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往哪里去? 地往哪里流? 利益如何分配? ———苏南: 土地整治破“三难”———苏南:土地整治破“三难”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21
人往哪里去? 地往哪里流? 利益如何分配?———苏南: 土地整治破“三难”

这里涉及两个问题,一是居住到哪里,二是搬迁农户的从业问题。
自发放“致万顷良田建设工程拆迁户公开信”半个多月后,指前镇东浦村汤家棚、戴家棚、杨家棚、戴家村、袁家村、烘头村6个居住点所有搬迁户,就全部带着对故土的依恋和新家的憧憬,举家迁徙,或租房,或借住作为过渡,没有一人一户上访。
都说拆迁是个大难题,但在指前镇专门成立的综治工作中心等多个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万顷良田建设工程”一期拆迁难题迎刃而解,村民变“要我拆迁”为“我要拆迁”———这让国土资源部和省国土资源厅领导也连说“不简单”。
“万顷良田建设工程”为省重点工程,金坛市确定搬迁补偿标准参照《关于省交通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征地补偿安置的实施意见》,并结合关于扬溧、常宁高速公路(金坛段)征地拆迁补偿指导意见,坚持“就高”和“面上平衡”的原则做好安置费测算。同时,明确镇政府为拆迁主体,组织实施村庄搬迁工作。
金坛市国土资源局局长管卫忠介绍,为充分体现搬迁安置工作的公正、公平,该局先后组织人员赴大丰、无锡、江阴等地学习交流,再经前期认真调研,拟定出货币安置、集中安置和养老安置3种方式,由搬迁户自主选择补偿安置方式。初步调查,1153户中选择货币安置的有204户,需要进行集中安置的有815户,进养老院的有134户。金坛市编制的“万顷良田建设工程”规划方案,对这3种安置方式享受的政策均有明确标准。
为切实保障搬迁农户的合法权益,金坛市国土资源局3月28日在指前镇召开“万顷良田建设工程”方案听证会,对搬迁安置补偿等重点内容进行听证,充分听取群众意愿与想法。听证会后,国土资源部门经多次与镇政府、建设局、规划局商讨,对搬迁安置补偿进行合理化修改,明确在参照搬迁补偿标准的同时,由房地产估价中介机构对搬迁房屋进行公开估价,对安置房建设户型下发调查表征求农户实际需求。在项目区公示安置房规划效果图与户型,对搬迁农户发放搬迁公开信,明确搬迁标准、要求、时间、奖励政策等,做到搬迁安置补偿公开透明。为鼓励农户到集镇小区集中安置,建议市政府集镇安置价格为每平方米500元,此项惠民政策得到搬迁户的欢迎,纷纷要求到指前集镇小区安置。
昨天,记者在位于指前镇派出所西侧的东浦片农民公寓安置小区建设现场看到,金坛建安公司的建筑工人正冒高温加紧施工,68.2平方米到124.6平方米7种户型的107套住宅,12月底将从“效果图”变为“现实版”,交付一期搬迁户。
原先住在杨家棚的殷洪方家中两间平房70多平方米,这次选择集中安置,认准了119.8平方米的户型,他兴奋地说:“住比原先宽敞,孩子上学也方便多了。”
村干部陈洪金介绍,这次安置有个原则,原先人均不足40平方米的农户,按人均40平方米标准享受安置政策,“村上有好几户沾了政策的光呢,并且绿化、水井、水泥地坪、搬家过渡、电话移机等,都有不同标准补偿。”
安居才能乐业。根据搬迁人口年龄统计,金坛市对不同年龄搬迁人群搬迁出来以后的基本生活保障,作了统一考虑: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可纳入基本养老保险体系;反之,则享受土地流转后的部分收益。同时,市镇两级加大劳动力培训力度,促使已转移的劳动力或返聘到流转土地承包方务农,或进入市镇企业务工,或自主创业经商等。
实际上,指前镇是金坛市的建筑强镇和纺织大镇,很多男劳力常年随建筑公司在国内大中城市施工,女劳力则分别进入毛纺厂、针织厂等企业上班。
“就是脱离了土地,人反正也不会闲着。”陈洪金笑着这么说。
地向哪里转?
总面积15584.15亩,估算总投资16646.98万元,分三期实施,3年后项目竣工将建成“田成方、渠相连、沟配套、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的集中连片高标准农田8255.4亩,新增耕地2133.7亩。
