棍棒底下从来出不了孝子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26
棍棒底下,从来不了“孝子”!

我曾在网上看到一则新闻,深圳某地的一个外卖员全家轮番对家里8岁的小女孩暴力殴打。当时看到这个新闻我就想撰文支持这个小女生以及呼吁法制健全。然而我的拙笔却无法在愤怒中表达我的意思。

我记得那天晚上上课的时候和学员提到这件事,学员问我“不是都说‘棍棒底下出孝子’吗?老师为什么这么反对打孩子呢?”那么我们今天就从棍棒底下究竟能不能出孝子谈起吧。

身为现代人,我们都知道“人人生而平等”“每个人平等地享有自身安全不受侵害的权力”等基本的法律常识和道德观念。也就是说,孩子作为一个人,也同样享有这样的权力。那么,是谁赋予父母可以用棍棒“教育”孩子的权力呢?

其实早在孔子的年代,他老人家提出的观点是孩子对父母应该像臣下对君王那样,发现有不对的地方就要勇敢直谏。

但是随着皇帝对权力的欲望不断膨胀,他们就把这种关系慢慢演变为“小棒受大棒走”,意思是老爹(皇帝)要对我小施惩戒的时候,我就得接着,要是看到老爸(皇帝)准备弄死我(大棒是会打死人的),那我就得逃掉,免得老爸把我打死了之后要坐牢,或者皇帝错杀忠臣要遗臭万年。这时候孩子已经处于相对被动的位置,而且其中并没有提及是非对错,仅仅看“棒子”大不大,对自己有没有生命威胁而已。

大概发展到明代,在朱元璋这个变态杀人狂的统治下,文人风骨几乎无存,于是这种观念就进一步演化成“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不死不忠”,这种观念也难免影响了亲子关系——毕竟三纲五常是把君臣关系和父子关系对等类比的。

那么在这样的政治环境和道德框架之下,人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前文说“棍棒地下出孝子”——于是从小遭受“棍棒教育”并且不敢反抗、不敢愤怒的小孩长大之后就会在各方面压抑自己,顺从 社会 “道德”的要求去“孝顺”父母,但是这里面有多少是因为爱,有多少是因为 社会 道德规范的要求和对自己的压抑就不得而知了。于是就会有很多人给老人很好的物质生活却从不愿意陪伴老人。这实际上是一种“精神上的虐待”,是对爸爸妈妈早年对自己的肉体上的虐待的报复。

并且因为他自己从小被禁止的事情太多,过得相当不自在,于是,当他的小孩调皮捣蛋释放天性的时候,他就会觉得很不爽——凭什么你老爹我当年过得那么悲惨,动不动就挨棒子,而你却能释放天性?这绝对不行!而他又从来没学过更好的教养方法,于是就像他老爹那样,威武地拿起棒子走向了自己的孩子……

其实这样的人在打孩子的时候往往比当年他老爹打他的时候下手更重,因为当年他老爹(假设是第一代“棍棒教育模式”的践行者)心里存的还是比较纯粹的“规范孩子的行为”“帮孩子养成好习惯”“让孩子将来做个好人”等念头,并没有掺杂太多的愤怒、恐惧之类的情绪。而传到第二代的时候就不一样了,他在打孩子的时候,除了是在“教育孩子”之外,更多的却是在发泄自己几十年前压抑的愤怒和恐惧——因为当年自己挨揍的时候老爹好像并没有让自己明白自己为什么挨揍,那一顿顿揍挨得委屈、挨得恐惧、挨得愤怒,可对方是自己的老爹,自己只有压抑。否则 社会 道德就会不允许,而且一旦冲撞了老爹,他不养我了怎么办,可是我一直这么忍下去会不会真被打死——对死亡和孤独的恐惧都出现了,自己逃无可逃,只有忍受……而如今,终于可以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发泄出这一切——当年没有人能理解我,现在我也不能通过语言让别人理解我当年的恐惧和无助,那我就用行动,让我的孩子体会我当年的恐惧和无助!

除此之外,我们在做分析的时候常会说,中国的打孩子的父母在对孩子施暴的时候潜意识深处往往还有一种“把孩子打死”的冲动!这并非危言耸听——当然,大多数施暴者自己是意识不到这一点的,虽然他们有时候会脱口而出“我打死你个兔崽子”“我打死你个没用的东西”。事后我们在面质他们这些话的时候,他们常会说“那只是盛怒下的口不择言而已”。

但是如果我们观察他们对孩子施暴的场景,旁观者往往心惊胆战——那一下一下是真有一股“往死里打”的劲啊!

