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的历史名人?历史故事?都有哪些 !谢谢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8
蓝田历史上都有哪些名人?

蓝田建制于秦献公六年(前379年),周安王二十三年(公元前379年)开始置县,以《周礼》玉之美者为蓝,县出美玉,故名蓝田。历代县名时有更易,秦孝公设芷阳,汉有灞陵、南陵,北魏设杜县,北周改县为郡,原辖地分玉山、白鹿二县,武帝建德二年(573),又将玉山、白鹿并为蓝田县;武德三年(620)改白鹿为宁民县;贞观元年(627)并玉山、宁民为蓝田县。汉、魏、晋、唐隶属京兆,五代宋金时有沿革,元属奉元路,明、清均属西安府。
公元713年,唐西安京兆府下辖二十二县:万年长安蓝田高陵鄠(户县鄠邑)盩厔(周至)泾阳三原新丰始平上宜醴泉云阳!
唐代后,后梁改为大安府,后唐再改回京兆府。历后晋、后汉、后周、北宋、金,名称都未曾变化!
北宋京兆府下辖十三县:长安、樊川、鄠、蓝田、咸阳、泾阳、栎阳、高阳、兴平!
金京兆府下辖十二县:长安、咸宁、兴平、泾阳、临潼、蓝田、云阳、高陵、终南、栎阳、鄠、咸阳!
西安府(2厅1州15县):(孝义厅+宁陕厅+耀州)+咸宁县、长安县、临潼县、渭南县、蓝田县、鄠县(户县鄠邑)、盩厔(周至县)、咸阳县、兴平县、礼泉县、高陵县、三原县、泾阳县、富平县、同官县。
孝义厅的由来:
西安府咸宁县(今长安县)+西安府蓝田县+商州镇安县/三县相邻边境区域划出合并设立孝义厅:
清朝乾隆四十七年(1783年),秦岭有虎,屡伤人畜。省抚派宜君营兵扑杀月余,无所获。由于山大林密,易藏奸宄,朝廷决定把西安府辖下咸宁县(今长安县)蓝田县和商州镇安县三县相邻边境区域划出。
三县边境相邻区域划出如下:
西安府咸宁县(今长安县):划出咸宁县(今长安县)秦岭以南区域。
西安府蓝田县:划出蓝田县秦岭南境山地区域(今葛牌镇部分区域)。
商州镇安县:划出镇安县东北部区域。
将以上三县边境分割划出的区域合并组建设为孝义厅。厅名取周宣王宰相张仲 “孝义为本”之意,在孝义川设立孝义厅(孝义厅厅址在今柞水县),设抚民同知驻孝义川。(可以说孝义厅是柞水县的前身),但孝义厅不属于商州(商洛)管辖,孝义厅属于西安府管辖,属于西安府的地盘。随后为时不久蓝田南部边境区域又归蓝田,其后再无变易。
民国2年(1913年)孝义厅改名为孝义县,民国三年(1914年)孝义县改名为柞水县,1914年柞水县也不属于商州(商洛)管辖。1914年柞水县属于西安府后设立的关中道管辖,属于关中道的地盘。后柞水县由陕西省四区督察专员公署管辖。
五郎厅的由来:
清朝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朝廷又将长安县、盩厔县(周至县)、洋县、石泉县、镇安县五县相邻边境区域划出,合并组建设立为五郎厅,(五郎厅厅址在今宁陕县)。
嘉庆五年(1800年)五郎厅改名宁陕厅(属西安府管辖)。
1913年宁陕厅改名宁陕县(属汉中道管辖)。
随后几年,下令撤销西安府名称改名设为关中道。
随后撤消西安府设为关中道,关中道管辖43个县关中道治所驻长安县,下辖43县(西安诸县均属之,长安县咸阳县 兴平县 高陵县 临潼县 鄠县(鄠邑) 蓝田县 泾阳县 三原县 盩厔县(周至) 等等
民国17年(1928)通令取消道制。以后在省、县之间增设行政督察区,1935年开始为县增设划分行政督察区,各区设专员公署。
将陕西划分为了十个区(相当于现在的市的级别),陕西省于民国24年(1935)至民国28年(1939),先后设置了十个行政督察区,并分别在榆林(第一区)、缓德(第二区)、洛川(第三区)、商(县)州(第四区)、安康(第五区)、南郑(第六区)、邠县(第七区)、大荔(第八区)、凤翔(第九区)、咸阳(第十区)设立了专员公署。全省共92县(增加平民县)。
民国28年(1939)各行政督察区具体划分如下:(相当于现在的市的级别)
第一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以下简称专署)设在榆林,辖榆林、神木、府谷、横山、靖边、定边、米脂、葭县8县。
第二行政督察区,专署设在绥德,辖绥德、肤施、延川、延长、安塞、安定、保安、清涧、吴堡9县。该行政督察区属解放区,后将二区名义正式取消,将二区原辖县交由一区专署代管。为进一步封锁陕甘宁边区,遂于民国29年(1940)初,将二区专署改设在耀县,辖耀县(原属七区)、宜君(原属三区)、同官、栒邑、淳化(原属七区)5县。
