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是怎么来的?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15
月亮是怎么来的?

据俄罗斯《真理报》最新报道,俄罗斯科学家利用计算机对远古时期的大量遗迹进行分析,再现了月亮,过去是上万年的变迁结果。研究表明,正如许多神话传说中所说的那样,在很久以前,天空中本来没有月亮,它是在大洪水之后才出现的。
那么,大洪水前没有月亮的说法似乎不能成立。但是俄罗斯科学家认为,会不会有这种可能:当时的确没有月亮,但是有另外一个星体存在,是它起到了作用呢?
而据玛雅文明留下的文字资料记载,在当时高悬夜空的并不是月亮,而是金星。古罗马人也认为,正是因为金星的颜色、大小、形状和运行轨道后来发生了巨大改变,才导致了大洪水的发生。
许多神话传说中都说,大洪水之后,天空一片漆黑,然后月亮升起来了。
一些科学家相信:月亮并不一直都是地球的卫星。德国天文学家盖斯特科恩认为,月亮的年龄大约只有地球年龄的一半。月亮形成之初,它的运行轨道本来离地球相当之远。然后,某个太空飞行物从月球身边擦身而过,从而改变了月亮的轨道。接下来,月亮离地球越来越近,最后被地球所“俘获”。从此,月亮接近地球时,导致涨潮、火山爆发和地震。
此外,有许多其他理论解释月亮究竟从何处而来。一种理论甚至说,月亮是由外星人所造。按照这种理论所说,月亮是外星人的基地、太空中转站、如此之类。

历史上有关月球起源的假说,大致可归纳为共振潮汐分裂说、同源说、俘获说和撞击成因说共4种类型。
1、月球的共振潮汐分裂说坚持月球是地球的亲生女儿,即月球是从地球中分裂出来的。坚持这一假说的科学家认为,在地球形成的早期,地球呈熔融态,由于潮汐共振作用,地球自转不稳定,即使只考虑地球和月球的角动量,当时地球自转的周期也仅有4小时,加上太阳的潮汐作用,地球的自转周期可缩短到2小时。
因此有理由相信,在地球历史的早期,地球飞快地旋转,其自转速率比现在要高得多。若初期的地球是熔融状态,地球物质在地赤道面上将出现膨胀区,使在赤道面上的一部分熔体分离,或者说这部分熔融物质在地球高速自转情况下从赤道区被甩了出去,甩出去的物质在地球附近的行星际空间凝聚,冷凝后形成月球。
2、月球起源的同源说坚信月球与地球是姐妹或兄弟关系,月球与地球在太阳星云凝聚过程中同时“出生”,或者说在星云的同一区域同时形成了地球和月球。
3、月球捕获说认为,月球是地球抢过来的“女儿”,即地球与月球由不属于同一星云团的物质形成,由于地-月轨道的变化,在1~10个地球半径范围内,外来的月球在飞过地球附近时被地球的强大引力所捕获,最终成为一颗环绕地球运行的卫星。
4、分裂说、同源说、浮获说这些关于月球起源的假说只能解释部分观测事实,不能令人满意。因此不断有科学家另辟蹊径,提出新的假说。其中,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的撞击成因说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它能解释更多的观测事实,是当前较合理的月球起源假说。
撞击成因说也被称为“大碰撞分裂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早期受到一个火星大小的天体撞击,撞击碎片(即两个天体的硅酸盐幔的一部分)最终形成了月球。

扩展资料:
任何有关月球的起源的假说都必须符合以下一些基本事实:月球是地球的唯一卫星,月球的公转是围绕地月系统质量的质量中心旋转,月球的公转平面与地球的赤道面并不一致。月球的质量约为地球的1/81,月球的平均密度为3.34克/立方厘米,只有地球平均密度的60%。
月球与地球的平均成分差异很大,月球比地球富含难熔元素,匮乏挥发性元素和亲铁元素。月球比地球缺水,比地球还原性强。月球内部也有核、幔、壳的圈层状结构。月球表面岩石的年龄一般均大于31亿年,表明月球的演化主要是在其形成后的15亿年内进行的。月球现今是一个内能接近枯竭而活动近于僵死的天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月球起源说

