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的特产和景点是什么?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1
河南的旅游景点有哪些


河南,史称中原,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和元以前中国历史的核心区域之一。

洛阳(十五朝古都)、开封(七朝古都)、安阳(夏商古都)、以及郑州(夏商郑管韩五朝古都)都是著名的千年古都。河南在国务院颁布的109个历史文化名城中占据了8个,居全国第一。夏代在偃师二里头(今河南洛阳偃师)建都,后迁都阳城(今河南郑州洛阳登封),后迁都阳翟(今河南许昌禹州),商代在亳(今河南商丘附近)建都,后来迁到“殷”(安阳),以后许多朝代在洛阳建都。每当中国内乱时期,群雄“逐鹿中原”,河南是必争之地,“中国”的名称就来源于中心位于中原地带的国家。

在远古新石器时代早期,在中国黄河中游流域的中原地区河南就有再不同历史时期多种形式的文化发源和发展,现考古发掘出的有裴李岗文化,和贾湖文化。

新石器时代早期,裴李岗文化
裴李岗文化的年代在距今约9000年前至7000年前之间,由于最早在河南郑州新郑的裴李岗村发掘并认定而得名。该文化的分布范围,以新郑为中心,东至河南东部,西至河南西部,南至大别山,北至太行山。重要遗址还包括临汝中山寨遗址、长葛石固遗址等。

新石器时代早期,贾湖文化和贾湖遗址
贾湖遗址是9000年至77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位於中国河南漯河市舞阳县北舞渡镇西南1.5公里的贾湖村,面积约55000平方米,于1979年秋贾湖村民修筑护村堤期间,村小学师生在取土坑内开荒种地时发现。
贾湖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第一个具有确定时期记载的文化遗存,是“人类从蒙昧迈向文明的第一道门槛”。作为9000年前人类文明文化的象征,贾湖文化是人类音乐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是中国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持续时间大约在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前,分布在整个黄河中游从今天的甘肃省到河南省之间。1921年由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在河南三门峡地区渑池的仰韶村发现,这一发现成为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的起始点。今天在中国已发现上千处仰韶文化的遗址,其中以陕西省为最多,是仰韶文化的中心。仰韶文化的名称来源于其第一个发掘地—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的仰韶村遗址。

新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文化
淮阳、登封、、郾城、辉县有夏代龙山文化城堡遗址。 龙山文化处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泛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约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存,铜石并用时代文化。因首次发现于山东历城龙山镇(今属章丘)而得名,距今约4350─3950年。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省。大汶口文化出现的快轮制陶技术在这一时期得到普遍采用,磨光黑陶数量更多,质量更精,烧出了薄如蛋壳的器物,表面光亮如漆,是中国制陶史上的鼎峰时期。

自龙山遗址发现以来,考古学家分别在河南、陕西、山西、湖北等地发现了这一时期的文化遗存。但因其文化面貌不尽相同,所以又分别命名为河南龙山文化、陕西龙山文化、湖北石家河文化、山西陶寺类型龙山文化,通称之为龙山时代文化。这一时期文化的最显著的特征便是城址的发现。如在山东地区,除城子崖龙山城址之外,还有日照尧王城遗址,寿光边线王城址,阳谷、东阿、茌平三县发现的八座城址,临淄田旺村城址等。在河南则发现有淮阳平粮台城址、登封王城岗城址、郾城郝家台城址、辉县孟庄城址等。

二里头文化
跨越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二里头文化
二里头文化是中国跨越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的文化,以河南洛阳偃师二里头村的二里头遗址而得名。时间为大约从前21世纪到前17世纪,地域范围为河南中、西部的郑州、洛阳附近和伊河、洛河、颍河、汝河等流域以及山西南部的汾河下游一带。 1952年,河南登封的玉村遗址被发现,这是最早发掘的二里头文化遗存,当时并未对此类型的文化进行命名。该文化因1956年发掘郑州洛达庙遗址而曾一度被命名为“洛达庙类型”。1959年起发掘二里头遗址以后,由于其更具典型性,因此这种类型的遗存便被更名为“二里头文化”。 目前二里头文化已经发现近百处遗址,有洛阳东干沟、矬李、东马沟,陕县七里铺,临汝煤山、郑州洛达庙等。

夏朝(前21世纪 - 前16世纪)也以今河南为中心,中国史书记载的最古老的部落联盟国家,中国史上最早的奴隶制世袭王朝。它经历多次迁都,由偃师二里头(今河南洛阳偃师)建都,后迁都阳城(今河南郑州洛阳登封),后迁都阳翟(今河南许昌禹州)。

