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所说的“空”和道教所说的“太极”与现代哲学中的“变化”是不是同一个东西?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31
道教的“道”和佛教的“空”是同一种东西吗?

不一样
道教中的‘道’:‘道’的含义和特征
道的含义
道是过程。这是道的第一层含义。道不仅是对万事万物的系统性、整体性的概括,而且是对万事万物发展过程的高度抽象和概括。道不是一种静态的形而上实体,而是一个过程。道的过程性表现为道生万物的过程,即老子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说,道转化为一,一转化为二,二转化为三,三转化为万物。在这一过程中,道循环往复,“周行而不殆”,它的运动周期是“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它逐渐的离开,离开得越来越远,远到一定程度又返回来。万物又复归于道。道的过程性是由只能用混沌理论说明的各种关系构成的,因此,道也是关系。
道是本原。这是道的第二层含义。道是天地万物之母,无和有都来自道,是道的不同角度的名称。这是最为玄妙和深奥的。道是万物的本体和来源。天地万物都是由道演化而来。道作为本原,是浑然一体的东西。老子指出,“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就是说,道是天下万物的本原,这里“始”、“母”、“根”、“门”等等都含有本原的意思,但是,它们有层次的区别。作为本原,它具有唯一性,它无前无后,无上无下,“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它象是在天帝的前边,然而在它之前却没有什么存在。“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在没有天地之前,它就存在了。作为本原,它是物质的东西,“道之为物,惟恍惟忽,其中有物,其中有精,”
道是规律。这是道的第三层含义。道是物质运动的规律,道是天地万物变化的终极原因。老子指出,“道者万物之奥”,就是说,道是万事万物运动的规律。道是普遍存在的,“大道泛兮”,道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贯穿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万物从道起源,又回归于道,“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复命曰常”,返回本性是事物发展的永恒规律。作为规律的道,是看不见,听不着,摸之不得的。所谓“夷、希、微”,它是“无状之状,无物之象”,但是一切都受到它的支配和制约。道的规律是不可抗拒的,不能违反的。只有遵循道的规律,坚持“无为”的原则,才能把事情办好。否则,“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违背了规律要受到规律的惩罚,下场是极其可悲的。
道是法则。这是道的第四层含义。老子把道视为必须遵循的法则,他说,“故从事于道者,道者同于道”,他要求人们要坚持,遵循道的法则。又说,“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意思是要遵循古代的法则,驾驭现实的实有,以认识历史的规律,这就是遵循道的法则的具体表现。废弃了这一原则,有了仁义,“大道废,有仁义”老子主张“唯道是从”,“贵食母”,即是要坚持道的法则,按道的法则做事。道也是观察事物的永恒法则。“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然哉,以此”就是说老子自己就是用道的法则观察万事万物的,给人们作出了榜样。老子认为,人们对道的法则的态度是有区别的。“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上等人能够坚持道的原则,而且身体力行。至于其他人,肯定是相形见绌了。“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坚持道的原则的人,才能把自己有余的奉献给社会。是否按道的原则办事,结果是不一样的。“天下有道,却走马亦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坚持道的原则,天下和平安定,放弃道的原则,则会陷于兵荒马乱之中。按道的法则去作,道会成全你的,“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 ”。最后,道的原则是最高原则,而且有很高的价值,“天之道,利而不害”。
道的特征
道的客观性。道是客观的,它是万物的本原。作为本原的道与自然是同一的,它就是自然,老子说,“道法自然”。“道之为物,惟恍惟忽,其中有物,其中有精”,“夷希微”三者混而为一,它是没有形状的形状,无物却有象。道是真正的混沌,混沌是客观存在的,它是无序的有序。“无”和“有”是道的别名,都是客观的。道创生了万物,而且养育万物,道对万物“生之畜之”。
道的普遍性。道是普遍存在的,“大道泛兮,其可左右”,道象泛滥的江河,到处流淌,上下左右, 四面八方,都有道的存在。道无时不在,“自古及今,其名不去”,道是永恒存在的。道的普遍性决定了它的巨大的包容性和蕴含性。“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它把大江大海都能包容,可见它的普遍性与无限性。“上善若水”,“水几于道”。水是普遍存在的,当然道也是普遍存在的了。
循环往复。道的运动过程是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道永恒存在,运动不息,循环运行。“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道从起点离开,越离越远,达到一定限度,又返回来。它“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循环往复的运行,没有衰败的时候。总是从起点开始,最终又回到起点,形成一个圆圈。这与太阳一天的视运动形成的圆圈是很相似的,也与一个太阳年的周期类似,二者存在着同构性。东西南北的方位顺序与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相认同。空间联系着时间,时间联系着空间,时空是统一的。从时间可以认识空间,从空间可以认识时间。
对立统一。道是一个复杂矛盾的统一,最大的矛盾莫过于阴与阳的矛盾,这类似于黑格尔的肯定与否定的矛盾。“万物负阴而抱阳”,“一阴一阳谓之道”。阴与阳是道的功能和属性,而道是二者的统一。与此相联系的是“无”与“有”的矛盾,这二者是道的别名,道的化身。它们是相辅相成,相互转化的。没有“无”就没有“有”,没有“有”,就没有“无”。此外,还有一系列矛盾关系,诸如,难易、祸福、强弱、刚柔、美恶、善与不善等等。老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辩证法大师。他的论述中,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无为。无为是道之子,是道的本性,道的体现。天道自然无为,道“无为而无不为”。它什么也不做,但是什么都做成了。天得到它,变得清朗,地得到它,变得宁静,无为的思想贯穿全篇。老子把道的自然无为,转化到人身上,要求人们象道那样自然无为。他指出“为无为,则无不治”。人们只要坚持无为的原则,什么事情都能办好。道虚。道虚是道的状态,它无形无象,无处不在,没有边际。它又无时不在,无始无终。它是最大的虚空,它产生出万物,是万物的宗主;装载着万物,永远也装不满。它的作用无穷无尽,道虚的作用就是无的作用。它能化解万物的矛盾,协调万物的关系,与万物混而为一。
《吕祖明道说》对“道”字的解释
《吕祖明道说》中吕洞宾认为“道”字从“首”从“辵”,“首”指“先天一炁”; “辵”义为乍行乍止。“有先天一炁之道存焉。何言之?性非此道不能圆,命非此道不能了,其事非人不敢言。故道家巧譬曲喻,而有玉液了性,金液了命之说。夫玉液金液者,即先天一炁之道也。其所以生天生地生人生物者,此道也。鬼神所以能为造化之迹,而为二气之良能者,亦此道也。” “首者先也,取先天一炁之义也;辵者乍行乍止也。”
道,是天地万物的客观规律,无论是自然规律,还是社会规律。都是客观规律的一部分,所以老子道家提出无为而无不为。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不妄作为。从另一方面来说,就是不违背道的规则而妄为,也就是不违背宇宙万物的客观规律而妄自非为,因为不违客背观规律,遵循客观规律而为,所以无所不为,就是什么都可以做,只要你遵循道,遵循客观规律。
那为什么说道是不能说出来的,一说出来就不是恒常的道呢?因为人总结出来的道不一定是准确的道,比如说牛顿的万有引力,就是道,曾是自然客观规律的一条不可违背的法则,但后来爱因斯坦不也证明这条法则在微观世界中行不通。这不就是非常道吗?但我们人要认识客观规律,就要给它下个定义,定个概念,这个概念就叫名,而这个名不是更篇离了客观规律的实质了吗?但终究要比不下定义的好,这是我对道德经的一个感悟。

