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游青瓷起源的新材料——湖南衡阳大浦洋塘山墓群与窑址发掘取得重要收获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03
湖南衡阳大浦洋塘山墓群与窑址位于湖南衡东县大浦镇浅塘村、蓟江村、新民村,湘江在其西侧蜿蜒而过,墓群及窑址位于湘江东岸的丘陵地带,周围有水塘分布其间。2017年2月至8月,为了配合衡阳大浦通用机场的建设,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衡阳市文物局、衡东县文物局组成考古工作队,对项目范围内发现的洋塘山墓群和窑址进行考古发掘,共清理墓葬45座,发现窑址22座,取得了重要收获。
衡阳大浦洋塘山遗迹分布
主要收获
东周、东汉至六朝时期的墓葬及烧制墓砖的窑址 此次清理的45座墓葬,其中两座仅存局部,无法看出其原有形制,其余43座可分为土坑墓和砖室墓两大类,其中东周时期窄长方形土坑墓6座、东汉至三国时期墓葬33座、东晋墓3座、南朝墓1座。
发现的砖窑均位于墓葬区内,其中以Y15和Y16保存最为完整,均由窑前工作面、火膛、窑床、烟道构成。Y15窑前工作面长5.6米、宽0.90~1.46米、深0.35~0.86米。火膛长1.96米、宽0.74~2.24米,火膛与窑床高差0.60米。窑身以黏土构筑。火门略呈方形,亦为黏土构成,高0.80米、宽0.84米。窑床长3.1米、宽2.82米,窑壁厚0.10~0.30米,窑床顶部已毁。在窑床的后壁下,分左中右设有三个吸火孔,吸火孔的后面连有三条烟道,呈垂直状上升至窑后壁的顶部,保留的三条烟道口规格长0.33米,宽0.20米。
Y15 和Y16 航拍
东汉至西晋时期印纹硬陶和青瓷窑址 印纹硬陶和青瓷窑址均位于墓葬区的周围,共发现6座(Y3、Y4、Y5、Y10、Y18、Y21),除Y4为青瓷窑址外,其余均为印纹硬陶窑址,以Y4、Y10、Y21保存最为完整。
Y21位于墓葬区西侧的毛山北麓,全长11.5米,宽2.1米,火膛呈长方形,长3米,底近平,火膛左侧的出灰孔保存完整,高0.4米、宽0.3米,右侧的火门宽0.4米。窑床长8.5米,窑床底部铺厚约7厘米的窑砂垫层,窑壁残高0.45~0.60米,用伴有细砂的黏土构筑。Y21的堆积主要位于窑炉前方,被数座现代坟叠压,仅清理2处堆积和2个灰坑的局部。
Y10位于洋塘山北麓西侧,分为火膛、窑床、排烟系统。残长7米、宽1.72米,火膛呈长方形,长1.44米、宽1.72米,底近平。火膛前壁中间以长方形土坯构筑,左侧间隔出两个窄小的出灰孔,孔外连接一宽约0.30米的排水沟G5。右侧有宽约0.36米的火门。窑床前段2.3米呈台阶状,现存6级台阶,每一台阶的宽度约0.15米,后段呈斜坡状。窑内堆积中有少量叶脉纹墓砖及印纹硬陶片,不见青瓷。窑壁砖面向窑内的一面多有窑汗。Y10为半地穴式窑炉,地面以下部分以黏土抹砌,地面以上部分以长方形土坯砌筑,从窑床倒塌堆积中摆放有规律的砖坯可以看出窑炉的顶部为券顶。Y10的堆积位于前方,被现代坟叠压,未能清理。火膛前方左右两侧发现四个灰坑(H2、H3、H18、H19)。以H19为例,H19平面呈圆形,H19①层为青色填土呈,含有较多的窑砖残块,厚约20~30厘米;②层为灰黑色土层,应为Y10火膛内窑灰的堆积;③层为青色砖层。这一组灰坑遗迹可能是存储胎泥或釉泥的作坊遗迹。
