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9-1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什么?什么时候实现?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
━━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二○二○年力争比二○○○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2020年实现!


总体目标是:实现富国和强军从历史过程到发展成果的全面统一。

国家富强离不开巩固的国防和强大的军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21世纪头20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内容,其中蕴含着强军的要求。没有强军作保障,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就没有根基。

在整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必须在协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同时,着力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

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融入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使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进程同国家现代化进程相协调相促进,始终成为国家安全和和平发展的坚强保障,真正实现富国和强军从历史过程到发展成果的全面统一。

扩展资料:

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现实,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要统筹国防资源与经济资源,促进国防经济和社会经济、军事技术和民用技术、军队人才和地方人才兼容发展,在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军队人才培养、军队综合保障、国防动员等方面努力推进军民融合、寓军于民,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

针对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中的瓶颈问题,着力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集中优势力量尽快在一些关键领域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充分发挥竞争对创新的激励作用,时刻把握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动态,尽快形成一套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把一般经济科技成果转化成国防建设成果。

把新的经济技术优势转化成国防实力的成熟机制,使富国和强军的目标和要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进程中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统一



十八大提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
1、国内中产量值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2、社会主义民主完善,法制更完美。
3.、全民族思想文化健康素质文明提高。
4、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党的十八大报告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更具明确政策导向、更加针对发展难题、更好顺应人民意愿的新要求,以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是发展改革成果真正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是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的小康社会。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报告从以下5方面充实和完善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一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实质就是坚持科学发展,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求体现在6方面:第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第二,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两个“倍增”,即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第三,通过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使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第四,通过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使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第五,通过继续实施区域总体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第六,通过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使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二是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旗帜。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正反两方面经验,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始终把政治体制改革摆在改革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坚定不移加以推进,取得了重大进展,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方向,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政治保障。同时,我国政治体制也还有一些需要完善和发展的环节,在扩大人民民主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政治建设,总的就是要在党的领导下,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使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发挥;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实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三是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我们要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建设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无论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还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都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党的十八大报告从以下方面提出了增强文化软实力的目标要求: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必须使之深入人心;第二,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使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第三,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必须实现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第四,文化越来越成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元素,要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必须要使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总之,要使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基础更加坚实。
四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在经济发展基础上使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全面提高,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目的,是扩大消费、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体现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第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这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普遍提高的重要标志。第二,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育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这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第三,就业更加充分,这是民生之本得到保障的具体体现;第四,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这是发展改革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重要体现;第五,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这是实现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病有所医的必然要求;第六,社会和谐稳定,这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必要前提。
五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针对发展面临的越来越突出的资源环境制约,适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越来越迫切的要求,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在以下4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一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使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二要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初步建立资源循环利用体系;三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四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实现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一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实质就是坚持科学发展,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

  二是人民民主不断扩大。
  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旗帜。改革开放以来,总结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正反两方面经验,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始终把政治体制改革摆在改革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坚定不移加以推进,取得了重大进展,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方向,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政治保障。

  三是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要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建设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无论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还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都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四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在经济发展基础上使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全面提高,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目的,是扩大消费、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体现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五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更具明确政策导向、更加针对发展难题、更好顺应人民意愿的新要求,以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是发展改革成果真正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是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的小康社会。
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求体现在6方面:第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第二,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两个“倍增”,即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第三,通过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使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第四,通过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使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第五,通过继续实施区域总体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第六,通过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使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2、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旗帜。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始终把政治体制改革摆在改革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坚定不移加以推进,取得了重大进展,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方向,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政治保障。同时,我国政治体制也还有一些需要完善和发展的环节,在扩大人民民主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
  3、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我们要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建设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无论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还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都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4、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在经济发展基础上使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全面提高,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目的,是扩大消费、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体现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第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这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普遍提高的重要标志。第二,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育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这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第三,就业更加充分,这是民生之本得到保障的具体体现;第四,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这是发展改革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重要体现;第五,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这是实现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病有所医的必然要求;第六,社会和谐稳定,这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必要前提。
  5、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针对发展面临的越来越突出的资源环境制约,适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越来越迫切的要求,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在以下4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一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使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二要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初步建立资源循环利用体系;三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四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实现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1.国内中产量值2020年比2000年翻两倍
2.社会主义民主完善,法制更完美
3.全民族思想文化健康素质文明提高
4.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第三章主要目标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2016年起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基础上,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主要经济指标平衡协调,发展质量和...
  • "一个目标","两点定位","四个扎实"是什么意思?
    答:1. 坚定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确保到2020年,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2. 明确两点战略定位:重庆,作为我国中西部地区独一无二的直辖市,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至关重要的战略地位。它不仅是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支撑点,还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关键交汇处,在国家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目标是什么
    答: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思路和要求是什么
    答:党的十六大确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概括了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总体思路。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不单是一个经济概念,而是一个与时俱进即可以纵向和横向比较的综合目标。立足于我国现阶段国情,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人口、资源和环境的相互关系,牢固树立人口意识和环境意识,始终坚持...
  • 请简要回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和目标要求。
    答: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全面小康,覆盖的领域要全面,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的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是: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创新驱动成效显著;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什么?
    答: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 ——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国什么奋斗目标
    答:党的十八大根据新的情况新的条件变化对一些具体指标进行调整和深化,提出发展改革的新要求,是在坚持已经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基础上提出的,而不是另起炉灶提出一套新的目标。二、集中精力着重解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使目标更具有针对性。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
  • 党的十八大五中全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是
    答: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既要努力满足人民物质需求,也要努力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我们要在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使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五、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良好生态环境,是提升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目前...
  • “全面小康社会”的名词解释
    答: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全国全面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制、科教文卫、资源环境等六个大类、二十五个具体指标。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是指全面综合评价指数达到90%以上。
  • 说说你是如何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
    答:第一,以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目标为基础,保持目标的连续性.发展目标是长期性与阶段性的统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个长期性的总体目标,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描绘了到202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宏伟蓝图.10年来取得的重大成就充分证明,这些目标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