第三行政督察区,专署设在洛川,辖洛川、鄜县、中部、宜君、宜川、甘泉6县。民国30年(1941)又辖黄龙设治局。
第四行政督察区,专署设在商县,辖商县、雒南、商南、镇安、山阳、柞水6县。
第五行政督察区,专署设在安康,辖安康、白河、平利、汉阴、洵阳、岚皋、紫阳、石泉、镇坪、宁陕10县(宁陕县原属第四区,民国26年4月划属第五区)。
第六行政督察区,专署设在南郑,辖南郑、城固、西乡、洋县、沔县、镇巴、褒城、宁羌、佛坪、留坝、略阳、凤县12县。
第七行政督察区,专署设在邠县,辖邠县、长武、乾县、耀县、醴泉、同官、永寿、栒邑、淳化9县。
第八行政督察区,专署设在大荔,辖大荔、朝邑、渭南、华县、华阴、潼关、蒲城、郃阳、韩城、白水、澄城、平民12县。
第九行政督察区,专署设在凤翔,民国28年(1937)迁至宝鸡县,辖凤翔、宝鸡、盩厔、扶风、陇县、岐山、郿县、武功、汧阳、麟游10县。
第十行政督察区,专署设在咸阳,辖咸阳、长安、临潼、蓝田、富平、三原、鄠县、泾阳、兴平、高陵10县。(当时还没有西安市,省下来就是县,这些区域都归咸阳专区管辖)
1938年民国将关中道西安府下的长安、临潼、蓝田、富平、三原、鄠县(鄠邑)、泾阳、兴平、高陵10县都划归第十行政督察区(咸阳专区)管辖,以前没有市,省下来就是县。(西安市还没成立)(咸阳专区就相当于现在的西安市)
到了1948年,陕西重新区划调整全省区划,这一次共设立了十一个行政督察区(相当于现在的市的级别)。各区辖县划分如下:
第一行政督察区辖榆林、神木、府谷、葭县、横山、定边、靖边、延安、延长、保安、甘泉、鄜县、安塞、延川、绥德、米脂、清涧、吴堡、安定19县。
第二行政督察区,专署设在华(县)州,辖华(县)州,临潼、蓝田、渭南、华阴、潼关6县。
第三行政督察区辖富平、三原、高陵、泾阳、耀县(耀州)、铜川、宜君、黄陵、淳化9县。
第四区行政督察区辖商县、雒南(洛南)、商南、山阳、柞水、镇安6县和龙驹寨设治局(1947年6月设立)。
第五行政督察区辖安康、汉阴、洵阳、白河、平利、紫阳、石泉、镇坪、岚皋、宁陕10县。
第六行政督察区辖南郑、城固、西乡、洋县、沔县、褒城、宁强、略阳、凤县、镇巴、佛坪、留坝12县
第七行政督察区辖乾县、醴泉、永寿、邠县、栒邑、长武6县。
第八行政督察区辖韩城、朝邑、郃阳、平民、大荔5县。
第九行政督察区辖宝鸡、汧阳、郿县、麟游、扶风、岐山、陇县、凤翔8县。
第十行政督察区辖武功、兴平、咸阳、长安、盩厔(周至)、鄠县(鄠邑)6县。
第十一行政督察区辖蒲城、澄城、白水、宜川、洛川5县和黄龙设治局。
1948年蓝田临潼被划归第二行政督察区(华州专区),第二行政督察区专署设在华(县)州,辖临潼、蓝田、渭南、华(县)州、华阴、潼关,这6个县都由华(县)州专区管理。
随后,1949年抗战胜利西安解放。新中国成立。民国后期设立的所有行政督察区全部撤销。
1950年开始重新区划调整划分。陕西被重新划分为9个专区,1950年全省整编为榆林、延安、绥德、渭南、咸阳、宝鸡、商雒、安康、南郑9个专区,专区辖96个县市!
1950年5月在渭南县县城设立渭南分区专员公署,领渭南、临潼、蓝田、华(县)州、华阴、潼关、大荔、朝邑、郃阳、韩城、澄城、蒲城、白水13县全被划归渭南专区,1953年1月高陵,三原、泾阳,富平、耀县这5个县也被划归渭南专区。1953年渭南专区共计18个县。
临潼蓝田先归第十行政督察区(咸阳专区),后归第二行政督察区(华州专区),后归(渭南专区)管辖。
1950年蓝田设有治城、洩湖、鹿走、汤峪、焦岱、蓝桥、普化、玉山、横岭、玉川、灞源、葛牌12区,区辖115乡。
1955年7月将蓝田齐家村划归至灞桥区。
1956年2月将蓝田宽沟、青岗2乡及万灯寺乡的万灯寺、红石沟、大沙窝等村划归柞水县(柞水县1956年属商洛管辖)
1956年将和渭南县共管的青岗坪和厚子镇(厚镇)划归蓝田县。
1956年5月蓝田将秦岭口乡及万灯寺乡的大阳坡、西牛槽共21个自然村划归商县(商县1956年属商洛管辖)
1956年7月将阿氏庄乡的沙河村划归灞桥区。
1956年,将临潼蓝田划归陕西省直管
1958年11月将陕西省直管的长安、蓝田、临潼、户县划归西安市管辖。
1961年8月将蓝田、临潼、户县划出。
1983年10月,将渭南专区所属蓝田、临潼县和 咸阳专区所属户县、周至县、高陵县划归西安市。
临潼蓝田断断续续进进出出被划归渭南的时间一共共计长达26年之久。
蓝田的历史可谓是非常非常悠久。悠久的行政建制史为西安市现存县级行政机构中的首县,“蓝田”二字名字一直沿用下来,也从未改过名字,迄今历时2400多年,是西安地区所有辖县中设置最悠久的城市了。  

