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北伐是对是错?为什么?对或错在哪?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30
诸葛亮北伐是对是错?为什么?对或错在哪?

对于诸葛亮,争议最多的就是北伐,很多人觉得诸葛亮最大的错误就是北伐,不但没有成功还大大消耗了国力,导致蜀国国力的衰退落得灭亡的下场.我认为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诸葛亮北伐是完全应该做的只是难度太大没有成功而已.首先,从北伐本身来说并不是完全没有希望的,有几次还取得了重要的突破只是因为各种原因而导致了流产.其次,诸葛亮北伐的主要目的当然是要攻取长安进一步灭掉曹魏,以攻代守只是附带的一个有利条件,诸葛亮很有自知之明,他知道不抓紧时间去攻取曹魏的话,蜀国和曹魏之间国力差距只会越拉越大,这就和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的道理是一样的,并不是穷人钱少了而是他们相对于富人来说差距更大显得更穷了,也好比是做股票在牛市里操作差不多的前提下本金很多的人和本金很少的人的资金虽然都在增长但差距只会越来越大.所以不趁差距还没被再次拉大而闷头只顾发展的话到头来取胜的概率更小,进攻或者固守的难度更大.明白这个道理以后诸葛亮就要一次又一次抓紧一切时间和机遇北伐,虽然他知道每失败一次或是拖延的时间越久下一次取胜的难度就越大.但他在条件还尚可的情况下还是应该选择继续北伐.不扩大就灭亡,只抓生产而不寻求扩张只能拖延被灭亡的时间.这么做也是长久保住蜀国的唯一出路,要不就象东吴一样,以固守为主,到最后根本就没有取胜的希望.所以说北伐的结果虽然是失败了,但做这件事的本身是正确的.

根据史书记载,诸葛亮亲自指挥的北伐战役实际共有五次,分别是:
228年1月出祁山,后因街亭兵败退军;
228年12月出散关攻陈仓,20余日未下粮尽退兵;
229年春,进攻占领阴平、武都两郡而归,双方未交战;
231年2月出祁山,后因粮尽退兵;
234年经斜谷出五丈原,后因诸葛亮病死而退军。
另有230年7月防御魏军对汉中的进攻,双方因大雨未交战,后来蜀军的反击作战史书未记载诸葛亮直接参加。
本文从军事历史的角度对其中的第五次北伐战役进行一些分析,其中一些分析与目前普遍认同的观点不同,特提出来讨论。

一、 役前的局势
蜀国自231年6月第四次北伐撤兵后,已经有两年半左右的时间没有大的军事行动了。因此蜀军此时不仅已经补充了第四次北伐的作战消耗,估计实力还有所增强。其中233年进行了平定南夷豪帅刘胄反叛的小规模作战。诸葛亮又使用木牛、流马将粮草运输至斜谷口一带,并沿斜谷建立粮仓,为下一步的军事行动做好了准备。
魏国在西线一直采取守势,没有与蜀国发生大的冲突。但是在东线,这两年连续与吴国有中等规模的作战。
吴国在这段时间里,一直不断向魏国发动中等规模的军事行动,其中233年吴主曾亲自出动进攻合肥新城,没有获胜。
鉴于以前吴蜀双方对魏军事行动的不统一,此次专门进行了协调工作,约定双方同时发动大规模进攻,使魏军东西不能兼顾。

二、战前双方部署
由于此前蜀军连续多次进攻魏关陇地区,魏国已经逐步在该地区建立了稳定的防线。当时双方在关陇地区的兵力部署大致是:
魏军:大将军司马懿、杨武将军郭淮率西线主力兵团屯于长安一带,5万人左右;
征蜀护军秦朗(由魏明帝派来增援)率2万人随后赶到战区;
另外在陇右的天水郡、祁山等地大约还有防御部队1~2万人,由于距离远,没有参战。
故魏军在西线的总兵力约9万左右。其中参加本次战役的兵力为7万人左右。
由于近三年西线没有什么军事活动,所以魏军在西线保持的基本兵力属于中等水平。考虑到魏军利用秦岭有利地形作防御作战,这些兵力已经足够了。《中国军事史》则估计魏军兵力不少于7万人。但是准确数字无记载。根据魏明帝严令司马懿在西线坚守不战,估计在西线是蜀军兵力占有一定的优势。

蜀军:蜀汉丞相诸葛亮、前军师征西大将军魏延、护军杨仪、征西将军姜维、讨寇将军何平、将军马岱等统大军出斜谷进军关中,
总兵力号称10万人,实际估计8~9万人。(根据《资治通鉴卷七十二》的记载)
由于吴蜀建立了同盟关系,蜀军可以集中所有兵力与北线,除去汉中的少量留守、成都和南方的一些部队外,其余应都在这里了。由于蜀军前面恢复了近三年的时间,总兵力应当在11万左右。