那么他们这样对待自己的亲生骨肉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常见的有两点,当然,都是潜意识深层的念头:

一是他们自己也觉得遭受这样的虐待太痛苦了,尤其是眼下的场景勾起了自己当年恐惧、无助等痛苦的回忆和感受的时候,当年他们可能会想“我这样活着还不如死了”,于是他们也会把这种观念投射到正在遭受虐待的孩子身上——他们可能觉得孩子现在也是这么想的。于是他们想通过把孩子打死,来“帮孩子”“解脱”——实际上是帮几十年前那个无助的自己解脱;或者他们自己心里也有一部分未泯灭的人性实在不忍看孩子一直受这种苦,可是又控制不了暴力的自己,于是只有“期待”赶紧把孩子打死,让孩子解脱!

二是报复!我们有句老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我们都知道老年人最大的希望就是儿孙满堂,老来享受“天伦之乐”,老年人往往很爱隔代的晚辈,因为小孩身上的希望和朝气会带动垂垂老朽的生命力——可是,“你配吗?”“你配让我的孩子给你带来快乐吗?”“你需要从我孩子身上看到希望、得到生命力的滋养,我偏偏把我孩子折磨成抑郁症,甚至打死!就是不满足你的愿望!”并且他们的潜意识种可能还有一部分力量会希望通过“打死孩子”来达到“无后不孝”的目的——因为现实中他不敢对老爹直接表现出出任何“不孝”的行为和态度。

于是这一切的不幸就只能一代一代地积累到家里最弱小的生命身上——他用自己柔软的肩膀和脆弱的身体承受了整个家族传承的恐惧、无助、愤怒……

我现在再也不想责怪哪一个对孩子施暴的家长,我只想大家看清楚自己施加在孩子身上的到底是是什么!我只想让大家知道这个可怜的孩子替我们承担了什么!

时隔两年,我终于能着手写这篇文章。真希望我这点微弱的声音能帮到遭受家庭暴力的孩子们一点点。

最后,借用鲁迅先生一句话“救救孩子!”

  • 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观念真的正确吗?可能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呢?_百度...
    答: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观念不是正确的,后果:假如父母常常责骂孩子,对孩子开展粗鲁的文化教育,会让孩子越来越胆怯、软弱,乃至会胡思乱想。假如孩子习惯性生活就是这样在胡思乱想的全世界里,那那样的孩子长大以后也难以大有作为。因而,棍棒下并不会出孝子,也不会让孩子更为有出息,更文化教育不太好...
  • 中国有句俗语:棍棒底下出孝子,你对这句话有什么看法?
    答:但是现在的社会,绝大多数人都是识字的,也有非常多的媒介去学习和思考,基本上权威式教育已经没有立足之地。因为孩子通过读书、看电视、上网,自己是知道一些东西的,面对棍棒,他们是会去奋起抗争的。成才的途径那么多,才不要选最苦的一条。最后,根据前面说的“棍棒底下出孝子”这句话的出处,我们...
  • 棍棒底下到底是出的孝子?还是出的最亲密的仇人?
    答:恨,厌恶”。有的家长对孩子要求很高,但孩子对学习兴趣不高。父母常常感到愤怒甚至愤恨。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学钢琴,尽量给他们施加压力。结果,他们的孩子心理崩溃,不再弹钢琴。这时,家长们更是气愤不已。过去,有的家长认为“孝子出在棍子下”,所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他们用打骂来解决问题。
  • 为什么很多人认为棍棒低下出孝子,而且他们一根筋,认识不到棒棍教育...
    答:这是因为他们知识和眼界太狭隘了。如果他们见的多了,学的东西多了就不会固执己见了!一味不讲方式的棍棒底下是出不了孝子的,也出不了状元。我爸就是这样的人,教育我们姊妹仨从来不会用事倍功半的策略去教育,动辄吼骂动棍子甚至刀子,他以为他用武力我们就怕他就会对他孝顺…现在我们都三十多岁...
  • 为什棍棒底下出孝子这句话是对的吗?
    答:这句话不一定对,因为每个人成长的环境,受到的教育都不同,能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再加之后天的努力,棍棒底下会出孝子,相反有的父母不懂如何教育孩子,一味的粗暴野蛮的打孩子,自己有一点小事也拿孩子出气,使孩子从小就有判意,最后成不了孝子,还会与父母对着干,甚至是忤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