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赔款留学生名单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03
1925年庚子赔款留学生名单

庚款留美生第一届、第二届名单首批录取47人名单:程义法 邝煦堃 金 涛 朱 复 唐悦良 梅贻琦 罗惠桥 吴玉麟 范永增 魏文彬 贺懋庆 张福良 胡刚复 邢契莘 王士杰 程义藻 谢兆基 裘昌运 李鸣龢 陆宝淦 朱维杰 杨永言 何 杰 吴清度 徐佩璜 王仁输 金邦正 戴 济 严家驹 秉 志 陈 熀 张廷金 陈庆尧 卢景泰 陈兆贞 袁钟铨 徐承宗 方仁裕 邱培涵 王 健 高仑瑾 张 准 王长平 曾昭权 王 琎 李进嶐 戴修驹

第二批录取72人名单:杨锡仁 赵元任 王绍礽 张谟实 徐志芗 谭颂瀛 朱 菉 王鸿卓 胡继贤 张彭春 周厚坤 邓鸿宜 沈祖伟 区其伟 程闿运 钱崇澍 陈天骥 吴家高 路敏行 周象贤 沈 艾 陈延寿 傅 骕 李松涛 刘寰伟 徐志诚 高崇德 竺可祯 程延庆 沈溯明 郑达宸 席德炯 徐 墀 成功一 王松海 王 预 谌 立 杨维桢 陈茂康 朱 进
施赞元 胡宣明 胡宪生 郭守纯 毛文钟 霍炎昌 陈福习 殷源之 符宗朝 王裕震 孙 恒 柯成茂 过宪先 邝翼堃 胡 适 许先甲 胡 达 施 莹 李 平 计大雄 周开基 陆元昌 周 铭 庄 俊 马仙峤 易鼎新 周 仁 何 斌 李锡之 张宝华 周 均 胡明堂

近代史上,中国政府第二次有计划地大规模向海外派出留学生,是本世纪初的庚款留美学生的派遣。

1900年,也就是光绪二十六年,北京爆发了“庚子之乱”。当时,几十万号称“刀枪不入”的义和团入京围攻各国使馆。不久,八国联军攻占了北京,慈禧太后弃都而逃。

1901年,李鸿章被迫与各国签订耻辱的“辛丑条约”,同意向十四国赔偿白银四亿伍千万两,分三十九年付清。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庚子赔款”。

1908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授权罗斯福总统退还中国“庚子赔款”中超出美方实际损失的部分,用这笔钱帮助中国办学,并资助中国学生赴美留学。双方协议,创办清华学堂,并自1909年起,中国每年向美国派遣100名留学生。这就是后来庚款留美学生的由来。

1909年、 1910年和1911年,在北京三次从全国招考庚款留学生。当时对考生的要求除了通晓国文、英文外,还须“身体强健,性情纯正,相貌完全,身家清白。”

第一次招考是1909年8月举行的, 630人应考。先是初试,考国文、英文和本国史地,取68人;再复试,分别考物理、化学、博物、代数、几何、三角、外国历史和外国地理诸科。连初试带复试,一共考了七八天。最后放榜,录取了47人。

这第一批庚款留美学生同年10月赴美,赴美时,另外加上了3名贵胄子弟,共50人。他们所学专业大多是化工、机械、土木、冶金及农、商各科。后来的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就是其中之一。

1910年8月又举行了第二次招考。考试仍分初试、复试。初试先考国文、英文,其中国文试题古色古香,为:“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说”;而英文试题则颇为时髦:“借外债兴建国内铁路之利弊说”。复试则考了西洋史、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学、几何和世界地理等科。400多人应考,最后录取了70人。

这第二批庚款留美学生中,后来出了一个大名鼎鼎的胡适,他当年考了个第55名。同榜中还有后来的语言学家赵元任、气象学家竺可桢等。

一年后,即1911年,又招考了第三批、也是最后一批庚款留美学生,一共有63人。

三批庚款留美学生的派遣为中国培养一大批优秀的科学家。中国近代科学发展中的许多新学科的创建者大多来自这些留美学生。

19ll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清王朝覆灭。中国进入了军阀混战的民国时代。

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二次大规模向海外派遣留学生的计划也因这一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而又一次中断。

