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归纳总结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23
论语十则文言文总结!按童趣的那种!

理解背诵①《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也是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的句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③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④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⑤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⑥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⑦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⑧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⑨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解释加点词的含义.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同“悦”,愉快2、吾日三省吾身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x09罔: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有害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齐:相同5、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x09女:通“汝”,你.是,这.知,通“智”,聪明.6、温故而知新\x09故,旧的知识7、士不可以不弘毅\x09弘毅:刚强,勇毅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x09欲,想做的事情.施,施加.二.写出这课至今还用的成语.温故而知新、任重道远、死而后已、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择善而从三.填空.\x09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x09//孔子说:学习知识,进而按时温习它,不也是高兴的事吗?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说:光读书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而无所得.光思考而不去读书学习,就会有陷入邪说的危险.3、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说:看见贤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不贤的人,就要自我反省,看有没有同他相似的毛病.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说:三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供自己学习,发现自己也存在着他们有的缺点时,就应该注意改正.5、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x09//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可以做老师了.6、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7、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了!自己讨厌的事,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8、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说:仲由,教导你的话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正的知道.《论语十则》复习资料一、词语积累(一)常规词语[子]:[时习][朋]:[亦][自]:[(不)知][愠(yùn)]:[君子] [吾]:[日][三省(xǐng)]:[为(wèi)][谋]:[忠][交]:[信][传 [故][罔(wǎng)] [殆(dài)][诲(huì)] [知(之)][是] [贤][齐] [内][善者] [士][弘(hóng)毅 [任][重] [已][岁寒] [凋(diāo)][行] [其] 恕(shù)] [欲] [勿(wù)](二)通假字、古今异义字、词类活用1、通假字:[女]:[(是)知(也)] :[说] :2、古今异议字: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温故而知新:3、词类活用传不习乎:

