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吟唱的《梁甫吟》,具体内容是说什么的?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07
诸葛亮《梁父吟》内容是????

【梁甫吟 年代:汉 作者:诸葛亮】  
  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问是谁家冢,田疆古冶子。
  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谋,相国齐晏子。
  【注释】
  ①齐城:齐都临淄,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城北八里。 
  ②荡阴里:又名“阴阳里”,在今临淄城南。 
  ③累累:连缀之貌。这二句是说三坟相邻,坟形大略相似。 
  ④田疆古冶子:据《晏子春秋·谏下篇》载,公孙接、田开疆和古冶子三人,事齐景公,以勇力闻名于世。晏婴因他们三人,“上无君臣之义,下无长率之伦,内不以禁暴,外不可威敌,此危国之器也”。他劝景公设计除掉他们,景公同意了他的意见,因将二桃赠给三士,让他们计功食桃。公孙接自报有搏杀乳虎的功劳,田开疆自报曾两次力战却敌,于是各取了一桃。最后古冶子说:“当年我跟随君上渡黄河,战车的骖马被大鼋鱼衔入砥柱中流,我年少又不会游水,却潜行逆流百步,顺流九里,杀死了大鼋鱼。当我左手拿着马,右手提着鼋头跳出水面的时候,岸上的人们都误认为是河伯。我可以说最有资格吃桃子,二位何不还回桃子?”公孙接、田开疆二人听后皆羞愧自刎而死。古冶子见此,凄然地说:“二友皆死,而我独生,不仁;盛夸己功,羞死二友,不义;所行不仁又不义,不死则不算勇士。”因此,他也自刎而死。
  ⑤排:推也,这里是“推倒”的意思。南山:指齐城南面的牛山。 
  ⑥绝:毕,尽。地纪:犹“地纲”。“天纲”与“地纪”,指天地间的大道理,如“仁”、“义”、“礼”、“智”、“信”等。这二句是说三士文武兼备,既有排倒南山的勇力,并且深明天地纲纪的真谛。一说,三士以勇力出名,无所谓文,“文”当作“又”。这两句诗,似本《庄子·说剑篇》:“此剑上决浮云,下绝地纪。”《庄子》两句都是说剑,这两句都是说勇。“地纪”就是“地基”。
  ⑦一朝:一旦。 
  ⑧晏子:齐国大夫晏婴,历事灵公、庄公、景公三朝,乃齐国名相。
  【赏析】
  此诗为乐府古辞,属《相和歌·楚调曲》。一作《泰山梁甫吟》。“甫”亦作“父”。郭茂倩《乐府诗集》解题云:“按梁甫,山名,在泰山下。《梁甫吟》盖言人死葬此山,亦葬歌也。”这首古辞从写坟开始,保留了葬歌痕迹,但从内容看,与葬歌毫不相干,而是一首咏史诗,所咏为齐景公用国相晏婴之谋,以二桃杀三土的故事。故朱乾《乐府正义》解释说:“(此诗)哀时也,无罪而杀士,君子伤之,如闻《黄鸟》之哀吟。后以为葬歌。”指出它首先是“哀时”之作,成为“葬歌”是后来的事。据《晏子春秋·谏下篇》记载:春秋时齐国勇士田开疆、古冶子、公孙接同事齐景公,各有殊功。一次国相晏婴“过而趋之,三子者不起”,这使晏婴甚为难堪,便在景公面前进谗,说三人“上无君臣之义,下无长率之伦”,乃“危国之器”,应该除掉。景公以为然,便由晏婴设计,以二桃赐三人,让他们自己表功争桃。公孙接、田开疆先自报功劳,各取一桃,最后古治子说:“我的功劳比你们都大,桃子该给我吃。”说罢抽剑而起。公孙接、田开疆听了都感到羞愧,认为自己功小争桃,是贪,争得不对又不死,是无勇。于是二人退还桃子,自杀而死。古治子见自己动武争桃而使二人羞愧以死,也自责不仁不义接着自杀。