商朝(前16世纪 - 前11世纪)也以今河南为中心,它的最后一个都城殷,就位于今天的安阳。

前11世纪,西面的周消灭了商朝,建都于今陕西西安附近。前711年迁都雒邑,开始分裂动荡的东周时期,那时河南分成许多小国,如戴国、陈国、蔡国、曹国、郑国、衞国和宋国。北面的强国晋国后来分为三个国家,其中韩国 (战国)的都城新郑和魏国的都城大梁(开封)都在今天河南境内。南面的强国楚国也在河南南部拥有南阳等军事要地。最终,在前221年,西面的秦国消灭了所有诸侯国,形成了统一的中国。从新石器时代在河南就有仰韶文化遗址,登封有夏代龙山文化城堡遗址,二里头文化。 商朝(前16世纪 - 前11世纪)也以今河南为中心,它的最后一个都城殷,就位于今天的安阳。前11世纪,西面的周消灭了商朝,建都于今陕西西安附近。前711年迁都 洛邑,开始分裂动荡的东周时期,那时河南分成许多小国,如陈国、 蔡国、曹国、郑国、卫国和宋国。北面的强国晋国后来分为三个国家,其中韩国的都城新郑和魏国的都城大梁(开封)都在今天河南境内。南面的强国楚国也在河南南部拥有南阳等军事要地。最终,在前221年,西面的秦国消灭了所有诸侯国,形成了统一的中国。

东汉

(25年-220年)建都洛阳。东汉末年,曹操以许昌为基地逐步剿平中原各路军阀,220年,其子曹丕建立魏国(三国之一),45年后被西晋(265年-316年)取代。魏和西晋都定都洛阳。 4世纪起入侵的游牧民族在北中国建立了五胡十六国,其中包括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和后秦。439年北魏(386年-534年)统一了北方,在493年将首都迁到洛阳。并在南郊修建了龙门石窟。

北齐

605年,隋炀帝登基后,欲将首都从长安迁到洛阳,大修宫殿园林,并开挖以洛阳为中心的大运河。不久隋朝灭亡,取而代之的唐朝虽然定都长安,但位于中原的洛阳也被定为东都(陪都)。五代时期,有4个朝代都定都开封: 后梁、后晋、后汉、后周。

古都--开封
北宋

(960年-1127年)建都开封(东京或“汴京”)。宋代中国虽然在军事上未能取得成功,却是一个经济和文化领域的黄金时代 。1127年,来自今天东北地区的女真人的金征服了淮河以北地区。有数百万难民跟随朝廷迁往江南,南宋开始。此后,中国的经济文化重心向南方以及北方沿海迁移,长江三角洲取代河南成为中国新的经济文化中心。



1214年,金受到蒙古威胁,将首都从燕京迁到开封。1234年最终被蒙古所灭。蒙古人建立了行省制度,开封是河南江北行省的省会。在女真和蒙古南征的过程中,包括河南在内的华北平原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大量人口死亡或逃离,形成大片无人区,大批水利设施被有组织的破坏,黄河泛滥也日趋严重,从此河南失去过去长期拥有的优势。

1194年,黄河改道,从今天江苏北部挤占淮河河道入海。从宋朝开始,中原汉民为了躲避战火大举南迁,继而外迁至世界各地,形成现在影响广泛的客家人。

明清

1368年,明朝建立,河南的省界已经与今天大致相同。下设8个府:开封、河南(洛阳)、归德(商丘)、南阳、汝宁(汝南)、卫辉、彰德(安阳)和怀庆(沁阳)。在开封还驻有周王。明朝末年,1641年,李自成攻占洛阳,杀福王朱常洵。1642年李自成围攻开封期间,黄河被掘开(有说李自成扒河,有说明军扒河),全城37万人只幸存3万人。明清时期,河南的农业有一定程度的恢复,逐渐重新成为重要的人口集中地和粮食主产区。

北洋、民国

在20世纪,随着平汉铁路(1906年通车)和陇海铁路(1910年开封到洛阳段通车,1918年修到徐州,1925年修到海州,1927年到灵宝,1935年修到西安,1937年到宝鸡,1945年到天水,1953年到兰州)的陆续修通,河南又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

北洋军阀时期,洛阳曾是吴佩孚的基地。1926年,冯玉祥参加北伐战争,进驻河南。1930年,蒋介石和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之间展开大规模内战-中原大战,河南是主要战场。蒋介石的中央军大获全胜。1932年,上海发生一二八淞沪之战期间,国民政府从南京迁往洛阳。1928年-1932年期间,共产党的张国焘、徐向前等人在大别山区开辟武装割据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一度威胁武汉。新集(今新县)是鄂豫皖根据地的首府,红军的第一架飞机“列宁号”在此诞生。