第一则:学习方法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     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重点字词解释: (1)子:先生,指孔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 阜)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时常地去复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人教版教材中也将“时习”解释为“时常地复习”.“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时,按时. (4)说:通假字,音yuè,实意“悦”的古体字,愉快的意思.   (5)朋:上古朋和友是有区别的:同门(师)为朋,同志为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6)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拼音:yùn,生气,发怒.   (9)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10)曰:说,说道.   (11)而:顺接连词,表示被连接的两个部分意思是顺着下来的,可不译.   (12)之:代词,指学到的知识.   (13)不:不是.   (14)乎:语助词,相当于“吗”.“不亦……乎”,即“不是……吗”,反问句式.   (15)自:从.   (16)知:了解.    本段理   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   第2句话讲的是学习乐趣.志同道合的人来访可以增进友谊,并且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第3句话讲的是为人态度.“人不知”,后面省略了宾语“之”,可译为“我”或“自己”编辑本段第二则:为人处事规  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 (《学而》)    曾子像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出谋划策是否尽心尽力了呢?跟朋友交往是否真诚相待了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时常复习了呢? "   重点字词解释: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前436年,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费县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2)三省(xǐng):多次反省.注: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多次检查;二是从多个方面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三:泛指多次.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3)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4)信:旧注曰:信者,诚也.以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意思是:真诚、诚实   (5)传不习:传(动词用做名词),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老师传授给自己的.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补充词解释:   吾:我.   日:每天.   三:多次.   省:检查,反省.   为:替.   谋:谋划.   忠:尽心尽力.   信:真诚,诚实.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编辑本段第三则:学习方法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做别人的老师了.”   重点字词解释: 注:本章的“温故而知新”有两解.一为“温故才知新”:温习已闻之事,并且由其中获得新的领悟;二为“温故及知新”:一方面要温习典章故事,另一方面又努力撷取新的知识.   我以为合并这两种解法,也许更为完整:在能力范围以内,尽量广泛阅览典籍,反复思考其中的涵义,对已经听闻的知识,也要定期复习,期能有心得、有领悟;并且也要尽力吸收新知;如此则进可以开拓人类知识的领域,退也可以为先贤的智能赋予时代的意义.像这样融会新旧、贯通古今方可称是“温故而知新”.   也有学者以为作“温故及知新”解不太合适,因为按字面上解释,仅做到吸收古今知识而未有领悟心得,只像是知识的买卖者,不足以为师.所以我们就来看看“师”的意义.在论语中师字一共见于14章,其中意义与今日的老师相近者.   温:温习.   故:旧的知识(形容词用作名词).   而:连词,表顺承,就   知新:有得到新的体会和通悟新的内容两重意思.知,领悟.   可:可以.   以:凭借.   为:动词,作为.   师:教师,老师.   矣:句末语助词.   另外词解释:   温故知新(成语):   请注意不是温故而知新   【解释】: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出自】:《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汉·班固《东都赋》:“温故知新已难,而知德者鲜矣.”   【示例】:~是学习上的重要方法.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用于学习、工作或其他编辑本段第四则: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重点字词解释:   学:学习.这里指死记硬背不求甚解.   而:连词,表转折.   则:连词,相当于“就”、“便”.   思:思考,思索.   罔(wǎng):通“惘”,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dài):通“怠”.这里指有害.本意:危险.   本段讲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编辑本段第五则:学习态度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做法).”   1、诲女知之乎!   教给你对待知或不知的正确态度吧!(杨伯峻《论语译注》)   2、诲女知之乎!   我告诉你什么叫求知吧!(李泽厚《论语今读》)   3、诲女知之乎!   我教你怎么算知道吧!(钱穆《论语新解》)   4、诲,女知之乎?   教育(教诲),你知道吗?(南怀谨《论语别裁》)   5、诲女,知之乎?   我教导你的知识,你都知道了吗?(徐志刚《论语通译》)   6、诲女知之乎!   (我)教给你的,(你)懂得了吗!(薛金星《中学生教材全解》)   7、让我来教教你吧,你可懂得这个道理?(杨润根《发现论语》)   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智慧.   重点字词解释:   女:通假字“女”通“汝”,你.   知(zhì):通〝智〞本字指“是知(通“智”zhì)也”:通“智”聪明,智慧.   之:代孔子教的东西   诲:教,传授.   乎:语音助词.   由:仲由字(子路)(前542~前480)春秋时期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人,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   是:这.   本段理孔子说这段话意思是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要有诚实、谦虚的态度,不要不懂装懂.编辑本段第六则:学习态度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孔子说:“ 见到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重点字词解释:   思:希望,想着.   省:指反省有没有相同的毛病.   齐:相同   贤:德才兼备的人   焉:句末语气词   本段理要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虚心学习,以人为鉴,取长补短.编辑本段第七则:学习态度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孔子说:“ 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有他们的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重点字词解释:   必有我师焉: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焉,相当于“于之”,即“在其中”的意思.   三:泛指多人;古代汉语里“三”往往不是具体数字.   行:走路.   必:副词,一定.   师:老师,先生.   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择:选择.   其:代词,他们.   善者:好的,这里指优点.   而:顺接连词.   从:跟从,学习.   之:字指择其善者而从之:代善者;   之:字指其不善者而改之:代不善者.编辑本段第八则:修身做人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刚强勇毅,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而实现使命的道路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奋斗,这不也是很遥远的吗?”   词语解释:   弘毅:胸怀宽广,刚强勇毅   仁:这里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已:停止编辑本段第九则:修身做人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   孔子说:"天气寒冷了,才知道松柏(bǎi)是最后落叶的." 深刻含义:人们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也以松柏为喻,谈人应当具备坚毅的品格!   之:这里的之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变成偏正结构,不译或勉强译作“的”.   岁寒:一年中的寒冷季节,深冬   然后(古今词):然 ,后.意思是分开来解释的.然,这样.后,以后.   本段理本段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一种坚贞不屈、不随俗流、保持节操、坚韧不拔的社会现象.编辑本段第十则:修身做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贡问道:"有没有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呢?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字吧!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要强行加于别人身上.”   重点字词解释:   一言:一个字.   行:奉行.   其恕乎:其:大概,也许.恕:用自己的心来推想别人的心,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欲:喜欢,想.想要(做的事).   施:施加.   其:大概   评析本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愿意的事情的不要施加给别人.它在今天的社会道德修养方面有积极意义,已成为警世格言.编辑本段逐则注解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以“因材施教”和“有教无类”的教学理念来教育学生.他后来被尊称为“圣人”.孔丘 排行老二, 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子姓,以孔为氏,名丘,字仲尼.排行第二“子”,古代对成年男子的尊称,在春秋战国时期,拥有一定社会地位的成年男子都可以称为“子”,而且都希望别人称自己为“子”,因为“子”还是一种爵位,所谓“公侯伯子男”也.但是,真正能获得别人以“子”相称的,一般是两种人:要么在社会上公信力较高的,如“老师”;要么就是较有道德的贵族;孔子、老子属于前者.而孔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学名人.与孟子并称“孔孟”,孔子被尊为“至圣”,孟子为“亚圣”.编辑本段关于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经典的书籍.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在之前,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本书也被称做“六经”,其中的《乐经》后来亡佚了(焚书坑儒导致),就只剩下了五经.《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四书五经的出处  出处:《白虎通·五经》:“五经何谓?《诗》、《书》《礼》、《易》、《春秋》也.”   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将“四书、五经”合称《四书五经》   儒家的五种经典,指《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汉武帝建元五年(公元前 四书五经 论语十记录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由孔子的弟子整理的.