吕大钧(1029年—1080年),字和叔,陕西蓝田县人。北宋关中学派的代表人物。吕大忠的二弟,自幼胆识过人,为张载弟子,曾书“天下为一家,中国为一人赋”。
吕大临(1040~1092)字与叔,号芸阁。京兆蓝田(今陕西蓝田)人。北宋哲学家,金石学家。曾任太常博士、秘书省正字,为时短暂,一生主要研究理学与金石学。[24]
吕大防(1027-1097),字微仲,北宋京兆蓝田(今陕西蓝田)人。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举进士第,曾任监察御史、翰林学士,尚书右丞,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与文彦博、范纯仁、刘挚等同时执政,废除王安石新法。[25]

蓝田建制于秦献公六年(公元前379年),周安王二十三年(公元前379年)开始置县,以《周礼》玉之美者为蓝,县出美玉,故名蓝田。历代县名时有更易,秦孝公设芷阳,汉有灞陵、南陵,北魏设杜县,北周改县为郡,原辖地分玉山、白鹿二县,武帝建德二年(573),又将玉山、白鹿并为蓝田县;武德三年(620)改白鹿为宁民县;贞观元年(627)并玉山、宁民为蓝田县。汉、魏、晋、唐隶属京兆,五代宋金时有沿革,元属奉元路,明、清均属西安府。

公元713年,唐朝时期,西安京兆府,唐朝开元元年设置的府,这是行政区划的开始,唐玄宗把长安所在的雍州改为京兆府,京兆府的首长为京兆尹。领万年长安蓝田高陵鄠(户县鄠邑)盩厔(周至)泾阳三原新丰始平上宜醴泉云阳二十二县。

唐代大诗人韩愈,因反对迎佛骨,被皇帝贬官潮州,离长安行至蓝田蓝桥驿,其侄孙韩湘来见,韩愈有感赋诗道:“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蓝桥驿又称蓝关,在今西安市蓝田县蓝桥乡政府以西2公里处。

唐朝后,后梁改为大安府,后唐再改回京兆府。历后晋、后汉、后周、北宋、金,名称都未曾变化。

北宋京兆府下辖十三县:长安、樊川、鄠、蓝田、咸阳、泾阳、栎阳、高阳、兴平、。

金京兆府下辖十二县:长安、咸宁、兴平、泾阳、临潼、蓝田、云阳、高陵、终南、栎阳、鄠、咸阳。

后,秦国西汉西晋,隋朝唐朝北宋,元朝明朝清朝时期这些历史朝代中蓝田临潼都属西安府京兆府辖区管辖。

清朝陕西下辖7府+5直隶州,5散州+7散厅+73县;西安府,同州府,凤翔府,汉中府,兴安府,延安府,榆林府。乾州,商州,邠州,鄜州,绥德州。

宣统三年(1911年)时有160.14万户805.44万人。省会为西安府,设有陕西巡抚(驻地为西安)。

西安府(2厅1州15县):咸宁县、长安县、临潼县、渭南县、蓝田县、鄠县(户县鄠邑)、盩厔(周至县)、咸阳县、兴平县、礼泉县、高陵县、三原县、泾阳县、富平县、同官县。耀州+孝义厅+宁陕厅。

西安府咸宁县+西安府蓝田县+商州镇安县/三县边境区域划出合并设立孝义厅:

