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小博士论文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07
地理小博士论文格式

我只有主观题的要求:主观题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较为频繁的国家。各地区在不同时节可能遭受不同自然灾害的侵袭。如地震、火山、寒潮、霜冻、泥石流、台风、洪涝、冻雨、干旱、暴风雪等。人们在适应、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不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请以所在家乡的常见自然灾害为主题,写一篇科技调查论文。内容包含: ⑴分析家乡常见自然灾害与自然环境的联系; ⑵列举家乡遭受的自然灾害实例。 ⑶当地抵御灾害的措施和实施效果。 ⑷自己对家乡抵御自然灾害的实施建议和设想。 要求:观点鲜明,主题突出,立意准确,言之有理。字数在800-1000字左右。

一、我国防灾减灾科技应用与建设的现状

我国目前已建立起了较为完善、广为覆盖的气象、海洋、地震、水文、森林火灾和病虫害等地面监测和观测网,建立了气象卫星、海洋卫星、陆地卫星系列,并正在建设减灾小卫星星座系统。在气象监测预报方面,建成了较先进的由地面气象观测站、太空站、各类天气雷达及气象卫星组成的大气探测系统,建立了气象卫星资料接收处理系统、现代化的气象通信系统和中期数值预报业务系统。全国已形成了由国家、区域、省、地、县五级分工合理、有机结合、逐级指导的基本气象信息加工分析预测体系。为了监测江河洪水,国家组建了由数目众多的水文站、水位站、雨量站等组成的水文监测网,建立了七大江河地区洪涝灾害易发区警戒水域遥感数据库,将遥感技术在“八五”期间应用于洪灾监测。大江大河防汛抗旱工程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有些领域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另外,利用现代科技积极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如农区人工增雨、人工防雹、滴灌工程等,这些技术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对防灾减灾发生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在地震监测和抗震方面,组建了400多个地震观测台站,“十五”期间进行了数字化改造,由48个国家级数字测震台站组成的国家数字测震台网和由300多个区域数字测震台站组成的20个区域数字测震台网以及若干个流动数字测震台网、数字强震台网构成了中国数字测震系统,建立了大震警报系统和地震前兆观测系统,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监测预报系统,编制了全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和震害预测图,确定了52个城市作为国家重点防震城市,对全国地震烈度6度以上地区的工程建筑,实施综合性震害防御,对城市和大中型工矿企业的新建工程进行了抗震设防,完成了多条铁路干线、主要输油管线和多座骨干电厂、大型炼油厂,一批重点骨干钢铁企业和超大型乙烯工程以及大型水库的抗震加固。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加强了对滑坡、泥石流、崩塌以及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裂等地质灾害的勘查防治工作,采取了包括工程防御体系、生物水保防御体系、管理防护体系,社会管理体系和预测及报警体系在内的综合防御体系,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同时把生态建设与防灾减灾相结合,实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退田还湖、退田还草和修建水利工程等一系列措施,极大地防止和减轻了地质灾害的危害和损失。全国已建立了25片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实施了七大流域水土保持工程,在一万多条水土流失严重的小流域,开展了山水田林综合治理。先后确立了包括“三北”防护林、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沿海防护林、平原农田防护林、淮河太湖流域防护林、珠江流域防护林、辽河流域防护林、黄河中游防护林和太行山绿化工程、防治沙漠化工程的十大林业生态工程。此外,还发射了“资源一号”、“资源二号”卫星,广泛应用于资源勘查、防灾减灾、地质灾害监测和科学试验等领域。

二、我国防灾减灾科技应用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管理缺乏综合协调

长期以来,我国的灾害管理体制基本是以单一灾种为主、分部门管理的模式,各涉灾管理部门自成系统,各自为战。由于没有常设的综合管理机构,各灾种之间缺乏统一协调,部门之间缺乏沟通、联动,造成了许多弊端,如缺乏综合系统的法规、技术体系政策与全局的防灾减灾科技发展规划;缺少系统的、连续的防灾减灾思想指导,不利于部门之间协调;缺少综合性的防灾减灾应急处置技术系统;缺少专门为灾害救援的综合型救援专家、技术型队伍;没有形成相对完善的防灾减灾科学技术体系;信息公开和交流渠道不顺畅;资源、信息不能共享;科学决策评估支持系统与财政金融保障制度尚未建立等等,直接影响防灾减灾实效。

2.投入不足 资金渠道单一

全国每年投入到防灾减灾科技研发和应用的经费十分有限,在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科研设备购置、防灾工程建设、防灾减灾基础研究和先进技术推广应用等多方面投入不足。主要是因为我国防灾减灾科研基本依赖于财政拨款,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由于防灾减灾科研具有的社会效益远远大于近期经济效益,很难吸引企业资金和社会资金主动投入,造成防灾减灾科技发展和技术推广滞后。另外,缺少科研成果推广的中间环节与适合防灾减灾工作规律的运行机制,防灾减灾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低,一些防灾减灾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率不足10%,严重影响了全国防灾减灾工作的深入进行,影响了全国防灾减灾工作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3. 科技资源尚待优化配置