佛教教义
【空(sunya)】 Kong音译舜若。佛教各时期、各派别对空的解释不一。在原始佛教中,空只是整个佛教理论体系中的一个普通概念。部派佛教时期,这一概念成为当时争论的重点之一。大乘佛教时期,尤其是般若经系统的大乘思想则进而以空为其理论基础。从所否定的对象来说,空可分“我空”、“法空”两种。我空,即认为一切有情都是由各个组成元素聚合而成,不断流转生灭,因此不存在常一主宰的主体——我,这是小乘佛教的观点;法空,则认为一切事物都依赖于一定的因缘或条件才能存在,本身没有任何质的规定性,但法空并非虚无,它是一种不可描述的实在,称为“妙有”,这主要是大乘中观派阐明的观点。从论证的方式来说,空可分“分析空 ”、“当体空”两种。分析空即从统一之可分解为若干部分或因素上,从事物的生灭变化上,说明事物的不实在和不自在,这主要是小乘所采用的方法;当体空则认为一切事物无须分解,只要用空的理法去观察,就可以明白它本身就是空的,这主要是大乘所采用的方法。从是否终极真理来说,大乘又把空分成“但空”、“不但空”两种。把空当作绝对的虚无,认识不到它实际是有的一种存在形式,即一种妙有,就是但空,也叫“恶趣空”;反之,如能认识到事物不但有空的一面,还有不空的一面,认识到空不遣有,有不离空,空中摄有,有内存空,这就是不但空,也叫中道。从上述几种对空的基本解释出发,佛教各派还推衍出三空、四空、六空、七空、十空、十一空、十二空、十四空、十六空、十八空、十九空、二十空等。其中以《大品般若》、《大智度论》所说的十八空影响较大。(方广锠)
空色:本意视觉感知现象——无色与有色(晴空和彩虹,白色和彩色),寓意对事物认知的辩证统一观念——空中摄有,有内存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和中国的阴阳学说相通。

