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特殊教育:怎样有效培养智障学生的注意力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01
怎样有效培养智障学生的注意力

千万不要这样,骂人是不对的,我们要学会去欣赏别人。
每一个人都是别人眼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古语云:“欲将取之,必先予之”,“汝爱人,人恒爱之。”只有互相欣赏,社会才会和谐发展。
那何为欣赏?我认为:努力地寻找别人的长处、优点,从中学习一点值得自己学习的,同时,真心实意地使用恰当的语言表扬别人,这就是欣赏别人!

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去做!儿童习惯养得不好,终身受其累。”对于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更是如此。学前班智障儿童进入学校前绝大多数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有的整天被锁在房内处于半隔绝状态。有的又受到家长的过分溺爱迁就。这种环境造成了他们生活自理能力明显不足,不会照顾自己。独立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养成,是为了缩小智障儿童与正常儿童的差别,使其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自立于社会,使之成为独立或半独立的社会成员。所以,培养智障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至关重要。
一、增强智障儿童的生活自理意识
要让智障儿童做到生活自理,必须让其明确生活自理的方法。尤其作为智障孩子的家长,往往一心想要给予孩子更多的补偿,很多事不舍得让孩子亲力亲为,大事小事均为孩子包办代办,长久下去,自然让他们形成错误认识:只要自己不愿意做的事,爸爸妈妈都会帮忙做。对于这种现象首先必须做好家长的工作,孩子有能力做的事情,尽量让孩子自己动手做,让他们看到自身的价值;其次还必须通过不同形式,让孩子认识到,自己已经长大,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从入学那一天起,我把重点放在培养孩子的自理意识方面,为他们创设良好的活动氛围,激发他们自我服务的愿望。老师可以在帮助他们上厕所、就餐、睡前穿脱衣时,有意识地提醒他们自己去做,增强他们的自我服务意识。我们要给他们提供独立的机会,培养他们独立生活自理的意识和独立的能力。
二、反复强化是提高自理能力的有效方法
智障儿童大脑皮层的神经联系不稳定,而且容易乏化,因而对他们的训练要采用强化的策略。根据智障儿童的情感不够稳定、好动、注意力不集中、遗忘快的特点,我采取了生活实践活动的方法,创造各种情景,丰富生活内容,不断地反复训练。在训练过程中,让儿童动脑、动手脚,然后边训练边纠正错误。在情景教室中,可提供床、被子等模具,极力为儿童创设最真实的自我服务的空间,开展儿童按指令穿衣服、穿袜子等活动。这些活动让儿童天天练,并且练得次数逐渐增多。儿童只有在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活动中,积极地参与活动,才能将许多的经验付诸实践,才能有力提高自理能力。经常开展“我最棒”、“我也能做”等各种生活自理游戏、比赛活动,进一步调动学前班儿童的积极性,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增强其自我服务意识。除此之外,我校还开展了相关谈话活动,如“我学会了”、“争当好学生”等,通过大家相互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自身能力,让孩子正确看待人和事,养成自己动手的好习惯。
三、尊重儿童个体差异,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生活自理教育不能只顾着如何把教学内容传授给儿童,要了解这些智障儿童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智障儿童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障碍程度使每个儿童在生活自理方面也体现出不同的个别差异。因此,对不同层次的智障学生,要求就要有所区别。要重视儿童的感受、需要、兴趣。尊重儿童的个别差异,重视个别化教育。对于各层次的儿童来说,要求就要有所区别,须因材施教。对于自我服务能力较强的儿童,就以较高水平来要求;对于自理能力较差的儿童,就相对降低要求的标准,不可强求,对他们的点滴进步都应肯定。我们可以开展“强帮弱”的活动,如在午睡起床后,请自理能力强的儿童来帮助能力弱的儿童穿衣服、鞋子、叠被子等。使能力强的儿童体验到为他人服务的乐趣,也使能力弱的儿童在内心深处播下了要学会自我服务的意识并逐步学会掌握自理方法。
