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讲一讲无脊椎动物的分类阿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9-10
无脊椎动物的详细分类

  动物界分为42个门:
1.原生动物门 全都是单细胞动物,是最原始的动物,其中我们熟悉的有眼虫、草履虫; 
2.菱形虫门 结构简单的内寄生动物,有记录的种类不多;
3.直泳虫门 与菱形虫类似的动物;
4.多孔动物门 又称海绵动物门。海绵是原始的多细胞动物;
5.扁盘动物门 到目前为止,此门被丝盘虫一种动物独占;
6 古杯动物门 顾名思义,“古”意思是此类动物已灭绝了,“杯”就是说它们长得像杯子;
7.腔肠动物门 这里有水螅、水母、海葵和珊瑚,很熟悉吧,不多说了;
8.栉水母动物门 也有人把这个门归入腔肠动物门,作为栉水母纲;
9.扁形动物门 有涡虫、吸虫、绦虫等我们常听说的寄生虫;
10.螠虫动物门 海洋底栖动物,身体呈柱形或长囊形 ;
11.舌形动物门 全都是“吸血不眨眼”的寄生虫,分类地位尚难确定;
12.微颚动物门在1994年新发现的一类动物,人类对它们所知甚少;
13.纽形动物门 比扁形动物略高等的类似动物;
14.颚胃动物门 体形很小,生活在浅海的细沙中,人们了解得不多;
15.线虫动物门 一个庞大的家族,包含有很多人肚子里长过的—蛔虫;
  16.腹毛动物门 身体腹面长有纤毛的一类动物;
  17.轮虫动物门 很小,与原生动物类似;
18.线形动物门 与线虫动物类似的一类动物;
19.鳃曳动物门 生活在靠近两极的冷水中的海洋底栖动物,有记载的种类极少;
20.动吻动物门 和鳃曳动物类似;
21.棘头虫动物门 身体前端有吻的一类动物;
22.铠甲动物门 1983年才发现的一个新门,目前没有准确分类;
23.内肛动物门 苔藓状的小动物;
24.环节动物门蚯蚓、蚂蟥、沙蚕……都是身体呈环节状,这还用说;
25.环口动物门 最近新发现的一类动物 ;
26.星虫动物门 与前面说的螠虫动物相似;
27.软体动物门 包含有大量常见动物,我将在后面详细解说;
28.软舌螺动物门 已灭绝;
29.叶足动物门寒武纪的奇虾等;
30.缓步动物门 很强的一类动物,能忍受高温、绝对零度、高辐射真空和高压;
31 有爪动物门 身体呈蠕虫状,足呈圆柱形,末端有爪,近乎灭绝;
32.节肢动物门 动物界中种类占三分之二以上的动物,留到下面介绍这个庞大的家族;
33.腕足动物门 有时你会在街头地摊上看见一些像贝壳的化石就是这类动物留下的;
34.外肛动物门 曾经与内肛动物为同一门合称苔藓动物,现已分开;
35.帚虫动物门 又一个很小的门,又是只有10几种动物,又都是海洋底栖动物;
36.古虫动物门 在5.3亿年前的生命大爆发中就灭绝了,在近几年才发现;
37.棘皮动物门 一个我们熟悉的门,有海星、海胆、海参和海百合;
38.须腕动物门 没有嘴和消化管的非寄生动物,生活在深海中,分类地位有争议;
39.异涡动物门 仅2种,在波罗的海附近分布曾先后被认为扁形动物和软体动物 ;
40.毛颚动物门 只有50种左右,还是海洋动物;
41.半索动物门 身体呈蠕虫形,有人将它们归入脊索动物门;
42.脊索动物门 包括大部分脊椎动物。
脊索动物门有: 尾索,头索,半索,脊椎动物四个亚门.除脊椎动物亚门外其它的便都是无脊椎动物。
  分类依据  
①无脊椎 动物的神经系统呈索状,位于消化管的腹面;而脊椎动物为管状,位于消化管的背面。
②无脊椎动物的心脏位于消化管的背面;脊椎动物的位于消化管的腹面。
③无脊椎动物无骨骼或仅有外骨骼,无真正的内骨骼和脊椎骨;脊椎动物有内骨骼和脊椎骨。

