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明确的汉人鉴定标准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参照斯大林的《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定义方法,官方划分为56个民族,包括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斯大林在给民族下定义时,概括出民族的四大特征也就是划分标准: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地域、共同的经济生活、共同的心理。
斯大林认为,这四个特征是一个民族所共同拥有的,任何民族都应同时具备这四个特征,缺一不可。因此,四个特征永远构成一个综合整体,表现出民族的特色。斯大林说:“只有一切特征都具备时才算一个民族。”
除了汉族,主要的少数民族包括壮族(1692万)、回族(1058万)、满族(1038万)、维吾尔族(1006万)、苗族(942万)、彝族(871万)、土家族(835万)藏族(628万)、蒙古族(598万)、侗族(287万)、布依族(287万)、瑶族(276万)、白族(193万)、朝鲜族(233万)、哈尼族(166万)、黎族(146万)、哈萨克族(146万)和傣族(126万)。
另有一些少数民族可能由于人数过少、有独有的语言但没有自己的文字或因被其他族群所同化导致尚难鉴别等原因,尚未被官方确认,称为未识别民族。此类族群人口共有64万人。
拓展资料
中国民族政策
在跨入新世纪的时候,我们展望中华民族的未来,中华各民族的发展将会呈现新的特点:
第一,各民族在祖国大家庭中将取得更快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广大民族地区将进一步融入全国的发展大潮之中,民族地区将进一步对外开放,广大少数民族将以崭新的面貌走向市场、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同时,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家对民族地区的投入和支援将不断增加,将进一步推动民族地区的发展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第二,中华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将日益增多,民族间的杂居现象将更为普遍。随着各民族之间联系、交往日益频繁,规模日益扩大,各民族之间人口流动数量也将日益增多,从而引起在民族分布特点上的变化:一是人口的双向流动,即内地人口因工作、经商等需要流向民族地区,同样,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也将更多地流向内地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城市化进程将加快,使少数民族人口从原来的聚居区不断向全国各个城市扩散,这些少数民族仍将保持自己的民族特点、传统文化和生活习俗。
第三,各民族的共同性将日益增多,但民族特点将长期存在。社会主义阶段是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时期。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为各民族的互助、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在相互学习、交流中,各民族问的共同因素在不断增多。在社会主义时期,各民族之间的共同性愈来愈多,但并不会因此失去民族的特点。民族之间在扩大交往的时候,各民族将继续保持着本民族特征。民族特点、民族差异将继续存在。各民族带着自身的特点和中华民族的共性进入了新世纪。
参考链接 百度百科 中国民族
汉族主要分布在大中华地区(包括: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9%。目前,汉族人口约为13亿,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除大中华地区外,汉族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北美洲的美国、加拿大以及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也是重要的组成民族之一。
汉族人口99%以上都分布在大中华地区,在中国大陆,汉族占总人口的92%,分布于各个省份;在台湾汉族占总人口的98%;在香港和澳门汉族分别占总人口的95%和97%。
汉族在新加坡、圣诞岛(澳大利亚)、槟城(马来西亚)也是当地的主体民族,分别占总人口的77%、70%和56%。同时在许多国家也是重要的组成民族之一。
作为一名终身以回答别人问题为乐趣的我,
上有老下有小,
现在就差一个优秀答案,百度就让我毕业了,
毕业了以后我好好做人,
痛改前非
再也不给国家、人民找麻烦,我自食其力,
每天学习政治思想、科学道理、伦理道德,
这回好不容易碰阁下问的一个我还懂点的话题,
总算也能说上两句,回答一下,真是三生有幸!
也劳烦您老人家看在我写了这么一堆文字的缘分上,
给评个标准答案,
要是哪里写的不好我再改也行!
回答问题是多么的不容易啊!
您好人有好运:
美女配睡觉,
出门捡元宝,
座下有宝马,
警车来开道。
上网爽不爽?
腾讯中大奖,
又是千把万。
小钱捐了算。
楼主积大德,
转世成大佛,
楼主施大恩,
来生梦成真。
那我就先告辞了.....
