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儒道三家最大的不同在于何处?起共同点又在何处?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1
儒道佛三教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这是一个不容易回答的问题,一个大题目,甚至已经涉及到中华文明的深层之中,我试着说一说我的理解. 儒道佛"三教合一"思潮,自明朝中叶起在中国的知识分子阶层就产生了,到清朝康熙朝甚至成为国策.那么"三教合一"并非是一种主观的想法,其中有一个基本的根据是,儒道佛三家有共同点. 人们对这个共同点是这样阐述的: 佛教一般被认为是在中国才从原始佛教发展到了顶峰,而中国佛教的顶峰是以禅宗为代表的,在明朝时禅宗理论发展已经非常成熟了,禅宗的佛学理论核心就是关于"心"的理论.禅宗认为成佛实际就在人的心中一念之间,而不是别的什么.换句话说佛教的“顿悟”就是心的顿悟。所以禅宗认为"心"在实现佛教最高目标涅磐的过程中是最关键的. 中国儒家理论的高峰是理学,理学出现在宋明时期,在明朝以后直到清朝,在中国思想界占统治地位,理学的核心是关于"心"的理论,这个理论认为人的社会行为正确与否完全决定于"心",如果"心"无杂念,人就无恶行.但人心又是最难掌握的,王阳明最终把理学的认识提炼出"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一句话,就是这个意思. 中国道教一向认为人的"心"是实现成仙,实现长生不老的关键.道教有一个基本的观点是这样说的:"顺成人逆成仙,全在阴阳颠倒颠".按照道教阴阳五行理论,人五脏之中的心脏属火且属阳,而人的肾脏属水且属阴,并且心脏属火在上而肾脏属水在下.由此道教断定人之所以寿命不长,就是因为在水面上的火燃烧不久,这个火随时就有熄灭的可能,也就是心随时有停止跳动的可能。那么道教给出的办法就是颠倒阴阳,关键是通过内外丹的修炼改变心的属性。使心属水而肾属火,这样人就可以成仙。 当然道教的心比较具有物质的概念,而佛教的心纯粹是思辩的产物.儒家的心学是介于两者之间.总之,而且看法都一样. 归纳以上,所以儒道佛三家可以交集在一起,就是因为三家在对于"心"的认识上有比较一致的看法,三家都认为"心"很重要,所以儒道佛三家的共同点就是关于"心"的观点. 儒道佛三家的不同点就太多了,在这里我想说的是三家在本质上的一个区别. 实际上,儒道佛都是属于精神上的东西.特别是对于中国的知识分子的精神生活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这三家对于中国的知识分子在精神生活中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儒家的思想本质上是一种"入世"的思想,"学而优则仕",学了儒家要去用的,要进入"红尘世界"去安邦治国,经世济民. 佛教和道教本质上是"出世"思想,是讲究个人清净无为,出离红尘而修身养性.当然佛教和道教在修行的目标上有区别,佛教讲究涅磐而道教讲究成仙. 中国传统观念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进则经世济民,退则独善其身",而实现这个目标并不容易.儒家思想是"入世"的思想,是专门讲"进"的,但儒家思想的不足就是没有完全解决人在"退"时的精神问题.借用现代宗教学名词就是没有解决人在精神上的"终极关怀"问题.而佛教和道教解决了这个问题. 所以我认为在关于人生问题上,三家的本质区别在于,儒家是"入世"思想,而佛教和道教是"出世"思想.

 中华文化中的儒、道、佛三家的社会问题意识是不同的,儒家关切社会的治理,道家关怀生命自然状态的保持,佛家关心人

  生痛苦的解除。与此相应,儒家重社会伦理的建设,道家重生命的保全,甚至追求长生成仙,佛家则偏重于死亡的安顿。故此历史上有儒家治世、道家治身、佛家治心,儒家人世、道家隐世、佛家出世之评论,这大体上反映了儒、道、佛三家的基本特质和彼此差异。

  一种学说能否成为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决定于它是否能适应全社会成员的生存需要、价值需要、精神需要和情感需要,而社会有不同阶层、不同人群,有治理者,有被治理者;有高层人士,有底层平民;有有文化者,有无文化者;有成功者,也有默默无闻者;有失意者,甚至失败者,每个人的一生还要经历幼年、青年、中年和老年等阶段,不同的人,不同人生阶段的人,各有所需,可以说,儒、道、佛三家的思想充分适应了不同人的不同阶段的需要,或者是同一个人不同方面(事业、名利、身心、生活、生死等)的需要。

儒家讲的是礼,周礼是人的行为规范,是君子之道,是君臣五常的道理,是有等级的人类文明。道家讲的是自然之道,是顺天地而提携阴阳,在天地间的自由。佛家讲的是空慧,世界上的一切不为心动,就是无为,无为则此心等同天地。共同点在于:养浩然正气,写完美人生。

儒道同源 百家争鸣就是从不同侧面解释"周易"的结果!