①无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呈索状,位于消化管的腹面;而脊椎动物为管状,位于消化管的背面。②无脊椎动物的心脏位于消化管的背面;脊椎动物的位于消化管的腹面。③无脊椎动物无骨骼或仅有外骨骼,无真正的内骨骼和脊椎骨;脊椎动物有内骨骼和脊椎骨。1822年拉马克,J·-B.de将动物界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1877年德国学者海克尔将柱头虫、海鞘、文昌鱼等动物与脊椎动物合称脊索动物门,与无脊椎动物的各门并列,把脊椎动物在分类系统中降为脊索动物门中的一个亚门,与半索动物亚门(柱头虫)、尾索动物亚门(海鞘)和头索动物亚门(文昌鱼)并列。70年代以来半索动物已独立成门,由于后3个类群属于无脊椎动物范畴,这样无脊椎动物实际上包括了除脊椎动物亚门以外所有的动物门类,是动物学中的一个一般名称,而不是正式的分类阶元。种类划分无脊椎动物的种类非常庞杂,现存约100余万种(脊椎动物约5万种),已绝灭的种则更多;它包括的门数因动物学的发展而不断增加。由于对动物的各个方面研究得愈加详尽,人们对其彼此间亲缘关系的认识也愈加深入,因而各门的分类地位常有更动。无脊椎动物的分类有按形态和按18s rRNA序列分类两种。形态分类多细胞动物再被分为侧生动物(Parazoa)和真后生动物(Eumetazoa)。然后将两侧对称的动物按其体腔的有无,有的话是真是假,分为三类,即无体腔动物(Acoelomata)、假体腔动物(Pseudocoelomata)和真体腔动物(Eucoelomata)。但是纽形动物门介乎于假体腔动物和真体腔动物之间,分类位置有疑问。无体腔动物的代表是扁形动物。假体腔动物的体腔并不是由中胚层包绕的,是原肠未完全退化的产物,代表动物是线虫动物和轮形动物。真体腔动物的体腔是有中胚层包裹的。真体腔动物接着按原肠孔(Blastoporus)的发展分为原口动物(Protostomia)、后口动物(Deuterostomia)和过渡类型触手动物(Tentaculata)。后口动物的代表是棘皮动物(和非“无脊椎动物”的脊索动物)。过渡类型包括帚虫动物、腕足动物和苔藓动物三种。其他的真体腔动物都是原口动物,包括节肢动物、缓步动物、有爪动物、软体动物、星虫动物、螠虫动物和环节动物等。这种分类有很大问题,比如纽形动物的“无家可归”,而扁形动物、线虫动物是原口动物,却因为体腔不是“真体腔”而没有“资格”去被归类。触手动物有很多后口动物的特征,比如辐射卵裂,体腔是由内胚层内陷形成的中胚层包裹的。但是来自分子生物学的证据却表明它们是原口动物。按遗传学分类按遗传学分类和按形态学分类出入在于两侧对称动物中。按遗传学分类的话,两侧对称动物首先按原肠孔的发展去向分为原口动物和后口动物。在形态学分类中的过渡类型触手动物则被全部归到原口动物中。

无脊推动物

(1)中国无脊椎动物的多样性

无脊椎动物的门类和种数不但在整个动物界中占主要地位,在全部生物中亦占优势。据Groombridge(1992)提供的某些类群的已描述种数的统计,无脊椎动物已描述的种数(132.5万个)占全部动物数(137万个)的96.71%,占全部生物已描述种数(173.9万个)的76.19%。

对于全球无脊椎动物的多样性的知识目前尚很不完备。现在每年描述的新种约15000种。按这样的速度,即使以最低的估计种数,也需约一百年才能完成对所有种类的描述。中国地域广大,物种丰富,家底更不清楚。中国的无脊椎动物种数一般约占全球总数的10%左右。中国种数占世界种数的百分比不足此数的类群(如多孔动物门)可能系由于调查不足之故。有的类群由于多系世界种(如轮形动物、甲壳动物中的枝角类(Cladocera)),或一些生活在海洋的类群(如毛颚动物、帚形动物、刺胞动物中的角珊瑚(Antipatharia)),较少受地理隔阻,而且国人对这些类群调查得较清楚,因而所占比例甚高。据已知材料,依次为:角珊瑚(世界约80种,中国约70种)87.5%,软水母(Leptomedusae)(世界210种,中国178种)84.7%,毛颚动物(箭虫)52.4%,花水母(Anthomedusae)(世界293种,中国129种)44%,帚形动物40%,轮形动物40%,枝角类(世界约450种,中国161种)35.7%。由于对原生动物(原生生物界)的分类意见不一及种数统计上的困难,故未将此类群列入内。现存的纯原生动物(即不包括原生动物和藻类兼性、原生动物和真菌兼性……等)全球约31250种(如加上化石种类,则总计为63616种),其中自由生活的21100种,寄生生活的10150种。在自由生活的原生动物中,淡水生活种类全球约5000~6000种,中国已知2000种,占总数的33%~40%;土壤种类全球300种,中国159种,占总数的53%,中国海洋原生动物约3600种,约占总数(如以15100种计)的23%。

