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在外要入乡随俗的散文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2
  好长时间没有吃过兰州牛肉拉面了,刚好前几天看见一牛肉面馆。招牌上写着熟悉的字样“兰州牛肉拉面”。作为甘肃人,又对兰州牛肉拉面情有独钟,怎能不进去尝一碗呢?推门进面馆,有一位穆斯林打扮妇女,笑脸相迎还带着青海一带的口音。心里想,肯定是正宗拉面。我猜想的没错,一碗牛肉拉面让我吃的很舒心。第二天还去,想吃一碗,牛肉面片换个口味。几分钟过后饭端上来了,是一盘炒面片。我一边吃一边想,是我说错了还是他们没有听清楚?炒面片吃完了可心不干啊!我想吃的没吃到。第三天再去,刻意用最标准的普通话说:“老板!来一碗牛肉面片,带汤的那一种。”

  没过一会儿饭端上来了。哎!我都无语了,又是炒面片,外加一小碗牛肉汤。饭吃完了,付钱时我对老板说:“老板!我点的饭是把面片揪到牛肉面汤里的面片,你都给我做了两天炒面片了。”

  老板和老板娘都笑了显得很尴尬,一个劲儿的给我道歉:“呀……真不好意思,在这地方没人吃我们老家那种面片。说面片都是炒面片。”

  今天我又去了,老板娘看见我进门喜笑颜开,忙给我倒了杯茶。这时老板亲自出来爬在我坐的桌旁亲切的问我吃啥?我一边指画一边说:“就是你把面不用拉了,而是揪成面片放到牛肉面汤里,就是那种牛肉面片。”

  老板使劲点头说:“知道,知道!你等会儿,一会儿就好。”

  没过几分钟老板娘把面片端出来,扭着腰得意地冲我一笑,把碗轻轻放到我的眼前。从她的眼神可以看出一种询问神态,今天对了吧?

  看着眼前的面片,我违心地说了句:“这就是家乡的味道!”忙拿起筷子尝了一口,点点头,做了一个很满意的表情。但是我心里想,这哪是牛肉面片吗?这是牛肉烩面片!我的神啊!吃个牛肉面片咋就这么难?

  脑海中无数个问号问自己,明天还来这吃牛肉面片吗?算了,明天如果还不对我就得亲自下厨了。吃完饭走在回家的路上,让我想起了三年前在重庆吃面的场景。

  三年前也是这个时候,我刚到重庆,人家重庆人民是以吃米为主的。而我的老家是以吃面为主。我虽然不挑食,但到重庆后一日三餐顿顿米饭,有点吃腻了。换个口味吧!看见食堂里有卖重庆小面的。跑过去对卖小面的大姐说:“姐!给我买碗饭。”

  “我们这不卖饭!”人家说完这句话理都没理我就招待别的客人了。

  这我就搞不懂了,给别人卖饭不给我卖?是我说的普通话不够标准,还是人家知道我是外地人欺负我、看不起我?不卖算了,不吃面会饿死人吗?

  又过了几天,实在是不想吃米饭了。我又跑到那位大姐的.窗口说:“姐!给我买碗饭。”

  “我们这不卖饭!”

  “就是他吃的那个饭!”我手指着刚端一碗小面的同事。

  这位大姐用牛大的眼睛瞪了我一下说:“那是小面,不是饭!”

  “啥?小面不是饭?”

  “饭是饭,面是面!”

  我百思不得其解,自言自语地说:“饭是饭?面是面?”呀!不管了。“姐,我就要他那种面。”

  来重庆十多天了,我终于吃上面了。后来我才知道,在重庆,说饭就指米饭。而在我家不管米还是面统称饭。如果在重庆去卖面的地方说买碗饭吃,人家肯定会说没有。

  这就是为什么都说中国话,普通话,一个地方却和一个地方不一样有不一样的解释。

  中国人和中国人说话都这么费劲,外国人就更加难懂了。也许有人会说,都说普通话,就不会这样。其实这也不一定,我在重庆工作时还发生过一件可笑的事。在一个水槽子里装满了水,而上面浮了一层油。我的工作是要把水槽里浮在水面的油打捞出来。我正在想办法时,有一位同事对我说,门后有一个瓢儿,你用它打捞吧。我走到门后一看,没有!只有一个勺儿。我大声喊着说:“没有,只有一个勺儿,用勺儿可以吗?”