这是一幅即将展现在金坛人民面前的“万顷良田建设工程”的动人蓝图。
千方百计筹措建设资金,千方百计做好村民搬迁工作,还有关键的一步,那就是在千头万绪中明晰工程出路:未来的土地怎么流转?
“在前期调研基础上,我局会同市委农工办和指前镇政府制订了土地经营承包权流转方案,几经上下,反复论证,征求意见,确保方案科学可行。为此,我们共同确定了三条基本原则: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规范有序、集中连片的原则;以人为本、维护农民利益的原则。”金坛市国土资源局局长管卫忠这样介绍说。
在具体操作时,金坛市拟定了“让渡”和“转包”两种土地流转方式。让渡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约有近200户,他们将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换社保;更多的农户则选择转包,将土地经营权全权委托给村委会进行集中流转,镇成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村成立土地流转服务站,积极引导农业品牌企业实现规模化经营。
指前镇综治办主任钟罗根介绍,5月该镇成立的拆迁安置和土地流转指导工作小组同时开展工作,后者由农经、土地、农林、财政、司法等部门工作人员全程参与,负责对土地流转工作的政策、法规进行宣传,让农民吃透精神,了解政策,提高对土地流转目的、意义的认识,并开展全面普查,建立土地档案,对普查结果予以公示。目前,一期工程涉及的东浦村8、10两个村小组土地流转工作正有序进行。
“土地委托流转是农户将土地经营权全权委托给村委会进行集中流转,形成成片规模,首先由农户向村委会申请委托流转,村委会承诺兑现农户最低流转利益,双方签订委托流转协议,其次由村委会对外发布土地承包信息,与有意向的承包方洽谈,双方签订流转合同,土地流转收益金再由村委会全额转分到委托农户,村委会提供无偿服务,不收取任何服务费用。这有利于村组集中对土地规模经营的引导和管理,减少土地流转中间环节,缩短工作时间,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促进高效农业发展。”东浦村土地合作社副社长陈洪金介绍说,“现在村上已流转土地1020亩,除一名王姓安徽种粮大户种植247亩外,本村村民吕田祥、吕福福、虞德成、虞小平4人最多承包102亩,最少24亩,共计202亩。芦庄圩的丁吉林开口想要100亩,看情况最多只能给他一半了。”
地处长荡湖畔的指前本是种粮的好地方,早在1914年,指前标米就参加巴拿马国际博览会获得金奖;1952年,邻近东浦村的庄阳农业生产合作社曾因水稻增产六成而受到毛泽东主席亲笔复信嘉奖。“建设万顷良田工程,打造中国标米基地”,金坛市借实施这一“有效集聚潜在资源,有序统筹城乡发展”工程良机,因地制宜打出响亮的口号,让国土资源部和江苏省国土资源厅领导大为赞许。而正是冲着这鼓舞人心的口号,金坛市江南春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单爱娟对正在整治的集中连片土地也表示出浓厚的兴趣。
作为金坛市农业龙头企业,江南春米业有限公司带动农户800多户,近几年加工生产的“苏”牌大米在沪宁线声名鹊起,在上海名优农产品展销会上成为抢手货而获产品畅销奖,并被指定为钓鱼台国宾馆宴会特供大米,去年底获“江苏省名牌产品”称号。公司无公害大米和有机米种植基地,正是建在指前镇的庄阳村。随着生产能力和规模的扩大,江南春米业公司急需更大的优质大米种植基地加以支撑和发展。
听说东浦村即将启动“万顷良田建设工程”,敏感的单爱娟早在3月底就先后到农林局、国土资源局了解情况,并初步拿出扩大优质糯米(标米)种植方案,得到市领导的认可。
“我看中的就是整治出的连片集中土地,可以实现规模效应,发挥我们种子公司人才资源优势,由育秧公司繁种育秧2万亩以上,带动更多农户种植优质大米,做大‘指前标米’这篇文章!”单爱娟就土地流转细节正与镇村进一步协商,她对此很有信心。