清朝乾隆四十七年(1783年),秦岭有虎,屡伤人畜。省抚派宜君营兵扑杀月余,无所获。由于山大林密,易藏奸宄,朝庭决定把西安府辖下咸宁县蓝田县和商州镇安县三县相邻边境区域划出。

三县边境划分出区域如下:

西安府咸宁县:划出咸宁县秦岭以南区域。

西安府蓝田县:划出蓝田县秦岭南境山地区域(今葛牌镇部分区域)。

商州镇安县:划出镇安县东北部区域。

将以上三县边境分割出的区域合并组建设为孝义厅(柞水县的前身)。厅名取周宣王宰相张仲 “孝义为本”之意,在孝义川设立孝义厅(孝义厅厅址在今柞水县),设抚民同知驻孝义川。为时不久蓝田南部边境区域又归蓝田,其后再无变易。

(可以说孝义厅是柞水县的前身),当然孝义厅不属于商州(商洛),孝义厅属于西安府管辖。

民国2年(1913)孝义厅改设为孝义县,民国三年(1914年)孝义县改为柞水县,1914年柞水县也不属于商州(商洛)管辖。1914年柞水县属于西安府后设立的关中道管辖。

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朝廷又将长安、盩厔(周至)、洋县、石泉、镇安五县边境区域划出,合并组建设立五郎厅,(五郎厅厅址在今宁陕县)。

嘉庆五年(1800年)五郎厅改名宁陕厅(属西安府管辖)。

1913年宁陕厅改名宁陕县(属汉中道管辖)。

可以说蓝田从古至今都不属于商洛,蓝田也从来没有划归和归属过商洛。只有在1956年2月将蓝田宽沟、青岗2乡及万灯寺乡的万灯寺、红石沟、大沙窝等村划归柞水县(1956年柞水县属于商洛)。1956年5月蓝田将秦岭口乡及万灯寺乡的大阳坡、西牛槽共21个自然村划归商县(1956年商县归商洛)。

民国2年下令撤西安府,设为关中道,管辖43个县关中道治所驻长安县,下辖43县(西安诸县均属之,长安县咸阳县 兴平县 高陵县 临潼县 鄠县(鄠邑) 蓝田县 泾阳县 三原县 盩厔县(周至) 等等

民国17年(1928)1935年开始为县增设划分行政督察区,各区设专员公署。

把陕西划分为了十个区(相当于现在的市的级别),陕西省于民国24年(1935)至民国28年(1939),先后设置了十个行政督察区,并分别在榆林(第一区)、缓德(第二区)、洛川(第三区)、商(县)州(第四区)、安康(第五区)、南郑(第六区)、邠县(第七区)、大荔(第八区)、凤翔(第九区)、咸阳(第十区)设立了专员公署。全省共92县(增加平民县)。

民国28年(1939)各行政督察区具体划分如下:(相当于现在的市的级别)

第一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以下简称专署)设在榆林,辖榆林、神木、府谷、横山、靖边、定边、米脂、葭县8县。

第二行政督察区,专署设在绥德,辖绥德、肤施、延川、延长、安塞、安定、保安、清涧、吴堡9县。该行政督察区属解放区,国民政府因其政令实行不通,后将二区名义正式取消,将二区原辖县交由一区专署代管。为进一步封锁陕甘宁边区,遂于民国29年(1940)初,将二区专署改设在耀县,辖耀县(原属七区)、宜君(原属三区)、同官、栒邑、淳化(原属七区)5县。

第三行政督察区,专署设在洛川,辖洛川、鄜县、中部、宜君、宜川、甘泉6县。民国30年(1941)又辖黄龙设治局。

第四行政督察区,专署设在商县,辖商县、雒南、商南、镇安、山阳、柞水6县。

第五行政督察区,专署设在安康,辖安康、白河、平利、汉阴、洵阳、岚皋、紫阳、石泉、镇坪、宁陕10县(宁陕县原属第四区,民国26年4月划属第五区)。

第六行政督察区,专署设在南郑,辖南郑、城固、西乡、洋县、沔县、镇巴、褒城、宁羌、佛坪、留坝、略阳、凤县12县。

第七行政督察区,专署设在邠县,辖邠县、长武、乾县、耀县、醴泉、同官、永寿、栒邑、淳化9县。

第八行政督察区,专署设在大荔,辖大荔、朝邑、渭南、华县、华阴、潼关、蒲城、郃阳、韩城、白水、澄城、平民12县。

第九行政督察区,专署设在凤翔,民国28年(1937)迁至宝鸡县,辖凤翔、宝鸡、盩厔、扶风、陇县、岐山、郿县、武功、汧阳、麟游10县。

第十行政督察区,专署设在咸阳,辖咸阳、长安、临潼、蓝田、富平、三原、鄠县、泾阳、兴平、高陵10县。(当时还没有西安市,这些区域都归咸阳专区管辖)