1938年6月,日军攻占开封后,中国军队挖开郑州花园口黄河大堤以阻止日军进攻郑州、武汉,但也造成河南、安徽、江苏三省40余县成为黄泛区,480万人倾家荡产。1954年,河南省会从开封迁往郑州。1950年代初还短期存在过平原省,包括河南北部和山东西部,省会新乡,1952年撤销。

1958年4月20日,在遂平县成立中国第一个人民公社-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掀开了大跃进的序幕。在随后的三年大饥荒中,河南也是损失最惨重的省份,估计有几百万人死亡。

1975年8月,台风带来的特大暴雨引发淮河上游大洪水,驻马店地区板桥、石漫滩两座大型水库,以及数十座中小型水库同时垮坝溃决,造成29个县市被淹,1100万亩农田受到毁灭性的灾害,1100万人受灾,24万人死亡,倒塌房屋596万间,冲走耕畜30.23万头,猪72万头,京广线被冲毁102公里。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水库垮坝惨剧。

  文庙

  乐文庙即孔子庙。俗称“黉学”(学堂),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封孔子为文宣王,称孔庙为“文宣王庙”,元明以后简称“文庙”。

  文庙位于南乐县城东南隅“一篑山”旁。明洪武三年(1370年),由南乐县主薄叶伯瑾始建,当时规模不大。永乐五年(1407年)知县吴文质、正统四年(1439年)典史周郁相继扩建学基,使之形成一规模宠大的建筑群,东南两边至城墙脚下,西至大道,北至净土寺。主要建筑有大成殿、寝殿、戟门、棂星门、月新斋、时习斋。嗣后比试弘治、嘉靖、隆庆、万历年间都做过增修扩建,增添了东西两庑,凿泮池,环以石栏,扩建“德配天地”、“道贯古今”牌坊等,使文庙初具规模。清朝康熙、乾隆、道光、光绪年间又在原来的基础上做了翻修。清未整个建筑群尚且完好。民国以后,圮毁日甚,至建国初,仅存大成殿和寝殿,俗称“大殿”和“小殿”。

  大成殿,以北宋哲宗封孔子为“大成至圣”而得名。大成殿为文庙主体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平面呈长方形,单檐歇山九脊顶,斗拱及殿内原木建筑结构基本完好。柱基为石质覆盆式,殿外有月台1.3米,殿顶为黄色琉璃瓦古色古香,是宫殿式与民间建筑相结合的艺术产品,寝殿位于大成殿后,歇山九脊顶,是一座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的清代典型的民式建筑。整个大殿宏伟高大,飞檐凌空,古朴壮观。周围树木葱郁,景色宜人。1980年以来,河南省文物局拨款维修文庙大成殿,成为人们游览参观的胜地。

  赫胥陵

  位于县城东北二十公里的福堪乡宋耿落村南,土冢,占地1000多平方米,为东汉公侯墓群。经1978年、1999年两次挖掘,出土国家一级文物l件,二级文物2件,三级文物多件,是我省最大的汉墓,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

  古 槐

  南乐城内原有八株古槐,相传是唐朝人所植俗称“八大槐”。今仅存1株,位于县城东北,高约15米,树围4.8米,枝繁叶茂,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八大景”

  南乐县曾有“繁水荷花、方山夕照、傅潭秋月、演教晨钟、黄河晴波、翠香古亭、梦山三峰、古塔联岚”八处独具特色的景观,随着自然变迁,这些景观现巳不复存在。

  黄泥岗

  位于南乐县五花营村西北,《水浒传》中智取生辰纲的故事就发生这里。

  宋耿洛汉墓群

  宋耿洛汉墓,位于南乐县东北23公里福堪乡宋耿洛村南300米处,这里有三大土家,呈“品”字形,最大冢高10米,面积1000余平方米,俗称“赫王坟”、“冢垌堆”。明《正德大名府志》、《南乐县志》均称其为赫胥陵,说是上古赫胥氏陵墓。

  1978年冬,文管部门对大冢北侧一小冢进行发掘清理,证实它为东汉时墓葬,编号为宋耿洛一号汉墓。此墓为砖石结构,由甬道、墓门、前室、中室、后室及两侧面四耳组成。墓室东西长22.5米,南北宽19米,高5.25米,其规模结构,俨如帝王陵。

