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毅、蒙恬将军手握重兵,为啥宁愿等死也不扶持太子扶苏?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05

首先,要先从公子扶苏的性格为人说起。司马迁在《史记》中曾对其这样评价:“扶苏为人仁”“刚毅而武勇,信人而奋士”,寥寥数语,就能看出司马迁对其的评价是非常正面的,也就是说,在公子扶苏身上,集中了“仁、义、信、勇”等诸多优点,却独独少了一个“智”。不是说公子扶苏不聪慧,这里所说的“智”,说的是一种审时度势的态度、是一种详细周全的思虑、更是一种明哲保身、以图后效的方法。所以,这才有了公子扶苏作为秦始皇身边的皇子,作为一个非常了解秦始皇性格、作风的人,竟然不能审时度势、隐忍不发,反而多次忤逆秦始皇的意思,甚至于直谏焚书坑儒的弊端,因此,被“发配”边疆也就在所难免。

但这次颇为蹊跷的“发配”,又让世人颇为不解,公子扶苏所去的地方,尽管属于北方边塞,路远苦寒,乍看起来辛劳无比,但职责却十分重要:作为三十万大军的监军,与将军蒙恬一同共事。因此,后人普遍猜测,秦始皇此举为明降暗升,表面上看是因公子扶苏出言顶撞对其进行处罚,实则是让其去军中历练,以期在自己百年之后能够顺利接替自己的位置。

据此分析,这个监军的职位可以说是重要无比。但就这么一个世人都能分析出的道理,公子扶苏却在接到赐死自己的矫诏后,根本不理会将军蒙恬所说的“陛下居外,未立太子,使臣将三十万众守边,公子为监,此天下重任也。今一使者来即自杀,安知其非诈?”的劝谏,也没有接收蒙恬“请复请,复请而后死,未暮也。”的建议,而是未经思考,仅仅简单的回复道:“父而赐子死,尚安复请!”于是便在来使的催促中,颇为轻率的自尽了事。

假的诏书发出之后,胡亥、丞李斯、赵高三人组也不是很有把握,因为毕竟他们要扶苏、蒙恬马上接诏自杀。而这时候扶苏二人正统领着30万的大军在帝国北疆,那实力可是妥妥的,而且素来扶苏仁厚极得朝野之心。对于这二点,三人组是很心虚的,在各自利益驱动下的媾和,本来就在下一招险棋。只要扶苏一拒绝,三人组完全没实力对抗的。

于是为配合演戏,他们有意制造秦始皇未死之假象,继续装出车驾巡视北疆的举动,一来安慰北部军将士,二来也是威慑在上郡的扶苏和蒙恬,告诉他们皇帝正在前来的路上。皇长子扶苏接到假的诏书后,蒙恬就很怀疑诏书的真伪。这时候只要扶苏有一丝丝的疑心,或者听从蒙恬的劝告验证一下诏书,也就是说你只要等那么点时间。是真的你就自杀,是假的就该干嘛干嘛去。

先来捋一捋蒙恬的疑点:一是北部军镇守边疆,关系国家安危之大事,皇帝突然让两个最高将领自杀说不通;二是有前车之鉴,当时的人都知道魏公子信陵君窃符救赵,杀大将晋鄙夺取军权的事情,信陵君用的正是诈托王命的招数。

另外,验证诏书的真伪,可不叫人抚膺长叹,真的是很容易啊。只要请求复核就可以了。因为涉及军国大师,又不是始皇帝亲笔诏,要求复核是合情合理的事情,只要请求复核,三人组就兜不住了。并且还有一个特别关键人物蒙毅啊,蒙毅只要祭祀一回来,秦始皇已死的消息就无法隐瞒,假装皇帝北巡的假象就暴露在阳光下。

事实就是这么“二”,扶苏没有选择复核,拔剑自刎而死。

北边的蒙恬该怎么选择?扶苏如果不自刎,他就能主动的多。比如他提出的复核,复核秦始皇已死,那就可以名正言顺的起兵。但是扶苏已死,帝国两大候选人就只剩下胡亥,不管秦始皇死没死,你起兵就是谋反。

蒙氏一家忠义,断不至于选择反了。就算反了,在秦朝的法制制度下,你到底能调动多少兵马参与谋反又不一定;就算30万大军都跟你玩了,你能不能hold住场面也是一个问题;还有,蒙氏的整个家族还在秦国,谋反当时就要付出灭族的代价,能不能承受。

所以,蒙毅、蒙恬还能有什么选择呢,胡亥要你怎么样,你就得怎么样。再者,蒙氏一族,满门忠义:祖父蒙骜为秦国名将,事秦昭王,官至上卿;父亲蒙武也为秦将,曾任秦内史,与秦将王翦联手灭掉楚国。作为世代名将之后,其对秦王朝的忠心也让其绝不会做出任何谋逆之事,所以,当公子扶苏自尽后,蒙恬的命运也就随之终结。