Y10 全景
Y4位于洋塘山北麓西侧,尾部略有残缺,保留部分由火膛和窑床组成,残长11.6米、宽约1.8~2.2米,火膛近方形,长2.3米、宽2~2.2米,前部近平,后部呈缓坡状与窑床相连。窑床长9.3米,宽1.8米,前段坡度约16度,后段坡度约20度,窑顶已坍塌,窑壁用黄泥和砖坯砌成,已烧结,并不同程度地垮塌。Y4的作坊区位于Y4西南,发现一组灰坑(H12、H13、H14),灰坑坑壁规整,显然经过有意的加工,尤其是H12最底部有较为纯净的灰色泥,可能与胎料或釉料有关,因而这一组灰坑应为与Y4相关的作坊遗迹。Y4的废弃堆积位于窑炉前方,废弃堆积与火膛之间有踩踏形成的活动面。废弃堆积有DJ3、DJ4、DJ5、DJ6,以DJ5为例, DJ5平面近圆形,呈坡状堆积,东西直径约为3米左右,南北直径约为2米,厚度约10~40厘米,为红褐色土,含沙,较疏松,有大量的细方格纹陶片和青瓷片。
从碳十四测年结果及出土器物的形制和种类可知,Y21和Y10为西汉末年至东汉早中期,Y4为东汉末年至孙吴西晋时期,其年代相互衔接,正处于长江中游由陶向成熟青瓷转变的关键时期。从窑炉的形态来看,这几座窑炉的火膛两侧分别设置出灰和焚烧口的特征一脉相承,窑炉的长度在7~12米,窑尾烧结面多呈红褐色,表明当时仍未解决分段投柴的技术。从装烧方法来看,均未发现垫烧具,器物直接置于窑床上裸烧,青瓷窑址Y4的废弃堆积中发现大量变形的产品,部分硬陶因生烧而呈黄褐色,这一系列特征都表明当时此处的窑址正处在龙窑结构的探索期,青瓷的烧造技术还不够成熟。
形制独特的唐宋“平底龙窑” 平底龙窑位于洋塘山北麓西侧,共发现6座(Y2、Y11、Y12、Y13、Y14、Y19),按窑炉形态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平面形状呈梭形,仅发现一座(Y19),由火门、窑床、烟囱、出灰孔等构成。窑长7.7米,宽0.65~1.56米,最宽处位于窑炉中部,窑底近平。窑内堆积中几乎不见陶瓷片。出灰孔外有一片灰烬层,是与Y19同时的遗存,灰烬层(TN21E04⑧层)的碳十四测年结果为1430±30 BP,校正后年代为公元574-657年(95.4%概率),即南朝末年至唐早期。
另一类平面形状呈葵花子形,尾大头小,均由火门、窑床、烟囱、出灰孔构成。其中Y2全长5.48米,窑顶坍塌,残存高度0.40~0.86米。火门宽0.56米,中后部宽度在2.20~2.38米之间。烟囱位于窑尾后壁外中央,直筒状,孔径0.14米,下部与窑尾底部相连通。窑室内壁和窑底均以黄泥抹砌,局部可看出修复痕迹,窑底近平。窑室东侧有五个拱形投柴孔,两孔之间相距约0.30米。碳十四测年结果显示这类平底龙窑的年代集中在中晚唐时期,其中Y2碳十四测年结果为1160±30 BP,校正后年代为773~906年(71.8%概率)。
全景Y19