  墓中出土文物148件,分陶器、石器、铜器三大类,陶器又分红、灰、釉、彩四种。其中银黄色釉陶仓楼,四层重檐,小巧玲珑,造型别致,结构复杂,匠心独具,为研究汉代楼阁建筑提供了珍贵实物资料。此文物曾赴郑州汇报展出,又赴日本参加中国古代建筑模型展览。错金银铜带钩,用金丝金片、银镂银条镶嵌成图案,制作精美。带钩上还用银丝镶成“正月丙午日君立公侯”九字,是价值很高的艺术品,在郑州展出时,观众赞不绝口。

  葬品中的盘龙三足纪年石砚,盖体俱全,镂雕精细,造型美观。砚盖浮刻六条出水飞龙,鳞须爪齿逼真,线条细腻流畅,翻波滚浪,栩栩如生。砚座为三足蹲兽,张目咧齿,犹负重荷。砚体周镌隶书四十二字“延熹三年七月壬辰朔七日丁酉君高迁刺使二千石三公九卿君寿如会石寿考为期永典启之研值二千。”它是我国已知最早的带有纪年和价值的古砚。在郑展出时,轰动省城。《河南日报》说此砚是“稀有艺术品”,其工艺“令人叹为观止”。经专家鉴定,为国家一级珍品,独一无二,被称为“国宝”。盘龙三足纪年石砚,利用多种雕刻技法,制成飞龙、蹲兽、莲瓣、滚浪等图案,并用篆隶两种文体镌刻,为研究我国古代书法、美术、雕刻、造型及东汉思想文化史都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1984年夏,盘龙三足纪年石砚及错金银铜带钩应邀赴北京参加考古新发现展览,为国家文物部门所重视。

  此墓主究为何人,现仍不得而知,仅从文字而知为东汉桓帝延熹三年(公元160年)事,墓主官为刺使,或为公侯,年俸禄二千石,位列公卿,其为当时在朝显贵可想而知。至于《大名府志》、《南乐县志》及当地传说他为赫胥陵,则尚未证实。赫胥氏为上古帝王,晚于太吴,早于炎黄,距今有五六千年。史载:“赫胥氏,为上古帝王,其民鼓腹而游,含哺而嬉,莫知作善而作恶。”又言:“赫胥氏有赫然之德,使民胥附,故日赫胥,盖炎帝也。”是否为赫胥陵,因前两冢未有开发,不敢定论。若三冢为同一时期,则非上古赫胥陵。但或为东汉赫胥氏陵墓亦未可知。

  仓颉陵庙

  仓颉陵 位于南乐县西北18公里的梁村乡吴村,在漳河故道之北,仓庙之东。仓颉陵为一高5米的大土丘,占地约2700平方米。

  仓颉陵原有陵门,地叫朝天门(见“朝天门”),硬山式砖木结构,檐下有匾额,书“史皇林”三字。如今陵门已无,不知圮于何年。

  陵前旧有石牌坊、石狮、石人等雕刻,为明朝隆庆年间南乐知县刘弼宽所建,可惜毁于“文革”时期。九十年代进行了恢复。一对汉白玉石望柱,盘龙缠绕,气势不凡,十分精美壮观。望柱北有一对高六余尺的石狮,蹲坐在汉白玉石牌坊前方。石牌坊四柱三楹,冲天柱上四只朝天吼,昂首端坐。坊座为束腰仰俯莲须弥座形状,抱鼓石上雕刻着十二生肖。牌坊正中书:“字圣坊”三字,为中共南乐县委书记张学义所书。两厢书:“天雨粟”、“鬼夜吟”六字,为南乐县长聂兆鹏题书。据《淮南子》记载,仓颉造字,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黄帝于春末夏初发布诏令,宣布仓颉造字成功,并号召天下人民共习之。这一天,天上下了一场不平常的雨,落下无数的谷米,后人因此把这天定名谷雨,成为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也在此时,人们在夜里听到魔鬼的哭泣呻吟。可谓是惊天地泣鬼神。这便是“天雨粟鬼夜吟”的来历。

  恢复后的仓颉陵前有三通石碑一字排开,正中为国务委员陈俊生题写的巨碑,兽蚨龙首,宝相团花点缀两侧,十分精美。碑正面书“仓颉陵”三个大字,字体遒劲有力。碑阴为聂兆鹏撰写的碑文,记载修复仓陵始末。

  仓颉陵为圆锥形,有砖墙围绕,设计别具匠心。陵墓围墙周长36.5米,象征一年365天之数。围墙由砖垛界开,分12节,含意为一年12个月。每节长3米、3.1米或2.8米,其意每个月的天不等。

