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传统民居:土掌房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16

彝族土掌房为彝族先民的传统民居,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层层叠落,相互连通,远远看去甚是壮观,后期彝汉混居,融合了部分汉族民居的特点,逐步形成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民居建筑,堪称民居建筑文化与建造技术发展史上的”活化石”。

以石为墙基,用土坯砌墙或用土筑墙,墙上架梁,梁上铺木板、木条或竹子,上面再铺一层土,经洒水抿捶,形成平台房顶,不漏雨水。房顶又是晒场。有的大梁架在木柱上,担上垫木,铺茅草或稻草,草上覆盖稀泥,再放细土捶实而成。多为平房,部分为二屋或三层。

基本简介

土掌房冬暖夏凉,防火性能好,非常实用。彝族的"土掌房"与藏式石楼非常相似,一样的平顶,一样的厚实。所不同的,是它的墙体以泥土为料,修建时用夹板固定,填土夯实逐层加高后形成土墙(即所谓"干打垒")。土掌房分布在滇中及滇东南一带。这一带土质细腻,干湿适中,为土掌房的建造提供了大量方便易得的材料和条件。

城子古村隶属云南省泸西县永宁乡,地处两州(红河、文山)三县(泸西、弥勒、丘北)鸡犬相闻之地,距泸西县城25公里。

古村背山面水,屹立于飞凤山上,山前碧水环绕、绿野铺陈,土黄色的建筑物在阳光下发出金色的光芒,遥遥相望清涧翠谷、漪澜涟涟、鱼跃虾戏;坡头屋后、白云浮蓝天、峰峦迭障、草林葱茏、风光旖旎、景色诱人。

城子古村被誉为民居建筑发展史上的活化石,是一处集喀斯特自然山水田园风光与少数民族古建筑于一体的胜地。彝族土掌房1000多间,层层叠叠、集中连片、背山面河,全村房屋墙连墙,下一家的屋顶即为上一家的场院,层层而上,直达山顶,极具特色。城子古村的土掌房被誉为泸西的“布达拉宫”。

建筑特点

1、多为平房,部分为二屋或三层。

2、土掌房是最古老的彝族传统民居,大多建筑在干旱少雨的高寒山区和河谷地带。

3、建筑材料以泥土为主,添加适量的木板木头。山区泥土丰厚,石头众多,在村寨边的山坡上随手撬来一些大石头,立起一二尺高的墙脚墙基,再用夹杆夹好筑板作为模板。

4、挖来红土倒进夹起的模板中间,用木杵舂筑坚实土墙,等到土墙风干晒干以后,再把加工好的圆木头架放到墙顶上,作为主梁。

5、土掌房冬暖夏凉,防火性能好,非常实用。

6、彝族土掌房1000多间,层层叠叠、集中连片、背山面河,全村房屋墙连墙,下一家的屋顶即为上一家的场院,层层而上,直达山顶,极具特色。

地理位置

泸西城子历史文化名村,位于泸西县城南部永宁乡境内大永宁行政村。地处两州(红河州、文山州)三县(泸西县、弥勒县、丘北县)交界处,距泸西县城25公里,泸中(泸西县城至开远中和营)公路穿境而过,是泸西县连通州内各县(市)及文山州的南大门。境内立体气候明显、夏长霜期短、风小日照长、年平均日照数达2176小时,作物生长期为285天,属典型的南亚热带气候,(南盘江支流小江河上游)中大河自北向南贯穿村境中部。



