印,卷尾钤"乾隆御览之宝"朱文方印。

《四库全书》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按照内容分类,包括4部44类66属。经部包括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五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等10个大类,其中礼类又分周礼、仪礼、礼记、三礼总义、通礼、杂礼书6属,小学类又分训诂、字书、韵书3属;史部包括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杂史类、别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钞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等15个大类,其中诏令奏议类又分诏令、奏议2属,传记类又分圣贤、名人、总录、杂录、别录5属,地理类又分宫殿疏、总志、都会郡县、河渠、边防、山川、古迹、杂记、游记、外记10属,职官类又分官制、官箴2属,政书类又分通制、典礼、邦计、军政、法令、考工6属,目录类又分经籍、金石2属;子部包括儒家类、兵家类、法家类、农家类、医家类、天文算法类、术数类、艺术类、谱录类、杂家类、类书类、小说家类、释家类、道家类等14大类,其中天文算法类又分推步、算书2属,术数类又分数学、占侯、相宅相墓、占卜、命书相书、阴阳五行、杂技术7属,艺术类又分书画、琴谱、篆刻、杂技4属,谱录类又分器物、食谱、草木鸟兽虫鱼3属,杂家类又分杂学、杂考、杂说、杂品、杂纂、杂编6属,小说家类又分杂事、异闻、琐语3属;集部包括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等5个大类,其中词曲类又分词集、词选、词话、词谱词韵、南北曲5属。除了章回小说、戏剧著作之外,以上门类基本上包括了社会上流布的各种图书。就著者而言,包括妇女,僧人、道家、宦官、军人、帝王、外国人等在内的各类人物的著作。

当然,《四库全书》的内容也有不足:
第一,重视儒家著作,把儒家著作放在突出的位置。把儒家经典放在四部之首,把一般儒家著作放在子部之首。
第二,轻视科技著作。认为西方现代科学技术,是"异端之尤",可以"节取其技能,禁传其学术"。除了农家、医家和天文算法类收录少数科技著作之外,一般科技著作是不收录的。
第三,不收戏剧著作和章回小说。
第四,图书正文或有删节或挖改。

《七略》

中国第一部综合性图书分类目录 ,汉代官府藏书目录。西汉成帝河平三年(前26)刘向等人校勘政府藏书,为每种书编撰叙录一篇,后将各书叙录汇辑成《别录》一书 。刘向之子刘歆在《别录》的基础上编成《七略》。全书分为七大类: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数术略和方技略。辑略是写在六略之前的一篇概括性的学术简史。所以《七略》实际上分为六大类。《七略》对其后的图书分类学、目录学的发展影响深远。原书唐末佚失,东汉班固以《七略》为蓝本编成《汉书·艺文志》,从中可知《七略》的概貌。清代姚振宗等人有辑本。

四库

四库,又称四部,中国古代图书分类名称。官方图书分类见殷周之际。古时“君举必书”。《隋书·经籍志一》:“考之前载,则《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之类是也。下逮殷、周,史官尤备。”《汉
书·艺文志十》:“汉兴,改秦之败,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歆于是总群书而奏其七略,故有《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魏晋荀勖,东晋李充先后以甲、乙、丙、丁四部总括群书。隋唐后延用,《新唐书·艺文志》:“两都各聚书四部,以甲乙丙丁为次,列经史子集四库。”

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永2领衔,纪昀总纂,修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综合丛书,历时十五年,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成《四库全书》。收入图书3503种,79337卷,36304册。共缮写七部,分贮内廷文渊阁、圆明园文源阁、沈阳故宫文溯阁、承德文津阁、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杭州文谰阁。现大陆存三部,台湾存一部,另三部毁于战火。

经部包括《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等;史部包括“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子部包括先秦诸子、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清代朴学等著述及部分佛教类、道教类、古代小说等;集部包括楚辞、汉赋、骈文、唐宋诗词、元曲、历代文集等。

