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大队 生产队是现在的什么?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30
70年代的时候,在农村生产队,公社,大队,是什么意思?现在的大队又是什么意思

过去农村是大锅饭,计划经济,集体劳动吃饭,俗称就是农村生产队。
公社 就相等于现在的乡镇
大队就相当于现在的村、屯。
现在的大队就是村、屯啊。从大人开始一直这么叫,约定俗称就这么叫下来了。
某某大队就是说某某村。

你好,
过去生产队绝大多数最初由高级农业社过渡而来;之后进入“大跃进”阶段的生产队组织,这期间以人民公社大食堂为标志,即所有农户及其家庭成员在生产队所设“公共食堂”就餐,劳动不计报酬。
大致是这个样子:
1、食堂建立之初,吃饭不记账、不受定量限制,也就是当时人们开始想象的“共产主义”,其时也被称为“共产主义大食堂”,因此当时出现最流行的说法“跑步进入共产主义”。期间由于出现全国性的饥荒,之后食堂于1961年解体(称为“下放食堂”),1962年时任国家主席的刘少奇开始推行“三自一包”、“四大自由”,分过一部分土地给农户的政策未经推广即破产;后来生产队成为基层农业生产单位和行政编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1980年以后,很多地区的生产队农户自发地拆分为“生产小组”或类似组织,规模、制度和组织方式类似于之前的“初级农业社”。
2、生产小组:生产小组存在的时间一般从1980年至1984年,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过渡阶段,在此期间很多“小组”开始实行“包产到户”。同一个生产大队辖区内,有的生产队拆分为“小组”,有的仍旧以生产队为作业和预算单位。但拆分后的“小组”绝大多数为独立预算单位,管理、预算和报酬制度基本承袭原生产队的模式,劳动主要集中在粮食种植和主要生产领域,劳动和作息“小组”有完全支配权。“小组”基本属于互助合作性质的生产单位,生产上接近包产到户的劳动效率;由于农民自由支配时间的增加,家庭副业开始蓬勃发展,主要为家庭种植业和养殖业,开始出现各种“农村专业户”的萌芽;由于农民开始享有对劳动的支配权,壮年劳动力可以外出打工,“建筑包头”由此慢慢出现;劳动效率的大大提高导致大量劳动力的过剩,农民自由务工,开始涌入城市寻找生活出路,这些人后来被称为“农民工”,当时主要集中在建筑业。小组与生产队的关系,生产队对小组的土地仍有支配权,可以根据人口增长情况和分布情况对小组土地作小范围的调整。小组规模上,每个生产队按照农户自愿的原则被拆分为3~5个小组,人口密度较大的粮食生产区约为5~8户即25~30人的规模。
3、定额报酬,即很多生产队在农忙时节(双抢、秋收)、特殊农业项目的采取的按工作量记工的制度。这种制度只针对某一生产项目,生产队不统一工作时间,可以由几人临时组成的小组、家庭或个人为具体工作单位。如开挖土石方按每立方米15分,水稻的早稻插秧定为每亩40分,晚稻插秧定为每亩45分;收割环节的割麦每亩定为20分,旱地脱粒每亩记45分,水田脱粒每亩50分等等方案,依照具体情况而定,相邻生产队之间存在差异。

过去的农村的"生产队"就是现在的"村民组"
现在的村,有的还是叫大队。
生产队不是新中国成立后就有的,而是1958年大跃进农村成立人民公社后才有的。人民公社分三级:公社、大队、小队。58年以前的乡,改为人民公社,所以人民公社是农村最基层的行政(行使政权)单位。而大队的公章是不能对外的。公社下分大队,大队下分生产队,所以说生产队是农村最基层的生产组织。由于公社制度将农民土地全部归生产队所有,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挫折,于是改革开放后取消了人民公社制度,人民公社改为现在的乡;"大队"改为现在的村;"生产队",又叫"小队"改为现在的组. 就是现在的"村民组". 而且将土地分到户,实行联产经营承包制,农民对土地有使用权,所有收成归自已.这次中央决议,使用权长久不变。

原先的公社现在叫乡、镇。大队叫村,小队叫村民组。个人认为,原先的三大队和二队现在已经不存在。

大队是现在的村委会,生产队是村组

大队现在叫村,小队现在叫村民组或村X生产组。

带你们走进五六十年代的生产大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