江苏大学属于容易被忽视的好大学,江苏大学在双非(非985,211)一本院校里属于相对来说算好的大学,毕竟由多所大学合并共建的大学(由原江苏理工大学、镇江医学院、镇江师范专科学校合并组建)。



江苏省内的高校基本都有一个鼎,这是江苏省政府送给当年9所从国立中央大学分出来的高校,证明同宗同源,分别是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江苏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和江南大学。



可以说江苏大学是从当时亚洲第一的学府中脱离出来,根正苗红,并被国务院确立为88所重点大学。



扩展资料
江苏大学师资力量:截至2019年4月,学校占地面积3000余亩,建筑面积120万余平方米;设有25个学院;拥有1所直属三级甲等医院;在校生37600余人;专任教师2600余人。
拥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6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2019中国大学评价》,学校综合排名列全国第41位。
截至2019年4月,学校先后与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奥地利、日本等地区的154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与奥地利格拉茨大学共建了孔子学院和汉德语言文化中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江苏大学

经济发达的苏南土地整治起步较早,1995年起,苏州吴江、常熟、张家港和常州武进、无锡江阴等地以土地整理为抓手,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进入21世纪特别是2008年以来,苏南新一轮土地整理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抓手,依托“万顷良田建设工程”,探求破解“城乡二元结构”,解决土地整治“三难”命题:人往哪里去?地往哪里流?利益如何分配?2010年6月中旬,记者就这一问题到江苏镇江、常州、苏州等地作了调研采访。

———编者

城镇化,要让农民满意

“万顷良田建设工程”让农民“一步到位进城”,大部分农村劳动力在城市就业、安家。

如织林立的脚手架,热火朝天的建筑工地。记者来到镇江新区项目施工现场,不由得被这里恢宏的建设场景所震撼。

“30栋多层、12栋小高层住宅已封顶,今年11月底确保65万平方米安置房竣工入住。”指着拔地而起的楼群,镇江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经山河告诉记者:“未来3年,这里将建成全省规模最大的农民安置房住宅小区。”

经山河介绍,小区建筑面积160万平方米,要建300余栋小高层和多层住宅,同时配建邻里中心、幼儿园、绿地等配套设施6.8万平方米,将集中安置18个行政村的7826户农民,可入住4万多人。预计明年上半年竣工,整个投资近40亿元。

“好家伙,这规模快赶上北京天通苑啦!”记者不禁感叹。

如此气派之“大手笔”,出自“万顷良田建设工程”。

以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为抓手,通过对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通过将农村居民整村迁移到城区现代化小区,提升群众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通过建成大面积、连片高标准农田,优化区域土地利用布局,实现“农地集中、居住集聚、用地集约、效益集显”的目标。这就是江苏省加快城镇化进程中力推的“万顷良田建设工程”。据介绍,目前全省已有20多个县(市、区)在试点。

镇江新区“万顷良田建设工程”项目区总规模5.59万亩,通过对新区下辖的三个镇、两个街道、18个行政村进行整村搬迁、土地综合整治,可增加农用地8277亩,新增耕地3957亩,建成近6万亩的连片高标准农田。

显然,这一系列政策都是政府在设计,农民成为被设计者。我们想亲耳听听农民的声音,看农民到底是怎么想的。

记者调查走访了丁岗镇部分村民。实录如下:

丁岗镇留村村主任聂鸣:我村有4000多亩地,前年统计抛荒800多亩。村里青壮劳力95%外出打工,全村基本没有纯农户。留在家里种田的也是种“面子田”、“懒汉田”,不指望它赚钱。不少人家请外地人来种。地种不好,撂在那里不尴不尬的。这种情况,政府不推动改变,靠农民推动,不大可能。