1938年将关中道西安府下的长安、临潼、蓝田、富平、三原、鄠县(鄠邑)、泾阳、兴平、高陵10县都划归第十行政督察区(咸阳专区)管辖,以前没有市,省下来就是县。(西安市还没成立)(咸阳专区就相当于现在的西安市)

到了1948年,陕西重新区划调整全省区划,这一次共设立了十一个行政督察区(相当于现在的市的级别)。各区辖县划分如下:

第一行政督察区辖榆林、神木、府谷、葭县、横山、定边、靖边、延安、延长、保安、甘泉、鄜县、安塞、延川、绥德、米脂、清涧、吴堡、安定19县。

第二行政督察区,专署设在华(县)州,辖华(县)州,临潼、蓝田、渭南、华阴、潼关6县。

第三行政督察区辖富平、三原、高陵、泾阳、耀县(耀州)、铜川、宜君、黄陵、淳化9县。

第四区行政督察区辖商县、雒南(洛南)、商南、山阳、柞水、镇安6县和龙驹寨设治局(1947年6月设立)。

第五行政督察区辖安康、汉阴、洵阳、白河、平利、紫阳、石泉、镇坪、岚皋、宁陕10县。

第六行政督察区辖南郑、城固、西乡、洋县、沔县、褒城、宁强、略阳、凤县、镇巴、佛坪、留坝12县

第七行政督察区辖乾县、醴泉、永寿、邠县、栒邑、长武6县。

第八行政督察区辖韩城、朝邑、郃阳、平民、大荔5县。

第九行政督察区辖宝鸡、汧阳、郿县、麟游、扶风、岐山、陇县、凤翔8县。

第十行政督察区辖武功、兴平、咸阳、长安、盩厔(周至)、鄠县(鄠邑)6县。

第十一行政督察区辖蒲城、澄城、白水、宜川、洛川5县和黄龙设治局。

1948年蓝田临潼被划归第二行政督察区(华州专区),第二行政督察区专署设在华(县)州,辖临潼、蓝田、渭南、华(县)州、华阴、潼关,这6个县都由华(县)州专区管理。

随后,

1949年抗战胜利西安解放。

民国后期设立的所有行政督察区全部撤销。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年,新中国开始第一次行政区划调整划分,陕西被重新划分为9个专区,1950年全省整编为榆林、延安、绥德、渭南、咸阳、宝鸡、商雒、安康、南郑9个专区,专区辖96个县。市

-

1950年5月在渭南县县城设立渭南分区专员公署,领渭南、临潼、蓝田、华、华阴、潼关、大荔、朝邑、郃阳、韩城、澄城、蒲城、白水13县全被划归渭南专区,1953年1月高陵,三原、泾阳,富平、耀县这5个县也被划归渭南专区。1953年渭南专区共计18个县。

临潼蓝田先归第十行政督察区(咸阳专区),后继属第二行政督察区(华州专区),后归(渭南专区)管辖。

1950年蓝田设有治城、洩湖、鹿走、汤峪、焦岱、蓝桥、普化、玉山、横岭、玉川、灞源、葛牌12区,区辖115乡。

1955年7月将蓝田齐家村划归至灞桥区。

1956年2月将蓝田宽沟、青岗2乡及万灯寺乡的万灯寺、红石沟、大沙窝等村划归柞水县(1956年柞水县属商洛管辖)

1956年将渭南县的青岗坪和厚子镇划归蓝田县。

1956年5月蓝田将秦岭口乡及万灯寺乡的大阳坡、西牛槽共21个自然村划归商县(1956年商县属商洛管辖)

1956年7月将阿氏庄乡的沙河村划归灞桥区。

1956年,将临潼蓝田划归陕西省直管

1958年11月将陕西省直管的长安、蓝田、临潼、户县划归西安市管辖。

1961年8月将蓝田、临潼、户县划出,蓝田临潼又被划归渭南专区。户县又被划归咸阳专区。

1983年10月,将渭南专区所属蓝田、临潼县和 咸阳专区所属户县、周至县、高陵县划归西安市。

临潼蓝田断断续续进进出出被划归渭南的时间一共共计长达26年之久。

可以说临潼蓝田一直属于西安府辖区管辖。减去中华民国晚期划归咸阳专区的那几年,和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划归渭南专区的26余年,蓝田在西安辖区也有上千年历史了。

蓝田历史可谓是非常非常悠久。悠久的行政建制史为西安市现存县级行政机构中的首县,“蓝田”二字名字一直沿用下来,也从未改过名字,迄今历时2400多年,是西安地区所有辖县中设置最悠久的城市了。