宋元龙窑 发现一座(Y1),Y1为长斜坡龙窑,窑尾被冲沟毁坏,窑头位于红线外未能清理,已发掘长度42.5米,坡度约16~19度,窑室宽2.9米,窑壁厚6厘米,残高0.4米。窑身系用厚约6厘米的长方形泥坯叠砌,内壁抹平。窑床上有序排列不同高度的垫柱,形态有筒形、喇叭形等,窑柱间隔距离一般在6~12厘米。窑底铺砂,粗细不均,下为红褐色或青黄色的烧结面。Y1的废弃产品堆积主要分布于窑北侧,以青瓷碗为大宗,兼烧小罐、盏、高足杯,多素面无纹饰。产品一般施釉不及底,下部露胎,碗底及圈足均有泥钉痕迹,部分泥钉与产品粘连。从产品装烧方法和特征来看,Y1年代为宋末元初,属于衡山窑系统,处于其衰落阶段。
Y1 航拍
初步认识
印纹硬陶和青瓷窑址的发现为了解长江中游青瓷的起源提供了新材料 以往湘江流域早期青瓷的窑址均发现于湘江下游,比如东汉青竹寺窑、百梅窑、石门矶窑等,此次发现的三国时期青瓷窑址系湘江中游首次发现的早期青瓷窑址。印纹硬陶窑址和青瓷窑址年代前后衔接,窑炉演变序列清晰完整,初步勾勒出湘江中游青瓷起源的脉络,为长江中游汉晋时期窑业技术体系及由陶向瓷的过渡提供了新的材料。
Y1 废弃堆积出土的部分器物
首次发现保存较为完整的印纹硬陶和青瓷龙窑,为研究汉晋时期的筑窑技术提供了重要的材料 Y4、Y10、Y21均由火膛、窑床、排烟系统构成,其中火膛前的结构非常相似,出灰孔和焚烧的火门分置于火膛前端的两侧,均未在窑床的窑壁两侧发现窑门迹象。Y4的窑尾排烟系统已不存,而Y10和Y21窑尾均保留有烟柱,中间留出吸火孔。三座窑炉均为半地穴式窑炉,以土坯砖砌筑窑壁。窑床的坡度多在16~26度,Y10窑床前部呈台阶状的作法尤为罕见。这为研究湘江流域及长江中游汉晋时期的筑窑技术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汉晋窑址与墓群的发现为研究湘江中游汉至六朝时期的墓葬年代分期及葬俗提供了材料 烧制墓砖的马蹄形窑位于墓葬区内,墓砖特征与砖室墓的墓砖一致,证明洋塘山墓群的墓砖均为就地烧制。烧制印纹硬陶的龙窑均位于墓葬区周围,显示出龙窑选址时已有规划。所发现的四十余座墓葬类型丰富,时代集中在东汉至南朝时期,为研究湘江中游地区汉至六朝墓葬的年代分期及葬制葬俗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从东汉龙窑所烧造的产品类型来看,既有模型明器,也有日常实用器,显示出洋塘山一带曾经是一处重要的窑场,对于研究汉晋时期湘江流域甚至是长江中游地区的窑业经济、商业贸易等提供了材料。(作者单位: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图文转自:中国文物信息网)

  • 帮忙看看此壶是哪个朝代的?
    答:进入东晋南朝时期,这里与长江下游一样,青瓷制品转入以日用器皿为主,明器少见,纹饰趋向简朴,烧制技术有所改进,但釉面光泽较差,透明度始终不及长江下游所产 已发现的长江中游六朝窑址,重要的有四处,即江西丰城窑址、湖南湘阴窑址,以及四川的成都青羊宫窑址和邛崃窑址。丰城窑址分布于罗湖一带,范围约3 万平方米,废品堆...
  • 请问三国时期是在什么年代?那时有皇上什么吗?那时的“吴、魏、蜀”三...
    答:孙吴青瓷器制造中心在浙江绍兴、上虞一带。绍兴附近许多吴墓都出有青瓷器的匠师,青瓷烧造已经专业化。江浙地区青瓷手工业的发展,促使了长江下游广大地区生活用具方面的改进;瓷器逐渐代替陶器;并且银块传列长江中游等地区,如武昌任家湾黄武六年墓所青瓷碗和虎子等就是从江浙传来的,使长江中游等地区生活用具也发生...