由于中国在地球演化过程中所处的特殊地位,造成中国丰富的物种和包括活化石在内的许多特有的物种,因而中国无脊推动物多样性是构成全球物种多样性的一个重要部分。中国无脊椎动物特有种属很多,如刺胞动物门水螅虫纲(Hydrozoa)的桃花水母属(Craspedacusta),全球仅5种及4亚种,而中国分布有4种,其中3种和4个亚种为中国特有种。扁形动物门涡虫纲(Turbellaria)中细涡虫属(Phagocata)3种中的2种为中国特有种,多目涡虫属(Polycelis)9种和枝肠涡虫属(Dendrocoelopsis)2种全为特有种。中国已知43种星虫中有8个特有种,11种螠虫中有4个特有种(包括拟无吻螠Para-arhynchite特有属),这在海洋动物中也是较典型的例子。当然。最显著的例子似乎见于淡水或内陆生活的动物类群。如软体动物中蜗牛有5个特有属,总计132个持有种,双壳类(Bi-valvia)的淡水蚌6个特有属,共计26种。甲壳动物门中桡足类(Copepoda),中国共记述206种和亚种,特有种有96种,占总种数的46.6%。最典型的例子是淡水溪蟹,由于长期生活在山溪的石块下,互相隔绝而衍生出许多不同属种。在已知35属中共计250个特有种,其中有32个特有属(占总属数的91.4%)。此外,单肢动物门中多足类也是明显的例证,中国已发现华美马陆科(Sinocallipodidae)这一特有科,另两科中有3个特有属9个特有种。由上述例证可以说明,要最终搞清全球的物种,研究中国物种多样性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无脊椎动物在学术上的重要性主要在于:诸如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辐射对称到两侧对称,从二胚层到三胚层,从无体腔到有体腔,从低等到高等的演化过程,以及各类动物的亲缘关系,包括生命的起源和后生动物的起源和演化过程这些重大问题,只有通过对无脊椎动物的深入研究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各种结构截然不同的动物与其生活的环境相统一,以不同的结构和不同的方式解决动物生存所面临的同样的问题——取食、防御、运动、呼吸、排泄、离子和渗透调节、控制系统、生殖、生活史和发育。无脊椎动物不但在物种多样性,而且在形态结构多样性和行为多样性方面,均在动物界中占主要地位。如原生动物对于研究生命和细胞的起源,低等动物和植物的关系,以及怎样从原生动物演变为后生动物都十分重要。扁形动物门中无肠目(Acoela)涡虫在从两胚层辐射对称动物向三胚层两侧对称动物的进化中又处于关键的地位。在探索脊椎动物的起源时,当然更离不开对与其相近的无脊椎动物的类群的研究。

无脊椎动物中的活化石有特殊的学术意义,如蜘蛛目中的七纺蛛(Heptathela),其腹部背面仍保留有分节的背板,是现生105科蜘蛛中最原始的类群,多数种类分布于中国,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另一类海洋生物中的活化石——头足纲软体动物鹦鹉螺(Nautilus)是研究软体动物进化和古生态学、古气候学的重要材料。

既然无脊椎动物包括了动物中的大多数种类,而且在地球上凡是动物可以栖息的场所都有它们的踪迹,它们与人类关系之密切自然不难想象。从有益方面讲,首先,许多无脊椎动物是人类食品。中国每年海产乌贼、贝类、虾蟹类的数量是极其巨大的。海产养殖主要也是无脊椎动物,鱼类与它远不能相比。淡水虾蟹和贝类的养殖虽不及海洋养殖业产量,但自然捕捞作为人们的食品的贡献也相当可观。例如日本沼虾(青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和中华绒螯蟹(河蟹)(Eriocheir sinensis)都是国人喜爱的佳肴。贝类中的圆田螺(Cipangopaludina)、环棱螺(Bellamya)、螺蛳(Margarya)、无齿蚌(Anodonta)、蚬(Corbicula)等都是重要食品。多年来,从国外引入的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多数也已构成重要的食品。

