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什么意思?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5-28

“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的意思是:方正而不生硬,有棱角而不伤害人,直率而不放肆,光亮而不刺眼。


【出处】“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出自《道德经》第五十八章


【原文】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译文】

政治宽厚清明,人民就淳朴忠诚;政治苛酷黑暗,人民就狡黠、抱怨。灾祸啊,幸福依傍在它的里面;幸福啊,灾祸藏伏在它的里面。谁能知道究竟是灾祸呢还是幸福呢?它们并没有确定的标准。正忽然转变为邪的,善忽然转变为恶的,人们的迷惑,由来已久了。因此,有道的圣人方正而不生硬,有棱角而不伤害人,直率而不放肆,光亮而不刺眼。


【创作背景】

据文献记载,老子静思好学,知识渊博。他的老师商容教授知识过程中,老子总是寻根问底,对知识非常的渴望。为了解开自己的疑惑,他经常仰头观日月星辰,思考天上之天为何物,以至于经常睡不着觉。后来,商容老师“实乃老夫之学有尽。”推荐老子入周都深造。文献记载:”老子入周,拜见博士,入太学,天文、地理、人伦,无所不学,《诗》《书》《易》《历》《礼》《乐》无所不览,文物、典章、史书无所不习,学业大有长进。博士又荐其入守藏室为吏。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书,汗牛充栋,无所不有。”通过这段经历,老子积累了丰富的学识,也使他远近闻名。

老子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环境是周朝势微,各诸侯为了争夺霸主地位,战争不断。严酷的动乱与变迁,让老子目睹到民间疾苦,作为周朝的守藏吏,于是他提出了治国安民的一系列主张。


【作者简介】

老子,又称老聃、李耳,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其被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

老聃(dān)(约前571~前471),字伯阳,谥号聃。又称李耳(古时“老”和“李”同音;“聃”和“耳”同义)。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此地本是封于西周的陈国,今河南鹿邑,安徽涡阳存有争议)人。我国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 想家之一,被道教尊为教祖,世界文化名人。



这句话意思为:(有道的圣人)方正但是不伤人,锐利而不害人,直率而不放肆,光亮而不刺眼。

1、语出老子《道德经 第五十八章》。

2、【原文】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拓展资料:

1、《道德经》被誉为“万经之王”,内容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曾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修身、为学的宝典。它对中国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先秦诸子以及中国人的文化思想等都或多或少受到《道德经》的影响,而且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文化、科学、宗教等各方面。

2、《道德经》主要讲了什么?

《老子》一书共81章,上篇称为《道经》下篇称为《德经》,总称《道德经》。无论在中国的哲学、政治、军事、管理、宗教、文学、伦理等诸多领域,此书都可称得上经典名作,它的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

第一,宇宙。《老子》在第一章开宗明义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老子心目中的宇宙就是“道”,道无所不在,周行不止;道是万物的根本;道是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的无形物。他的这一思想,冲破天帝造众生的神论观点,在中国哲学史和文化史上都是一个首创。

第二,人生。老子的人生观有两个基本点:一是贵身自养,摄生修行;二是柔弱不争,致虚守静。前者在第十三章有精彩的论述:“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既然身体能与天下并重,那么怎样贵身爱身呢? 老子认为,首先应摈除五色、五音、五味这些物欲享乐,然后注意摄生,见朴抱素,加强个人修养。后者是老子反复强调的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体现了一种以退为进、以静制动的人生哲学

第三,政治。老子最著名的政治主张就是“无为”,这是他认为的治理天下的最高原则。他们导顺应民心,符合天道,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治大国,若烹小鲜”,消除一己之心,使民众安居乐业,实现无为而治,达到“小国寡民”的理想境界。



  • 方而不割是什么意思?
    答:直率而不放肆,光亮而不刺眼。1.语出老子《道德经 第五十八章》。2.【原文】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 《道德经》第五十八章赏析
    答:7、人之迷,其日固久:人的迷惑于祸、福之门,而不知其循环相生之理者,其为时日必已久矣。(严灵峰释语)8、方而不割:方正而不割伤人。9、廉而不刿:廉,锐利;刿,割伤。此句意为:锐利而不伤害人。10、直而不肆:直率而不放肆。11、光而不耀:光亮而不刺眼。[延伸阅读1]王弼《道德...
  • 方而不割是什么意思?
    答:方而不割”出自《老子》第五十八章,意思是“独立而不孤立”‘方’,“君子以慎辨物居方”,为方位,所谓“方以类聚,物以群分”。故后世以方物、比方表示归类,引申为立场原则。割,割裂,划界分野。方而不割,就是同其尘 不可得(尘)而贱,喻虽有自己的立场原则,须能存异求同,跟随普世...
  • 方而不割的简介
    答:出自《老子》第五十八章“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方而不割』[方](14) 规律。[规律](3).谓整齐而有规则。[割](2)泛指用刀截断。本句的意思是“对任何人不论亲疏一律都按规则办事,但是也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对待,该照顾的就给予照顾而不搞一刀切。”
  • 道德经:福泽深厚的人,常读这四句话!
    答:01方而不割,内方外圆 做人要方正,要讲原则,这是没错的,但太过方正,棱角就容易伤人。如何做到既不违背原则,又不伤人呢?那就要内方外圆。内心方正,同时又注意方式方法,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只有不涉及原则问题,都有商量的余地,做人有弹性,给别人留有余地。02廉而不刿,宽以待人 做人...
  • 廉而不刿造句用廉而不刿造句
    答:2、君子宽而不僈,廉而不刿,辨而不争,察而不激,直立而不胜,坚强而不暴。柔从而不流,恭敬谨慎而容,夫是谓至文。荀子 3、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要耀。4、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5、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割,廉而...
  • 老子第五十八章伏的意思
    答:7、人之迷,其日固久:人的迷惑于祸、福之门,而不知其循环相生之理者,其为时日必已久矣。(严灵峰释语)8、方而不割:方正而不割伤人。9、廉而不刿:廉,锐利;刿,割伤。此句意为:锐利而不伤害人。10、直而不肆:直率而不放肆。11、光而不耀:光亮而不刺眼。[引语]前面几章论述“...
  • 文言文祸兮福兮中的虚词解释
    答: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试译:政策宽松一点,百姓就淳朴一点;政策苛刻一点,百姓就躲避一点。祸嘛,里头有福睡着;福嘛,里头有祸藏着。谁知道最终结果?这个问题没有正解。正的会翻转为奇的,好人会折腾出大错。人的脑瓜糊涂,日子久了去了!所以圣人方方正正却不孤傲,廉洁清白却不清高,...
  • 光而不耀的意思 光而不耀是什么意思
    答:1、光而不耀的意思是光亮而不刺眼。2、出自《老子·德经·第五十八章》: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解释:方正而不生硬,有棱角而不伤害人,直率而不放肆,光亮而不刺眼。3、老子用“光而不耀”来形容执政者对百姓的影响。在老子看来,执政者具有显赫的地位,并且掌握着足以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