1.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工匠要向干好活计,就要把工具弄得锋利顺手。 这话很对。连称心应手的工具都没有,肯定把活做不快,做不好。我们面对生活时,不做好充分的准备,找不到相应的办法,就无法快速而准地解决各种问题。

2.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是个保守的消费者。赚钱是为了保障未来的,不是为了挥霍及时行乐的。今天花完了,明天喝凉水吗?有个急事怎么办? 所以,我喜欢这句语重心长的话。

3.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美色当前,道德只有黯然失色的份。男欢女爱的天性,怎么能让道德给改造过来呢?这是句大实话,我喜欢。

4.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人都会犯错误,太正常了。可恨的是,有的人,明知错了,面对铁证,依然狡辩。这才是真正的错误。知错不改,死不认错,是国人通病,或者人类通病。所以,布仕居然会说出上帝让他打伊拉克的笑话。儒粉也会冷血地说缠足是女人爱美的风气,阉割是男人自愿的行为。

5. 辞达而已矣。……这句话,证明白话文替代文言文的必然。语言嘛,是为了用来明理的,不是用来故弄玄虚吓唬人的。话要说明白,意思要清楚。我喜欢这样的说话行文风格。

6. 性相近,习相远也。……这句话倒有点人人平等的含义,是从天性上讲的。天性本来相近,大家都是普通的人,都有七情六欲,只是因为后天不同的教育不同的生活环境而使人产生了生活习惯和生活理念的差异。这句话,证明让人分三六九等实际上是违背天性的。也说明,没有哪个人天生就只能适合哪种文化。世界观,全是后天环境造就的。

7.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非常非常喜欢这句话。充满诗意的伤感,真实深切,仿佛看见孔子站在河边,面对东去的流水,摇头叹息,万般思绪。最让人回味的是“不舍”这两个字。时间呀,你都不舍得停下来吗?孔子对流逝的光阴是多么无奈而怀念。孔子的真情流露,亲切而感人。这句优美而伤感的千古之叹,让我常常问自己:时光在不停地前进,难道中国人要永远地停滞甚至倒退吗?