七略:
刘向死后,他的儿子刘歆继承了父亲未竟的事业,在刘向《别录》的基础上撮要分类,写成了中国目录学史上第二部学术专著,名叫《七略》。“略”,就是简明扼要的意思;“七”,指的是刘歆对当时图书按学术性质所进行的分类。这部书共包括七部分,第一部分叫《辑略》,是此书编写的目的、性质、分类依据等问题的总括说明。第二部分叫《文艺略》,包括《周易》、《诗经》、《尚书》、《乐记》、《春秋》、《论语》、《孝经》和小学等九类著作。第三部分叫《诸子略》,包括儒、道、阴阳、法、刑名、墨、纵横、农、杂和小说家十类著作。第四部分叫《诗赋略》,包括屈原、陆贾、荀子等赋,以及杂赋和歌诗五类著作。第五部分叫《兵书略》,包括权谋、形势、阴阳、技巧四类军事著作。第六部分叫《数术略》,包括天文、历法、五行、蓍龟、杂占、形法六类著作。第七部分叫《方伎略》,包括医学、经方、房中术、神仙术四类著作。凡是《七略》里备载的书籍,均收藏在国家书府之内。

四库:
四库是唐代才有的名词,唐以前叫“四部”,也是图书分类的术语,顾名思义,就是把图书按其学术性质分成四大类,目录学史上把这种分类称为“四分法”。最早尝试四分法的是西晋荀勖《中经新簿》,到了东晋,李充又编著了《晋元帝四部书目》。清人钱大昕《元史·艺文志序》说:“晋荀勖撰《中经簿》,始分甲、乙、丙、丁四部,而子犹先于史。至李充为著作郎,重分四部:五经为甲部,史记为乙部,诸子为丙部,诗赋为丁部,而经、史、子、集之次始定。”这段话的意思是荀勖把图书按经、子、史、集分为甲、乙、丙、丁四部,史部放在子部之后,这不合乎中国古代文献的学术实际,李充把四部的顺序调整为经、史、子、集,这个顺序的排定,一直影响到清代。

据《新唐书·艺文志》一载,当时西京长安和东都洛阳各设国家藏书库,经、史、子、集各为一库,故称四库。清代乾隆年间编成的《四库全书》,是一套规模宏大的丛书,确实堪称“天子之书”。这部书共分为四部四十四类,就是按经、史、子、集的顺序排列的。

经,史,子,集
经部(Jing)

易类
书类
诗类
礼类
周礼之属
仪礼之属
礼记之属
三礼总义之属
通礼之属
杂礼书之属
春秋类
孝经类
五经总义类
四书类
乐类
小学类
训诂之属
字书之属
韵书之属

史部 (Shi)

正史类
编年类
纪事本末类
别史类
杂史类
诏令奏议类
诏令之属
奏议之属
传记类
圣贤之属
名人之属
总录之属
杂录之属
史钞类
载记类
时令类
地理类
宫殿簿之属
总志之属
都会郡县之属
河渠之属
边防之属
山水之属
古迹之属
杂记之属
游记之属
外纪之属
职官类
官制之属
官箴之属
政书类
通制之属
仪制之属
邦计之属
军政之属
法令之属
考工之属
目录类
经籍之属
金石之属
史评类

子部 (Zi)

儒家类
兵家类
法家类
农家类
医家类
天文算法类
推步之属
算书之属
术数类
数学之属
占候之属
相宅相墓之属
占卜之属
命书相书之属
阴阳五行之属
艺术类
书画之属
琴谱之属
篆刻之属
杂技之属
谱录类
器物之属
饮馔之属
草木禽鱼之属
杂家类
杂学之属
杂考之属
杂说之属
杂品之属
杂纂之属
杂编之属
类书类
小说家类
杂事之属
异闻之属
琐记之属
释家类
道家类

集部 (Ji)

楚辞类
别集类
汉至五代
北宋建隆至靖康
南宋建炎至德佑
金至元
明洪武至崇祯
清代
总集类
诗文评类
词曲类
词集之属
词选之属
词话之属
词谱词韵之属
南北曲之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