其次,许多无脊椎动物可作为经济鱼类的食料,如原生动物、轮虫、甲壳类中的盐水卤虫(Artemia salina)、枝角类(红虫)、挠足类(水蚤)等等。其他许多陆生无脊推动物是脊椎动物赖以生存的捕食对象。众所周知,许多无脊椎动物为人们提供工业(包括制药)原料,或可以加工为工艺品与日用品,可作为监测环境的指示动物或观赏动物.或在改良土壤和捕食害虫中发挥重要作用。海洋原生动物中某些类群可作为判别地层的指标,如有孔虫目(Foraminiferida)中的饰世透明虫(Hyalina balthica)和截锥圆幅虫(Globorotalia truncatulinoides),以它们在地层中的出现可作为第四纪开始的标志。当然,无脊椎动物中亦包括许多有害于人体或家禽、家畜的寄生虫或寄生虫的中间宿主,或危害农作物、危害建筑物及航运业的种类。总之,由于无脊椎动物无所不在,构成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从有益和有害两方面均对人类的生活有着重大的影响。

(2)中国无脊椎动物受威胁状况

由于绝大多数无脊椎动物个体小,它们受威胁以及灭绝的情况通常不引起人们的注意,以致许多稀有或濒危无脊椎动物甚至在被描记或列入保护名单之前就已消声匿迹了。例如在海南尖峰岭有—种大型的捕鸟蛛科(Theraphosidae)的种类,非常珍稀,目前可能已灭绝。

无脊椎动物受威胁的主要原因在于原来栖息生境的破坏和环境污染。对于有经济价值的种类,更由于过度捕捞而导致数量骤降。这两个原因均使不少动物处于灭绝的边缘。

在淡水中生活的多类无脊椎动物,由于溪流、涌泉的断流,水质的污染和富营养化,使一大批需求低温、洁净、湍流的动物种类趋于濒危。原生动物(如变形虫)、多孔动物(淡水海绵)、刺胞动物(水螅、桃花水母)、扁形动物(涡虫)、轮虫、线虫、环节动物、甲壳动物(枝角类、挠足类、端足类)、水生昆虫幼虫等均因此而难以生存。例如,由于城镇生活和工业用水的增加使地下水位降低,涌泉水源破坏,造成涡虫的生存环境消失,以至涡虫等多种动物灭绝。兰州的五泉山、北京的樱桃沟、鞍山市的千山、杭州的灵隐和龙井等地的涌泉均急需予以保护。据对武汉东湖的长期监测,水体富营养化和强化渔业使沉水植物群落大量萎缩乃至消失,依托沉水植物而生活的许多动物因而失去了合适的栖息场所。研究结果表明,东湖中轮虫在60年代有80多种,而到90年代下降到仅50多种。腔轮虫属(Lecane)中许多种类以及盘状鞍甲轮虫(Lepadella patella)、侧棘伏嘉轮虫(Wolga spinifera)等均从水体中消失了。

森林资源的破坏,尤其是热带雨林资源的急剧缩小,使大量有重要学术价值的无脊椎动物趋于灭绝。上面提到的海南的捕鸟蛛,以及云南的一种盾鞭蝎(Typopeltis)(属于蛛形纲(Arachnida)有鞭目(Uropygi))都是明显的例子。

一些古老的物种如马氏钳蝎(Buthus martensi)对噪音和农药非常敏感,随着现代农业

和交通的发展,这一可作中药材的物种资源也急剧减少。

洞穴开发为旅游场所势必使洞穴中特有的动物种类处于濒危的境地。有不少特有种,如蜘蛛、多足类、甲壳类中一些奇特的种类均在洞穴中发现,如蜘蛛目中泰蛛科(Telemidae)的冯氏泰莱蛛(Telema wunderlichi).多足类中的简肢华美马陆(Sinocallipus simplipodious)和膜足硬肢马陆(Scleroprotopus membranipedalis)等。