19ll年初,利用庚款而专门为培养赴美留学生的清华学校正式成立。在此后十多年间,据统计,由清华派出的留美学生就达1000多人。

与此同时,自1912年起,赴法勤工俭学运动渐渐形成了高潮。由吴敬恒、蔡元培、汪精卫等人组成的“留法俭学会”,利用当时法国因欧战而急需劳工的机会,组织中国青年赴法,以工求学。勤工俭学的计划立即得到了青年们的热烈响应,赴法人数逐年增加。到1920年左右,在法的中国学生已达2000多人。

从20年代中到30年代末,中国社会在经过近百年的战乱之后,终于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的时期。…

1928年8月17日,清华学校改名为清华大学,罗家伦出任校长。

那一年开始公开招考留美公费生。1933年,又开始公开招考第一批庚款留英学生。

抗日战争的爆发使中国的留学事业再一次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从当年政府留学生派出的统计数字中,可以看出这种冲击的强烈程度。从统计数字中可以看出,自1932年起,留学人数逐年增加,并于1935年,达到高峰1033人。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政府宣布了留学限制的暂行办法,留学人数立即锐减,于1941年跌至谷底,全年只有57人。

1942年,抗日战争接近尾声,政府开始放宽留学政策。先是废止了留学限制规定,然后在1944年举行了英美留学奖学金考试。

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抗日战争结束。

1946年7月,举行了全国公费留学考试。一时应考者多达4463人。而这一年,留学总人数也已回升到730人。

但是,紧接着,中国又经历了另一场天翻地覆的大变化。一个时代结束了,一个新时代就要开始。

现在回过头来看一看中国近代留学的历程,不能不令人深深感叹。容闳的幼童留美计划因清朝统治者的愚昧和腐朽而毁于一旦;庚款留美学生的派遣由于革命爆发而被迫中止;30年代的留学事业又备受战争的冲击。近百年的留学史几乎没有多少风平浪静的时候。

http://211.151.89.185/chisa/article/20040827/20040827187934_1.xml

还有一本好书:中华文史精刊--近代中国留学史-作者:舒新城

中国近代留学的三次热潮


山东省肥城市教学研究室 李玉民 (271600)


追逐考察近代中国人留学外国的历史轨迹,不难发现,它是与中国近代的历史命运息息相关的。这些在百年中国出现的逾10万的留学生群体,对中国近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对中国的近代化起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鸦片战争的隆隆炮声,把曾雄跨世界东方近二百年的大清帝国急速地推到了灭亡的境地。同时,也惊醒了一批先进的中国人。素以“天朝上国”、“礼仪之邦”自诩的国人,不得不正视向来被视为“蛮夷之邦”的西方世界,有识之士开始以新的思维方式探讨强国御辱、救亡图存之道,于是,1872年8月,包括詹天佑在内的30名幼童乘船离上海赴美,成为中国近代第一批留学生,成为当时国人“睁眼看世界”的先锋。


其实,早在与外国侵略者交涉和镇压人民起义的过程中,有的官员就认识到列强船坚炮利,技术精良,主张向外国派遣留学生,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以达“富国强兵”、维护清朝统治之目的。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搁置未办。直到1868年,经曾出任中国使臣率团出访欧美的美国人蒲安臣(Anson Burlingame)之手,签订了《中美续增条约》,为中国学生赴美留学提供了条约依据。早年毕业于耶鲁大学的容闳,报着“教育救国”的理想,向时任江苏巡抚的丁日昌提出选派计划,1870年,经曾国藩同意并向清廷奏准,又与李鸿章磋商,制订了《挑选幼童前赴泰西肄业章程》十二条。最终,才于1872、1873、1874、1875年分四批各30名幼童赴美留学。