  陵墓边沿较为平整,是游客步行踩踏而成。地方有一习俗,人们拜谒仓陵,必登上陵墓绕三周,说是可保不腰酸腿疼,身体隶健。当然,这仅是人们的良好意向,是人们崇拜字圣仓颉的表示。

  陵上青草葱郁,人们称为儿女草。当地有“薅个草儿,生个小儿;刨个根儿,生个妮儿”的传说。谁家想生男生女,到仓陵取草,用红绳系牢,放入怀中,取一名字,一路呼唤至家,把草或根压人床上被褥之下,保你日后生下如意儿女。

  习俗如此,灵验与否,没人考究。

  仓颉陵后原有一高台,三丈有余,传为仓颉造书台。台上有古亭,名“仓亭”,亦名“六书亭”。因传说象形、会意、形声、指事、假借、转注等六种汉字造字法是仓颉的发明。当然,仓颉的造字,主要是象形,间有会意、指事字而已。六书之说是东汉学者许慎在编著中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时总结出来的。

  如今,造书台已因平整土地夷为田畴。书台不存,亭将焉附。人们为圣人着急,谁料1994年曾建六角两层木结构仿古亭一座,于1995年正月二十八为大风摧毁。

  庙前古道侧畔原有下马碑一通,为明代刻石,上书“文武官员至此下马”字样,今亦无存。

  亭子碑 庙门西侧有亭子碑一座,四面各以不同雕刻技法刻成“字圣故里”、“魏州名邑”、“昌乐旧郡”和“万石君家”十六字。正面“字圣故里”,用的是平面起阳雕技法,为原北京市副市长郭献瑞题书,词意甚明,即指此处为造字圣人仓颉的故乡。东侧“魄州名邑”,平底雕刻,为原贵州省政协副主席孙汉章题书。南乐东汉时属魏郡,唐代重要藩镇,属河北五镇(魏州、黎州、澶州、莘州、毛州)之首的魏州。南乐时称昌乐,北宋时属北京大名府。唐时,魏州雄居中原,而魏州辖域内又以昌乐县为最有名,唐初出过一国公五宰相十刺史,中期曾出现过著名天文学家、音乐家、礼仪专家等,一时成为佳谈,故有魏州名邑之称。邑,与县意同。北侧“昌乐旧郡”,圆底雕法,为原浙江省委第一书记铁瑛题书,取北魏时期曾于此置昌乐郡之意。西侧“万石君家”沙底雕法,为原濮阳市副市长曹濮生题书。唐朝时昌乐人张文官至极品,与李勋(即徐懋公,因有功于唐,李世民赐予李姓)并列为宰相。其兄张文琮,任建州刺史。从弟张文收,官至太子率更令。子张潜,官魏州刺史;二子张沛,官同州刺史;三子张洽,官卫尉卿;四子张锡,在武则天时任宰相,工部尚书。中国古代官员薪俸以粮食计算,张文一家所得俸禄每年在一万石以上,时人称为“万石君家”。五代时人张昭远、贾纬修纂的《旧唐书》,宋人欧阳修主纂的《新唐书》均有记载,也称“万石张家”。

  朝天门 仓颉庙头门名“朝天门”,原为硬山三间,后改建拱券三间三门。朝天门外有石华表一对,威武的石狮蹲卧两侧。大门正中石匾额书:“史皇圣庙”。为清康熙年间南乐知县方元启题书。两侧书“文宗”、“字祖”四字,为康熙年间曲阜贡生孔尚义所题。孔尚义名气不大,只是南乐县丞,可他的哥哥却是大名鼎鼎的文学家,名剧《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该剧以明末清初侯朝宗与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描写了在社会大变革时期不同人物的不同立场。

  大方碑 朝天门里有两通大方碑,高大挺拔,皆为明朝天启年间立石,东侧方碑刻“三教之祖”,西侧刻“万圣之宗”。八个字皆近二尺见方。方碑是奉了圣旨而立的。当时朝廷有吏、户、礼、兵、刑、工六大部,三部尚书参与了立方碑,即吏都尚书崔景荣,工部尚书李从心和刑部尚书李养正。参加立碑的还有内阁大学士(宰相)魏广微,监察御史梁天奇以及大名府知府并府属各县县令等百余名官员,举动可谓大矣。立碑的主持人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叶青天”叶廷秀,更增加了游人对方碑的肃然起敬和对仓庙的崇敬之情。

