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戊戌变法的起因.康有为为什么主张‘近采日本’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7
康有为“况当世界竞争优胜劣败之时,岂可坐弃人才哉”的解释?

更何况如今处于世界各国相互竞争生存的时候,怎能眼睁睁放弃贤能呢?

(1)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危机加剧;有识之士的大力倡导。(3分)(2)明治维新后日本对外扩张,发动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危机加深;维新派借鉴日本成功经验,发起戊戌变法,挽救民族危亡。(3分,其它言之有理同样赋分)(3)俄国改革主要是废除农奴制,日本全面向西方学习。改革使两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逐渐强盛,大力对外扩展。(4分)(4)启示:中国封建势力强大,必须推翻它中国才能富强;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的,中国的改革艰难而曲折。等(言之有理得分) 本题主要对中国戊戌变法,日本明治维新、俄国农奴制改革原因、成功和失败原因和产生不同的后果上组织句子。最后一问的认识只要能够结合两国改革的背景很容易得出结论。

起因:甲午战争中国失败是直接原因,维新思想的兴起是思想基础,公车上书揭开了序幕,创办报刊.学会制造舆论
近采日本:因为明治维新效果很好,使日本成为亚洲强国,而且当时中国的国情与日本维新前很像,内忧外患,所以想学习日本,在中国也实行君主立宪制.

  • 戊戌变法的起因是什么?
    答:主 张: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展开商战;文化上学习传播西方的自然科学;政治上主张实行君主立宪。】(5)公车上书失败之后,康有为、梁启超创办《万国公报》,通过介绍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情况,继续宣传维新变法。不久,他们联合朝中大臣在北京组织强学会,定期集会演讲。随后,他们又把《万国公报》...
  • 康有为进行变法的主要经过时怎样的?
    答:这年他考中进士,授予工部主事。他曾组织强学会、圣学会、保国会,主办《中外纪闻》、《强学报》、《新知报》,鼓吹改良主义理论。1898年在光绪皇帝支持下实行变法维新,很快遭到失败。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流亡海外,到过日本、加拿大、欧洲、印度等地。他顽固地坚持改良主义路线,拒绝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 康有为是如何成为戊戌变法的领袖?(最好能说一下具体过程,谢谢了...
    答:康有为是公车上书的发起人之一,是整个维新运动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举个例子,每年全国都会有若干劳动模范,你可以说他们是劳动者的优秀代表,但是劳模可不是劳动者的领袖...整个维新运动的后台支持者是光绪皇帝,推行改革方案和计划的是谭嗣同、刘光第等维新派官员,康有为只是办报社声援和发动舆论支持,在...
  • 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为什么坚持不造清廷的反,仍然力主立宪变法?
    答:康有为认为“凡君主专制、立宪、民主三法,必当一一循序行之,若紊其序,则必大乱。”他在《进呈法国革命记序》中,道出了革命的残暴;“臣读各国史,至法国革命之际,君民争祸之剧,未尝不掩卷而流涕也。流血遍全国,巴黎百日而伏尸百二十九万变革三次,君主再复,而绵祸八十年。”...
  • 国家和民族危亡之际,康梁为什么主张变法
    答:康梁:戊戌变法。戊戌变法,又称维新变法,是指1898年6月至9月21日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主要领导人物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政治改良运动。但戊戌变法因损害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利益所以遭到强烈抵制与反对,1898年9...
  • 戊戌变法简介
    答:1898年6月11日,清光绪帝颁诏“明定国是”,宣布变法,起用维新人士,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现代改革――戊戌变法开始。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发动政变,光绪皇帝被囚,谭嗣同(右下)等“戊戌六君子”被杀害,康有为(左上)、梁启超(右上)等人流亡日本,变法失败。这次变法尽管只坚持了103天,但被认为...
  • 戊戌变法的背景和影响是什么
    答:戊戌变法使民主思想进一步传播。维新派只敢讲“民权”,承认人民有参与管理政治的权利,但是不敢讲“民主”,不肯承认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戊戌维新之后,民主思潮就充分发展起来了。戊戌变法的性质 戊戌变法性质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
  • 康有为在戊戌变法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康有为和梁启超是戊戌变法的主要发起者和变法的主持者,1898年1月9日康有为上《应诏统筹全局折》请求光绪帝变法,6月光绪帝召见康有为,商讨和确定变法的步骤和措施,并任命他为总理衙门章京上行走,主持变法。
  • 为什么会有戊戌变法?急求!!!
    答:1895年的甲午战争失败后,中国已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候了。康有为等一些有识志士想把自己在西方学到的政治制度运用到中国使中国强大起来。当然对康有为来说也是一次流芳百世的机会,当然你会认为是谬论。可是后来康有为成为保皇派足以证明他的功利性。
  • 康有为变法的目的内容评价?
    答:据不完全统计,1895年至1897年全国共有学会、学堂、报馆等共300余个,出版30多种报刊,表明维新运动具有一定的群众性。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变法声浪日高。康有为迅速从广东赶到北京上书,提出速行变法的具体建议。1898年1月,康有为应诏上《统筹全局折》,建议仿效日本,全面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