1873年,总理福州船政大臣沈葆桢也正式向清廷奏请派遣船政学堂优秀学生出洋留学。他建议一部分赴法国留学,“深究其造船之方,及其推陈出新之理”;一部分赴英国深造,“深究其驶船之方,及其练兵制胜之理”。1877年3月,第一批有组织派遣的包括刘步蟾、林泰曾、方伯谦、林永生、严复等在内的留英、留法学生顺利成行。几年后,大多留学生成为国家的栋梁,如严复成为著名的近代启蒙思想家,刘步蟾、方伯谦、林永生、刘冠雄等则成为海军的指挥骨干。中国的“西学”向西方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中国近代留学的第一次热潮出现在甲午战争之后。1894年甲午战争的失败使清政府有些官员认识到,日本的崛起,得利于当年被派往欧美留学的伊藤博文、山县有朋等人,战后又发出了派遣有志青年留学日本的呼吁。清政府也想企图通过向日本派遣学生,造就通才,富民强国以挽回颓势。“以强敌为师”、以“求学如求医”的精神,试图仿效日本明治维新,寻

第 1 页


求救国救民的良方,成为一批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的共识。再加上到日本路近、省钱、文字相近、交流方便。在这种背景下,在1896年派出第一批13名留日学生后,赴日留学日渐成风。据统计,1901年为280人,1902年9月为614人,1903年增至1300人,到1906年11月猛增至8000多人。数万留学生中,除20岁左右的年轻人居多之外,也不乏老翁、幼童和女子。因为是在救亡图存的背景下出现的这股热潮,所以大多学的是军事、政治等课程。这次留学热潮的最大特点是,许多留学生如秋瑾、章太炎等,在西方政治思想学说的熏陶下,逐渐走到了推翻清朝腐朽统治的旗帜下,“导致一种民族精神的出现,以后又转变为自觉的民主主义运动”,成为反清爱国运动的主体,“为中国重新开启出一条光明之路”,涌现了一批中国民主革命运动的领导人和立宪运动的骨干分子。


1909年,清政府正式决定接受美国所退部分“庚子赔款”作为派遣学生赴美的经费后,出现了留学美国的热潮。1910年留美学生已有500多人,到辛亥革命前,增至650人。庚子赔款是英美等帝国主义列强通过《辛丑条约》勒索所得的赔款。美国用所退部分资助留学生的目的,是想“影响、控制中国的下一代,从精神和商业影响上取回最大的收获”。同时,辛亥革命之后,民主共和、实业救国、教育救国成为潮流。这样,在中国近代史上出现了第二次留学热潮。这次留学热潮的最大特点是,以学习自然科学为主,涌现了一大批中国近现代驰名中外的学者和科学家,如侯德榜、竺可桢、茅以升、马寅初、周培源等,他们在各自的领域为国家作出了巨大贡献。


“五四运动”前后,中国近代史上又兴起了第三次留学热潮。当时国家正处于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时期,“人们感到痛苦彷徨”。法国是资产阶级自由、民主、平等思想的摇篮,于是大批“输世界文明于国内”的人们,形成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五四运动前,留法学生不足200人,1919—1920年间,增至近1600人。这次留学热潮的最大特点是,他们把“俭学”和“勤工”、 教育和生产劳动有机结合起来,“以自己的实践对传统的留学教育进行了观念、内容和形式等方面的根本性变革,开创了中国留学教育的新纪元”,涌现了一大批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新型知识分子,如周恩来、蔡和森、邓小平等,为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培养了一批骨干,也造就了一大批各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


综观三次留学热潮,虽然由于国内外政局不断变化,导致决策者的留学指导思想也随之变化,留学热潮的特点也各不相同。但是,谋求民族的独立、国家的富强则是不变的共同的主题。在近代百年留学史上,尽管也有消极方面,但涌现的无数爱国志士豪杰,无可辩驳地成为一支“新兴而特殊的先导力量”,在近代社会各个领域,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近代史上,中国政府第二次有计划地大规模向海外派出留学生,是本世纪初的庚款留美学生的派遣。

1900年,也就是光绪二十六年,北京爆发了“庚子之乱”。当时,几十万号称“刀枪不入”的义和团入京围攻各国使馆。不久,八国联军攻占了北京,慈禧太后弃都而逃。

1901年,李鸿章被迫与各国签订耻辱的“辛丑条约”,同意向十四国赔偿白银四亿伍千万两,分三十九年付清。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庚子赔款”。