  “勺儿不行,太小!你再找找!我就把瓢儿放那的。”他大声对我说

  “找啥呢?就这么点地方,没有!”说完这话我拿着勺儿过去了。

  他看见我拿着勺儿说:“那不是瓢儿吗?”

  我说:“这是勺儿,哪是瓢吗?”

  “这是瓢儿!”

  “这是勺!”

  “瓢儿!”

  “勺儿!”

  为了证明是瓢儿还是勺儿,我们俩吵了半天也笑了好多天。就为了一个物件叫啥,争吵不休,真觉得可笑。说到这我又记起了一件和语言习惯有关的事,这虽然不是笑话,但也值得一提。来到江苏这以后,经常和这一位班长干活。有一天我要抬一件东西,实在是抬不起,就喊他来帮忙。我们俩都蹲下腰使足了劲,我喊到:“一、二!”猛使劲,他居然傻傻地看着我没用力。我有点生气了,对他说:“让你和我一起使劲,你咋不用力呢?”

  他问:“你的三呢?”

  “啥三?来,使劲!”我看着他说。

  他再次蹲下,看起来是使劲的样子。我再一次蹲下喊到:“一、二!”喊到二时猛力使劲,他又没使劲。这次我真生气了,大声说:“你想帮就帮,不帮忙算了。”

  他也急了,忙说:“我等三呢,你的三呢?”

  “啥三?”

  “不是喊到三再使劲吗?”

  这下我才反应过来。人家这地方是一、二、三,喊到三时使劲,我老家是一、二,喊到二时使劲,真长见识啊!

  人们常说入乡随俗,自从这以后要是和当地人一起使劲,我直接喊:“一、二、三!”在三上使劲刚刚好,我又被这个地方同化了。

  人为了生活走出家门,每走一个地方就要适应这个地方的环境,要融入到人家的生活圈子里。自从出门打工走过这么多地方,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特色,有自己的方言,有自己的语言习惯。我们要想在他乡过得好,过得舒心和当地人交往顺利,就要按着本地人的习惯生活。

  真的,走过这么多地方,各地都有兰州牛肉拉面,但味道却都不同;重庆火锅全中国都有,但一个地方跟一个地方的味道也不同;全中国人都在说普通话,但是发音也不同,有川普、京普,这就是同化的作用。生活在那种圈子里,就会被那种圈子所感染。也可以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来形容吧。所以有些事不能太较真了,太较真了你会跳出圈子外。我们不需要千古留名,我们也不需要学习屈原不同流合污的精神。