蜀军战役企图:考虑到陈仓已经成为坚固的要塞,而远出陇右难于及时形成对魏国的威胁和与吴国的协同进攻,加上魏军两线作战兵力不足,因此本次战役,诸葛亮冒险出斜谷直接进攻关中的中部地区。
魏军战役企图:由于东、南线吴军的三路进攻对魏国威胁更大,因此魏明帝集中主力先迎战吴军对合肥、襄阳、广陵的进攻,以部分兵力增援西线,在西线依托有利地形坚守,以尽量避免两面作战的不利局面。

三、 战役实际进程
在第一、二次北伐失败后,诸葛亮从第三次北伐开始,改变了基本战略——不以夺占魏国城市为重点,而是以围困魏国战略要点,诱使魏军来援,自己控制强大的机动兵团以求在野战中歼灭魏军的主力。本次战役诸葛亮依然采取这一战略,希望寻求魏军主力决战。
公元234年2月,蜀军开始自汉中沿斜谷向关中地区进兵。由于秦岭谷道崎岖难行,直到4月蜀军才到达关中的郿一带。
此时,司马懿率军渡过渭河,在渭河南背水筑垒坚守。
司马懿认为,如果蜀军依山东出武功,魏军的形势将比较困难;若蜀军西上五丈原,则魏军就没有什么危险了。
诸葛亮率军出谷后,看到魏军已经沿河筑垒坚守,于是西上五丈原。
魏将军郭淮认为蜀军下一步将自五丈原北进,占领北原,以切断陇道,威胁魏国的陇右与关中之联系,迫使魏军与其决战。因此建议抢先占领该地。司马懿于是派郭淮率部进占北原。
当郭淮占领北原后正在修筑堡垒时,蜀军前军已经开始向北原进攻了。在郭淮发起反击后,蜀军的这一计划没有成功。
接着,诸葛亮率大军假装向西前进,许多魏将均认为蜀军将进攻西面的防区。郭淮判断蜀军如此明显地西进,必定是声东击西,希望魏军主力西援,好趁机向东进攻阳遂。果然后来蜀军趁夜猛攻阳遂,由于魏军已有准备而没能成功。
这时的形势是:蜀军在五丈原一带的渭河南岸地区占据了一块阵地,其东面是司马懿的主力沿渭河一线筑垒坚守,其北面是郭淮军依托北原的地势筑垒防御,其西面是坚固的陈仓要塞。只有南面是通往汉中的斜谷。
从5月到8月,诸葛亮多次向魏军挑战,但是魏军坚守不出,这样渡过了100多天。期间诸葛亮考虑到魏军希望等蜀军粮尽自动撤兵,于是在当地进行屯田。
8月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军营中。蜀军开始撤退。司马懿得到消息,开始准备发起追击,结果被蜀军打出的诸葛亮旗号所欺骗,担心这是蜀军的诱敌之计,又放弃了追击。等到得知确实情报后,蜀军已经安全撤走了。
整个战役到此全部结束。自234年2月到8月共历时7个月。

对于诸葛亮,争议最多的就是北伐,很多人觉得诸葛亮最大的错误就是北伐,不但没有成功还大大消耗了国力,导致蜀国国力的衰退落得灭亡的下场.我认为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诸葛亮北伐是完全应该做的只是难度太大没有成功而已. 首先,从北伐本身来说并不是完全没有希望的,有几次还取得了重要的突破只是因为各种原因而导致了流产.其次,诸葛亮北伐的主要目的当然是要攻取长安进一步灭掉曹魏,以攻代守只是附带的一个有利条件,诸葛亮很有自知之明,他知道不抓紧时间去攻取曹魏的话,蜀国和曹魏之间国力差距只会越拉越大,这就和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的道理是一样的,并不是穷人钱少了而是他们相对于富人来说差距更大显得更穷了,也好比是做股票在牛市里操作差不多的前提下本金很多的人和本金很少的人的资金虽然都在增长但差距只会越来越大.所以不趁差距还没被再次拉大而闷头只顾发展的话到头来取胜的概率更小,进攻或者固守的难度更大.明白这个道理以后诸葛亮就要一次又一次抓紧一切时间和机遇北伐,虽然他知道每失败一次或是拖延的时间越久下一次取胜的难度就越大.但他在条件还尚可的情况下还是应该选择继续北伐.不扩大就灭亡,只抓生产而不寻求扩张只能拖延被灭亡的时间.这么做也是长久保住蜀国的唯一出路,要不就象东吴一样,以固守为主,到最后根本就没有取胜的希望. 所以说北伐的结果虽然是失败了,但做这件事的本身是正确的.