  历史上臣子因功高震主而被杀的事例极多,而此诗之所以以《梁甫吟》为题,特别选定二桃杀三士之事进行歌咏,是因为这件事太具有戏剧性了,太使人震惊了,能够引起人们更多的警觉和深思。 诗的前四句,先从位于齐城(今山东淄博)东南荡阴里(一名阴阳里)之三壮士冢写起。“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步出”与“遥望”相呼应,人未到而两眼视野先到,表明了对三坟之专注。“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这是已经来到冢前,看清了三坟相连,形状相似。累累,起伏相连的样子。这三坟相似,也象征着三位勇士之相似,皆勇力超人,皆有功于君,皆使气好胜,皆被谗不悟。接下去六句转而写坟中三人的遭遇。“问是谁家墓”,明知故问,是为了突出所咏对象。答曰:“田疆古冶子”,这是以两人之名代三人之名,其中包括公孙接。“力能排南山,又能绝地纪。”紧承上句,盛赞三人勇力绝伦。排南山,推倒南山(齐城南之牛山)。绝地纪,语出《庄子·说剑篇》:“此剑上决浮云,下绝地纪。”这里指折断地脉。这样的勇士,结局却又如何呢?“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一朝,既言时间之速,也表明此阴谋之轻易得行。“谗言”二字,倾向性极明,既是对三士的同情、惋惜,也是对主谋者的有力谴责。二句写得斩截有力,使入感到毛骨悚然。二桃,比起三个力能推倒南山、折断地纪的勇士来,那真是太渺小了,太微不足道了,然而竟能实现杀掉三士的目的。诗句所构成的这一巨大反差,足以使人惊心动魄!诗至此,似可结又实未结,因为还留下一个疑问,这就是“谁能为此谋”?答曰“国相齐晏子”。结尾再一次用问答句式,波澜突起,把做国相的晏子指名道姓地点出来。二句看似客观叙述,不着议论,不含感情,实则皮里阳秋,有深意在。一问,意在提醒读者注意设此不寻常之谋的人,一答,指名道姓交代出为谋之人。“国相”,字面上是点明其身份,实际上是谴责这个居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肩负沟通上下、协调文武之责的“国相”,何以不容人至此?这样的行为与“国相”的地位、气度、职责该是多么的不相称!“齐晏子”,是直点其名,意在立此存照,永远展出示众,使人们知道,这个善机变、巧谋划的“名相”,竟干出了这样的事。
  关于此诗作意,一般皆取前引朱乾的说法,但也有人持相反的看法,认为朝有悍臣武夫,宰相不能制,就应该有晏婴这样的能臣。其实读一读《晏子春秋》原文就十分清楚了,晏婴进谗纯出私怨,谗言中加给三土的罪名皆属无据。晏婴是历史上多谋的“名相”,但人无完人。《晏子春秋》尚如实记载,后人也就不必曲为之说了。
  从诗的主题和语言看,这首古辞当是出于文人之手。在汉乐府诗作中,此诗显得朴拙了一些,但结构还是比较严谨的,诗从望荡阴里、见三坟写起,转到写坟中人被谗言遭杀害的悲惨事件,再转到揭出设此毒计之人。层层推进,语语相衔。诗中两用问答句式,都处在诗的关键处,既起醒目作用,又使文气免于平实。语言虽质朴而少文彩,但句句简洁,文雅而不艰涩,明白而不浅俗,可见是经过一番锤炼之功的。 [编辑本段]【梁甫吟 年代:明 作者:刘基】  谁谓秋月明?蔽之不必一尺翳。谁谓江水清?淆之不必一斗泥。人情旦暮有翻覆,平地倏忽成山溪。