  仰圣门 方碑后为二门,也称重门,名“仰圣门”。硬山式建筑,三间,为清朝乾隆年间重建。二门内西侧,有石刻僧人抱“万善同归”石牌。故老相传,这就是和尚李保。李保原籍南乐县蔡庄村,明初与其母自山西迁来,成家立业。李保至孝,其母卧病,双目失明。李保百计求治,均未奏效,于是求拜仓颉,许愿说若得母病痊愈,情愿削发剃度为僧,永伴青灯。李保回家,果见母亲病愈,耳聪目明,行动如初。李保言之有信,便告别母亲妻儿,赴仓颉庙出家为僧。后来,李保成了仓庙主持,收了几个徒弟,活了九十来岁,死后,其徒把他安葬在仓颉庙西,并建石塔,名至孝禅师葬塔,俗称“李保塔”。今塔已不存,其他五座石塔和两座砖塔也已夷为农田。

  万古一人殿 万古一人殿也称正殿,俗呼为大殿,因殿前檐下有“万古一人”巨大牌匾而得名。

  正殿为明代建筑,由拜殿和正殿前后衔接组合,拜殿卷棚顶式,三间,明朝崇祯四年八月修建。拜殿前檐的两根方石柱擎托,石柱雕刻十分精美,堪称明雕佳品。柱上有一副对联:上联为“百王景仰治代结绳扶宇宙”,下联为“万圣崇尊文成书契整乾坤”。上下联均为阳刻,字体秀美。上联右上方阴刻一行楷字

  “巡按直隶监察御史汝南傅振商题”。

  正殿为庑殿顶,四阿单檐,飞角凌空,古朴壮观,为明天启七年建筑。正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殿内八根粗难合抱的木柱安立在覆盆式石柱础上,支撑着四阿屋顶。木柱上大都有楹联,迎门一副为明代名士王九如题书:

  上联:灵龟负书泄天地造化之秘功垂万世

  下联:雨粟治字开圣贤道德之传文字一人

  两厢亦有木刻楹联,为明朝叶廷秀题书:

  上联:秉睿德而作书天地山川辟图画

  下联:察灵文以造字帝王师相启渊源

  正殿内正中为神龛,仓颉金身塑象端坐其中。仓颉四目灵光,方面长须,冠冕垂旒,俨然帝王一般。神龛两侧有两副楹联。外侧也是叶廷秀题书:上联:一时鸟羽开迹远;下联:千古帝功崇报隆。内侧一幅是著名历史人物宋朝名相寇准所题日月联,日联为:“盘古斯文地”,月联为“开天圣人家”。

  堂堂历史名人寇准,何事何时在南乐仓颉庙题字留名?这事儿与澶渊之盟有关。“澶渊之盟”和约签定后,宋真宗大喜,作《契丹出境》诗一首,由寇准亲笔书丹,名匠刻石。这就是回銮碑。宋真宗班师回京,命寇准留下,负责大名府一带的善后事宜。

  现在的南乐县,在北宋时期受大名府管辖。寇准入仕后,曾在大名做官,对南乐情况非常熟悉。辽兵退却后,寇准自濮阳北上,过清丰到南乐,看到辽兵所到之处一片破败,十分荒凉,心中不胜愤慨。九月里的一天,寇准在侍从的护卫下,渡过繁水河,来到仓颉庙。他拜谒了字圣仓颉夫子,又仔细观看了如林的碑碣,最后祭祀仓颉陵墓。陪同寇准前往的南乐知县告诉寇准,说字圣仓颉是南乐县人,正月二十四日生于庙前河南岸史官村,后来死在陕西白水,归葬桑梓(故乡),而在白水只设了衣冠冢。寇准说:“生于斯,葬于斯,乃邑人之光。”接着,寇准又说,我在大名府任职数年,深知此地为秀杰之区,人文荟萃,贤哲递兴,代不乏人。可怜兵火连年,扰得黎民不得安宁,致使农桑凋敝,田畴荒芜,我深感责任重大。随后,寇准等人迈步转回仓颉庙大殿,望着仓夫子全金塑像,心潮澎湃,不能自已。为了表达他自己不畏强辽,矢志报国的决心和对造字圣人仓颉的崇敬之情,寇准命人笔墨侍候,挥毫题下了“盘古斯文地”“开天圣人家”十个大字,接着又在上联顶端书一“日”字,下联顶端书一“月”字,表示我寇准誓死保卫大宋江山的决心日月可鉴。