由于过度捕捞而导致濒危的例子很多。珊瑚作为工艺品或旅游纪念品而被大量采集。角珊瑚生长缓慢,十年才能长成拇指粗,受破坏后难以恢复。近年来,由于大量珊瑚灰岩被采掘充当建筑材料和烧制石灰,使得珊瑚礁的生态平衡受到很大破坏。据报道,海南岛文昌县拜塘村近十年因珊瑚礁被破坏,海岸线后退200余米,致使椰树倒伏,海水浸入村庄。三亚市沿海公路因珊瑚礁被毁而造成路面断裂。现已了解到珊瑚岸礁恢复演替的初期,群落中的关键种是澄黄珊瑚(Porites lutea)。但预测恢复到顶极时期,需要50~100年。可采用人工移植石珊瑚,加速珊瑚礁生态系统的恢复。作为饵料的例子如盐水卤虫,原来资源丰富,现已要依靠进口。作为人们食品的中华绒螯蟹因蟹苗被捕捞过度,资源大减。而云南高原滇池中国特产的两种螺蛳(螺蛳(Margarya melanioides)和光肋螺蛳(M. mansuyi)),它们的肉和雄螺生殖腺(俗称“螺黄”)味道鲜美,经济价值高。近年来,由于该湖严重污染和过度捕捞而濒于灭绝。米虾属(Caridina)中葛氏米虾(C. gregoriana)、喻氏米虾(C. yui)和滇池米虾(C. dianchiensis)原来产量都很大,是当地人民食用的经济虾类,但近年来均已绝迹。如葛氏米虾原在大理湖(洱海)产量很高,自80年代起已采不到标本。除过度捕捞和污染外,受到来自江南引入种的排斥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3)必须重视无脊椎动物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到目前为止,中国列入一级保护动物名单的无脊椎动物(昆虫除外)有刺胞动物门珊瑚纲的红珊瑚属(Corallium)及另外4种:软体动物双壳纲(瓣鳃纲)的库氏砗磲(Tridacuna cookiana)和头足纲的鹦鹉螺(Nautilus pompilius),半索动物门肠鳃纲中的多鳃孔舌形虫(Glossobalanus polybranchioporus)和黄岛长吻虫(Saccoglossus huangtauensis)。列为二级保护动物的4种:软体动物腹足纲的虎斑宝贝(Cypraea tigris)、冠螺(Cassis cornuta),双壳纲的大珠母贝(Pinctada maxima)和佛耳丽蚌(Lamprotla mansuyi)。据推算,这一保护名单包括昆虫在内应达到1万种才接近实际情况。根据《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的附录,如蜘蛛目的节板蛛科(Liphistiidae)和捕鸟蛛科的所有种、砗磲科(Tridacnidae)和丽蚌属(Lamprotula)的所有种、石珊瑚目(Scleractinia)和角珊瑚目的所有种等均应列入保护名录。中国有许多地区,如海南和云南的热带雨林、广西十万大山等地区有许多珍稀种类亟待发现和描记,但目前限于缺少经费资助而无法开展调查。由于无脊椎动物种类和分布迄今还很不清楚,与脊椎动物的研究情况有根本的不同,因而对无脊椎动物多样性研究必需把种类的调查和描记作为第一步,争取在短时间内尽快补上这一课,否则无从讨论多样性的保护问题。

至于那些可食用的无脊椎动物,特别是海生的乌贼、虾蟹、贝类等,对它们的可持续利用,防止过度捕捞,则是当务之急。

无脊椎动物的分门,由于动物学家的意见尚未统一,所以还未完全一致。近年,根据多方面的研究结果,加上1971年和1983年相继新建立的扁盘动物门(Placozoa)和铠甲动物门(Loricifera),已趋向于将无脊椎动物分成33个门。主要包括原生动物门、多孔动物门(海绵动物门)、腔肠动物门、扁形动物门、线形动物门、软体动物门、环节动物门、节肢动物门、棘皮动物门和半索动物门。无脊椎动物种类极多,约占动物界种类的97%,其中节肢动物门为第1大门,软体动物门为第2大门

无脊椎动物的分门,由于动物学家的意见尚未统一,所以还未完全一致。近年,根据多方面的研究结果,加上1971年和1983年相继新建立的扁盘动物门(Placozoa)和铠甲动物门(Loricifera),已趋向于将无脊椎动物分成33个门。主要包括原生动物门、多孔动物门(海绵动物门)、腔肠动物门、扁形动物门、线形动物门、软体动物门、环节动物门、节肢动物门、棘皮动物门和半索动物门。无脊椎动物种类极多,约占动物界种类的97%,其中节肢动物门为第1大门,软体动物门为第2大门