....楼主大恩大德啊”....(远处,我的回声依稀可闻,望着回答者苍茫离
去的单薄背影,作为提问者的ni开始动了恻隐之心...)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汉族是主体民族。有55个少数民族,约占全国人口8%。
汉族是外族对华夏族的称呼。称谓始于汉代,并沿用至今。汉族是经过长期历史发展。在中国历史上曾有过多次民族迁徙和融合,使汉族不断得以发展兴旺,逐渐成为中国人口最多、经济文化最发达的民族。汉族是数个现代国家的主体族群,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族群,在中国各地皆有分布。
没有 因为必须保证汉族人多 这样才能压制少数民族 随意篡改历史
按照世界上划分民族的原则 应该是尊重各个民族自己的意愿 你们这个民族觉得自己是一个独立民族 你来上报 然后我一登记就完了
当初中国搞这个 报出好几百个民族 汉族按照这么分得分出好几十个民族 但是不这么分 其实羌族、汉族按血统说应该是一个民族 也没法弄
最后只能把已知的著名民族分出来 然后把这些少数民族拆分 最早中国只有5个民族 满蒙汉藏回
把那四个民族拆成55个民族 然后剩下的全是汉族 这就是唯一的鉴定标准
你的民族追述不到满蒙藏回的 那你就是汉人 最多算你一个未识别民族 然后对全国进行汉化 教那些蚩尤后裔说他们是炎黄子孙 让他们不反抗汉人的统治 反而主动出手巩固这个欺骗他们的政权
另外,市场上还有苗银、藏银、泰银等品种,制作工艺古朴、富有民族特色,传统的苗银和藏银都达不到纯银标准(提纯的技术比较落后),我见过一位朋友从湖南老太太手里买的旧货,检测结果只有不到70%的含量。不过现在苗族人也会请汉人打银饰了,他们还一定要990的,连925都嫌不够档次,哈哈。4、看质地。...
这类托底一块玉,上面镶嵌金灿灿的金,所谓3d足金和田玉,从鉴定角度来说,真品无疑问。目测在10克以内,目前玉器市场行情,在一百元以内为正常卖价,不算好玉。根据我国现行鉴定标准,透闪石玉统一归为和田玉,不作产地区分的鉴定原则,韩料,俄料,青海料都是能出证书的和田玉。所以,从这个角度讲,...
以天然材质为例,掏膛具有一定的厚度,并且随壶身形状成形。当时京作、苏作在这方面工艺特别考究。上好品可以漂在水上不沉下去,因此“水上飘 ”为当时工艺所特别追求,如今也是鉴赏标准之一。用壶杓测探它的深浅或者左右测探它的壶肩就可以知道它的掏膛功力是否到位了。如果掏膛只有一孔稍微有些扩大,...
我国发现了夏朝存在的证据。二里头遗址就是我国发现夏朝遗址。二里头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批重点六大都邑之一 。遗址位于洛阳盆地东部的偃师市境内,遗址上最为丰富的文化遗存属二里头文化,其年代约为距今3800~3500年,相当于古代文献中的夏、商王朝时期。该遗址南临古洛河、北依...
鉴定他的书法要点是:他的隶书早年是“墨守汉人绳墨”的,具有朴素简洁风格,但是到了50岁既负盛名之后,有意“骇俗”,树立了横画粗,直画细,左撇收笔尖锐的一种前人未踏过的风格,这种带有严厉面貌的字体,似乎是他心怀的直接表白,天真中见孤高严峻。 其代表作《漆书条幅》是金农融合《国山碑》、《天发神谶碑》...
你这个问题有点大,古代很长,每个朝代都有区别,以下内容你可以看看,参考一下: 中国古代服装( Ancient Chinese Articles of Clothing)是指中国古代的各种衣裳、冠帽、鞋袜等服装,在世界上自成一系,其结构与款式随着生产与生活方式的发展而逐渐变化。通过对古代服装的研究,可以认识历代人物的风貌。在鉴定有关文物时,服...
三国两晋南北朝,从3世纪初三国鼎峙起,直到6世纪末隋统一止,经历了近4个世纪。 在此期间,若干政权割据的时间长,边境一些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地区和部分汉人的流动、迁徙,特别是统治集团间的掠夺混战,不仅延长了分裂局面,而且加剧了社会的动荡。同时,也加速了汉族和各少数民族的交往和融合,促进了边远地带和...
官印一般比私印大,谨严稳重,多四方形,有鼻纽。 私印:官印以外印章之统称。私印体制复杂,可以从字意,文字安排,制作方法,治印材料以及构成形式上分成各种类别。 1.从字义上分有: 姓名字号印:印纹刻人姓名,表字或号。汉人名多一字,其三字印,无“印”字者即字印。字印自唐宋后始以朱文二字为正格,也有于姓...
南京的人文特点:南京大部分地区通行南京官话,高淳区大部、溧水区南部地区的方言则通行吴方言。南京话在历史上长期是中国的官方语言,金陵雅言以古中原雅言正统嫡传的身份被确立为中国汉语的标准音,并深远地影响到直至今天的中国语言形态,加之六朝以来汉人文化上的优越意识,清代中叶之前历朝的中国官方标准...
有的是战争中战败者流亡时所遗弃,也有在战争中殉职者遗弃在战场上的,而当时惯例,凡在战场上虏获的印章必须上交,而官吏迁职、死后也须脱解印绶上交。其它有不少如官职连姓名的,以及吉语印、肖形印等一般是殉葬之物,而不是实品。其它在战国时代的陶器和标准量器上,以及有些诸侯国的金币上,都用印章盖上名称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