是因为他们看出来扶苏太过于优柔寡断,也太过于心软,并不适合做皇帝。

因为他们和太子扶苏一样也是特别愚忠之人,在扶苏自杀之后他们也就跟着自杀了。

  • 古代边关将军手握重兵,他们为什么不会造反?
    答:2.兵力 其次是兵力。比如说秦朝时期,戍边的蒙恬手握三十万大军,这里所说的三十万,就真的是说他手里有三十万可以上战场实打实的杀敌的那种军队吗?未必。有些时候,兵力总数并不是说这些所有人都可以对敌的,其中可能还包括一些只能负责后勤工作,不能扛刀骑马跟敌人拼命的,还有懂医术负责治疗的,打...
  • 解密:手握30万重兵的秦朝名将蒙恬为何不造反?
    答:蒙恬一着急,情况很可怕。使者不敢下手了,连忙请示秦二世。秦二世接到了蒙恬的上书,“胡亥已闻扶苏死,即欲释蒙恬”,还真的想要释放蒙恬。是赵高从中作梗,害死了蒙恬。胡亥为何原谅蒙恬,赵高又为何要还是蒙恬呢?因为蒙恬还有一个弟弟叫做蒙毅,两人一内一外,深得秦始皇信任。两人都是将军,掌握...
  • 手握重兵的大将蒙恬乖乖受死,为啥他不扶持扶苏?
    答:诏书要求蒙恬自杀,蒙恬却不愿自杀,而是交出兵符,自入阳周监狱,等待秦始皇另行发落。结果,胡亥又派使者到阳周,杀死了蒙恬。历史是鲜血书写的,忠义敌不过奸诈,坦荡敌不过阴谋,蒙毅、蒙恬也好,韩信、彭越又如何,岳飞、岳云又如何,哪怕手握重兵,一个阴谋就可让你命丧黄泉 ...
  • 为什么蒙恬和扶苏手握重兵却没有造反?
    答:秦始皇希望自己的后代能够将秦朝延续千秋万代,但这一梦想在一次出巡中破碎,在这次出巡中秦始皇去世。秦始皇去世之后他身边的胡亥、赵高、李斯将消息封锁下来,并篡改诏书让胡亥继位。当时扶苏与蒙恬都手握重兵,于是他们以秦始皇的名义派人传达文书给扶苏。扶苏接到文书后直接自杀,文书上说扶苏与蒙恬耗费大量...
  • 名将悲歌:手握三十万精兵的蒙恬为何不举兵反抗?
    答:蒙恬却对判决产生了怀疑,强烈请求申诉。 赵高惟恐掌握兵权的蒙恬再次走向权利中心,就暗中陷害蒙恬弟兄。在赵高的陷害下,秦二世先杀死了蒙恬的弟弟蒙毅,后派使者对蒙恬说:“你的罪过太多,你弟弟蒙毅的罪过也都可以牵连到你。你自己想想你应该受什么惩罚吧。”蒙恬喟然长叹:“是啊,我罪孽深重,本来...
  • 秦朝的蒙恬将军为何宁愿自尽,也不愿意起兵反叛?
    答:蒙恬 可是赵高岂会容忍蒙氏兄弟?在他的规劝下胡亥下定决心除掉蒙氏兄弟,派使者前往阳周杀死蒙恬。当使者到达阳周,传达了胡亥的命令,命蒙恬自尽。蒙恬知道这一次劫难是躲不过去了,那么为何他没有选择起兵谋反呢?虽然他手握三十万重兵足够其反叛秦朝,但是出自将军世家的蒙恬深知忠义的重要性,这一信仰...
  • 蒙恬被胡亥赐死,手握三十万重兵为什么不反抗呢?
    答:赵高胡亥等人不达目的不罢休,又派人来见蒙恬,命令他自尽。说蒙毅犯了重罪,依法牵连蒙恬。蒙恬感叹道:“从我家祖上开始,为秦国效命尽忠,已经三代人了。到我这里,统领士兵三十多万,今天我虽然被囚禁在这里,但是只要我愿意,凭我的势力,也足够掀起叛乱!然而我宁愿死去也要坚守忠义,是不想...
  • 为什么蒙恬宁愿被枉杀也不愿意反叛?
    答:但是他没有选择反叛,因为忠和义,他祖辈给他的教育和思想都是忠于朝廷忠于国家和百姓,如果起来反叛,必定会伤及百姓利益,造成无辜的死伤,严重一点还会威胁边疆稳定,给匈奴趁机而入的机会,所以,蒙恬大将军再三斟酌还是选择牺牲小我成就大我,他选择自己被枉杀,来维持社会太平,百姓安康。
  • 蒙恬怎么死的 手握重兵的蒙恬为何赴死而不反
    答:于是吞药自杀。千百年来,人们一直有这样一个疑问:当时蒙恬手握秦国最精锐的30万大军,且身在军营,就算在被囚阳周时,他自己也说:“今臣将兵三十余万,身虽囚系,其势足以倍畔……”那么他为何没有引兵南下呢?那样的话赵高、李斯和胡亥必定死路一条。可是他却选择了吞药自杀。笔者认为,这主要...
  • 古代守卫边疆的将军,手握兵权为什么不敢谋反呢?
    答:在盛世之中,朝廷为了避免外敌入侵,都会派心腹大将前去驻守边疆。当年秦始皇派蒙恬修筑长城,并掌握三十万大军,同时也是为了抵抗匈奴入侵。远离京城甚远的边疆,可谓是''山高皇帝远'',手握重权的将军,便是''最高指挥官''。既然如此,为何他们都不愿意起兵谋反呢?带领将士投奔境外部落,或是杀入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