我国防灾减灾科技资源主要集中在气象、地震、地质、环保等领域,由于缺乏宏观协调管理及传统的条块分割现状,一方面各领域主要关注本领域的防灾减灾科技发展,研发工作主要局限于解决本领域存在的技术问题,在不同灾种以及防灾减灾的不同环节中,科技资源没有得到合理配置,科技开发与应用水平发展很不平衡,在基础地理信息、救灾设备和队伍建设方面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另一方面,仪器、设备、资料、数据等都由部门、单位甚至个人所有,不能实现资源共享共用,资源条件不能系统整合形成高效、共享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无法形成合力和整体创新优势。

4.防灾减灾科技发展缓慢

一是在不同灾种以及防灾减灾的不同环节中,科技发展与应用水平很不平衡;二是各灾种的应急研究和操作水平差别较大,低水平重复研究较多;三是技术手段和装备落后,监测能力不强,短期预测预报能力还较低;四是缺乏各类灾害的科学评估模型和方法,灾害信息共享应用和评估的技术急需完善;五是对一些重大灾害的认识与防治技术,长期徘徊不前;六是现有科研结合国情实际不够密切,科技整体支撑能力有待提高等。

5. 防灾减灾高水平科技人才匮乏

我国防灾减灾科技人才主要集中在专业管理部门和科研机构中,基层防灾减灾机构普遍缺少技术应用人才,与我国防灾减灾工作重点结合不密切,特别缺乏防灾减灾领域的高层次、高水平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工程技术应用人才。另外,研究经费、待遇等方面条件较差,影响我国防灾减灾科技人才队伍的稳定与发展。

6. 科普宣教力度不够

缺乏统一的防灾减灾科普规划,没有固定的防灾减灾科普教育基地,也缺乏经常性的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活动,使防灾减灾科普缺乏系统性、连续性,致使我国社会公众防灾减灾知识、防灾减灾意识的科普教育水平较低,全社会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较差,最终影响我三、我国防灾减灾科技支撑的对策建议

1.建立统一综合的防灾减灾组织保障体系

设置统一的具有危机管理性质的防灾减灾综合管理机构,负责对全国防灾减灾工作的大政方针做出决策,逐步实现从部门为主的单一灾种管理体制向政府和部门联动、条块结合的综合应急管理体制转变。

加强科技主管部门与涉灾管理部门的协同,形成跨部门、跨地区、跨学科、多层次、分布式的协同管理职能和机制。

成立集合各灾种、各专业及相关管理部门专家的顾问团体;建立防灾减灾决策的专家咨询系统,为政府防灾减灾决策提供智力支撑。

2. 完善防灾减灾科技进步政策与创新机制

制定科技支撑防灾减灾办法与政策,增加科技投入,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科技人才培养选拔等方面给予支持;将防灾减灾科普知识纳入国民素质教育体系和工作计划,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在大中小各级学校教育中适当引入防灾减灾课程及读物。

建立高效、合理的防灾减灾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机制、科技投入机制、成果转化机制、政策激励机制与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研究,开展关键技术、共性技术联合攻关;加快科技成果在防灾减灾领域的推广应用。

3. 多渠道增加对防灾减灾的科技投入

将防灾减灾发展所需投入纳入每年科技经费预算,按照一定的使用比例,支持研究开发工作、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技术装备、参加国际交流等。并使防灾减灾科技投入的增长幅度不低于科技经费增长的总体水平。

建立社会防灾减灾基金,吸收企业、社会团体、公民及海外人士对防灾减灾的捐赠,按比例将部分基金用于科技投入。

用给予引导资金的方式,促进地方政府增加防灾减灾科技投入,引导技术开发机构与企业投资防灾减灾技术与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

4. 促进防灾减灾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

借助全国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建设,通过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整合全国各灾害管理部门的分类灾害信息资源,全天候运转监测网;以网络技术为纽带,积极推广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控系统(R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技术,建设覆盖至全国各乡村的主要灾害实时监测预警系统;充分应用数字化技术及网络技术,综合集成防灾减灾各单位上报的灾情信息,构建包括灾害应急响应、灾害信息分析、灾害救援决策、救援信息反馈等在内的防灾减灾技术及信息资源平台。

5.加强防灾减灾科技能力与科技队伍建设

通过科研体制改革和现代院所制度建设,进行课题制、首席专家负责制和科研经费预算等防灾减灾科技机构科研管理制度建设;鼓励科研与地方防灾减灾需要紧密结合,开展自然灾害综合研究和治理;鼓励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研发防灾减灾技术和装备,实现产业化;与管理部门合作,尝试推广先进的防灾减灾技术和管理方法,探索区域防灾减灾综合管理模式;参与重点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试验示范区建设。

