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与农民之间的财政分配关系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调整?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8
按照国家分配论的观点,什么是财政产生的首要条件

3、在财政活动内容方面,国家分配论与公共财政论都认为财政活动由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平衡与财政管理等一些基本内容构成,把财政活动视为“收、支、平、管”等环节构成的统一体,财政运行过程表现为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资金流动。
选择1234

这没有规定
可以到当地政府咨询

目前,我国已有22个省、市、自治区取消了农业税,农民负担是减轻了,但乡镇政府财政收支缺口进一步加大,势必影响政府机构正常运转。此问题若得不到有效解决,政府只能向农民“要钱”,农民负担可能发生反弹。笔者认为,处理好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农村财政分配制度的沿革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财政分配制度采取“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方针,各级政府财政经费支出由国家预算统一安排解决,农民只承担国家税收及附加,税负较轻。1958年以后,我国农村实行政、社合一,公社所需经费除了上级政府少量拨款以外,主要靠农村集体经济的积累和各项提留以及社会义务劳动来解决。农民在正税以外,还要负担部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供给义务。改革开放后,农村经济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原来集体经营变成农户分头经营,农户与国家、集体分配关系也就变成农民向国家交税,向集体交公积金、公益金及管理费,这样农民双重负担就显露出来。1983年,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了镇、乡政府,农村实行政社分开改革,但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与乡镇政府财政却没有分开,本属于集体经济的各项提留被纳入乡镇政府财政轨道。为解决乡镇政府经费不足,基层政府在向农民收税及附加以外,又征收名目繁多的乡镇自筹资金。由于采取“一事一收费制”,使乱收费、乱摊派、乱集资等现象大量存在,农民负担日益沉重。1991年,国家对农村提留和统筹作了规定,划定了农村提留和乡镇自筹征收及使用范围,明确规定乡镇自筹用于农村义务教育、计划生育、民兵训练、社会抚恤、乡村道路等五方面,即“五统筹”。
“分税制”财政体制的缺陷
分税制下,中央与地方事权某些方面划分不清,使本属于中央财政事项让地方承办,这加重了地方负担,加重了农民负担。从“五统筹”内容来看,它们都属于公共需要,理应列入政府预算,由政府来承担,因此,各地税费改革取消了“五统筹”,改为收税形式,农民负担减轻了,但长期依靠统筹筹资解决这些事业的基层政府必然发生财政困难,只能想其他办法来弥补资金缺口。
现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对事权划分并没有明确规定,导致中央与地方财权和事权上下不对称。相比而言,中央财政资金较宽裕,地方财力较紧。而在事权上,地方又要承担属于中央的项目,地方政府负担加重,乡镇政府实际取得收入无法应对必要开支。同时,由于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地区,其收入难以大幅增加,加之这些地区二、三产业规模小、效益差,不能提供更多收入,因而收入偏紧。在基层政府人员膨胀,经费不断上升情况下,加剧财政困难。因而,改革农村财政体制势在必行。
政策建议
1.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加大对农村的转移支付力度,明确中央与地方在财政财权与事权上的划分。对乡镇财政必要开支要列入预算,把乡镇财政纳入国家总预算中,对原由“乡统筹”安排的属于中央事权范围项目(如农村教育、计划生育、民兵训练、社会抚恤、乡村道路等)列入预算,资金不足应由中央财政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来解决。属于村集体提留应予以保留,与政府行政经费分开。放弃过去形成的农村公共事业靠农民自行解决的思维定势。
2.明确划分乡镇级政府的支出范围,健全乡镇一级预算制度,实行全部财政性收支纳入预算统一管理,以达到全面规范农村公共分配关系的目的。
3.预算内和预算外资金合二为一。预算外资金的取得,存在许多不合理因素,为向农民乱收费、乱集资、乱摊派,打开了方便之门。并且,预算外资金挤占了预算内资金,造成预算内资金不足。因此,有必要把预算内资金与预算外资金合二为一,控制资金来源与使用,严肃财经纪律。另外,乡镇级政府普遍存在人员膨胀现象。因此,要精简机构、减人、减事,减少财政供养人数,减轻政府负担,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公共支出效率。
4.欠发达地区贫困乡村农民收入出现连年负增长,陷入绝对贫困境地,国家可以长期免征一切税费,并加大对该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给这些地区以休养生息的机会。
总之,为了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减轻农民负担,加快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必须完善农村财政分配体制,加大对乡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理顺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明晰中央与地方财权与事权。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护农村和农民利益,解决地方财政困难,从而对农业经济乃至国民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

