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到6岁的年龄阶段是什么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5

3岁到6岁的年龄阶段是什么

  3岁到6岁的年龄阶段是什么,很多家长认为孩子的能力越出众越好,孩子的性格和思想受家庭的影响很大,成长是甜蜜和困难交织的过程,下面为大家分享3岁到6岁的年龄的相关信息。

  3岁到6岁的年龄阶段是什么1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儿童是指18岁以下的任何人。

  儿童年龄分期分为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一共7个时期。

  (1)胎儿期:从受精卵形成至小儿出生为止,共约40周。胎儿的周龄即为胎龄,或称为妊娠龄。

  (2)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时开始至生后满28天,按照年龄划分,此期实际包含在婴儿期内。由于此期在生长发育和疾病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特殊性,且发病率高,死亡率也高,因此单独列为婴儿期中的一个特殊时期。

  (3)婴儿期:自出生到1岁之前为婴儿期。此期时生长发育极其旺盛的阶段,因此对营养的需求量相对较高。

  (4)幼儿期:自1岁至满3周岁之前为幼儿期。

  (5)学龄前期:自3周岁至6~7岁进入小学前为学龄前期。

  (6)学龄期:自入小学(6~7岁)至青春期前为学龄期。

  (7)青春期:青春期年龄范围,女孩从11~12岁开始,到18岁,男孩从13~14岁开始,到18岁。女孩的青春期开始年龄和结束年龄都比男孩早2年。青春期的进入和结束年龄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约可相差2~4岁。(按照《儿童权利公约》规定,到达18岁之后即非儿童,所以此处的“青春期”只包含“儿童”部分,与医学上青春期的年龄划分稍有差别。)

  3岁到6岁的年龄阶段是什么2

   一、3-4岁幼儿的心理

   (一)生活范围扩大

  这一时期的儿童离开家庭进人幼儿园小班接受有计划有目的的幼儿园教育。生活环境的变化,生活范围的扩大,儿童生活的圈子从和亲人的接触转向和更多的同龄人及成年人接触。这些变化对儿童心理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儿童体质增强,身体的组织结构和器官的功能不断完善。儿童神经系统的发育,表现在大脑皮质细胞在形态上的组织分化功能逐渐成熟,并且在3岁时基本定型。儿童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连续活动,为保证儿童更好地参与活动奠定了基础。

  二是由于骨骼肌肉系统的发育较婴儿期有了进一步发展,控制大肌肉的能力不断完善,大脑调控能力有所增强。儿童躯体动作发展与婴儿阶段相比,灵活性与协调性也都有提高。

  三是在幼儿园的教育和训练下,3—4岁的幼儿双手动作的协调性与灵活性有了进一步发展。他们在幼儿园教师的帮助下,能穿脱衣服、鞋、袜。在美术活动中,能够使用彩色笔绘简单图形,如他们把“下雨”的情景,画成由上向下的直线条,把“大马路”画成从左到右的横线条,把“皮球”画成圆圈等,但他们手的绘画动作还很不熟练。从儿童动作发展规律来看,手的动作发展较之躯体动作要晚要迟。在促进手的动作发展活动中,教师要注意控制时间,不能让儿童运用手腕、手指等小肌肉群的活动时间太长。

   (二)认识依靠行动

  3岁以内的幼儿不能在行动之外思考,只能在行动中思考。3-4岁幼儿在一定程度上还保留着婴儿期的这些特点,即他们的认识活动还是要借助动作和运动。例如,让幼儿园小班儿童说出盘子里有几个苹果,他们就用手一个一个地数,才能弄清(4岁左右的孩子可以在心里默数)。再比如,在捏橡皮泥之前,幼儿初期的儿童往往说不出自己想要捏什么,当捏好之后,才突然有所发现,说像“太阳”或“大饼”。这说明,幼儿初期的儿童不会计划自己的行动,更不能预见行动的结果,只能先做再想,或边做边想,不会想好了再做。