  君不见桓公相仲父,竖刁终乱齐;秦穆信逢孙,遂违百里奚。赤符天子明见万里外,乃以薏苡为文犀。
  停婚仆碑何震怒,青天白日生虹蜺。明良际会有如此,而况童角不辨粟与稊。外间皇父中艳妻,
  马角突兀连牝鸡。以聪为聋狂作圣,颠倒衣裳行蒺藜。屈原怀沙子胥弃,魑魅叫啸风凄凄。
  梁甫吟,悲以凄。岐山竹实日稀少,凤凰憔悴将安栖!
  【赏析】
  《梁甫吟》系乐府旧题,后人多用于抒发心中不平之气。如李白《梁甫吟》,即充满志不得伸、怀才不遇的忿懑之情。刘基这首乐府诗,表达他对于元代末年社会现实的不满。诗中运用了大量忠臣被弃、小人得志之典,体现了诗人因现实而起的不平之气,具有深广的历史蕴涵。全诗虽无精巧的结构安排,却一气呵成,感人至深。
  【梁甫】泰山下山名,喻小人。李有《冬夜醉宿龙门觉起言志》云“而我何为者,叹息龙门下。富贵未可期,殷忧向谁写?去去泪满襟,举声《梁父吟》,青云当自致,何必求知音”
  【见阳春】《九辩》“恐溘死而不得见乎阳春”
  【屠叟】周初名相太公吕望。五十时在棘津(河南延津)卖吃,七十在朝歌(殷都,今河南淇县)屠牛,八十渭水垂钓,九十辅佐周文王。
  【三千六百钓】垂钓十年
  【风期】品格志气
  【大贤虎变】《易经·革卦》“大人虎变”。虎秋后换皮毛,文采缤焕。喻贤者能骤得志。
  【按】汉初郦食其,高阳(河南杞县)人,家贫落魄,人谓狂生,自称高阳酒徒。刘邦领兵过高阳,郦往,刘正让两女为洗脚。郦长揖不拜,曰刘对长者(时郦六十余)无礼。刘于是停洗礼待。后郦游说诸侯,使齐王田广以七十二城降汉。
  【隆准】高鼻子。“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
  【攀龙】古以追随君王为“攀龙鳞,附凤翼”
  【投壶】古宴饮时,宾主依次投箭入一瓶状壶中,负者饮。
  【三时】春、夏、秋
  【驺虞】黑纹白虎,不食生物,不踏生草。《诗经》“仁如驺虞,则王道成也”
  【忧天】《列子·天瑞篇》“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无所寄,废寝食者。”
  【飞猱】《尸子》载:古勇士中黄伯能左接飞猱,右搏斑驳猛虎。另载有石名焦原,广五十步,下临百仞深渊,无胆者不敢近。《晏子春秋》载齐景公有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勇武之士,一日晏子过,三人皆未行礼,晏对景曰三士无尊卑,将为后患,遂计赏三人两桃,曰功高者可吃桃,公孙和田拿,古冶言二人功不过己,应退回,二人羞愤自杀,古也觉独生不义,也自杀。古诗《梁甫吟》咏“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亚夫】据《史记》,吴楚叛,汉景帝命周亚夫出兵,周在河南得剧孟。遂笑吴楚弄兵不识才。
  【龙剑】张华任雷焕为丰城(江西)令,焕掘双宝剑送一给华。华信云“详观剑文,乃干将也,莫邪何复不至?虽然,天生神物,终当合耳。”后华被杀,剑不知去向。焕死后,子雷华带剑过延平津,剑跃入水。下水不见剑,但见数丈双龙。