  对联写成后,南乐知县忙命人精工镌刻,制成木质对联,悬挂在庙内。

  神龛东侧有一圆首石碑,为明弘治年间兵部尚书王越所立,上有仓颉画像,碑首阴刻“上古遗像”四个篆书大字。此仓颉画像早于明万历年间和崇祯年间的历代帝王画像,非常珍贵。碑阴记着仓颉陵庙四至:“东至莲花池,西至繁水县,南至五龙口,北至黑龙潭”。四至地理位置今说不一,但大致相同。

  莲花池在庙东约两华里处,原为繁水河湾,水涸为池。其中碧莲丛丛,翠鸟翩翩,白鹅沉浮,红鲤隐现。人们于池周建一道百栏,栏外杨柳依依,栏内曲桥弯弯,确是游人频频乐往之处。古人所咏南乐八大景,其中的“繁水荷花”,即指此处。吴村人至今仍称其处为河湾地。莲花池于光绪年问被漳河冲决湮没,今仅余一道河湾。

  繁水县为隋朝置县,唐初省,建昌乐,后又建又省,废置无常。繁水县城在庙西三里,即今边马镇,有“十步两眼井,四门三吊桥”之说。繁水县城于唐朝时为河水淹没,所以至今仍有“水失繁水县”的说法。

  五龙口的传说不一。一说即字圣故里史官村(今吴村)正对仓庙的五条胡同街道,如五龙聚首,守护庙陵。一说仓颉陵庙四周有五色龙。青龙隐身庙南河水之中,黑龙藏匿庙北黑龙潭,白龙伏卧庙东莲花池底,赤(红)龙盘绕繁水城护城河内,只有黄龙雄居正中,驻守仓陵仓庙,为仓夫子坐骑。每逢仓颉生日(正月二十四),五龙齐聚庙南,向仓颉礼拜。当然,这些都是传说,无从考究。按四至所述方位,似乎第一说略近情理些。五条胡同街道正处庙南,面向仓庙,街道两侧农舍,一年四季炊烟袅袅,如同五柱青香,年年烟火不断。古人是否取意于此,理或然也。黑龙潭在庙北十余里,今名白水潭。黑龙潭为何演变为白水潭,或者与民间传说故事有关。相传白水潭原名黑龙潭,为黑龙住所。自龙原居莲花池,后莲花池为漳水湮没,白龙遂失居住之所,它即投靠黑龙,二龙同居黑龙潭。俗话说:“二龙不能同居”。不久,二龙发生争执,黑龙战败远遁,白龙入主其穴,遂改名白龙潭。后人因繁体龙字不易书写,为求简便,改龙为水,成为白水潭。当然,这只是村名由来的一个传说,与史实或有霄壤之别。但作为一种别有兴味的故事听之,不无益处。

  万古一人大殿坐落在五尺高的月台之上,前部为祭台,周围环绕石雕栏板,正前方有几级台阶,皆为石条铺成。正殿为五脊、绿色琉璃瓦顶,水磨青砖墙,整体建筑气势宏大,庄严华美。正殿神龛后开一门,直通藏甲楼。阶前碑石林立,计有元碑一通,明万历元年、天启七年、崇祯八年、康熙十年、乾隆二十五年、咸丰十年、光绪某年及民国、现代石碑二十余通。今不少石刻散落村中,或为基石,或为墙堵,亟待收集保护。

  藏甲楼 藏甲楼谷称后楼,为仓颉庙最高建筑,三间两层。绿琉璃瓦盖顶,通体红墙,坐落在一丈多高的台基之上,更显峻峭挺拔。

  藏甲楼与各寺庙的藏楼意义和用途大抵相近,意为收藏经卷之所,而仓庙的藏甲楼则另有含义。仓颉造字,用契刀刻在龟甲兽骨之上,后人建此楼让字圣收藏甲骨契刻,故名藏甲楼。

  楼阁正面辟门,开两窗。二楼亦同,只是在东西两侧各洞开一窗。楼正面檐下有一木匾,为颇有名气的大军阀孙殿英所题。孙殿英曾因东陵盗宝闻名天下,有“东陵大盗”之称。他于中华民国十一年(1922年)任大名镇守使,为附庸风雅,而题此匾。

  作为豫东北地区著名的古迹,自然有其值得称道的地方。但岁月的更替,风雨的剥蚀,给这一人文景观不断增加着年轮,抹上一缕古朴苍茫而又具神秘色彩的情调。长时间的管理不善使她日渐荒颓,逐步凋敝。正在使用仓颉创造的文字的人们,不少都在呼吁和祈祷:救救仓夫子吧!人们企盼着早日出现一个辉煌的栖“神”之所,迎接五湖四海的汉文字的使用者、伟大的仓夫子的弟子们的纷至沓来。