  • 我国财政对“三农”投资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怎么写? 谢谢 急...
    答:把促进农民增收与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和公益事业发展结合起来,既抓住了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矛盾,又体现了“统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精神;把财政支持和农民直接受益结合起来,既初步理顺了国家与农民的经济利益分配关系,又体现了财政支持“三农”“以人为本”的精神;把支持农业农村经济...
  • 请大家帮我查查关于税收的本质,作用,特征和种类的资料
    答:税收的本质,是国家以法律规定向经济单位和个人无偿征收实物或货币所形成的特殊分配关系。这种分配关系,集中反映了国家与各阶级、各阶层的经济关系、利益关系。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分配的主体是国家,它是一种以国家政治权力为前提的分配关系;分配的客体是社会剩余产品,不论税款由谁缴纳,一切税源都是...
  • 税收的本质是什么?
    答: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和不同的国家性质,决定不同国家税收的本质。税收的本质是体现着作为权力主体的国家,在取得财政收入的分配活动中,同社会集团、社会成员之间所形成的一种特定分配关系,它是社会整个产品分配关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整个生产关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 高一政治必修三知识点归纳:财政与税收
    答:①经济发展水平对国家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二者是根与叶的关系、源与流的关系。促进经济的发展是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的根本途径。 ②财政收入还受分配政策的制约。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财富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最终将对财政收入的增加...
  • 解决当前分配不公的措施有哪些
    答:一些企业不执行国家最低工资标准,不按规定给工人缴纳各种社会保险,随意压低、克扣工人工资,特别是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久治不绝。 由于分配领域种种不公问题,导致我国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从城乡之间看,城乡居民收入比从1978年的2.36∶1,扩大到2009年的3.33∶1;从区域之间看,东西部地区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差距较...
  • 税收的职能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答:税收作为国家强制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主要形式,在筹集财政收入的同时,也改变了各阶级、阶层、社会成员及各经济组织的经济利益。物质利益的多寡,诱导着他们的社会经济行为。因此,国家有目的地利用税收体现其有关的社会经济政策,通过对各种经济组织和社会成员的经济利益的调节。使他们的微观经济行为尽可能符合国家预期的社会...
  • 财政收支
    答:你是要写一篇文章吗?财政是国家为主体,为了实现国家职能的需要,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和再分配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国家与各有关方面之间的分配关系。财政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两个部分。在中国,对财政这一范畴有不同的认识:一种观点认为,财政是由国家分配价值所产生的分配关系,这种价值分配,在国家产生前...
  • 联系我国政府实践论述财政三大职能基本理论
    答:我国的公共需要在具有普遍性内涵的同时,也有自己的特殊内容。我国一方面,我们正在建立公共财政基本框架,财政将同国有企业一道逐步退出一般竞争领域;但另一方面,财政的直接性生产支出即在非竞争和不完全竞争的生产领域的配置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主要表现在国有企业在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比重...
  • 求形势与政策答案
    答:据常修泽调研发现,在初次分配过程中存在“利润蚕食工资”的倾向,表现为劳动者的报酬标准偏低,并缺乏工资的支付保障机制(特别是农民工)和正常增长机制。从中国与发达国家小时工资水平比较看,中国大约是0.2美元左右,欧美发达国家大体上是25~30美元。这一方面反映了中国“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但另一方面,也有劳动力价格...
  • 论述财政与经济的关系(各方面的)?
    答:简单地说就两句话:一是经济涵养财政。没有经济基础的支撑,财政就是无本之木,无水之源。二是财政作用经济。这里重点要讨论财政对经济的支持、引导、刺激和调节作用。你这个问题的厚度可以写一本专著。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