   (三)情绪作用大

  3—4岁的幼儿心理活动常常受情绪支配,不受理智控制。在各种活动中都难以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表现出很强的情绪色彩。高兴时听话,表现很乖,不高兴时,什么也听不进去,情绪很不稳定,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在幼儿园小班里常看到,一个小朋友哭,其他的小朋友都跟着哭。

   (四)爱模仿

  儿童在3岁以前,就具备了模仿的能力,但受心理发育水平的限制,这个时期的模仿水平较低,能够模仿的对象还很少。3--4岁的幼儿由于动作和认识能力都比以前有所提高,模仿的对象也明显增多。他们看见别人做什么,自己就想做什么,看见别人有什么,自己就想要什么,他们想要别的小朋友手里拿着的东西,想做别的小朋友正在做的事情。因此,幼儿园小班教师在投放玩具材料时,要注意投放数量足够的同类玩具,玩具的种类不要太多。

   二、4--5岁幼儿的心理

  4--5岁的幼儿正是在幼儿园中班学习的年龄,也称幼儿中期。这个时期的幼儿心理发展比3- -4岁幼儿心理发展迅速,并且主要表现在认识活动的概括性和行为的有意性方面。

   (一)活泼好动

  4-5岁的`幼儿大脑皮质的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发展不平衡,兴奋过程占优势,整个抑制机能发展相对较差,坐久了,幼儿会感到疲劳,打哈欠,伸懒腰,左右摆动,不断搞小动作。因此,让他们安静下来比较困难。另一方面,幼儿的骨骼比较柔软,有弹性,脊柱的弯曲还没有定型,肌肉的收缩能力比较差。如果让4- -5岁的幼儿长时间保持同一种姿势或动作,就会使有关肌肉群负担过重,影响骨骼的生长发育。

  4- -5岁的幼儿骨骼肌肉生长发育的特点,决定了幼儿只有不断地活动,促进机体的血液循环,才能满足骨骼肌肉系统发育营养供给,达到更好地发展。

  4-5岁的幼儿活泼好动的特点在整个幼儿期特别突出,常看到幼儿中期的儿童不再像幼儿初期的儿童那样听话、顺从,他们有了自己的主意,让教师觉得不像小班孩子那样“好带”。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由于这 个时期儿童动作的发展,比幼儿初期的儿童灵活自如,认识客观环境的能力有所提高,做事情有了自己的想法,二是这个时期儿童已经有一年的幼儿园生话经历,习惯幼儿园生活环境和基本的作息制度等,掌握了一些与人交往的生活经验,不网像以前那样胆小,敢于对周围的事物进行大胆的探索。

   (二)思维具体形象

  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期思维的基本特点,幼儿中期儿童的这个特点表现最为典型。幼儿中期的儿童能说出2个草果加3个苹果是5个苹果,也知道7块糖给小弟弟三块,还剩四块。如果直接问2加3等于几,7减3等于几,这时他们很难回答出来。

   (三)开始接受任务

  4-5岁幼儿的思维概括性和心理活动有意性的发展,使他们理解任务意义的能力也不断增强。心理学者在实验室分别对3岁组和4岁组儿童做了一项这样的实验:要求他们看见"红灯”出现时,去按手里的电钮,看见“绿灯”出现时 ,不能按手里的电钮。实验结果是,3岁组儿童不论看见红灯出现还是绿灯出现,都去按手里的电钮,他们不能根据老师的要求去形成对红绿灯的分化反应。

  4岁组儿童大多数能够按着老师的要求去做,形成对红、绿灯的分化反应。实验表明,幼儿中期儿童初步具备理解成人的要求和接受任务的能力。

   (四)初步具有规则意识

  4-5岁幼儿由于心理控制能力的增强,对自己的行为有了一定的约束,初步能够遵守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规则,如在教室不乱喊乱叫,进餐前要洗手,上厕所要排队,在集体活动时,知道听从老师的安排,上课时不随便离开座位,发言要举手等。规则意识的建立,有助于培养儿童的合作意识和社会性的发展,特别是对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