道是天地间万物运行的规律,而业力是佛教中的用法,佛教认为众生降世就是一个争夺的过程(作孽产生恶的过程),业力就是这些东西的总称,作孽也就是作业,你做的业的多少决定你降入什么道(六道轮回见一下图),六道者:一、天道;二、人间道;三、修罗道;四、畜生道;五、饿鬼道;六、地狱道。
此中上三道,为三善道,因其作业(善恶二业,即因果)较优良故;下三道为三恶道,因其作业较惨重故。一切沉沦于分段生死的众生,其轮回的途径,不出六道。

不是同一东西。
佛教中所说的“空”指的是一种状态,是不生不灭的一种状态,佛教用它作为一切法的真实状态。要说明的是,“空”不是说什么都不存在,只是说明一切法只是虚幻的存在。
道教所说的“太极”指的是事物的最初的状态。道教中能生宇宙万物的本体是“无极”,无极生太极,太极就是事物的最初状态,此时事物还没有形成对立的状态,只是混沌一体。太极生两仪,两仪才是有对立的状态。
现代哲学中的“变化”,是指事物发生量的或质的变化。它贯穿事物从产生到消亡的全部过程。也就是道教中说的:“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八卦,八卦生万物”的全部过程。

末学觉得佛教的“空”是“真空妙有”的“空”。强调万物在“能”与“所”的联系中千变万化地显现,而究其实质,却是“无”。无论眼耳鼻舌身意感受的任何事物,甚至六根自身都是空。“能”与“所”皆为空。意识、无明 、一切相对的,绝对的,都是空。生老病死、苦集灭道皆无。这可通过反复诵读《心经》来体会其中关于“空”与“色”的意境。

从末学对《心经》关于“空”的个人理解来看,佛教的“空”与“无极生太极”的“无极”应该不是同一个东西。因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与“无极生太极”,“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对比起来,“无极”应该属于发展阶段的最原点,是变化的最原点。而“空”并没有这样的意思,“空”直指万物的实质,妙有即是真空,真空即是妙有,“空”与变化的哪个阶段没有关系,“空”就是变化的本质。生老病死就是一个环,一个圈,衍生出无穷无尽的妙有,而究其根源,却是“无”,都是心的幻化。色与空是相对的,又是互为依存,即是一体,只是分别心执着之概念区分出色、空二者,实则“不二”。但有言说,都无实义。不妨用心细细去感受与揣摩。

正如佛陀从来没有阐述过时间有起点,也没有阐述过宇宙的最初始状态是什么,但却阐述过相由心生,心生万物的说法。

佛教的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道教的是“有无相生。”“无极生太极。”从这里直接思维,可知,“空”的阐述与内涵与“无极”不同。“空”不太涉及变化,而“无极”是“生”的一个阶段,一个部分,是“道”的一部分,是变化的一种状态。

“变化”跟佛教的“生老病死”更密切一些。而道教的“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乃至六十四卦。这个流程应该也是跟“变化”、“生老病死”密切一些。“无极”强调的是“生”之前的那种阴阳未判的混沌状态吧,都是叙述变化的过程,只是叙述的重点略有不同。

末学能力有限,理解也只能到此为止。还需要更多的心性的修炼才能对此体会更深刻一些。与同修们共勉之!
南无阿弥陀佛!