诸葛亮
《梁父吟》

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
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
问是谁家冢?田疆古冶子。
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理。
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谁能为此谋?国相齐宴子。


青州图经》云:临淄县南一里,有三士冢,三坟周围一里高二丈六尺。
《晏子春秋》曰:公孙捷、田开疆、古冶子事景公以勇。晏子劝景公馈之二桃,曰:"记功而食之。"公孙捷曰:"吾持盾而再搏乳虎,若捷之,功可以食桃。"田开疆曰:"吾仗兵御三军者,再可以食桃。"古冶子曰:"吾尝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流,吾逆流百步,顺流九里,得鼋头,鹤跃而出,可以食桃矣。"二子皆反其桃,契领而死。古冶子曰:"二子死之,吾独生,不仁。"亦契领而死。

说的是作者(不祥)走在齐国门外想起宴子向齐景公进谗言杀害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位勇敢的人物的情景,宴子向齐景公建议赏赐三人桃子,却只给两个,并说是赏给最有勇气的人,结果三人因为都不肯让步,又觉得这样是不勇的,所以都退回桃子自杀,诸葛亮好为此作,有人认为是诸葛亮赞扬宴子智谋,也有人认为是他在反对宴子进谗言杀勇士的行为,在下认为后者可能性较大,不知各位有何看法
、《梁父吟》:乐府篇名。相传诸葛亮隐居时好为《梁父吟》。但现存《梁父吟》歌词,系咏晏婴二桃杀三士事,与亮隐居时心情似不相涉,故学者疑之,一说亮所吟为《梁父吟》古曲。又一说吟者是杜甫自己。按:李白也曾作《梁甫吟》,此处之“聊为”,疑杜甫也欲作此曲以寄慨。

《梁甫吟》

三国:诸葛亮

步出齐门城,遥望荡阴里,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

问是谁家墓,田疆古冶子。力能排南山,又能绝地纪。

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谁有为此谋,相国齐晏子。

译文:

缓步走出临淄城的城门,遥望萧瑟死寂的荡阴里。那里有三座坟墓紧相连,形状大小都非常的相似。请问这里是谁家的墓地,田开疆、古冶子和公孙氏。

他们的力气能推倒南山,又能截断系大地的绳子。不料他们一朝遭到谗言,两个小桃竟杀死三勇士。谁能够设想出这个奇计?他就是齐国的宰相晏子。

扩展资料:

诗的前四句,先从位于齐城(今山东淄博)东南荡阴里(一名阴阳里)之三壮士冢写起。“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步出”与“遥望”相呼应,人未到而两眼视野先到,表明了对三坟之专注。“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这是已经来到冢前,看清了三坟相连,形状相似。

这三坟相似,也象征着三位勇士之相似,皆勇力超人,皆有功于君,皆使气好胜,皆被谗不悟。接下去六句转而写坟中三人的遭遇。“问是谁家墓”,明知故问,是为了突出所咏对象。答曰:“田疆古冶子”,这是以两人之名代三人之名,其中包括公孙接。

“力能排南山,又能绝地纪。”紧承上句,盛赞三人勇力绝伦。排南山,推倒南山(齐城南之牛山)。绝地纪,语出《庄子·说剑篇》:“此剑上决浮云,下绝地纪。”这里指折断地脉。这样的勇士,结局却又如何呢?“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一朝,既言时间之速,也表明此阴谋之轻易得行。“谗言”二字,倾向性极明,既是对三士的同情、惋惜,也是对主谋者的有力谴责。二句写得斩截有力,使入感到毛骨悚然。二桃,比起三个力能推倒南山、折断地纪的勇士来,那真是太渺小了,太微不足道了。

然而竟能实现杀掉三士的目的。诗句所构成的这一巨大反差,足以使人惊心动魄。诗至此,似可结又实未结,因为还留下一个疑问,这就是“谁能为此谋”?答曰“国相齐晏子”。结尾再一次用问答句式,波澜突起,把做国相的晏子指名道姓地点出来。

二句看似客观叙述,不着议论,不含感情,实则皮里阳秋,有深意在。一问,意在提醒读者注意设此不寻常之谋的人,一答,指名道姓交代出为谋之人。

“国相”,字面上是点明其身份,实际上是谴责这个居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肩负沟通上下、协调文武之责的“国相”,人当以至此。这样的行为与“国相”的地位、气度、职责该是多么的不相称。