  • 《清风明月上的寨子》师立新散文赏析
    答:入乡随俗,我接过茶水,以彝族的半鞠躬礼向老人家表示诚挚的祝福。 坐在院子中,老人很健谈,与我就婚俗、就现在和以前的变化,娓娓道来。她说寨子比她小时候好太多了,周边也越来越漂亮,国家还给她这样八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很多关照,生活很幸福。老人还告知,她的大孙子会开小汽车。那份自豪感,洋溢得铺天盖地。因她...
  • 走进孟庙散文
    答:来不及细细参观,就到了午饭时间,主人早已准备好热气腾腾的大碗炖菜。入乡随俗,我们也和乡亲们一道端着大瓷碗蹲踞在地,或者站立一边,啃着馒头,就着稀饭,吃得津津有味。那半汤半菜、酥烂浑厚的鲜香味儿,那若有若无的烟火味儿,那曾经熟悉的乡村味道,让我们大快朵颐。2 孟庙坐落在孟脑村后...
  • 求优美的写景散文(400-500字)
    答:优美的写景散文:湘西凤凰,在宁静中美丽 (一)宁静古城 大街小巷的青石板路,错落有致的清代建筑,笃实完整的古城墙、城楼,竹木支起的吊脚楼,奇峰环抱的苗家小寨,还有清波微漾的沱江上一叶叶的翩然的扁舟以及扁舟上苗家阿雅(苗语中的姑娘)甜美的歌声……这就是凤凰,一个在湘西群山掩藏千百年,却...
  • 山间半日游散文
    答:带着火的聚会,总是要到晚上才能发挥到极致,那些要在天黑前赶到家的人们,只好将白天的聚会玩儿到尽兴。彝族人家很好客,彝族的姑娘小伙都极其热情,而且无一例外地多才多艺,这是大山浑然天成的养育结果。即使是安静内敛的人,也深明入乡随俗的道理,必须喝了迎客的酒,换上了她们准备的服装,加入到...
  • 吃在路上散文随笔
    答:每只个头有60克左右,烹调后其颜色红得令人眩目,在盆中装满叠高,有人比喻其好像“燃烧的火”。小龙虾的吃法颇有讲究,被形容得十分搞笑,极像一则少儿不宜的荤段子:先是拉着她的手,轻轻吻一口;再是掀起红盖头,深深吸一口;然后解开红肚兜,拉下红裤头,让你尝个够。”入乡随俗,我也遵照...
  • 情感散文:爱你在心,口难开
    答:第二天清早,就忍不住给你打了个电话。别人都说“出门在外,给家里打电话,要报喜不报忧,免得让家里人担心。”我也入乡随俗,告诉你,我一切安好。电话里,你说你很想我,问我会不会想你?我顿时哑然,一句“我也想你”。怎么也说不出口,甚至连一个“会”字都卡在喉咙里憋了半天硬是没说...
  • 天下“西江”采风情散文欣赏
    答:更振奋精神的是——雄浑的芦笙、鼓乐,激扬的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响成一片,回荡苗寨,场面恢宏壮观!而苗族这种“固有浓郁民族风情品味”的招待客人方式,使我们深受感动!并彻彻底底地将身处异地他乡的“陌生感觉”荡然无存。 入乡随俗,我们越发情不自禁、痛痛快快、更加疯狂地放开手脚跟着鼓点起舞。虽然自感...
  • 在湘西散文
    答:在铺着石阶的河水旁,我喜欢将脚伸进浅浅的波涛里,感觉水的欢畅与自在的清凉,听水中传来流淌久远的铃声。水草是这里最美丽的居民,它并不轻信与时俱进,只柔软地坚守自己的'恒定。行在凤凰,我并不迷恋传说中的神鸟,只一味地入乡随俗,尝弥猴桃,喝糯米酒,赏月季花,惦记百灵一样的歌喉。我不...
  • 一手烟火 一手诗意——汪曾祺散文卷《草木春秋》选读
    答:学校里人多,口味不一,有人说菜偏辣,大家朝她看看,心里嘀咕着,“入乡随俗,将就一下吧。”有一段时间,后厨也做了些改变,菜里不放辣,只备罐辣酱,没玩几天,惹了众怒,罢了。 北方人爱吃生葱生蒜。山东人吃葱饼、锅盔,没有葱是不行的。他们的大葱,是甜的,葱白长至半尺,的确好吃。汪老讲了个笑话,婆媳...
  • 最美萍乡人散文
    答:旁边是那句我在电视里熟悉的广告语:“怕上火,喝王老吉!”与内地不同,当时的广东到处都是王老吉凉茶铺。我想,人们常说入乡随俗,既然我身在广州,为什么不能用当地人的方式解决因为气候炎热产生的上火问题呢?当然,进王老吉凉茶铺比买罐装的王老吉凉茶要实惠得多,我因地制宜,自然选择后者。这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