以下是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政府官网1950年—1957年行政区划调整详情:

-

-

-1950年在今陕西省境内设有两个省级行政机构,一个是陕西省,一个是西安市,均属西北军政委员会(后改为西北行政委员会)管辖。陕西省人民政府驻西安市。

-

-

-1950年5月全省整编为榆林、延安、绥德、渭南、咸阳、宝鸡、商雒、安康、南郑9个专区及长安1个直属县,专区辖96个县、市。1953年1月撤销咸阳专区;3月西安市改为中央直辖市;6月宝鸡、南郑2市改为省辖市。1954年6月,西安市划归陕西省领导。1955年5月将陕西省人民政府改称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各县人民政府亦改称县人民委员会。

-

-

-

-1956年10月撤销绥德、宝鸡、渭南3个专区。全省设有5个专区,1个地级市,3个省辖县级市,41个直属县。专区辖54个县和2个中心区,地级市辖9个区。县以下设置区和乡。  西安市 市人民政府驻北院门,属西北军政委员会,1953年3月改为中央直辖市,1954年6月改属陕西省,初领12区,9月并为9区,1957年改为7区。  

-

-

-

-莲湖区 原第3、第6两区,1954年9月合并设立莲湖区,区政府迁驻红埠街,并将第5区西部并入。辖区约为今莲湖区东部(北大街和四府街以西、西城墙以东、北城墙以南、南城墙以北及西关)。 

-

-

-

-碑林区 原第1区,1954年9月改名碑林区,并将第2、第7两区撤销并入。辖区约为今碑林区北部(四府街以东、东大街和永乐北路以南、金花路以西、南城墙和咸宁路以北地区及南关)。 

-

-

-

-新城区 原第4区,1954年9月改名新城区,并将第5区东部及第10区的6个乡并入。辖区约为今新城区西部(金花路以西、北城墙以南、东大街以北、北大街以东地区)。

-

- 

-未央区 原第8、第11两区,1954年9月合并为未央区,又将长安县的渭滨区及三桥区的河、建章、柏梁、相家巷4乡划归西安市,在草滩镇设立草滩区,1957年4月撤销未央区,而把草滩区改名未央区,区政府迁驻张家堡。辖区约为今未央区地(不含三桥镇)及莲湖、新城2区北城墙以北地区。  

-

-

-雁塔区 原第9区,1954年9月改名雁塔区,区政府迁驻小寨,并将长安县郭杜区的高堡乡,韦曲区的双桥头、金滹沱2乡和东三爻、杜城2乡各一部分,大兆区的三兆乡和春临乡一部分划归本区。辖区约为今雁塔区地(不含鱼化寨、丈八沟、等驾坡3乡)。 

-

-

-阿房区 原第12区,1954年9月改名阿房区,并将长安县三桥区南部(三桥、阿房、后围寨3乡),斗门区的漳浒、鱼化寨、北石桥、双旗寨4乡,郭杜区的余家庄、高堡2乡划归本区。辖区约为今莲湖区西城墙以西地区(不含西关)、未央区的三桥镇及雁塔区的鱼化寨、丈八沟2乡。 

-

-

-

-灞桥区 原第10区,1954年9月改名长乐区,同时将长安县的灞桥区及狄寨区的东高桥、鄂公殿、水沟、永丰、杏林5乡划归西安市,仍设灞桥区,区政府驻灞桥镇;1955年7月将蓝田县的齐家村和临潼县的武家村划归灞桥区,1956年7月将蓝田县阿氏庄乡的沙河村划归灞桥区;1957年4月撤销长乐区,辖地并入灞桥区,7月又将临潼县韩峪乡的王家、常家2村划归灞桥区。辖区约为今灞桥区中部东部及新城区东部(金花路以东地区)。 

-

-

-长安县 原属咸阳专区,1950年5月改由省辖,11月将宁陕县秦岭以北的高沣乡两个保划归本县王曲区,全县编设韦曲、王曲、杜曲、大兆、鸣犊、斗门、沣西、细柳、郭杜、五星、子午、引镇、狄寨、灞桥、渭滨、新筑、三桥17区,区辖201乡。

-

-

-1954年9月将渭滨、灞桥2区全部及狄寨区的东高桥、鄂公殿、水沟、永丰、杏林5乡,三桥区的三桥、阿房、后围寨、建章、柏梁、河、相家巷7乡,斗门区的漳浒、鱼化寨、北石桥、双旗寨4乡,郭杜区的高堡、余家庄2乡,韦曲区的双桥头、金滹沱2乡全部和东三爻、杜城2乡各一部分,大兆区的三兆乡全部及春临乡一部分,共45个乡1个镇405个自然村划归西安市。1956年5月将新筑区马素乡的马房滩、兴隆村划归高陵县,而将高陵县耿镇乡的班家村划归本县,12月将沣西区的北梧村划归鄠县,1957年6月并为4区43乡。辖区约为今长安县地及西安市灞桥区北部东南部等地。  