  • 土掌房的建筑特点
    答:1、多为平房,部分为二屋或三层。2、土掌房是最古老的彝族传统民居,大多建筑在干旱少雨的高寒山区和河谷地带。3、建筑材料以泥土为主,添加适量的木板木头。山区泥土丰厚,石头众多,在村寨边的山坡上随手撬来一些大石头,立起一二尺高的墙脚墙基,再用夹杆夹好筑板作为模板。4、挖来红土倒进夹起...
  • 彝族土掌房组成部分是怎样的?
    答:厢房为单层一至二间,根据家庭人口多少,可分别用作卧室、厨房或堆放杂物。晒台即土掌房顶,大门一般直接开向街道。红河县一带的彝族民居则为有内院形式,其正房和厢房围成较大的院子,不加盖屋顶,平面形式多呈曲尺形。滇西北小凉山的宁蒗、永宁一带,森林密布,交通不便,建筑技术不发达。当地的彝族...
  • 彝族有哪些特色
    答:一、彝族土掌房 彝族土掌房是一种彝族民房建筑,多建于斜坡上。以石为墙基,用土坯砌墙或用土筑墙,墙上架梁,梁上铺木板、木条或竹子,上面再铺一层土,经洒水抿捶,形成平台房顶,不漏雨水,房顶又是晒场。二、彝族文字 彝族文字为表意文字,又称音节文字,通称老彝文。该文字大约形成于13世纪,...
  • 什么是干栏式建筑,土掌房建筑,封火楼建筑?
    答:土掌房建筑:彝族土掌房(又称土库房)为彝族先民的传统民居,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层层叠落,相互连通,远远看去甚是壮观,后期彝汉混居,融合了部分汉族民居的特点,逐步形成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民居建筑,堪称民居建筑文化与建造技术发展史上的”活化石”。以石为墙基,用土坯砌墙或用土筑墙,墙上架梁,梁上铺...
  • 土掌房的特点是什么?
    答:土掌房又称土库房,为彝族先民的传统民居,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层层叠落,相互连通,远远看去甚是壮观。后期彝汉混居,融合了部分汉族民居的特点,逐步形成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民居建筑,堪称民居建筑文化与建造技术发展史上的”活化石”。
  • 我国民族特色的建筑还有什么,请问
    答:土掌房与石建筑 居住在云、贵、川等省境内的彝、羌、哈尼、藏、布依等少数民族依据山区和半山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就地取材,建造了土掌房与石建筑的传统民居。土掌房是利用当地的粘性沙土修建的平顶土房,土墙土顶,屋顶兼作晾晒场所。“地无三尺平”的贵州,山多石头多,布依族人民利用这一特点修建了...
  • 想问云南楚雄彝族有哪些风俗习惯
    答:在彝族的传统住宅中,最具特色的是土掌房。它以块石作墙基,用坯砌墙或用当地又粘又韧的红土夯墙,墙上架梁,染上铺以竹木,树枝以及茅草或稻草,上面抹一层稀泥,再铺以细泥土,洒水捶实、拍平,做成平台屋顶。土掌房就地取材,简便易建,冬暖夏凉,舒适宜人。生活在林区的彝民,他们的传统住宅是垛木房。这是用破了口...
  • 彝族的居住
    答:一般有下列5种:1.板房。为凉山彝族的传统居住型式。四周为土墙或竹笆墙,上覆木板,用石压住。也有的屋顶覆瓦、竹、草、树枝等,建成瓦房、篾房、草房和棚子。2.杈杈房。两根树叉插入地下作柱子,一根树干横于叉上作横梁,四周遮以茅草,是一种古老朴实的彝族民居。3.土掌房。滇南彝族的传统民宅,...
  • 彝族的民族风俗有什么?
    答:在彝族的传统住宅中,最具特色的是“土掌房”。它以块石作墙基,用坯砌墙或用当地又粘又韧的红土夯墙,墙上架梁,染上铺以竹木,树枝以及茅草或稻草,上面抹一层稀泥,再铺以细泥土,洒水捶实、拍平,做成平台屋顶。“土掌房”就地取材,简便易建,冬暖夏凉,舒适宜人。生活在林区的彝民,他们的传统...
  • 彝族的风俗习惯
    答:在彝族的传统住宅中,最具特色的是“土掌房”。它以块石作墙基,用坯砌墙或用当地又粘又韧的红土夯墙,墙上架梁,染上铺以竹木,树枝以及茅草或稻草,上面抹一层稀泥,再铺以细泥土,洒水捶实、拍平,做成平台屋顶。“土掌房”就地取材,简便易建,冬暖夏凉,舒适宜人。生活在林区的彝民,他们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