“齐晏子”,是直点其名,意在立此存照,永远展出示众,使人们知道,这个善机变、巧谋划的“名相”,竟干出了这样的事。关于此诗作意,一般皆取前引朱乾的说法,但也有人持相反的看法,认为朝有悍臣武夫,宰相不能制,就应该有晏婴这样的能臣。

从诗的主题和语言看,这首古辞当是出于文人之手。在汉乐府诗作中,此诗显得朴拙了一些,但结构还是比较严谨的,诗从望荡阴里、见三坟写起,转到写坟中人被谗言遭杀害的悲惨事件,再转到揭出设此毒计之人。层层推进,语语相衔。

诗中两用问答句式,都处在诗的关键处,既起醒目作用,又使文气免于平实。语言虽质朴而少文彩,但句句简洁,文雅而不艰涩,明白而不浅俗,可见是经过一番锤炼之功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梁甫吟



梁父吟
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
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
问是谁家冢?田疆古冶子。
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
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谁能为此谋,相国齐晏子。
《梁父吟》是抒发忧愤的悲歌。诸葛亮齐都之行时,正是他遭受挫折的年代。他兄弟自幼失去父母,寄居在叔父诸葛玄家中,后诸葛玄被杀,诸葛兄弟落了个寄人篱下的悲惨境地,只得去南阳“躬耕田亩”,这就使他从小心中就充满不平之气,再加上当时朝政黑暗,连年混战,民不聊生,怨声载道,诸葛亮这个“逸群之才,美霸之器”的政治家必然感到愤慨,况且当时他正当少年气壮,血气方刚之时,更容易激愤,好为《梁父吟》这是自然的。

  梁父吟
  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

  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

  问是谁家冢?田疆古冶子。

  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

  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谁能为此谋,相国齐晏子。

  这个是正确的
  三士冢位于旧临淄县城南门外大道东,今齐都镇南关村东南50米处,为一基三坟,东西向排列,高约12米,东西长110米,南北宽55米,相传是春秋末期齐国三勇士公孙捷、田开疆、古冶子之墓。20世纪80年代初,地方政府拨款在三士冢周围建起高2米、长442米的砖石围墙,南面开口处设圆门和影壁,影壁上镶嵌着蜀汉丞相诸葛亮的《梁父吟》诗石刻与摹刻汉画像“二桃杀三士”。墓西侧竖立当代书法家张逊三先生书写的“三士冢”石碑。

  相传公孙捷、田开疆、古冶子三人是齐景公手下勇士,力气足以与老虎搏斗,有万夫不当之勇。然而他们居功自傲,目空一切,终于成为齐国的祸害。 晏婴进谏齐景公说,他们上无君臣之义,下无长率之伦,内不可以禁暴,外不可以威敌,这些人都是危害国家的祸根,不如及早除掉。而齐景公老是念及三人昔日的好处,迟迟下不了决心。晏婴面对现实,决定用计策为齐国除去隐患,然后悄悄地等待时机。

  鲁昭公的来访,促成了晏婴除害大计的顺利实施。在欢迎鲁昭公的宴会上,晏婴让人献上六枚鲜桃,并且朗声咏颂祝词,请两位国君各吃一桃。两位国君吃得高兴,又赐给鲁相国敬孙诺、齐相国晏婴各食一枚。对于剩下的两枚桃子,晏婴提议由立于左右的公孙捷、田开疆、古冶子论功吃桃。公孙捷说自己南山打死猛虎,田开疆称自己杀敌建立功勋,各拿去一只桃子。古冶子眼见桃子已经分光,不禁怒气冲天,历数自己的功绩说:“当年国君过黄河的时候,大鼋衔走为国君拉车的马,是我逆水潜行了九里,杀死大鼋,一手提鼋头,一手扯马尾跳出水来,人们都惊呆了,以为是河神出现,谁的功劳敢和我相比?我最应该吃桃。”说完后拔剑在手,和拿桃在手的二人较起真来。公孙捷、田开疆二人羞愧满面,说:“我们论功劳和本事都不如人,竟然先抢吃桃子,不死不能算是勇士!”说完两人拔剑自刎。古冶子见状追悔莫及,说:“我羞死同伴,独自活着还算什么勇士?”也自杀身死。