四、体验成功,进一步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智障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即使是微弱的“一小步”,教师也不该忽视,应及时地给予表扬,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愉快。在孩子有了初步生活自理技巧之后,还应积极鼓励他们更进一步地提高,如他们做事情的速度及质量的提升等。对他们行为的奖励就是对他们行为的认可、鼓励,体验成功可对智障儿童的行为起激励作用。如:儿童自己扣上扣子,但位置却扣错了。我们首先肯定儿童的自理意识,表扬他:“真能干,能自己扣上扣子。”接着纠正:“只是一颗小扣子进错了门,重新扣一次好吗?”使儿童产生良好情绪,提高自信心。但当孩子们限于自身能力而无法实现预想理想目标时,作为老师必须辅以鼓励,给予相应的引导,必要时,还可以协助他们顺利实现预期目标,以免挫败其自信心和积极进取的精神。相信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他们的自理能力定会不断提高。成功的情感体验,使儿童产生满足、安全的情感体验,这成为激励他们自觉掌握自我服务能力的强大推动力;但当他们限于自身能力无法实现预期目标时,必须给予耐心指导,切忌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影响到他们的积极性。
五、与家长密切联系,提高儿童自理能力
大部分家长不懂教育训练理论、训练不专业、不系统,不懂得与孩子积极交往的定义和重要性,平时极少与孩子交流或做游戏,没有耐心教孩子一些基本的生活自理技能,也从不给孩子以鼓励和肯定。结果,孩子往往会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失去许多锻炼的机会,更不可能学会生活的自理。因此智障儿童在学校学会的良好习惯以及生活技能,回到家中应继续练习、巩固,家长因为“爱”就把所有工作都大包大揽,这样的后果只会是让他们失去可以掌握的技能。因此这些孩子在学校学会的技能,回到家中,家长应积极配合和支持,给予同样的鼓励,让孩子养成独立做事的习惯。因此我们必须与家长紧密配合,要告知家长:除了要具有不厌其烦的耐心外,还必须有正确的指导方法。首先必须结合儿童自身能力情况,有的放矢地教育,其次只要没有危险,就可以放手让他们独立完成。不强求,但也不溺爱。另外,家长对智障儿的教育应与学校保持统一思想,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在学校、家庭双方相互配合的基础上,还必须坚持一贯性,即让智障儿童长期坚持这种良好的习惯,只有长期坚持,才能有效提高其动手能力。目前我校通过建立家校联系卡、与家长面谈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同时向他们介绍科学有效的方法策略,以便取得更好的效果,同时更好地实现学校与家庭的相互配合、支持。
总之,学前班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两次教育就能有效的,而是一个漫长系统的过程。只要他自己能做,自己愿意去做,我们就要给他创造锻炼的机会,并在此基础上,言传身教,辅以耐心细致。只有这样,培养儿童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成为现实。作为特殊教育行业的一员,我们应充当好智障儿童“拐杖”的角色,让他们蹒跚的步履变得更加轻盈,让他们的心灵开出绚烂的花朵。

有位教育家说过:“注意是我们心灵的唯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经过它才能进来。”只有那些进入注意状态的信息,才能被认知,并通过进一步加工而成为个体的经验,其目标、范围和持续时间取决于外部刺激的特点和人的主观因素。在教学中,注意力对学生来说无疑是帮助其掌握知识的金钥匙,尤其对智障学生来说显然更为突出。那么,作为特校教师就必须学会尽可能地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有效地进行学习、掌握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笔者为了培养学生的注意力,作了一些努力和尝试。   智障儿童在认识特点上具有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稳定性差、转移不灵活、注意力分配难等问题,这些注意力的缺陷造成智障儿童学习上的困难。