有些科学家认为,月球是46亿年前,与地球一样是宇宙的气体和尘埃形成的;另一些人则认为,月球是地球的孩子,从地球分裂出去的。

然而,太阳神号几次带回的数据显示,月球和地球的组成成份大不相同。不少的科学家认为,月球在很多年以前,偶然被吸入地心引力范围,因而才意外地纳入地球的轨道。但也有人引用天体力学来反对这种说法。

扩展资料:

月球背面的结构和正面差异较大。月海所占面积较少,而撞击坑则较多。地形凹凸不平,起伏悬殊最长和最短的月球半径都位于背面,有的地方比月球平均半径长4公里,有的地方则短5公里(如范德格拉夫洼地)。

背面未发现“质量瘤”。背面的月壳比正面厚,最厚处达150公里,而正面月壳厚度只有60公里左右。

月海的地势一般较低,类似地球上的盆地,月海比月球平均水准面低1-2千米,个别最低的海如雨海的东南部甚至比周围低6000米。月面的反照率(一种量度反射太阳光本领的物理量)也比较低,因而看起来显得较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月亮



月球可能形成于约45亿年前,在地球形成后不久,有关它的起源有几种假说,得到更多事实证据支持的说法是它形成于地球与火星般大小的天体-“忒伊亚”之间一次巨大撞击所产生的碎片,在地球外围聚集而形成的“大碰撞起源说”。

月球,天体名称,人类肉眼所见称为月亮,古时又称太阴、玄兔、婵娟、玉盘,是地球的卫星,并且是太阳系中第五大的卫星。月球直径大约是地球的四分之一,质量大约是地球的八十一分之一。月球是地球已知的质量最大的卫星,月球表面布满了由小天体撞击形成的撞击坑。月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38.44万千米,大约是地球直径的30倍。

扩展资料:


月球公转

月球以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转。这个轨道平面在天球上截得的大圆称“白道”。白道平面不重合于天赤道,也不平行于黄道面,而且空间位置不断变化。周期27.32日。月球轨道(白道)对地球轨道(黄道)的平均倾角为5°09′。但是已知月球平均每年以3.8cm的速度逐渐与地球离去。

月球自转

月球在绕地球公转的同时进行自转,周期27.32166日,正好是一个恒星月,所以我们看不见月球背面。这种现象我们称“同步自转”,或“潮汐锁定”,几乎是太阳系卫星世界的普遍规律。一般认为是卫星对行星长期潮汐作用的结果。天平动是一个很奇妙的现象,它使得我们得以看到59%的月面。主要有以下原因:

⒈、在椭圆轨道的不同部分,自转速度与公转角速度不匹配。

⒉、白道与赤道的交角。

月球每小时相对背景星空移动半度,即与月面的视直径相若。与其他卫星不同,月球的轨道平面较接近黄道面,而不是在地球的赤道面附近。相对于背景星空,月球围绕地球运行(月球公转)一周所需时间称为一个恒星月;而新月与下一个新月(或两个相同月相之间)所需的时间称为一个朔望月。朔望月较恒星月长是因为地球在月球运行期间,本身也在绕日的轨道上前进了一段距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月亮