  • 诸葛亮北伐是对是错?为什么?对或错在哪?
    答:对于诸葛亮,争议最多的就是北伐,很多人觉得诸葛亮最大的错误就是北伐,不但没有成功还大大消耗了国力,导致蜀国国力的衰退落得灭亡的下场.我认为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诸葛亮北伐是完全应该做的只是难度太大没有成功而已.首先,从北伐本身来说并不是完全没有希望的,有几次还取得了重要的突破只是因为各种原...
  • 放到现在来看,诸葛亮执意北伐,到底是对是错?
    答:是对的!正确的,北伐的意义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团结人民,联合外国;二是诸葛亮的政治理想:恢复汉朝,回归旧都。我们来谈谈让人团结的问题。刘备、诸葛亮等人进入四川,属于 "外国政权"。刘备是北方人,他的部下属于北方集团。诸葛亮在荆州居住多年,属于荆州集团。这两个集团闯入四川,推翻了刘焉,夺取...
  • 诸葛亮北伐是战略性错误,其实应该伐吴吗?
    答:诸葛亮北伐并不是战略性错误,而是完全正确的决定。按照当时的局势及魏、蜀、吴三国的实力来看,诸葛亮只能选择与吴国联合,向魏国进攻,这也是他在隆中对的时候,就与刘备设计好的战略方针,下面就详细说一说诸葛亮选择北伐的根本原因及这种选择的正确性。为了证明蜀汉政权的正统性,必须选择北伐现在我们提...
  • 诸葛亮北伐是对是错?
    答:第一:战略方针的失误,刘备即使占据荆州和西川,一路由荆襄北进,一路再出祁山,直到宛城、洛阳,之间的距离太远,战略上配合作用并不大。第二:就天时来说,曹魏有统一的中原大地,早已具备安定的后方,兵多将广,后备力量充足,又率先迎来汉献帝,把握住了先机,充分占有了天时。而西蜀成气候太晚,...
  • 诸葛亮北伐到底对不对?
    答:诸葛亮可以说是人臣的楷模,关于他的北伐向来争议颇多.就我个人观点而言,我认为是对的:蜀国偏安于西南边陲,是三国中力量最弱的.诸葛亮处在这种环境中要么被困死,要么奋力一博,以攻待守,当然他选择了后者.从结果看虽然北伐没有取得他预期的成功,但也在很大程度上托住了魏国,使得蜀汉政权在诸葛亮死后...
  • 历史上,诸葛亮北伐到底是对还是错
    答:对的,按照历史来说,刘备是汉室,是正统。诸葛亮北伐一方面是对刘备知遇之恩的报答。另一方面我觉得也是促进发展之举。书中所说,诸葛亮在出山之前就已知事不可为,但仍然出山。北伐对于蜀国的国力消耗很大。如果蜀国固守不出,晋的统一会有很大难度的 ...
  • 同学诸葛亮北伐策略正确还是错误?
    答:诸葛亮采取北伐的措施,在当时来看是正确的,主要理由有以下几点。第一是北伐是邻居蜀汉政权内部的有利武器,通过北伐可以把人心并不团结的蜀汉政权凝聚到一起,全国上下一心。其二是北伐是证明蜀汉政权正统性的唯一手段。蜀汉政权自称是汉政权的延续,而无论是东汉和西汉定都长安和洛阳,而不是成都,为了...
  • 诸葛亮临死前的北伐伐魏到底对不对?
    答:诸葛亮可以说是人臣的楷模,关于他的北伐向来争议颇多.就我个人观点而言,我认为是对的:蜀国偏安于西南边陲,是三国中力量最弱的.诸葛亮处在这种环境中要么被困死,要么奋力一博,以攻待守,当然他选择了后者.从结果看虽然北伐没有取得他预期的成功,但也在很大程度上托住了魏国,使得蜀汉政权在诸葛亮死后...
  • 诸葛亮执意北伐是对是错?诸葛亮没有别的选择了吗?
    答:这样,解除了北伐的后顾之忧。 有些人一直以为 诸葛亮 的北伐误国误民,使得蜀国民生凋敝,最终亡于晋。其实结合当时的环境分析,北伐是必须的。 从表面看来,当时天下呈三分之势,相互牵制。但实际上,在 刘备 东征失利后,蜀汉的形势是最严峻的。亭一战,大军死伤过半,本来就危险的蜀汉犹如雪上加...
  • 诸葛亮北伐是战略性错误吗?
    答:所以诸葛亮的北伐是正确但没有成功的策略。首先,我们必须要明确一点,那就是当时我国的资源是有限的,当时都说是“天下三分”,这三份“蛋糕”分别给了曹魏、蜀汉和东吴,但是很显然曹魏分到了最大的一块。而这个时候,摆在诸葛亮面前的就只有三条路,其一是去跟东吴抢占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