同一个东西的不同表现:
空:无常、变化、不长久、生灭,不可依靠
无极:空的妙用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变化:刹那刹那生灭,空的本质、表象:变化即生灭、即空。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色:物质世界

佛教所说的“空”应该是道教所说的“无极”。

太极是“和谐”与“对立”两者皆有。有阴阳才有变化,阴阳等于哲学之“二元论”。二元论比“变化”内涵更广。

不是,从词位上说‘空’、‘太极’应该对应现代哲学的‘存在’,而变化在道教中为‘易’

  • 道教的虚无和佛教的空有什么区别?
    答:没无区别,真性在 佛为圆觉 在道为金丹 在儒为太极。也可以说在佛为空性 在道为虚无 就跟 爱 这种意思一样 在中国是 爱 在美国是love 只算语言阐述的不同 实际是一个东西
  • 太极是什么意思?
    答:太极和八卦组合成了太极八卦图,它又为以后的道教所利用。道家认为,太极八卦意为神通广大,镇慑邪恶。科学太极八卦图,描绘了《易经》阴阳理论中阴阳交感生万物的道理;质能互相转化原理阐述了能量平衡创生物质的原理。二者经过比照辉映确是惊人的契合乃至完全一致,也充分证明了同是真理必然产生殊途同归的...
  • 为什么道教弄不赢佛教?
    答:道教与佛教在中国相处两千多年来,一直和睦相处,是一家人。即使历史上有过竞争,也不成敌我矛盾。从中国文化的背景看,道教与佛教,都是互相尊重互相承认的对方的部分理论的。
  • 太极八卦是道教还是佛教的
    答:两仪即为太极的阴、阳二仪。《系辞》又说:“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其意指浩瀚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包含着阴和阳,以及表与里的两面。而它们之间却既互相对立斗争又相互资生依存的关系,这即是物质世界的一般律,是众多事物的纲领和由来,也是事物产生与毁灭的根由所在。中国佛教部分内容是...
  • 佛教和道教最高的境界
    答:道教主要宗旨是追求长生不死、得道成仙、济世救人。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认为“道”是化生万物的本原。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道教是与儒学和佛教一起的一种占据着主导地位的理论学说和寻求有关实践练成神仙的方法。现在学术界所说的道教,是指在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基础上,承袭了方仙道、黄老道和民间...
  • 太极是道教还是佛教
    答:陈抟(871年11月25日—989年8月25日),字图南,号扶摇子,赐号“白云先生”、“希夷先生”,亳州真源(今河南省鹿邑县) 。北宋著名的道家学者、养生家。著有《胎息诀》、《指玄篇》、《观空篇》、《麻衣道者正易心法注》、《易龙图序》、《太极阴阳说》、《太极图》和《先天方圆图》等,常...
  • 太极和佛的关系?
    答:太极是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的产物,道教没有前就佛学就传到中国,因此道教有不少东西和佛学是有关系的。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像。道教认为所有的东西多是无中生有,由有到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佛是佛教的产物。佛学的观念认为一切都是假象,现实不是真实的。这个观念和道教的观念不...
  • 太极的含义是什么?
    答:所谓太极即是阐明宇宙从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其中的太极即为天地未开、混沌未分阴阳之前的状态。 易经系辞:“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两仪即为太极的阴、阳二仪。关于“太极”迄今可见文献最早出自《庄子》。太极图式说是《庄子》“太极”思想在儒、道两家结出的硕果。
  • 道教和佛教的核心是什么?
    答:道教的核心,是道生万物,随顺自然!佛教的核心,是宇宙人生,缘聚则生,缘散则灭,真空妙有的体性!
  • 道教和佛教的区别?道教和佛教的区别是什么
    答:道教和佛教的区别,是个老套的话题。不认清道教和佛教的区别,怎么可以呢?下面简要介绍一下道教和佛教的区别。道教为世间法,若依老子真传,可以生天,但依旧在六道轮回中。若依后世炼丹之法,则最多只能成仙,身居须弥山间,位于天人之下。佛教则于世间善法及出世间法全部提及,持五戒,可以保人身;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