   (五)自己组织游戏,并结成同伴关系

  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方式,4岁左右是幼儿游戏快速发展的时期。4- -5岁幼儿不但爱玩,而且也会玩,他们不但能够自己组织游戏,而且还会自己确定游戏的主题,自己分配任务,安排分工。不仅如此,他们在游成中还逐渐结成伙伴关系。他们不再像幼儿初期那样,总是跟着成人转,他们更多的时候是跟小朋友在一起游戏,共同活动。尽管幼儿在这一时期结成的伙伴关系还很不稳定,只是初级形态,却标志着从这个时期开始,幼儿的人际关系开始发生重大变化。

   三、5-6岁幼儿的心理

   (一)好问、好学

  5-6岁的幼儿不再满足于通过直接的感知和具体的操作去了解事物的外部特征与联系,开始尝试探索事物的内部联系,并表现在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上。他们对周围事物的探索总是出的问题各种各样,常常把大人问得无可奈何。对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老师和家长既要有足够的知识满足他们的求知欲。

   (二)抽象思维萌芽

  5--6岁幼儿的思维虽然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但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已经开始萌芽。主要表现在幼儿对熟悉的物体能加以简单分类,,实验表明,幼儿能把一些画有车、船、桌、椅、苹果、梨、白菜、西红柿、茄子等物体的图片,按交通工具、家具、水果、蔬菜加以分类,而4岁以前的孩子往往就不具备这种能力。这个年龄的幼儿会对事物的关系作出判断并正确排出顺序,有了初步的顺序的概念。

  如5--6岁的儿童能理解年龄大小和出生顺序的关系,4- 5岁的儿童不能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5- 6岁的孩子还知道车辆包括卡车,卡车是车辆的一个组成部分,懂得了整体与部分的包含关系,即思维有了逻辑思维的基本成分。

  由于 大班儿童已经有了抽象思维能力的萌芽,这个时期在教育内容上要增加科学性的知识并给予科学启蒙教育,引导他们去发现事物间的各种内在联系,促进智力发展。

   (三)开始掌握认知规律

  5-6岁幼儿初步具有调控自己心理活动的方法,在认知活动中,表现在观察、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方法。

  幼儿在观察图片时,能沿着一定的方向和顺序 ,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有规律地看,不再像以前那样无目的地看。5--6岁幼儿由于有了一定的观察方法,他们能按老师的要求对两幅图形加以对比,找出两幅图形一一对应的部分,比如常见的“找不同”,说明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对比方法。

  幼儿在各项活动中,为使自己更好地集中注意力,会主动采用一定的方法。如他们能自觉把眼睛盯在注意对象上,把手放在腿上或用双手捂住耳朵防止杂音干扰。在看图书时,如果感到周围环境吵闹,他们会找安静的地方。

  总之,5一6岁幼儿在各项活动中,都表现出一定的认知方法,这种初步的认知方法为他们进入小学接受系统化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四)个性初具雏形

  5-6岁幼儿对事物有了自己比较稳定的态度。个人的兴趣、爱好有所显露,对人对事表现出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如有的儿童热情大方有的儿童寡言少语,有的儿童活泼好动,有的儿童文静,有的儿童喜欢唱歌,有的儿童喜欢跳舞。幼儿园自由活动时,会看到有的小朋友喜欢踢球、有的小朋友喜欢凑在-起讲故事。幼儿的活动表现出一定的兴趣倾向。