  • 湖南长沙铜官窑在唐朝以什么著称
    答:长沙窑位于湖南长沙北郊30公里的石渚湖至铜官镇一带,故又名铜官窑,是唐代南方规模巨大的青瓷窑场之一。唐代诗人刘言史咏茶诗云。“湘瓷泛轻花”,《水经注》载:“铜官山土性宜陶”,杜甫途经铜官写下的《铜官渚守风》赞诗等文献记载和国内外大量考古出土文物考证,长沙窑始于初唐,盛于中晚唐。其烧制出来的瓷器品...
  • [急!!!高分!!!]谈谈学习旅游文化的认识以及怎样学习?!!!
    答: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和福建德化被称为我国的三大瓷都.景德镇瓷器的特点是:瓷质细腻,造型精巧,色彩柔和雅致,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闻名于世.景德镇瓷器品种齐全,其中青花瓷,青花玲珑瓷,粉彩瓷,薄胎瓷为景德镇传统四大名瓷.青花瓷是景德镇陶瓷的名贵品种,具有色白花青,纹饰优美的特点.其中"蓝宫"青花瓷为...
  • 来江西旅游,有什么地方是一定要去的?
    答:一、庐山风景区 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中国十大名山之一,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被纳入《世界级文化景观遗产》名录。其东偎婺源鄱阳湖,南靠南昌滕王阁,西邻京九大通脉,北枕滔滔长江,有着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称。云雾是庐山的奇观,李白题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在云雾之中,犹如...
  • 长江黄河为什么成为母亲河
    答:所以长江下游地区也很清楚,它是一个自成系统的文化发展中心,以后成为一个文明起源的中心。 三是长江上游地区。主要是四川一带,过去这里的新石器文化不清楚,最近在成都平原以宝墩村为代表的一系列城址被发现,知道在相当于新石器时代的末期,那里的文化水平已经发展的很高了。接着产生了三星堆文化,最后就是巴蜀文化...
  • 湖湘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的地位
    答:旧石器晚期的长江中游,已经成为两岸文化同源的纽带。渡过湖北江陵一带,便是湖南洞庭区土质松软的澧阳冲积平原,具有发展规模稻作文化的自然条件,从旧石器晚期始,先民们陆续进入这个平原。八九千年前的澧县彭头山就有文字发明前的表意符号、表意绘画和图腾。八千年左右的澧县八十遗址,发现稻谷和大米两万多粒,是全世界史...
  • 青瓷是哪年拍的?
    答:《青瓷》是湖南卫视黄金时间段播出的一部关于一位拍卖公司总经理张仲平,在承揽胜利大厦拍卖业务的过程中,面临妻子唐雯侄子徐艺自立门户的挑战,同时遭遇徐艺的同学与暗恋对象、电视台记者曾真的激情。作为一个内心信仰尚存,遵循商业规则且颇有家庭责任感的中年男人,张仲平一方面要阻止妄图一夜暴富的徐艺剑走...
  • 中国历史知识?
    答:51、秦始皇还下诏统一度量衡 ,并继续采取一系列措施,如“修弛道,车同轨,书同文”,来巩固秦 万里长城 秦王朝的政权。 52、中国古文字中,最早有 甲骨文、 金文,西周时期有 大篆(籀文),战国时期有蝌蚪文(古文)。此外一些诸侯国还有各自不同的文字。 53、秦统一后,规定小篆为统一字体,通行全国,后来,秦朝出现了一...
  • 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
    答:青瓷的生产主要是龙泉窑,景德镇窑为元、明、清时期中国瓷器生产的中心。 青花瓷器为明清时期瓷器生产的主流。彩绘瓷及多种色釉瓷器也达到很高成就。 青瓷 青瓷为中国传统颜色釉瓷器品种之一。因釉呈青色而得名。陶瓷釉的呈色除烧成温度外,还取决于釉中含有的金属成分和窑内的火焰性质。若釉中氧化铁的含量在3%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