在培养选拔高层次人才的基础上,大力培训一线工作的防灾减灾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改善基层技术人员的工作生活条件;通过科研项目、激励措施、分配制度、考核选拔等吸引和稳定人才队伍,培育有竞争力的研究群体,加强创新团队建设;培养防灾减灾后备人才,逐步在我国高校中开办防灾减灾专业教育。

6. 加强国内外防灾减灾科技交流与合作

鼓励防灾减灾科研机构、管理部门开展国内外交流合作,获得先进的应用技术及管理经验,追踪最新技术。在跨国、跨区域的防灾减灾工程建设中,政府应积极协调,为项目实施提供帮助和保障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鹤壁市外国语中学
随着科技的发展,国家不断强大,可人们的环保意识却不见增强。环境,是一个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词语。作为21的青少年,我们应该懂得环境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意义。为了保护我们的母亲——地球,我们必须加强保护环境的意识。要知道,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恩格斯说过:“……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不是吗?从2300万年前森林雇员得出想到现代人类文明时代,人们不断向自然索取。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得到了自己想要的:高科技、炸弹、工厂……只要人类向大自然所要的,大自然物以保留的给了我们——人类。从一座座青山到一个个污染环境的工厂,一条条清澈见底的小溪到一条条臭气熏天的臭水沟,这就是我们要报答大自然的吗?看着这渐渐变“黑”的地球,你难道不心寒吗?
就算如此,人类依然我行我素,不尊重自然。
在鹤壁市的淇河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垃圾随地都是,据淇河综合执法大队有关人员说,他们在淇河上巡河时,发现部分村民在淇河到京广铁路附近大量撒网,这严重影响当地的环境。在淇河撒网捕鱼,虽然个人得到一点私利,但是,却损害了大家的利益。这也只是生活中最普遍的一些小事了。
当然,环境污染也不仅仅是这些啦。如:世界八大公害,痛痛病等等。无一不是人类对自然的无知而自掘坟墓。的确,环境问题无时无刻的困扰着整个世界。可,这一出出悲剧又是谁一手导演的? ——是人类。当灾难再度降临到人类自己身上时,到了大自然对人类无休止的报复时,人类终于觉醒,终于明白了保护环境的重要。人类如果想征服自然,那么,人类必须学会尊重自然。
曾经,我看过这样一幅漫画:一个人坐在树梢上,正砍着他坐的那棵树。有人看了说:“哼,真好笑!”可难道人类自己就没有自己反省一下吗?这难道只是一幅漫画好笑吗?这不正是在讽刺人类自己吗?难道你就没有想到,他在警告我们:人类在破坏自然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地伤害了自己。
人类应该醒悟了,那么多因破坏环境而带来的灾害: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海啸、台风、洪水……这不都是最好的证明吗?难道,你打算为下一代只留下一个光秃秃的地球吗?让我们的下一代只能在图片上看到动物和植物吗?
为了我们的地球妈妈,为了我们的下一代,请保护环境吧!保护环境,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一起共创美好明天!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请铭记:保护环境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力量!只要我们一起努力,地球妈妈在未来一定会变得更美丽、更年轻!

拯救地球母亲,低碳环保从我做起
随着人类的进化,随着人类的发展,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随着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地球——那个45亿年前太阳系最美丽的星球。被如今世界的气候折磨的奄奄一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愈来愈大,地球臭氧层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已屡见不鲜。我国的沙尘暴,美国的龙卷风,日本的地震都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这些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存环境 的元凶就是高碳!那么是谁让地球面临高碳呢?正是被地球哺育了750万年的人类!
我们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减少碳的排放量。平时我们在家中应该做到节能。比如说我们可以
1) 尽量购买耗能低的电器。
2) 把一些在室内使用的运动器材改成直接到户外运动。
3) 夏天少开空调、电扇,注意多通风。
我们国家已经对全世界对公开承诺减排指标,决定到2020年为止温室气体排放将会比比2005年下降40%-45%。低碳时代已经如约而至,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低碳"就在我们身边。
当然光说是不行的,具体我们应该则么做呢?比如就说上例中的3)。我们在夏天家用空调时,不要长时间开着,用了几个小时后,就关掉,再开电风扇。这样就能省50%的电。在冰箱内放食物时,食物的量以占容积的80%为宜,用塑料盒盛水制冰后放入冷藏室,这样能延长停机时间、减少开机时间,更节电。用微波炉加工食品时,最好在食品上加层无毒塑料膜或盖上盖子,这样被加工食品水分不易蒸发,食品味道好又省电。另外我们可以把普通灯泡换成节能灯泡。(这里提醒一下同学们:做作业使用的台灯前卫不可以用节能灯,否则就要像我一样,带上一副800度的眼镜啦!)
偶尔读到一篇小诗,和同学们分享一下
低碳生活,人人需要。精细用水,时时做到。科学用电,学问不小。
巧用燃气,节能有招。垃圾分类,变废为宝。一次物品,不用为妙。
禁烟制度,自觉遵照。合理用纸,替代木耗。绿色采购,时尚环保。
厉行节俭,消费别高。科学饮食,定当记牢。建筑节能,积极倡导。
健康出行,节油降噪。旅游休闲,低碳新潮。.低碳办公,减支增效。
植树种草,碳排自少。移风易俗,高雅格调。小事做起,坚持为要。
你看这些看似不经意的小事,都是在为"减碳"做贡献。
所以从微不足道的小事做起,也可以然地球日益美丽。让我们一起:低碳环保!让我们把地球重新变成45亿年前的模样吧!