因此,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培养智障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有效课堂教学。   一、重视导课引入,唤起学生注意力   一堂课在开始时就要让学生感兴趣,抓住学生的心,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学内容上来,智障学生的课堂教学尤为重要。智障学生在认识特点上具有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稳定性差、注意力分配难、转移不灵活等问题,这些注意力的缺陷造成智障学生学习上的困难。有鉴于此,我们可以根据智障儿童爱唱、爱表演的特点,设计教学课题的引入法,通过巧妙地引出课题,把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吸引到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如猜谜引入法、游戏引入法、直观引入法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在唤起学生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同时,刺激大脑兴奋中枢,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迅速进入角色,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笔者在中低年级实用生活教学中,根据不同课例类型,分别采用了故事引入法、提问引入法、猜谜引入法等不同的课题引入法。如教学《鞋子》一课时,笔者采用了猜谜语的方法来导入新课:两艘小船真稀奇,不用桨来不用帆,白天载人走四方,夜晚停泊在床前。学生看到这个谜语很感兴趣,很积极的想象,当他们猜到谜底的时候,笔者及时导出课题,并且课件上显示一双漂亮可爱的鞋子。接着,提出问题:鞋子是我们的必需品,我们每天行走都要用到它,那你们知道还有哪些样式的鞋子?根据季节、时间不同,应穿哪些鞋子?由问题的答案引出本课的学习目的。这样,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有主动参与学习的意愿,就能集中注意力去听老师讲课,并能就老师提出的问题乐于去思考, 乐于回答。   二、变换多种教学方式,唤醒学生注意力   由于智障儿童注意的稳定性差,上课易走神,走神之后很难收回来,个别的连三五分钟的注意力都无法集中。注意转移也不灵活,他们上课时往往身心分离,这一方面,因为他们神经不够灵活;另一方面,与他们神经过程的惰性严重,学习心理内驱力弱,身体状况不良等有关。令学生耳目一新的“新异刺激”,可以有效地强化他们的感知律度,吸引他们的注意指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变换教学方式来吸引智障儿童的注意,把教学内容设计成游戏的形式,或创设情境,让智障儿童扮演角色把课文内容表演出来,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自主学习,而且能唤醒注意力,挖掘其潜在的能力。如上语文课《饼干》一课时,笔者尝试收集了大量饼干的宣传纸,又准备了好多种饼干。   在教学中,先让学生看看、闻闻、尝尝,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如在学习《小马过河》一课时,我分别让4个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上台表演,一个扮演小马,一个扮演老马,一个扮演老牛,一个扮演松鼠,并配上音乐及对白,通过做游戏学习课文内容,智障儿童兴趣盎然。如此动静结合,课堂教学气氛浓厚,智障儿童始终处于积极学习的状态,较快巩固了所学知识。对于培养智障儿童的注意力,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三、注重环境熏陶法,吸引学生注意力   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其展开有赖于一定的教学环境。从社会心学的角度看,教学过程是教师有目的地选择或创设适宜的教学环境,激发主体的求知欲, 调动积极的情感,从而主动掌握知识技能、发展职能互动的过程。所以,注重教学环境对教学过程的影响,充分发挥它对教学的积极作用。智障学生感觉知觉之间联系少,不易在不同物体之间建立联系。他们的思维直观具体,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很差。