  5-6岁幼儿个性开始形成。但这个时期幼儿的个性只是处于初步形成时期,还具有相当大的可塑性。家庭、幼儿园等教育因素对幼儿个性的形成还起着相当大的影响作用。

  3岁到6岁的年龄阶段是什么3

  3岁到6岁,被称为幼儿阶段,恰好是人格培养、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

  正如古人云:“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在这个阶段,孩子养成的习惯、形成的性格、培养的品格,将影响孩子的一生。虽然我们会把3岁以后的孩子送到幼儿园,但学校和家庭的职责和分工毕竟不同,父母仍然需要在孩子身上多花时间,关键时期在人的一生当中十分短暂,稍纵即逝,却对人生有着无法替代的重要影响。

  关键期这一概念最初是由奥地利生态学家康罗德·洛伦兹(1937)提出来的。他在对鸟类自然习性的观察中,发现刚孵出的幼鸟,如小鸡、小鹅等,会在出生后很短的一段时间内学会追逐自己的同类或非同类,过了这段时间便再也不能学会此类行为或印刻自己的母亲,而这段时间是很短的,人类的成长发育也是如此,一旦错过就无法弥补,故称为人类的关键期,又称最佳期、敏感期、临界期、转折期。后来,心理学家将这类研究借用到儿童早期发展的研究中,提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问题。

  从诸多的科学实验中,我们发现,0~3岁是多方面能力(感知、记忆、思维、个性等)发展的关键期。通过研究发现,3岁到6岁的孩子学习的关键期有如下几个方面:

  2~3岁是计数能力(口头数数、按物点数、按数点物、说出总数)发展的关键期; 2~3岁也是学习口头语言的第一个关键期,5岁左右是口头语言发展的第二个关键期;

  2.5~3.5岁是教育孩子遵守行为规范的关键期; 我们要让孩子多体验、多感受、亲自动手,让孩子与他人、与社会、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不要怕孩子搞“破坏”、故意捣乱、犯错误,要给孩子在错误中成长的机会。

  3岁左右是培养其独立生活能力的关键期。 在孩子入园前培养他自己吃饭,穿简单的衣服,袜子,鞋子,学会自己上厕所或者告诉大人自己要上厕所,学会等待,培养外在秩序感等。

  4~5岁是开始学习书面言语的关键期。亲子阅读,点读绘本,都是很好的培养方法。

  5岁是掌握数学概念的关键期;也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第二个关键期;5-6岁是掌握语言词汇能力的关键期。这个时期的孩子有点唠叨,爱说,做父母的要有耐心听他们表达,并且给予回应。如果不愿意听孩子把话说完,总是打断孩子的表达,不但会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使孩子变得内向,还会影响以后的亲子关系,孩子再也不愿意向你表达真实想法了。

  孩子到了一定的阶段,不同的敏感期就会接踵而至。我们要细心观察,抓住孩子的敏感期,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 每一个孩子都是带着自己的天赋使命来到人间的,真正爱孩子的父母要懂得我们是支持他们完成自己的使命,成就他们自己的人生的,而不是为我们而活,活成父母期待的样子。

  有些做父母的很爱孩子,生怕孩子受苦受累,时时处处限制孩子的.行动,不让他干这个、动那个;或者嫌孩子做事笨手笨脚,代替他们做一些事情。殊不知,我们在一点点地剥夺孩子成长的权利,扼杀孩子的创造力和自主性。我们可以替孩子做事,但没有办法替孩子生活和成长;我们可以替孩子解决问题,但是没有办法替他们去承担他们应该承担的责任;我们可以替孩子规划未来,但不能替他们憧憬未来。

  一个没有憧憬和希冀的童年,不能自主地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可能会有一个平庸痛苦的成年。