  另有一说是:古冶子因为在两国国君面前受到羞辱自杀在先,田开疆、公孙捷二人紧接着自刎。不管谁先谁后,反正这段“二桃杀三士”的故事,从此后不胫而走,代代相传,成为体现一代贤相晏婴高超智慧的最佳载体。

  这段精彩的故事,历朝历代每每被人提起,借此典故抒发自己的怀古情思。清初现实主义诗人赵执信有《三士墓》诗一首:“石父(指越石父)当年脱网罗,留将三士竟如何。孟尝坐食三千客,拼尽园桃杀几多。”相传三国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在移居隆中以前,曾经从山东沂南老家来到齐国故都游览,并拜谒七个世纪前就长眠在荡阴里的三位勇士。他在《梁父吟》诗中写道:

  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

  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

  问是谁家冢?田疆古冶子。

  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

  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谁能为此谋,相国齐晏子。

  就是这,这是对的!

《梁甫吟》在《古文苑》作《古梁父吟》,不录作者名,《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称诸葛亮“好为《梁甫吟》”,故《艺文类聚》等书题诸葛亮作,而逯氏据李勉《琴说》及蔡邕《琴颂》认为《梁甫吟》不始于孔明,此诗之辞亦与孔明无关。不过,我们认为《梁甫吟》虽不始于诸葛,但此诗或为孔明所作,《三国志》称“每自比于管仲、乐毅”,只是一般而言。管仲、晏子同为春秋时齐国贤臣,司马迁作《史记》,以管晏合传,诸葛此诗正是自比于晏子也。《古八变歌》逯氏以为可疑。《箜篌谣》、《视刀环歌》二诗时代也难确定。

梁甫吟
长啸梁甫吟。
何时见阳春。
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
八十西来钓渭滨。
宁羞白发照清水。 ( 清一作渌 )
逢时吐气思经纶。 ( 吐一作壮 )
广张三千六百钩。 ( 钩一作钓 )
风期暗与文王亲。 ( 期一作雅 )
大贤虎变愚不测。
当年颇似寻常人。
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
长揖山东隆准公。
入门不拜骋雄辩。 ( 不拜一作开说 )
两女辍洗来趋风。
东下齐城七十二。
指挥楚汉如旋蓬。 ( 挥一作麾 )
狂客落魄尚如此。 ( 客一作生 ) ( 魄一作拓 )
何况壮士当群雄。
我欲攀龙见明主。
雷公砰訇震天鼓。
帝旁投壶多玉女。
三时大笑开电光。 ( 开一作生 )
倏烁晦冥起风雨。
阊阖九门不可通。
以额叩关阍者怒。
白日不照吾精诚。
杞国无事忧天倾。
□□磨牙竞人肉。 【豸契】【豸俞】
驺虞不折生草茎。
手接飞猱搏雕虎。
侧足焦原未言苦。
智者可卷愚者豪。
世人见我轻鸿毛。
力排南山三壮士。
齐相杀之费二桃。
吴楚弄兵无剧孟。
亚夫诒尔为徒劳。 【诒言换口】
梁甫吟。
声正悲。
张公两龙剑。
神物合有时。
风云感会起屠钓。
大人□□当安之。 【鲵鱼换山】【山兀】