-



  古往今来,蓝田曾出现过许多有识之士,他们的名字也随着蓝田历史而流传。 王维:字摩洁,原籍祁(今山西祁县)人,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因曾官至尚书右丞,故人称王右丞。王维崇佛,三十岁起就退居蓝田辋川,修筑别墅,过了三十年隐居生活,直到终年。王维在辋川二十里山水之间,依其自然特点,修建了颇具规模的国林风景区。王维在辋川期间,经常泛舟会友,弹琴赋诗,绘画育佛。在这里写下了大量的山水田园诗。其中有依照辋川二十景写的《辋川十二咏》五言诗。他绘的《辋川图》名传中外。现尚有银杏树一棵,传为王维手植。 韩干:蓝田人,唐代中期著名画家,尤其擅长画马。韩干少年时为酒家送酒,有空就在地上习画,后与王维相识,曾得到接济,画艺大长,官至大府寺丞。后唐玄宗召韩干入宫为供奉,并令其向陈闳学画马,韩干未人皇命,说:宫中名马就是我的老师。每日对马写生,形神兼备。他的画在当时被推崇到神化地步。遗作不多,有一幅稀世珍品《牧马图》尚存在台湾。 神凑:蓝田人,唐代有名高僧。大历间策试僧人,神凑应选,配住九江兴果精舍,后居东村寺。神凑登坛秉法三十年,戒律精深,曾与白居易交厚。终年后,白居易亲自为其作了塔铭。 四吕:即吕大忠,吕大防、吕大钧,吕大临四弟兄。原籍河南,祖父吕通任北宋太常博士,爱蓝田山水,迁居蓝田。到“四吕”时,已以诗书之家闻名,兄弟四人均为北宋朝庭要官。 吕大忠官至工部郎中,陕西转运副使,一生正直,做官清廉,著有《辋川集》、《奏议》十卷。 吕大防自幼精学历史经籍,尤对《礼》深有研究。处事以忠君保民为先。先后在仁宗、英宗、神宗时为官。哲宗时官至左丞相,参与垂帘听政达八年。错在反对王安石变法,被哲宗亲政时贬循洲,途至虔洲病故。大防能体恤民情,早年为永寿县令时,为解决用水,亲自遍境查访找到泉水,并克服困难,引水进城,百姓赖泉水为生,称为“吕公泉”。 吕大钧早期弃官居家,致力讲道,教育人才,改化风俗,与三兄弟率乡人订立了我国第一个乡规民约,主要宗旨是:“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影响到关中风俗为之一变。后官至王宫教授义郎。著有《四书注》、《诚德集》、《乡约乡仪》等。 吕大临是哲学家,金石学家,历任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是程灏四大弟子之一,精通《六经》,深邃于《礼》,朱熹也认为他的学识“高于诸公”。著作有《考古图》十卷,是我国颇有价值的“古器物图录”。 刘宗敏:字捷轩,蓝田孟村乡大王村人,明末李自成义军主要将领。宗敏年青时在乡打铁,因不满官府欺压,暗造兵器图谋造反。李自成起事后便立即弃家随李举义。他英勇善战,屡建战功,十多年为义军总哨,终于助自成推翻明朝政权,建立了大顺,被封为汝候之职,为武将之首,节制文官。一六四五年在湖北九宫山与清军作战中遇害。他是李自成义军中最著名的将领之一。 牛兆濂:蓝田新街人。一八六七年因其父梦宁波一代儒家周敦颐来家所生,故名兆濂,字梦周。因毕生于灞川之滨的芸阁学舍讲学,故号蓝川。细时聪颖好学,人称“神童”,二十二岁中举,人称“才子”。兆濂谙达天文地理,尤长程朱之学,善逻辑推理,预见性强,因此被称为“圣人”。 蓝川先生一生不愿为官,致力讲学,芸阁盛期学生达数百人,遍及陇、陕、晋、豫各省以及朝鲜。还常在三原、兴平、西安等地定期会讲,“桃李满天下”。晚年患半身不遂,仍在病榻上口授完成了《蓝川文抄》、《吕氏遗书辑略》、《音学辩微》、《寿命观拾遗》。

  蓝田玉石
  杨贵妃的玉带也是蓝田玉。传说当年李隆基送给杨玉环的爱情信物就是蓝田玉,由于它的纹理结构像冰块撕裂一样,所以后来人们用杨玉环的小名芙蓉来命名, 也叫“冰花芙蓉玉”。出水芙蓉,清爽亮丽,它象征着美好的爱情,特别适合年轻人和肤色白的人佩带。由于它的形成位于泉水眼部分,接受温泉水冲涮的次数特别多,所以可溶性的矿物质非多,用它泡水洗脸, 对皮肤有很好的保养功效,可以杀菌消炎,美白肌肤,是唯一的一种养颜玉,它最大的特点是变色快所以深受 广大女孩的青睐!

