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意思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8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意思

文学课代表

这句话的意思是: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积:表示积累。跬:半步,古人以举足一次为跬,举足两次为步,故半步为“跬”。至:指到达。)
这句话出自先秦荀子的《劝学》。主要是告诉我们:知识是需要积累的,学习得循序渐进,踏踏实实,坚持不懈,这样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一、《劝学》这篇文章主要讲什么呢?
从字面意思来看,就是通过某些方式来阐明学习的道理,以此来勉励我们学习。我们可以把它分为四个部分来解读。
【第一部分】
从“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到“君子慎其所立乎”。
这一部分主要是告诉我们学习的重要性。荀子用了比喻的方式来让我们更加理解他的想法,他说靛青是从蓼蓝草里提炼出来的,却比蓼蓝草还要青;冰是由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这是在告诉我们,只要不断地学习,任何人都能有所进步,所以“学不可以已”(学习不可以停止)。

【第二部分】
从“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到“安有不闻者乎”。
这部分主要告诉我们学习得锲而不舍。荀子又用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来做比,告诉我们如果不一步一步地积累,就无法到达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所以,如果我们不一点一点地积累知识,也不会变得有学问。

【第三部分】
从“学恶乎始”到“此之谓也”。
这部分主要讲到学习的内容及方法。荀子告诉我们,应该从读《诗》《书》等经典书籍入手,然后再到《礼经》,而学习的最好途径就是亲近良师。

【第四部分】
从“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到“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
最后这个部分就是讲学习的目的。荀子认为君子得学得全,学得精,这样才完美,所以得正确的听,正确的看,正确的思考,最后能做到坚定不移,随机应变,成为有品德,有操守的人。


二、荀子是什么背景下写的这篇文章呢?
那是处于战国时期,学过历史的我们都知道,那个时代比较混乱,诸子百家,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主张。荀子是战国后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想用自己的主张来告诉人们后天学习的重要性,于是创作了《劝学》这篇文章,以此来鼓励人们通过学习改变自己,让自己成为有品德、有操守的君子。

三、荀子究竟是什么人呢?
荀子是战国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其实这样讲还是有点笼统的,我们可以从他的思想主张来了解他,比如他主张“性恶论”,这与孟子的“性善论”正好相反。荀子认为,凡是善的,有价值的东西都是需要通过努力而得来的。价值和文化同样都是人所定义的,所以人性需要教养才可以变得“善”。
荀子还主张“制天命而用之”,这个意思大致就是我们不应该受自然主宰,而是要去主宰自然,也要顺应自然规律。
荀子真的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著书立说不在话下,还曾三次担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爱看古装电视剧的小伙伴都应该知道,祭酒就是这个学院的主管人员,也就相当于校长了。这下大家应该对荀子有个初步的认识了吧。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意思是:如果不累积一步半步的旅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外去,如果没有积累成小河流,就没有办法融入河流。

这句话出自于《荀子》一书的首篇《劝学》。

《劝学》

作者:荀子

创作年代:战国后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白话译文】

积累的土石成了一座山,风雨从这里升起;累积的水流变成了深渊,龙从这里出来了;善行的积累形成了一种崇高的道德,精神得到了改善,圣人的心态就这样具有了。因此,如果没有累积一步半的旅程,就无法到达千里之外;如果没有积聚小水流,就无法融入河流或海洋。这匹马跳了不到十步。差的马停留了十天,它的成功在于永不停歇。

如果片刻就停下来了,那么要烂掉的木头也砍不断。如果坚持刻下去,那么金刚石也能雕刻。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骨头,但是能朝上吃到泥垢,朝下喝到地下的水,是因为它专心致志。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没有躲得地方,是因为它内心躁动。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战国时期儒学的重要代表是孟子和荀子。孟子宣扬“劳心者统治人民,劳力者统治人民”来捍卫统治阶级,而荀子则认为人力可以征服自然,应该利用自然为人类造福。他的门徒韩非和李斯在战国末期成为法家的重要代表。

随着制度进一步崩溃,封建制度形成,历史经历着划时代的改变。思想家从不同的情景和角度出发,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发表各自的主张,并逐渐形成墨家、儒家和法家等不同的派别,历史上称之为“诸子百家”。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批评别人,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荀子作为战国后期儒家的代表。他觉得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们可以利用主观努力去认识它。为揭示后天学习的重要性,他创作了《劝学》一文。 

荀子认为,学习首先需要培养道德气质,保持纯真品质,专门学习技术要快,然后坚持不懈,是学习的正确方向,要有头有尾,避免中途而废,以达到完全和纯粹的精神境界,同时荀子也为儒家经典的重组做出了重要贡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劝学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意思是: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

跬(kuǐ ):古代的半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这句话出自于《荀子》一书的首篇《劝学》,又名《劝学篇》。原文较长,节选如下:

【原文节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白话译文】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从这里兴起;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从这儿产生;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道德,精神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备。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连走十天,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

(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 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 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藏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

扩展资料:

《劝学》一文的中心思想是:一、 学不可以已;二、 用心一也,三、学也者,固学一之也。

荀子认为,学习首先需要修养品德气质,保持专一的品质,专门学习一门技术才能速成(学一速成),然后保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是正确的学习方向; 要善始善终,切忌半途而废,以期达到完全而纯粹的精神境界。

文章围绕“学不可以已”这个中心论点,从学习的意义、作用、态度等方面,有条理、有层次地加以阐述。文中除少数地方直接说明道理外,几乎都是比喻。通过比喻阐述道理、证明论点,这是本文在写作上的一大特色。由于创造比喻的技巧很高,因此这些比喻精警动人,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明白、具体、生动,深入浅出,使读者容易接受。

荀子这种用比喻说理的写法,在其他先秦诸子散文中也是罕见的,应当说这是他的一种独创。

《劝学》还有一个重要特点,是句式整齐,读时琅琅上口。但作者又注意在排偶中适当夹进散句,使文气流畅而不呆滞。

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位于今山东兰陵县)令。

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论’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劝学(《荀子》篇名)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意思是说:没有小步的积累,是不可能走完千里路的,没有小河的集聚,就不会有大海。



文学课代表



表面意思是说千里之路,是靠一步一步地走出来的,没有小步的积累,是不可能走完千里之途的。引申意是做事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忍不拔最终才能达到目的。

  •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什么意思
    答:“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意思是: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这句话出自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荀子的《劝学》。《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文章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分别从学习的重...
  •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什么意思
    答:“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意思是【不积累一步半步,就没有办法到达千里的地方;不积累小河流,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海。比喻积累的作用,可以充实、丰富、完善自己。可用来论说学习工作贵在不断积累】。出自荀子《劝学篇》。【原文】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 "不积洼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致江海"什么意思
    答:意思是: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出自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子所作的《劝学》。原文节选如下: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
    答:这句话出自荀子的《劝学》。意为: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比喻积累的作用,可以充实、丰富、完善自己。可用来论说学习工作贵在不断积累。引申开来,就是在现实生活中做事要脚踏实地,不畏艰难,不怕曲折,坚忍不拔地干下去,才能...
  •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善小事,何以成大器。是什么意思
    答:意思是:没有一步半步的累计,就没有办法到达千里的地方;不积累小河流,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海。原文: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译文: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
  •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怎么理解?
    答:“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意思是: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这句话出自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荀子的《劝学》。《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文章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分别从学习的重...
  •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解释
    答:节选于荀子的《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意思
    答:积累半步行程,就无法到达千里远的地方;不聚集涓涓细流,就无法形成江河大海。 原文: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