为此,笔者常把有关单元内容的图片、文字或实物布置在教室的四周,以加强环境熏染,增加感官刺激的频率。如在教学“水果”一词时,在教室后的植绒板上,贴上了一棵“大树”,上面挂满了“果实”(画有苹果、桔子、荔枝、梨子等有关的图片),使学生对“水果”一词意思加深了认识,并了解“水果”涵盖的果类,引导学生进行知识上的迁移。同时,教师要十分重视教学的情感环境。由于班级中学生残疾程度不同、类型多样,有的智障孩子常常处于无注意力状态,且注意力的稳定牲差;有的自闭症儿童上课不听指令,甚至大叫大闹。在教学时,像传统教学那样安排教学时间、安排学生的座位是行不通的。因此,我们就应该尝试“扇形座位亲情教学法”、“跪式教学法”,这样可以缩短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给学生以平等、宽松的环境,促进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促进了学生之间的正常交流,也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四、运用多媒体音图色彩,增强学生的注意力   儿童是通过“形象、声音、动作、色彩”来思维的,对于弱智学生来讲更是如此。所以由其认识、思维的特点所决定,更要加强直观的音图色彩刺激教学,展现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录音、幻灯,投影、录像等多媒体手段可以化抽象为直观形象,恰当运用,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而且能一下子吸引学生的目光,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获得直观、形象的认识,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兴趣。当投影一出现,学生们的眼睛齐刷刷地盯着图画,他们如见其人、如观其景,如置身其中,唤起了他们的形象思维。在课文理解、回答问题时,学生的发言率很高,多媒体手段引起了学生的观察兴趣、学习兴趣。如教《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教师出示了动画课件,学生都能仔细地观察动态画面,听着配音,然后教师领学生轻声读课文,学生在读时能集中注意力,兴致很高,在解决老师问题时,学生均能踊跃发言,效果良好。又如,笔者运用多媒体教学,当学生正确解答时,多媒体课件画面上会呈现一个喜洋洋的卡通像并且还伴有鼓励性的语言或掌声,如你真棒!你真聪明!或掌声等,当学生回答出现问题时,多媒体课件画面给予提示、帮助,使其重新获取成功。这种些生动形象而有刺激性的信息传递,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他们对知识的识记,而且有力地增强了刺激强度,加强学生的注意稳定性。   注意力不稳定、转移不灵活是智障学生学习障碍的瓶颈,作为老师,把呆滞的眼神变灵活,把分散的注意变集中,把东张西望变成凝神静听,是我们完成教学的首要任务。教师要根据智障孩子注意力的特点,采取适当的方法,有计划、有目的地训练和培养他们的注意力。只要我们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态度,努力去尝试,一定会有事半功倍的收获。
美术治疗是指以绘画艺术为主的视觉艺术形式在心理治疗领域中充当介质时的作用过程,也是个体安全、自由的情绪宣泄和内心表达的过程。   美术治疗活动借助象征性来完成心理治疗,其过程本身就具有心理治疗的功效,不管是画线条、涂色彩、随意涂鸦或剪纸拼贴、陶艺制作,都是将美术手段视为有助于将思维与情感言语化的方式。   美术治疗起到的作用,发生在参与者,即治疗师与治疗个案的心理结构内部,通过美术治疗让治疗个案从中认识自我,完成自我接纳和自我整合。研究发现,经过美术治疗干预,个案呈现的问题普遍得到了转化,尤其是对于性格异常的个案或存在肢体障碍的个案有较为显着的改善效果。以下,以个案皓皓为例展开论述。   一、个案基本情况   个案:皓皓。   性格特征:容易哭,不能主动与同伴交往。   家长主诉:皓皓为双生儿中的哥哥,剖腹早产,体弱多病,性格比较内向,软弱怕事,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时容易被欺负而不知应对;对妈妈的依赖很强,动不动就哭鼻子,在家时如果表扬了弟弟就一定也要表扬哥哥,否则就会哭闹不止;持续哭闹的情况经常发生,以至于影响其日常的生活。   教师主诉:皓皓在集体活动中发言少,通常是老师问一句他就答一句,不会主动说话;班上老师一离开就会一直哭闹,老师在场时情绪很快平复;午睡易醒,醒来见不到老师,又会立即哭闹;对老师组织的活动不能积极参与;动作不协调,反应较慢,自理能力较差,不会主动说要大小便,常常尿湿裤子或把大便拉在裤子上,吃饭也要老师多次督促才会吃上一口,哭闹的时候会紧张地在教室里来回走动,甚至走出教室。   