  • 3至6岁的阶段称为英文
    答:女孩的青春期开始年龄和结束年龄都比男孩早2年。青春期的进入和结束年龄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约可相差2~4岁。(按照《儿童权利公约》规定,到达18岁之后即非儿童,所以此处的“青春期”只包含“儿童”部分,与医学上青春期的年龄划分稍有差别。)3-6岁是什么阶段 3岁到6岁是叫儿童阶段。中国按年龄...
  • 儿童年龄阶段包括时期?分别是那几个?
    答:心理学家将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八个阶段: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或学龄前期(3—6、7岁)童年期或学龄初期(6、7—11、12岁)少年期或学龄中期(11、12—14、15岁)青年期(14、15—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
  • 3-6岁是什么阶段
    答:从这种划分方式中可以看出,入小学前(即6岁前)的儿童都可以视作学龄前儿童。 中国目前儿童的入学年龄规定为6岁,所以,3~6岁前的儿童即为学龄前儿童。一定时期内,学龄前儿童的统计信息,是国家发展幼托事业和安排保健机构的重要依据。 3-6岁是什么阶段2 3岁到6岁,被称为幼儿阶段,恰好是人格培养、习惯养成的...
  • 三周岁后到6至7岁称为
    答:3-6岁是什么阶段 3岁到6岁是叫儿童阶段。中国按年龄划分为四个年龄组,即青年组、中青年组、中年组和中老年组。一般情况下,胎儿、婴儿年龄在0-0.6岁、幼儿0.6-2岁、儿童3-6岁、少年7-14岁、青年15-35岁、中年36-60岁、61岁以及以上为老年。 根据发展心理学划分:乳儿期0-1岁、婴儿期1-2岁、幼儿期2...
  • 3岁到6岁是叫什么阶段
    答:儿喊轮轿童阶段是指3岁到6岁的儿童。在中国,年龄分组通常包括青年组、中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具体来说,胎儿和婴儿的年龄在0至0.6岁之间,幼儿在0.6至2岁之间,儿童在3至6岁之间,少年在7至14岁之间,青年在15至35岁之间,中年在36至60岁之间,61岁及以上为老年人。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
  • 3至6岁是什么阶段
    答:3至6岁是什么阶段1 3到6岁是学龄时期 年龄划分 婴儿期:出生1~12个月。其中,断脐至出生后28天称为新生儿期。6个月~12个月的婴儿称为较大婴儿。幼儿期:1~3岁。学龄前期:3周岁后至6岁入小学前。学龄期:7岁~12岁。从这种划分方式中可以看出,入小学前(即6岁前)的儿童都可以视作...
  • 人的一生按年龄可划分圴几个阶段
    答:根据新年龄分段,人的一生分为六个年龄段:1、0(初生)-6岁为婴幼儿;2、7-12岁为少儿;3、13-17岁为青少年;4、18-45岁为青年;5、46-69岁为中年;6、>69岁为老年。
  • 3岁以下是什么阶段
    答:3岁以下是什么阶段,不一样年龄的孩子是需要不一样的教导的,对于初为人母的新生儿妈妈来说,面临的不只是哺乳喂养的重任,还要了解一些基础的育儿知识。下面看看3岁以下是什么阶段。 3岁以下是什么阶段1 3岁到6岁是叫儿童阶段。中国按年龄划分为四个年龄组,即青年组、中青年组、中年组和中老年组。一般情况下,胎儿...
  • 儿童年龄段划分
    答:儿童的年龄从广义上来讲,从出生到18岁之前都应该属于儿童。新生儿阶段新生儿阶段是指从脐带结扎到出生28天之内。婴儿时期婴儿时期是指一岁之前。幼儿期幼儿期指1-3岁之间。学龄前期学龄前期指6-7岁上学之前,在三岁之后都称之为学龄前期。学龄期学龄期指6-...
  • 揭秘!学龄前儿童究竟是指多少岁?
    答:想知道学龄前儿童是多少岁吗?儿童文学里有个超有趣的年龄划分,想知道你宝贝在哪个阶段吗婴儿期(1-3岁)宝贝开始探索世界,每个小动作都充满好奇。幼儿期(3-6岁)想象力爆棚,宝贝开始有自己的小世界啦!童年期(6-12岁)步入学校,开始学习新知识,每一天都充满新鲜感。少年期(12-15岁)逐渐成熟,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