去年,搞“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大家积极性很高。一期工程我们村整了1000亩耕地,增加了1/4的面积。拆迁的时候,家家户户宅基地带院子,从一砖一瓦到院子里的果树、菜园子,政府都给了补偿。承包地入了股,农民不种地,每亩地还能拿到800块钱(年)。整理多出来的土地,还能参加第二次分配,这么实惠的事,农民当然欢迎了。

章村村民王明华:我是纯农户,种了快40年田了。我家5亩地分在5个地方,下一次田要走几公里路,种地效益低,挣不了几个钱。前几年,我买了台收割机,帮人种田,增加点收入。搞万顷良田,我家老房子拆了,政府补了近40万元,“上楼”后(指安置到新居点),分了两套新房子,一套自己住,一套给父母,还富余10多万元。我现在做梦都在想,用这笔钱买台车,搞运输。

留村村民殷荣春:我家承包地加自留地,一共5亩6分田。儿子在镇江公司里上班,家里的地先前全交给外地人种。每亩地纯收入最多500元。现在家里的田全部流转了,按照800块一亩(年),每年补给我家近5000块钱。原先我家宅基地有225平方米,院子有6分,现在拆掉了,补偿我30万元。新建的房子分给我两套,一套140平方米,一套85平方米,两套房子花去23万元,还余六七万元,简单装修钱够了。大房子我们自己住,小房子打算出租。楼房虽然空间小了点,但总的生活质量还是提高了。“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对我们农民是件大好事,它是一步到位,起码缩短了一代人进城的时间和成本。

通过现场采访,我们感受到殷荣春说的“一步到位进城”的内涵和深意。这个现代化的生活社区,最大限度地考虑了农民的工作、生活、学习、娱乐便利;以商业建设为主,引导消费,培养商业氛围;每个小区均有物业管理用房、社区用房、地下室、人防、污水垃圾处理等相关配套设施。所有可能遇到的问题,设计者都想到了。更重要的是,90%以上的农村劳动力能在城市就业。今后,他们真的可以在城里安居乐业了。

土地,流向集约

整合土地资源,需要经济实力,应审慎、理性、规范,减少“过程性浪费”。

去年6月,常州金坛启动全省第一家试点,一年多来,“万顷良田建设工程”这一有效集聚资源、有序统筹城乡、破解“双保”两难的举措,一直在稳健运行。它延续了苏南多年前提出的“三集中”理念,同时又有创新和发展。江苏省的项目负责人说,现在的“集中”不同于以往,过去是从小的自然村拆并到行政村,从行政村再拆并到集镇,“农民进城”的过程就是多次拆房、建房的过程。而现在,是将农民直接转移到中心镇,减少了“过程性浪费”,实现最大限度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在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夏鸣看来,冲破现有农民分散居住、资源分散经营对生产力发展的束缚,改变原有资源空间布局和配置方式,让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合理匹配,是城镇化的目标取向。“未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农业生产必然实行规模化、产业化、机械化,农村人口必然大量集居城镇,减少村庄。把握城乡统筹发展的总体目标,现实的路径选择应当摈弃权宜之计,少作无效投入,避免走弯路。”江苏省算了一笔大账:通过实施“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将建成集中连片、基础设施配套的高标准农田2万公顷以上,新增耕地面积600公顷以上。同时实现工业向园区集中、居住向城镇集中,加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

与一些地方为增加建设用地指标,无视农民意愿动辄“拆村并居”的急功近利相比,苏南显得更为审慎、理性和规范。

夏鸣:“‘万顷良田建设工程’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性工程,蕴含着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理念。通过资源集聚产生的聚合效应,提升一产、支撑二产、繁荣三产,破解城乡二元矛盾,促进城乡统筹。”

镇江市副市长李小平:“保护耕地、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满足产业发展和城镇化需要,这三块成为政府力推‘万顷良田建设工程’的综合动因。当然前提是要时机成熟。镇江非农产业的比重已超过90%,大部分农户已不再主要靠种地增加收入。土地整治调出来的土地能迅速满足当地产业发展、城镇化和农民就地就近就业的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才可稳步推进。”