西邵红杏,现在正好下来。另外西邵莲藕也很好吃

苦荞茶给力南乐特产
经销地址:开元路北段金兆幼儿园楼下金兆综合商店

不太清楚

  • 河南南乐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答:河南南乐县位于河南省濮阳市东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这里有许多值得一游的景点,让人流连忘返。首先,南乐县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这里是中国古代文化名人孔子的故乡,孔庙、孔府、孔林等景点都保存完好,让人感受到浓厚的儒家文化氛围。在这里,你可以参观孔子故里,了解他的生平和...
  • 濮阳特产有哪些?
    答:濮阳特产有:1、西邵红杏 西邵红杏是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的地方特产,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因以西邵乡出产地红杏为最佳,故而得名西邵红杏,也是濮阳著名的特产水果。2、范县大米 范县大米是河南省濮阳市范县的地方特产,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被誉为“中原第一米”,也是濮阳著名的农产品(谷类)...
  • 南乐芝麻糖属于哪儿的特产
    答:南乐芝麻糖是河南省南乐县的特产之一,以其独特的风味在本地享有盛名。这种芝麻糖采用小麦芽麦汁熬制而成,外形呈“8”字形,糖身覆盖着芝麻,口感香甜酥脆。
  • 南乐有哪些适合夏季游玩去的地方?
    答:南乐县位于河南省濮阳市,夏季游玩的地方有很多。以下是一些适合夏季游玩的地方:南乐县博物馆:南乐县博物馆是一座集文物收藏、展览、研究和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馆内陈列着丰富的历史文物,展示了南乐的历史文化。在夏季,可以在这里了解南乐的历史,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南乐县城关古城:城关古城是...
  • 濮阳特产有哪些呢?
    答:濮阳特产有西邵红杏、古寺郎胡萝卜、范县大米。一、西邵红杏 西邵红杏,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西邵红杏果品椭圆形,果色品种各有不同,有鲜红、黄色和黄红色,果面有光泽。南乐杏果产品以” 西邵红杏”最为著名,还有红太阳、白杏、金红杏、早金蜜杏等品种。2011年11月22日...
  • 濮阳特产有哪些
    答:濮阳特产有:清丰白灵菇、西邵红杏、吴坝大蒜、古寺郎胡萝卜、濮阳裹凉皮、南乐壮馍、小尾寒羊、范县大米等。濮阳市,河南省地级市,位于河南省东北部,黄河下游,冀、鲁、豫三省交界处;东、南部与山东省济宁市、菏泽市隔河相望,东北部与山东省聊城市、泰安市毗邻,北部与河北省邯郸市相连,西部与...
  • 南乐哪些标志性建筑值得打卡?
    答:南乐县位于河南省濮阳市,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在这里,有许多标志性建筑值得一游,以下是其中几个推荐:南乐县博物馆:南乐县博物馆是南乐县最重要的文化遗址之一,馆内收藏了大量的历史文物和艺术品,展示了南乐县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馆内的展品包括陶器、青铜器、玉器、书画等,其中...
  • 南乐有什么好玩的景点
    答:南乐西湖生态水利风景区林水相映、湖光十色,具备水韵灵秀的生态之美,是水、林、湿地、科普、休闲娱乐、体育运动等多功能城市河湖型水利风景区。5、南乐马颊河国家湿地公园 南乐马颊河国家湿地公园规划范围主要以南乐县内马颊河以及南乐西湖为主体,规划面积为478.46公顷。马颊河起源于河南省濮阳县澶州坡,...
  • 濮阳特产有哪些
    答:1、清丰白灵菇:又名白灵侧耳、阿魏蘑,是一种珍稀的食用菌种,因原产地中国河南省濮阳市清丰县而得名,故有“清丰白灵菇”之称。白灵菇质地细腻、口感鲜美,富含蛋白质、多糖体、维生素以及多种微量元素,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2、西邵红杏:西邵红杏是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西邵乡的特产水果,...
  • 南乐县旅游景点介绍 南乐县游玩
    答:仓颉,史皇氏,是现在濮阳市的南乐县的吴村人。3、毛楼生态旅游区毛楼生态旅游区是一个具有黄河田园风光的旅游景点,观赏黄河的位置非常好,是一处布局合理,动静皆宜而又可以体验惊险刺激的一个旅游景点。濮阳十大旅游景点大全 濮阳好玩的地方有哪些 濮阳乃河南省地级市,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五帝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