二、干预形式   干预主题:画圆。   干预目的:希望通过以画圆为主题的美术干预活动,帮助其改善语言行为发展的滞后情况,学会自由勇敢地表达,促使其更好地发展自我的认知能力,使其更乐观、自信地适应集体生活。   活动方案:圆,具有物体普遍性的特征,是孩子认识形体时最初的概括图型,3岁~4岁的孩子通常以圆形来象征性地表现物体和物体之间的关系。圆是向心的、张力的、运动的并且是完满的,对圆的深入感受、观察和认识,有助于孩子理解形体及其关系,从而理解自身的形体及别人的形体,最终确立正常的人际关系。   三、干预分析   活动方案首先以热身的圆运动开始,然后以水彩笔在白色图画纸上进行绘画创作。   在美术治疗活动中,根据个案的情况,活动开始通常会有五到十分钟的热身练习,热身练习使得个案有机会熟悉美术疗法,借此获得经验;有机会建立治疗师与个案彼此之间更好的联系,并能够使个案情绪放松;同时借助肢体语言,帮助个案带出内在的无意识需要,从而达到自主的、自由的表达效果。   本次系列热身运动以身体做圆、身体包含的圆、以圆贴片或小球与身体舞动、生活中的圆、在盆中画圆等一系列小主题活动构成,活动中,以四肢圈操带出身体的圆运动,个案舞动身体,以身体做出各种各样的圆运动。而这个过程,恰恰给予了个案肢体协调发展的优良营养,从而促进了肢体的发展。该过程让个案的肢体协调发展起来;当个案能做出越来越多的圆运动,并且与同伴互动起来的时候,个案的肢体更有力量了,协调性更好了,自信心也增强了。   这种变化在个案的活动作品中也充分地体现出来:随着对身体圆运动的干预,个案绘画时用笔从慢到快,从单手到双手,从正向到逆向,通过一圈一圈的线团自然地把身体知觉和绘画表达融合在一起了。接着增加圆运动的多样性和互动,个案画面上出现了对画纸四个角的探索,用笔急速,色彩绚烂,线团叠加交错,这也是对自己心理边界的反复探索和更为有力量的表达。这个过程如同桥梁,让个案可以以象征的方式或附以言语的方式进行交流,个案可在一系列作品中发现与个人有关的意向或象征符号,并从中有所领悟。   美术治疗活动是运用综合性材料的活动,活动的过程需要个案与材料、画具的充分互动,通过各种美术手段来完成画面,这个过程让个案手、眼、脑充分合作,让身心充分协调,以共同完成美术创作。   在本系列方案中,也加入了不同的辅助介质,如在手背上贴小圆片,让个案观察圆的运动轨迹,促使手眼的协调,同时让个案更深入地感知和确认身体的圆运动,从而帮助个案带出对身体的内在表达。该阶段的活动画面,开始呈现完整的独立图形,个案开始能清晰表达画面与现实的一一对应关系。   在深入阶段,开展了盆中画圆的主题,分别在盆中加入不同介质,如:水、面糊、米、豆等,刺激个案的肢体更为细腻的感受,也调动他的内在表达能力及欲望。材料从液体到固体,从流质到颗粒,在其中画圆,除了对力度越来越强的感受外,还会有对圆越来越深刻的感受并且越来越坚定的追求。个案至少在对从材料的感受到感知觉的整合过程中,固化和加深了对圆的表达,同时显示了孩子对自我认识逐渐成熟的整合过程。这是一个内与外、身和心协调的整合过程。个案这个阶段的绘画作品,我们可以看到线条更为果断、有力,画面显得随性而率真,个案已经可以从容地作画,实现流畅的表达。   本案中,在经过几个阶段的“圆”主题干预活动后,个案逐步克服了肢体的不协调障碍,对自我个体的觉察、感知渐渐由朦胧到清晰,并逐步整合;生活中越来越开朗自信,能愉快地融入到集体生活中去。我们看到了美术治疗手段在此过程中让个案释放了内心的压力,逐步确立自信,帮助个案适应并融入到集体生活中去。   家长反馈:明显感到个案近半年来开心了,喜欢得到大人的表扬;能听大人讲道理,也能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喜欢讲故事、看书;当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不会马上大哭,能够和妈妈说出自己的看法和要求。   教师反馈:这个学期,个案变得哭闹少了,活泼开朗了,能主动和小朋友交往,能顺利地和同伴说话及玩游戏了,在参与一些班级活动时,能对老师的提问有回应;生活自理上有进步,不再尿湿裤子或把大便拉在裤子上,有需求时能和老师说出来。

  • 如何培养智障学生的数学意识及良好行为习惯
    答:数学能力培养涉及很多方面,智障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相对较弱,因而对其数学能力的培养需要具体化,通过三年对智障学生的数学教学,我觉得直观的观察判断能力、动作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及对数学的理解、实践运用能力的培养对于智障学生学习数学尤为重要。那用什么样的方法可以更好地来...