  • 《梁父吟》是什么诗篇?
    答:《三国志》中写道: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那么这个梁父吟是什么诗或者文章?为何诸葛亮喜欢诵读?《梁父吟》是一首汉代乐府诗,作者是谁已不可考,因诸葛亮时常吟诵而流传后世。全文如下:步出齐东门,遥望荡阴里。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问是谁家冢?田疆古冶子。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理。一朝被...
  • 诸葛亮为什么喜欢唱梁父吟?梁父吟是讲什么的?
    答:那么诸葛亮为什么喜欢《梁父吟》,还经常吟唱? 三国志说诸葛亮喜欢唱《梁父吟》,然后紧接着说了一句,诸葛亮经常把自己比作管仲和乐毅,可见管仲和乐毅才是诸葛亮所崇拜的对象,而《梁父吟》中所表达的二桃杀三死,对诸葛亮来说这是一种不道义的计策,诸葛亮是看不起晏子的计谋,更加为三位勇士的死不满,诸葛亮喜欢吟唱...
  • 书上说诸葛亮好为《梁父吟》,可《梁父吟》到底是什么啊
    答:《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载:“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按,陈寿记诸葛亮隐居隆中时事,有“好为《梁父吟》”及“每自比于管仲、乐毅”。“好为”和“每”,皆经常性行为。自比管、乐,人皆知其抱负不凡。至于诸葛亮何以“好为《梁父吟》”,则古今研究诸葛亮者虽多,却未见有深入探讨者。“诗言志”...
  • 梁甫吟作品注释
    答:梁甫吟,一种古老的乐府曲调,也被称为“梁父吟”。据传是诸葛亮所作,诗中通过现实与历史的交织,表达了人生际遇的艰难。沈德潜评价说:“这首诗文字杂乱,情感深沉,如同《离骚》般富有哀怨和混乱,蕴含深意。”(引自《明诗别裁集》)其中,“翳”象征着云雾,而“淆”则指混淆。诗中提到“君不见...
  • 诸葛亮为什么爱唱《梁父吟》
    答:诗以言志,表明自己改正江山的心志。
  • 梁父吟到底是什么?诸葛亮为什么喜欢唱梁父吟?
    答:诸葛亮在写这首诗时两次用了问答的句式,并且都让这首诗看起来句句简洁,但是却不浅俗与艰涩。这首古词是从写坟开始的,但是内容却与葬歌并不相干。这首诗中被诸葛亮隐藏了很多自己的想法与忧愁。传说中诸葛亮喜好《梁父吟》是他在隐居南阳的时候,经常一边耕地一边吟唱,因为他自己是山东琅琊人,所以...
  • 《梁父吟》作者是谁?
    答: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谋,国相齐晏子。按"梁父(甫)"乃地名,为泰山脚下一小丘,古人死后多有葬于梁父山者,遂赋予《梁父吟》悲凉的葬歌体特征。这一特征,即使从仅存的这首归在诸葛亮名下的《梁父吟》中也不难窥见。但《梁父吟》到底是一首诗的名字,还是...
  • 愁里高歌梁父吟,犹如金玉戛商音。出自哪里?
    答:注释①《梁父吟》——梁父亦作梁甫,在泰山附近;《梁父吟》,乐曲名。《蜀志》:“诸葛亮好为《梁甫吟》”,作者因钦慕诸葛亮恢复中原的壮志,所以也爱唱这个曲调。 ②戛商音——戛,敲击。商音,五音之一,其声悲凉。 ③十年句——越王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卧薪尝胆,矢志灭吴,终于达到目的...
  • 是谁的诗?
    答:《梁父吟》就是《梁甫吟》,可以算是通假字吧。《梁甫吟》是谁写的?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你问的《梁甫吟》是指哪个呢?历史上的《梁甫吟》不止一个,有李白的,刘基的……如果你指的是《三国志》中:“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甫吟》……”的话,可以说还是一个谜。到底诸葛亮当时吟唱的《...
  • 《梁甫吟》(李白)原文及翻译
    答:翻译 梁甫吟啊梁甫吟,自从诸葛亮唱响以来,多少志士吟颂过你,心中期盼著事业的春天。你知道周朝居住在棘津的姜太公吗?七十岁的人了,清晨即起,边屠牛时边唱歌,为了做一番大事业,辞别故乡来到长安边的渭水河边,用直钩钓了十年鱼。 清澈的河水映照着他的白发,刺痛了他的心。当风云际会的时候,当文王来拜师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