  • 姓康的伟人都有谁?
    答:康有为康泰:三国时东吴人,曾和朱应出使扶南等国,途中经历和传闻一百多个国家,为中国早期远行海外的旅行家之一,著有《吴时外国传》。康绚:字长明,南朝·梁华山蓝田人,初仕北齐,后任梁朝司州刺史卫尉卿,以宽厚之德著称。其先祖出自康居国人,据《梁书·康绚传》记载,西域的这一支康氏,他们...
  • 历史上姓赵的名人和事迹
    答:历史上姓赵的名人和事迹赵武灵王:战国时期赵国的第六位国君,实行“胡服骑射”改革,提高赵军战斗力,使赵国成为战国后期能与秦国抗衡的强国。平原君赵胜:战国四大公子之一,以“食客数千人”而著称。赵奢、赵括父
  • 乐毅蓝田猿将军在燕国赵灿建立了名人谁做出了重大贡献的世界
    答:春秋时期,礼仪崩溃,诸侯被征服。今天楚国强,明天赵国弱。这种颠覆性的趋势可以说是一种悖论。既然王侯将相都没有种子,为什么不都试试呢?于是,咨询师、顾问一个接一个的出现,大名一个接一个的出现。祖籍中山,为赵所败,后投奔赵世维。在为魏制作《颜》的过程中,他被尊为嘉宾,开始了他传奇...
  • 钮氏历史名人介绍
    答:钮氏历史名人介绍钮 氏历史名人介 绍一、钮宣义:卒于公元前481--前468年间。《夫椒钮氏宗谱》记载:“排行26,寿85岁,配丁氏,子一女二,长女为吴王阖闾第八宫妃,周敬王时公仕吴,为从卫骑都尉(相当于现在
  • 求崂山历史名人故事
    答:明代中叶,蓝姓中有名人蓝章,考中进士,出入官场,刚直正派,几经沉浮,曾任监察御史、金都御史、陕西巡抚,死后被祀为名宦。 蓝田系蓝章的长子,自幼勤勉好学,聪明过人,七岁便可赋诗作对,令考官惊叹:“不期即墨之乡,生此蓝田之玉!” 1492年(明弘治五年)蓝田中举人,1523年(明嘉靖二年)登进士,官授河南道监察...
  • 陕西有哪些名人他们都做了哪些贡献
    答:对临证各科、食疗、药物学、养生学等均有很大成就。3张骞---西汉外交家 贡献:凿空西域,为汉夷文化大交融 做出杰出贡献4颜真卿---唐著名书法家,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贡献:颜体书对后世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唐以后很多名家,都从颜真卿变法成功中汲取经验。尤其是行草 ...
  • 陕西的名人轶事,风土人情,历史由来
    答:陕西名人: 黄帝起源于姬水,炎帝在宝鸡一带 (颛顼,黄帝之孙;帝喾,黄帝的曾孙;禹是黄帝的玄孙); 周武王、文王---周建都于镐京(今西安); 褒姒---历史上第一个美女; (秦都咸阳) 白起 战国后期军事家。 又称公孙起。 眉(今陕西眉县东)人; 蒙恬 秦大将; (西汉都西安) 苏武 西汉义士; 班彪、班固、班超、...
  • 赵姓的历史名人
    答:1992年2月7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93 岁。赵启民(1910-1997)陕西省蓝田县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赵杰(1913- )又名赵东斌,河南省商城县人。赵峰(1914- )原名赵世钦,河南省泌阳县人。
  • 历史上姓吕的名人都有哪些啊?
    答:历史上姓吕的名人都有哪些啊?  我来答 首页 在问 全部问题 娱乐休闲 游戏 旅游 教育培训 金融财经 医疗健康 科技 家电数码 政策法规 文化历史 时尚美容 情感心理 汽车 生活 职业 母婴 三农 互联网 生产制造 其他 日报 日报精选 日报广场 用户 认证用户 视频作者 ...
  • 霍成君汉宣帝刘询的第二任皇后,其是怎么死的?历史名人
    答:持毒药与其母霍显同谋要暗害太子刘奭,无人母之恩,不能奉宗庙祭服,不可以承担皇后大位。于是废黜霍成君的皇后之位,收缴皇后玺绶,将其迁往上林苑的昭台宫居住。 > 五凤四年(公元前54年),汉宣帝再度下令将其迁往云林馆居住,霍成君结果自杀而死,死后葬于蓝田县昆吾亭东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