  • 无脊椎动物的分类
    答:40.毛颚动物门 只有50种左右,还是海洋动物;41.半索动物门 身体呈蠕虫形,有人将它们归入脊索动物门;42.脊索动物门 包括大部分脊椎动物。脊索动物门有: 尾索,头索,半索,脊椎动物四个亚门.除脊椎动物亚门外其它的便都是无脊椎动物。分类依据 ①无脊椎 动物的神经系统呈索状,位于消化管的...
  • 无脊椎动物分为哪几类
    答:除了壳的柔软性,软体动物还有其他的特征,比如蜗牛的触角和河蚌的鳃状结构。总的来说,软体动物是一类适应无脊椎动物特征的动物。环节动物 环节动物是一类没有脊椎的动物,它们的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这些体节通过刚毛或疣足的辅助运动进行移动。环节动物门是动物界中的一个主要分类,...
  • 无脊椎动物如何分类?
    答:无脊椎动物从低等到高等排序为:1.原生动物 2.扁形动物 3.腔肠动物 4.线形动物 5.环节动物 6.软体动物 7.节肢动物 8.棘皮动物 无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为:①原生动物,为最原始、最简单、最低等的动物。它们的主要特征是身体由单个细胞构成的,因此也称为单细胞动物。原生动物门种类约有30000种。
  • 无脊椎动物的分类&特征
    答:1. 无脊椎动物的分类主要基于形态学和遗传学。形态学分类依据动物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和生活方式,而遗传学分类则通过分析动物DNA或RNA序列的相似性来确定其亲缘关系。2. 形态学分类中,无脊椎动物最初分为单细胞动物(Protozoa)和多细胞动物(Metazoa)。单细胞动物如眼虫,因其叶绿体而被部分归类为植物...
  • 无脊椎动物有哪些
    答:它们在自然界中发挥着各自独特的作用和功能。因此,无脊椎动物的研究是生物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它不仅涉及到生物分类学的研究,还涉及到生态学、进化生物学等多个领域的研究。总的来说,无脊椎动物是一个庞大的生物群体。其种类和数量之多远超人们的想象是地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们对...
  • 无脊椎动物有哪些种类?
    答:所以无脊椎动物占世界上所有动物的百分之九十以上。 原生动物 特征: 单一细胞动物,身体的构造十分简单,会吃,会动,会繁殖和死亡.身体非常小,要用显微镜才观察得到的动物.栖息在淡水,海水或者共其他动物的体液内.例如变形虫. 软体动物 软体动物外形多样化,是十分成功的生物类别,包括所有「贝壳...
  • 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分类
    答:它们是动物的原始形式。种类:主要包括原生动物门、多孔动物门(海绵动物门)、腔肠动物门、扁形动物门、线形动物门、软体动物门、环节动物门、节肢动物门、棘皮动物门和半索动物门。无脊椎动物种类极多,约占动物界种类的97%,其中节肢动物门为第1大门,软体动物门为第2大门。特征:原物动物:身体...
  • 有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分类
    答:两者分类分别有鱼类、两栖类、扁形动物。脊椎动物包含:鱼类(种类最多,可达2万4千种)、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无脊椎动物包含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其中的昆虫种类最多,可达100万种以上,占据了整个动物种类的2/3)。鱼类是最古老的脊椎动物类群,...
  • 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分类依据
    答: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分类依据是体内是否具有脊柱。1、脊椎动物:属于后生动物门,其特征是拥有由软骨或硬骨组成的内部支持结构,即脊柱。除了躯干上具有明显分节和关节化的背部外,还拥有头部、四肢以及其他器官系统。2、无脊椎动物:指所有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完整且连续性背面支撑结构并缺乏明确分段身体...
  • 无脊椎动物的8种分类分别有哪些代表动物
    答:海绵动物门(Sponges)海绵动物又被称为有孔动物(Porifera),是最原始的无脊椎生物,由一群原始的多细胞生物所构成,在演化中形成独立的一个分支。海绵的种类就是以内骨骼的形态来加以区分的,可分为三个纲:1.石灰海绵纲(Calcarea):此纲海绵为碳酸钙质骨针,体型较小,大多数独立生活,是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