8.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太著名了。人要开放,要学习。任何人,只要他有你缺乏的优点,你都可以学来提高自己,对别人的缺点,不是要模仿,而是要用来当镜子照照自己,如果自己也有这样的缺点,则要改正。可惜,儒粉们听不进去这样的金玉良言,一味排斥别的文化,拒不学习别人的优点,特爱指责洋人的缺点,从而认为自己有理由将别人的缺点顽固坚持地坚持在自己身上。结果呢,择其善者而拒之,其不善者而从之。学成了什么样,他们的跟帖能说明一切。对孔子这句良言的如此颠倒实践,不知道到底是批孔还是尊孔。

9.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学习知识后,要经常温习。温习的方法不是去把书多背几遍,而是把学过的道理多想想。多问几个为什么,悟出自己的心得,的确是件令人开心的事。

10.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知道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受到蒙蔽,光思考不学习就会疑惑难解。如果只是为了背下大段的原文来炫耀记忆力或者卖弄文字库存,而不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质疑,那么,看再多书,又能有什么智慧可言呢?或者只喜欢抠索考订一个字一个标点符号的含义,那就是书虫子,而不是读书人。思考之后,不去学习别人的经验来获得相关资料,不观察世界来找实际例子,不认真求证自己的想法,就会陷入唯心主观的漩涡里,同样明白不了什么道理。所以,会认字,不见得会读书,能背书,不见得懂道理。

11.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这样才能学到知识。其实,这是告诉人们学习的时候要坦白,要谦虚,要诚实,不要不懂装懂,也不要以为自己什么都懂。对于统治者,这句话最应该牢记。可惜,皇帝们都不屑理会孔子的话,所有当官和当老师的人,家长都不屑理会这句话。皇帝以为他的知识是天下最多的,无所不晓,当官的也以为自己总是比下级知识丰富的,老师更觉得自己比学生学识渊博,家长,认为自己先来到这个世界上,自然比孩子懂得多,而且永远比孩子懂得多。皇帝不会对臣子说我不知,上级不会对下级说我不知,老师不会对学生说我不知,家长也不对孩子说我不知。所以,大家实际上都学不到知识,原有的知识老化过时了,也一样要固守不变。这句话,可惜了,没有被国人好好实践过,中国的学问基本上不进步的。儒粉就认为孔子什么都知道,连我们今天该怎么生活他老人家都知道。所以,他们很无知。

12. 丘未达,不敢尝。……孔子是个很谨慎认真的人。对于别人送给他的药,不了解药性之前,他不敢贸然就吃。我喜欢他这样的认真。虽然对方是为他好,但是,药毕竟是自己吃。不问不疑,就吃下去,是很轻率和愚蠢的。这适用于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当别人对让你 干一件事情而且说:“我是为你好”的时候,你不要贸然听从。要仔细考虑一下,到底对谁好。别人向你推销思想学说的时候,你也要先质疑先认真了解以后,再决定相信还是不相信。家长也好,老师也好,领导也好,让你干的事情,虽然初衷也许是为你好,但是后果是你自己要承担的,所以你要向孔子学习,说:“我还不了解,暂时不表示相信”。不要人家让你信啥你就信啥,人家给你送啥药你就吃啥药。也许吃得你心残智障。小心呀。

13. 听其言而观其行。……这是做人最基本的智慧。肯定不能别人说什么,你就相信什么。他怎么说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怎么做的。如果你容易被别人煽动蛊惑,那就是你缺乏这个最基本的智慧。对那些爱标榜自己的道德骗子,就用这句话来指导自己防范他。谁要是说他们讲仁义道德,你就看他实践不实践仁义道德。

14.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道德骗子整天标榜他们多么多么高尚,多么多么为别人着想,为别人服务。实际上呢,他们不仅不为你服务,还处处侵害你的利益。当然,他们不会感到羞耻的。但是,你可以用言是否过其行来检验他们,别被他们卖了,还帮他们数钱。至于生活中那些胡吹冒料的爱代表民族国家的人,言过其行是太显然的,你想着孔子的话,对他微笑就可以了。

15. 不能正其身,其正人何?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自己都行为不正,怎么能让别人品行端正呢?自己不都干正事,号召动员命令大家干正事,谁听你的呢?对宣扬学说的人,宣讲宗教的人,提倡美德的人,政府官员,执政当局,这句话是朴素而深刻的提醒。满嘴污言秽语,讲什么仁义道德?满心偏见狂妄,讲什么宗教信仰?自己腐败贪污,奢侈浪费,讲什么热爱祖国、艰苦朴素?自己都做不到的,指望别人谁替你做?