镇江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黄毅:“整合土地资源,需要政府巨大的财力投入。人均GDP超过1万美金的,可以考虑做;人均GDP只有三四千美金的,最好不要做。因为财力不够,政府容易不自觉地从农民的土地上攫取利益,从而引发社会问题。眼睛只盯着‘土地’,不系统考虑解决‘三农’问题,绝对行不通。”

苏州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张文根:“我们始终强调一点,宅基地和村庄整理后节约出来的土地,首先用于补充耕地和安置农民,余下的建设用地,只能在项目区内自行调剂消化,不允许跨区置换。我们的目的是优化用地布局,而不是‘卖指标’”。

据了解,“万顷良田建设工程”所有的试点方案都经过了专家评审、公示、听证、省辖市政府初审、省国土资源厅审核等重重关口,而且项目区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城乡一体化规划紧密衔接,确保“耕地面积不减少,建设用地不增加,农民利益不受损,国土规章不违背。”其中最容易出问题的挂钩指标的管理、使用,都严格按照国土资源部有关文件执行,程序规范,试点有序。

农民利益永远第一

保障农民土地权益,就业性收入、保障性收入、财产性收入———三块收入给农民“托底”。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动农民的地,首先要考虑如何确保让转移的农民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变换身份得实惠。”一路采访,记者接触到的许多基层国土局长、项目负责人都这么说,看来他们脑子里确实挂了这根“弦儿”。

增减挂钩,最主要的资金来源是土地。腾出来的地怎么用,用在哪儿,土地增值收益如何分配,成为考验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的试金石。

记者走访的几个市,都制定了明晰的政策,使农民土地权益从三方面得到保障:一是以村为单位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将农民承包田和自留地的经营权以入股形式集中起来,统一发包给专业公司经营,收益归农民所有;二是对整理后新增的耕地确权给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收益按合作社章程进行分配;三是将部分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用于建设标准厂房,实现集聚集约开发和产业配套提升,收益仍归村土地股份合作社。

常州新区“万顷良田建设工程”位于孟河镇、西夏墅镇境内,项目总投资约13亿元,目标有三:建成高标准农田2.3万亩,新增耕地面积2000余亩;通过居民点和独立工矿地拆迁增加农用地1609亩;新建安置房53.88万平方米,集中安置两个镇12个行政村2700多农户。

新区政府正着力打造两个平台:投融资平台和土地流转平台。以土地流转为例,所涉及的12个行政村全部成立了具备法人资格的股份合作社。为确保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民权益不受损,约法三章:一是流转资金不低于500元/亩(这个标准是根据前三年农民种田收益测算的)。二是建立递增机制,5年一个周期,按20%比例增长。三是国家给的政策性补贴全部归农民。也就是说,土地经营权流转了,农民的收益权没有改变。

新区农业局局长范春苟:“废弃地变良田,对多出来的耕地收益,按‘四三三’比例分配,即40%归村民,30%作为合作社工作经费,另外30%作为风险备用金,万一企业倒闭,合作社可以用风险备用金,支付农民收益。”

镇江市副市长李小平:“原来农民都有自留地,不用买菜吃。进了城,如果与市民同样价钱买菜,他肯定不愿意。我们想了个办法,在整治后增加的耕地里,安排一定面积的蔬菜基地,给新区农民使用。还有,物业管理费不要农民掏,由集体公共资产补贴;建立公共社区,满足农村婚丧喜事等公共服务需求。类似的问题,我列出了20多个,做梦都在考虑怎么解决。总之,农民变市民的过渡期,政府绝不能做‘甩手掌柜’”。

与有的地方“围着指标打转转”的“挂钩”动机形成对比,苏南基层政府对农民土地权益以及社会和谐问题的关注度显然更高。除了耕地“红线”,农民的权益保障底线,构成了约束政府行为的另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

“今后,我们有一块就业性收入,有一块保障性收入,还有一块财产性收入,有这三块收入‘托底’,再加上政府社会公共福利体系的不断完善,我们农民的城镇化之路,当真是条幸福路呢。”农民殷荣春如是说。这话也说出了苏南大多数农民的共同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