  • 如何培养智力障碍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答:普通学生如此,智力障碍学生亦如此。作为刚刚接触智力障碍学生的数学老师,面对学生上课不注意听讲,课堂乱喊乱说,对数学学习毫无兴趣等情况,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和查阅资料,使自己在智力障碍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方面有了一些见解,接下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一、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世界大哲学家亚历士多德曾经这样说:“...
  • 如何培养智障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答:总之,学前班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两次教育就能有效的,而是一个漫长系统的过程。只要他自己能做,自己愿意去做,我们就要给他创造锻炼的机会,并在此基础上,言传身教,辅以耐心细致。只有这样,培养儿童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成为现实。作为特殊教育行业的一员,我们应充当好智障儿童“拐杖...
  • 浅谈特殊儿童学生的教育论文
    答:【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事业,对特殊儿童的教育也进一步发展,特殊儿童的个别化教育计划(IEP)也更加坚定的实施。然而,特殊教育机构少,资金缺乏、特殊儿童诊断评估系统不完善、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质量不高、特教思想 文化 落后等因素影响着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本文针对这四个影响因素进一步分析,...
  • 关于特殊教育智障生的论文范文
    答:综上所述,对于特殊教育的环境而言,教和学成为了智障学生生活中的重要部分,身为老师,应当在他们的生活中做好一个引导人,只有通过老师真诚的关心和帮助,才能够让学生信任老师,并被老师感染,才可以将生活化教学真正实施,有效培养了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慧.培智学校应用文教学生活化...
  • 幼儿智障,该怎么进行家庭训练?
    答:俗话说“三翻六坐七爬”,到什么月龄就会做什么动作,无需刻意训练。可是,智障儿由于他们的脑功能有障碍,神经系统控制运动的能力很差,以致各种动作发育得都比较晚。通过抱直头稳定、俯卧抬头、翻身、坐、站、走等训练,就可以强化智障儿童的这些发育,加快其大肌肉的发展!1. 抱直头稳定 头的控制是...
  • 弱智儿童怎么教育
    答:北京有几家早期教育幼儿园或康复中心:1、北京市西城区育红幼儿园,在西城区新街口八道湾10号,电话:64732513 2、北京市新运弱智儿童养育院,在花家地南里8号楼,电话:64732512 3、朝阳区弱智儿童康复中心,在西坝河东里16号楼,电话:84516484 4、北京市东城区低智力儿童教育康复培训中心,在安外,小...
  • 如何提高智障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答:在训练过程中学生有反复性,需要教师有特别的爱心和耐心,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去引领学生,监督学生。在培养这些智障儿童自理能力实践活动中,我们持之以恒,始终如一,从不忽时紧忽时松或虎头蛇尾,这样,使这些孩子在长期反复的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大部分学生达到了自己的事基本上自己能做。我们平邑县特殊教育学校里...
  • 如何培养智残儿童的生存技能
    答:老师缺乏职业意识,职业能力的培养。老师们认为,保证智残儿童的安全,让他们学会生活自理就已经不错了。大家都认为对智障儿童进行职业教育是浪费时间和精力的,以致学生毕业后无岗位可适合,无法融入正常社会,常常由家里养着。二、学校方面目前是每个县区办一所特教学校,招收聋哑与智障儿童,规模不算大,各校靠政府拨款维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