1908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授权罗斯福总统退还中国“庚子赔款”中超出美方实际损失的部分,用这笔钱帮助中国办学,并资助中国学生赴美留学。双方协议,创办清华学堂,并自1909年起,中国每年向美国派遣100名留学生。这就是后来庚款留美学生的由来。

1909年、 1910年和1911年,在北京三次从全国招考庚款留学生。当时对考生的要求除了通晓国文、英文外,还须“身体强健,性情纯正,相貌完全,身家清白。”

第一次招考是1909年8月举行的, 630人应考。先是初试,考国文、英文和本国史地,取68人;再复试,分别考物理、化学、博物、代数、几何、三角、外国历史和外国地理诸科。连初试带复试,一共考了七八天。最后放榜,录取了47人。

这第一批庚款留美学生同年10月赴美,赴美时,另外加上了3名贵胄子弟,共50人。他们所学专业大多是化工、机械、土木、冶金及农、商各科。后来的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就是其中之一。

1910年8月又举行了第二次招考。考试仍分初试、复试。初试先考国文、英文,其中国文试题古色古香,为:“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说”;而英文试题则颇为时髦:“借外债兴建国内铁路之利弊说”。复试则考了西洋史、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学、几何和世界地理等科。400多人应考,最后录取了70人。

这第二批庚款留美学生中,后来出了一个大名鼎鼎的胡适,他当年考了个第55名。同榜中还有后来的语言学家赵元任、气象学家竺可桢等。

一年后,即1911年,又招考了第三批、也是最后一批庚款留美学生,一共有63人。

三批庚款留美学生的派遣为中国培养一大批优秀的科学家。中国近代科学发展中的许多新学科的创建者大多来自这些留美学生。

19ll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清王朝覆灭。中国进入了军阀混战的民国时代。

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二次大规模向海外派遣留学生的计划也因这一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而又一次中断。

19ll年初,利用庚款而专门为培养赴美留学生的清华学校正式成立。在此后十多年间,据统计,由清华派出的留美学生就达1000多人。

与此同时,自1912年起,赴法勤工俭学运动渐渐形成了高潮。由吴敬恒、蔡元培、汪精卫等人组成的“留法俭学会”,利用当时法国因欧战而急需劳工的机会,组织中国青年赴法,以工求学。勤工俭学的计划立即得到了青年们的热烈响应,赴法人数逐年增加。到1920年左右,在法的中国学生已达2000多人。

从20年代中到30年代末,中国社会在经过近百年的战乱之后,终于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的时期。…

1928年8月17日,清华学校改名为清华大学,罗家伦出任校长。

那一年开始公开招考留美公费生。1933年,又开始公开招考第一批庚款留英学生。

抗日战争的爆发使中国的留学事业再一次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从当年政府留学生派出的统计数字中,可以看出这种冲击的强烈程度。从统计数字中可以看出,自1932年起,留学人数逐年增加,并于1935年,达到高峰1033人。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政府宣布了留学限制的暂行办法,留学人数立即锐减,于1941年跌至谷底,全年只有57人。

1942年,抗日战争接近尾声,政府开始放宽留学政策。先是废止了留学限制规定,然后在1944年举行了英美留学奖学金考试。

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抗日战争结束。

1946年7月,举行了全国公费留学考试。一时应考者多达4463人。而这一年,留学总人数也已回升到730人。

但是,紧接着,中国又经历了另一场天翻地覆的大变化。一个时代结束了,一个新时代就要开始。

现在回过头来看一看中国近代留学的历程,不能不令人深深感叹。容闳的幼童留美计划因清朝统治者的愚昧和腐朽而毁于一旦;庚款留美学生的派遣由于革命爆发而被迫中止;30年代的留学事业又备受战争的冲击。近百年的留学史几乎没有多少风平浪静的时候。