16.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也是非常著名的。是最朴素的尊重别人意志的文明倡导。可惜,谁听了?把这句话做到了,中国早就发达了。我们每个人都不想被伤害,就不要去伤害别人。只可惜,孔子的这句话只说了己所不欲,如果是己所欲呢?当然还是勿施于人。自己喜欢的,就要强加给别人吗?当然不可以。所以,完善一下这句话,应该是“己所欲己所不欲,皆勿施于人。”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为政》) 5.子曰:“由诲汝(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里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hǎn)》)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第一则:学习方法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第二则:为人处事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第三则:学习方法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第四则: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为政》)
第五则:学习态度 子曰:“由诲汝(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第六则:学习态度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里仁》)
第七则:学习态度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第八则:修身做人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第九则:修身做人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hǎn)》)
第十则:修身做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论语十则七上三大体是什么

  • 童趣、咏雪、论语十则、陈太丘与友期中的文言文实词是什么?
    答:四、总结:请按照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品德修养给十则语录归类。 ①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学习态度:有朋自远方来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见贤思齐 三人行,必有我师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品德修养:人不知而不愠 吾日三省吾身 士不可以不弘毅 己...
  • 高二论语十则翻译
    答:2013-08-06 高中《论语》十则翻译 2 2012-02-05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 1266 2011-12-16 论语十则翻译 930 2011-10-24 论语十则翻译 913 2008-08-06 论语十则 译文 54 2017-03-22 论语十则英语翻译 2005-11-01 《论语十则》的翻译 260 2012-01-20 论语十则英语翻译 38 更多类似问题 > 为...
  • 【经典每日一读】《论语十则》(第二则)
    答:        传不习乎:老师教给我们的知识,有没有认真的去复习,学到了新的知识,我们首先要思考和理解吸收它,然后再到实践中去应用它,再总结和调整,这样学到的知识,才会变成我们身体的一部分。      【启示】        ...
  • 学了论语十则后,你有哪些收获?结合你实际谈谈。
    答:其中把勤奋看成是首要因素,说明要取得任何方面的成功,都必须具备勤奋精神。勤奋不仅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方法,就是要勤学、勤记、勤思。子曰:“学而不思则殆,死而不学者网。”一个人要增长知识和才干,就必须认真读书和思考,两者不可废,要养成经常思考问题和总结自己的习惯,通过自身的知识储备...
  • 《论语十则》中学与思是什么关系?结合自身加以分析.
    答:《论语十则》第四则的内容:“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讲述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并指出二者不可偏废。然而,荀子在《劝学篇》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从另一个角度对“学”和“思”作出了比较,并得出了“学”比“思”更为重要的结论。明...
  • 孔子的论语十则到底什么意思啊
    答: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论语》由若干篇章组成,前后两章之间不一定有什么关联。各章的体式也不尽相同,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一种是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仅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话的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这篇课文中的第1至9则...
  • 初中论语十则的故事
    答:《论语》一书比较忠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今本《论语》共二十篇。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义”。 《论语》以记言为主,故称语.论是论纂的意思.《论语》成于众手,记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传弟子,也有孔门以外的人,但以孔门弟子为主...
  • 论语十则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任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
    答:1.第二则:从学习的角度 第八则:从细想品德的修养的角度 第九则:从个人修养的角度 2.罔通“惘”意思是:迷惑,疑惑。3.(死而后已):(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温故知新):(温习后就会得到新的体会。)(见贤思齐):(见到贤人就像他学习,希望能也他看齐。)(任重道远):...
  • 总结反省的文言文
    答:3. 论语十则文言文总结 理解背诵 ①《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也是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的句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
  • 论语四则文言文
    答:5. 【论语十则文言文总结 理解背诵①《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也是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的句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③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敏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