  • 第六届“地球小博士”地理科技大赛高中组试题科技论文写
    答:为了利用暴雨洪水,防止弃水,该国在北部年降水量200毫米~400毫米的丘陵区的每个可集水的小峡谷都兴建了小型水库,用于局部灌溉。在年降水量200毫米以下的干旱农作区,采用地面喷洒化学物质阻止水分下渗,增加小雨的地表径流,使有限的降水集中流入农田。在大田,他们还实行作物残茬留田集水,增加了土壤的...
  • 2010年度地球小博士地理科技大赛高中组论文
    答:低碳生活,人人需要。精细用水,时时做到。科学用电,学问不小。巧用燃气,节能有招。垃圾分类,变废为宝。一次物品,不用为妙。禁烟制度,自觉遵照。合理用纸,替代木耗。绿色采购,时尚环保。厉行节俭,消费别高。科学饮食,定当记牢。建筑节能,积极倡导。健康出行,节油降噪。旅游休闲,低碳新潮。....
  • 地理小博士知识竞赛有大题吗?
    答:地理小博士知识竞赛有大题。地理小博士知识竞赛题型分两种,包括40道单选题和一道大题,大题是材料论文写作,里面包含4个小题。地理小博士全国地理科普知识大赛是全国性竞赛活动。
  • 地球小博士指导奖在评职称有用吗
    答:没有用。地球小博士地理知识大赛第一名名义上属于国家级奖励,但该活动是由社会团体而并非国家教育部门组织的活动,地球小博士指导奖在评职称没有用。评职称指职称评审,职称评审是指已经经过初次职称认定的专业技术人员,在经过一定工作年限后,在任职期内完成相应的继续教育学时。
  • 地球小博士大赛怎么考试的?
    答:复赛考试注意事项:1、复赛论文只能提交一次,请确保论文文件内容正确,文件格式为doc或docx的word文档。2、复赛论文在考试时间段之内任何时间均可以上传,合理安排时间。3、复赛提交论文,请在PC端进行提交。“地球小博士”全国地理科普知识大赛是全国性竞赛活动。2020年8月3日,被确定为2020—2021学年面向...
  • 地理小博士竞赛几年举行一次?
    答:地理小博士竞赛每两年举行一次。“地理小博士”知识大赛作为2020-2021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备受关注。分地区初赛、复赛。初赛答题只有一次机会,断电断网请立即使用其他设备登录进行答题;复赛论文只能提交一次。
  • 第五届 地球小博士答案
    答:5.下面四幅图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景观图。描述我国华北地区景观的是:CA B C D 6.右图中民居的建筑特色,反映了当地的气候特点,这个地区是:C A.炎热...请以“保护家乡的河”为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鲜明,立意准确,言之有理。字数在400-600之间。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
  • 第六届地球小博士高中组试题
    答:我们在学习未来公民必备地理知识的同时,还要增强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形成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和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请以“学习地理 建设祖国”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鲜明,立意准确,言之有理。字数在600~800之间。(注:也可以调查报告、...
  • 全国第五届地球小博士地理大赛初中组试题
    答:D. 自己购买小排量汽车,不乘坐公共交通二、科技论文写作,两题任选一题。1、以自己所在家乡为例,说说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哪些不符合“低碳生活”的做法,试着就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对策和建议。2、我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低碳生活”。要求:观点鲜明,立意准确,言之有理。字数在400~600之间。(注:也可以采取调查报告...
  • 第三届地球小博士全国地理科技大赛初中组试题正确答案
    答:2009-07-04 第三届地球小博士全国地理科技大赛初中组试题主观题答案 2009-02-03 第三届 地球小博士 全国地理科技大赛初中组试题答案 94 2009-02-18 第三届地球小博士地理科技大赛高中组试题答案!!急!! 106 2009-06-22 第三届 地球小博士 全国地理科技大赛初中组试题的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