十万个冷知识



太阳和地球生的

月亮是怎么来的 要人类登月后的科考给出结论 现在的说法只是推测

  • 月亮的由来
    答:1、人裂说。认为月亮源于地球的分裂。月球和地球同出一体。当地球形成过程中还处于熔融状态时,在高速自转的离心力及太阳潮汐的作用下,从赤道位置飞离出一大块物质,冷却后便形成了月球。2、行星说。认为月亮是被地球俘获的小行星。月球原是一个绕太阳公转的小行星,大约在30~40亿年前,因靠近地球,...
  • 月亮是怎么形成的?
    答:1、月球的共振潮汐分裂说坚持月球是地球的亲生女儿,即月球是从地球中分裂出来的。坚持这一假说的科学家认为,在地球形成的早期,地球呈熔融态,由于潮汐共振作用,地球自转不稳定,即使只考虑地球和月球的角动量,当时地球自转的周期也仅有4小时,加上太阳的潮汐作用,地球的自转周期可缩短到2小时。因此有...
  • 月亮是怎么形成的?
    答:1。月球本身不发光也不透明,只靠反射太阳光而发亮 2。日地月三者位置不断变化的结果 然后 你只要记住六个字就可以了:上西天 下东天 每月初一 新月 太阳月亮同升同落 月亮彻夜不见 初七初八 上弦月 就是上半夜在西边的天空看到月亮 这时的月亮是朝西弯的 十五,十六 满月 太阳月亮此起彼落 月亮...
  • 太阳和月亮是怎么来的
    答:1、月亮 飞离地球的气体和尘埃,并没有完全脱离地球的引力控制,通过相互吸积而结合起来,形成几乎熔融的月球,或者是先形成一个环,在逐渐吸积形成一个部分熔融的大月球。太阳系演化早期,在太阳系空间曾形成大量的“星子”,先形成了一个相当于地球质量0.14倍的天体星子,星子通过互相碰撞、吸积而长...
  • 月亮是从哪里来的
    答:月球温度逐渐下降,变成了现在的月亮。月亮的存在对地球生命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因为月球的存在,绝大多数陨石都在撞击地球之前被月球引力所吸引,撞击到月球上(月球环形山的成因),使地球的生态环境保证了相对稳定。如果没有月球,地球上也不可能发展出高等级的生命体。
  • 月亮是怎么形成的?
    答:近几年来,科学家们以现代行星演化理论为基础,用计算机计算了在太阳系形成的初期,作用于太阳、地球、月亮三者之间的力以后,得出了一种新的月球起源学说。科学家们认为,月球是在地球形成的初期,在地球的引力范围内被地球所俘获的;而这种现象在当时又是极为普遍的现象。这种新学说,即所谓新俘获说。 新俘获说与过去...
  • 月球起源的详细资料
    答:近几年来,科学家们以现代行星演化理论为基础,用计算机计算了在太阳系形成的初期,作用于太阳、地球、月亮三者之间的力以后,得出了一种新的月球起源学说。科学家们认为,月球是在地球形成的初期,在地球的引力范围内被地球所俘获的;而这种现象在当时又是极为普遍的现象。这种新学说,即所谓新俘获说。 新俘获说与过去的...
  • 月球是怎么来的?
    答:在过去的五年里,许多研究都暴露出这样一个问题:即使拥有巨大影响力的假说,也没有相关证据进行佐证。如果忒伊亚撞击地球,并导致后来形成了月球,那么月球应该是由类似忒伊亚星球材料构成的。但月球既不像忒伊亚也不像火星,从原子角度看,它与地球几乎一模一样。月球起源最新理论:第一种可能是忒伊亚...
  • 月球是什么,它从哪儿来?
    答:月球俗称月亮,也称太阴,是地球的唯一的天然卫星,也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月球距离地球平均为384,401公里。这段距离约为地球赤道周长的10倍。月球轨道呈椭圆形,近地点平均距离为363300公里,远地点平均距离为405500公里。月球直径为3476公里,约为地球直径的3/11。月球表面面积大约是地球表面面积的1/14,比亚洲面积稍小。
  • 月亮从哪来?
    答:对月球的起源问题,就更难得到圆满的解释。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第一,分裂说。认为最初月理只是地球赤道的隆起部分,在太阳的引力和地球的快速自转作用下,月球“飞”了出去,分裂为卫星。但是地球的惯性离心力要达到把月球抛出去的程度是不可能的,而且两者的化学构成也有很大差别。第二,俘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