子不语怪力乱神,政治上主导仁政,哲学上倡导中庸!孔子晚而喜易,纬编三绝,乃作易传!
道教不能完全代表精髓的道家哲学,道家一派路线清高,因此比起佛家的普世性逊色很多!
道教思想是阳春白雪,儒家与释家更容易为政府以及民众所接受!道教后来改革失败从此没落!
"一阴一阳之谓道"道家哲学的根基仍来源于"周易"
从哲学上是一种看待问题一分为二并且无限可分的朴素唯物主义辩证法!
佛家哲学的真谛在于"出世",这种态度类似于墨子的"虚无",都认为现实世界是不存在的!
追求一个高于现实世界的"救赎",亦雷同于西方诸多宗教!

一切学术,包括宗教哲学科学,他们根本的出发点都是一致的!
(哲学上称之为"轴心时代"的反思!)
其根本目的是就是为了追求"合情合理"
(佛家以及基督乃至西方哲学追求的是合理性!)
这也是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永恒的主题!

我没什么可以说的,因为我不怎么懂,可是我觉的他们都是在控制人们的思想

  • 谈谈佛道儒的区别
    答:佛道儒三家的区别 :西方学者评出“东方三大圣人”,第一是老子,第二是孔子,第三是六祖慧能,正好代表了中国三教:以孔子为代表的儒教,以老子为代表的道教,以禅宗六祖慧能为代表的中国佛教。儒教:最主要的是一个字:“伦”,也就是伦常。封建社会由于人们所处社会地位和阶级的不同,每个人都应...
  • 儒家养正气,道家修大气,佛家化怨气,儒释道三家有何不同?
    答:佛家更究竟的地方,是清晰明了降低欲望之后的目的。改正自己的不良习惯和做法,人不像外求,因而内心平静。长期平静就会进入一种定的状态,定能生慧。用智慧来处世待人接物,才是圆满的。佛家是三家学说的最高峰,这里讲了你的过去,也讲了你的现在,更讲了未来。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若知来世...
  • 佛道儒三家思想精髓是什么?
    答:2、道家的思想精髓:天人合一,无为而治。顺其自然,不强求、不逆天。道家讲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3、儒家的思想精髓:入世、治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他们的楷模。儒家讲的是人与人的关系。儒、道、佛教三种思想精髓区别 一、文化主旨 儒家文化:进取文化。道家文化:规律文化。佛家...
  • 三教九流中儒释道三教和儒道佛三家有什么不同?
    答:回答:儒家思想是中国自汉以来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它集中地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政治的要求,以此它一直作为官方哲学居于领导地位。  儒家最早产生于春秋末年,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的一个思想流派。因此我们一般所称的“儒释道三教”的“儒教”主要是指儒家思想教化而言的,决不能把儒家也看成...
  • 佛、儒、道三教的特点
    答:其中儒道互补成为中国文化的基本脉络,一阴一阳,一虚一实,既对立又统一,推动着中国文化的发展,同时保持着一种平衡,避免走入极端。在此基础上,有佛教文化进入,形成三教之间的互动,更增强了中国文化的灵性和超越精神。 儒、佛、道三教分属不同的文化系统。儒学属于礼文化系统,佛教属于禅文化系统,道教属于道文化系统...
  • 儒教,儒学,儒家三者有何不同??
    答:由此可见,三教一致论,最迟在三国初年已经被提出。根据现有的资料,最早的三教一致论出现在《弁子理惑论》中,可见是由佛教徒站在佛教的立场上提出来的。但这里要注意的是,同样是讲三教一致,它却可以从不同立场、不同角度来提出,也可以为了不同的目的。比如,这里最早由佛教徒提出的,他主要是为了与儒道缓和关系...
  • 儒家,道家,佛家的主要思想分别是什么?
    答:儒家思想: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创立,最初指的是司仪,后来逐步发展为以尊卑等级的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道家思想:道家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主张清静无为,反对...
  • 再问个判教的问题:佛教与道教的主要异同,佛法广大无边在哪些方面 (请...
    答:说实话,我对道教的了解也仅停留在书面认知的层面上,对道教的实修没有体验,对道教经典没有遍阅,对道教人物知之不多,有印象的大概就是老庄王重阳丘处机张三丰王阳明等人。所以,在此,只说佛,不及道。个人浅见,不妥之处,还请方家批评指正。佛教判教,按永明延寿禅师原则,以心为宗,以实相为...
  • 佛、道、儒是三种不同的教派,为何会出现“三教合一”?
    答:到隋朝,三教和谐论更进一步,有“万善同归”之说。 隋帝崇佛很深,开皇元年闰三月诏书中写道:“法无内外,万善同归; 教导浅显,出乎意料地一致。 ”按照这个观点,盖三教能“共归”都在于“引民向善”,所以唐朝高祖李渊说:“三教不同,善归一揆。” 这表明中国历史上的帝王意识到宗教有助于...
  • 佛和道有什么区别,区别在哪里?
    答:当然道教的心比较具有物质的概念,而佛教的心纯粹是思辩的产物.儒家的心学是介于两者之间.总之,而且看法都一样. 归纳以上,所以儒道佛三家可以交集在一起,就是因为三家在对于"心"的认识上有比较一致的看法,三家都认为"心"很重要,所以儒道佛三家的共同点就是关于"心"的观点. 儒道佛三家的不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