  • 1925年庚子赔款留学生名单
    答:贺懋庆 张福良 胡刚复 邢契莘 王士杰 程义藻 谢兆基 裘昌运 李鸣龢 陆宝淦 朱维杰 杨永言 何 杰 吴清度 徐佩璜 王仁输 金邦正 戴 济 严家驹 秉 志 陈 熀 张廷金 陈庆尧 卢景泰 陈兆贞 袁钟铨 徐承宗 方仁裕 邱培涵 王 健 高仑瑾 张 准 王长平 曾昭权 王 琎 李进嶐 戴修驹 第二批录取...
  • 1925年庚子赔款留学生名单
    答:庚款留美生第一届、第二届名单首批录取47人名单:程义法 邝煦堃 金 涛 朱 复 唐悦良 梅贻琦 罗惠桥 吴玉麟 范永增 魏文彬 贺懋庆 张福良 胡刚复 邢契莘 王士杰 程义藻 谢兆基 裘昌运 李鸣龢 陆宝淦 朱维杰 杨永言 何 杰 吴清度 徐佩璜 王仁输 金邦正 戴 济 严家驹 秉 志 ...
  • 有谁知道庚子赔款留学生名单
    答:1910年8月,游美学务处在400馀学生中招收了庚子赔款第二批70名学生赴美留学 姓名(字/别号)籍贯年龄肄业或毕业学堂学位年份学位大学 王松海江蘇丹徒18岁 圣约翰书院1914 机械工程 B. S. 密西根大学 王绍瀛[a](叔海) 广东南海19岁 唐山路矿学堂1913 机械 M. E. 科罗拉多矿业大学 王百雷(裕震) 江蘇上海20岁 ...
  • 民国公派留学生的例子
    答:邢契莘、 王士杰、 程义藻 、谢兆基、 裘昌运、 李鸣龢、 陆宝淦、朱维杰、 杨永言、 何 杰、 吴清度、 徐佩璜、王仁输、 金邦正、 戴 济、 严家驹、 秉 志、陈 熀、 张廷金、 陈庆尧、 卢景泰、 陈兆贞、袁钟铨 、徐承宗、 方仁裕、...
  • 詹天佑是第一批利用庚子赔款去美国留学的小留学生吗
    答:庚子赔款",西方人称为"拳乱赔款"。在庚子赔款29年前詹天佑已赴美留学,在庚子赔款20年前詹天佑已自美国留学归国,在庚子赔款前詹天佑已从事修筑铁路工作,且后来一直从事修筑铁路的工作。郝广才为呲中媚外,竟说詹天佑就是第一批利用庚子赔款去美国留学的小留学生,其说还受到部分人的追捧,令人摇头。
  • 新中国成立时海归的故事
    答:当时“海归”当中最著名的就是物理学家钱学森。1929年,钱学森考入铁道部交通大学上海学校机械工程系铁道系,1934年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现西南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6月,他又考取了清华大学第二届庚子赔款公费留学生,1935年9月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1936年9月转入美国加州...
  • 庚款留学生始于美国
    答:1909年,美国国务卿海约翰曾表示对庚子赔款数额有所质疑,认为过高。梁诚,一位在美国享有盛誉的留美学生,年仅12岁便在异国他乡求学,与政界名流如罗斯福等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凭借其出色的外交才能,他敏锐地察觉到美国在庚款问题上的微妙变化,开始积极行动,推动美国政府核实赔款细节,并要求退还部分不...
  • 胡适是不是大清第一批赴美留学生?
    答:1906年考入中国公学,1910年考取“庚子赔款”第二期官费生赴美国留学,于康乃尔大学先读农科,后改读文科.1915年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师从唯心主义哲学家杜威,接受了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并一生服膺。1872年8月11日,中国第一批留学生启程赴美。那时候胡适还没出生呢。。。
  • 当年取得庚子赔款的留学生究竟有多优秀
    答:他们群体所取得的优异成绩令美国人惊叹不已,据不完全统计,到1880年,共有50多名幼童进入美国的大学学习。其中22名进入耶鲁大学,8名进入麻省理工学院,3名进入哥伦比亚大学,1名进入哈佛大学。比较知名的人才有:唐绍仪(中华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蔡廷干(北洋水师杰出将领)、和詹天佑(中国铁路之父)...
  • 庚子赔款建立了那几所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同济大学
    答:庚子赔款建立了山西大学、清华大学两所大学。庚子赔款的使用:1、清华大学 1911年初,利用庚款而专门为培养赴美留学生的清华留美预备学校正式成立。在此后十多年间,据统计,由清华派出的留美学生就达1000多人。1928年8月17日,清华学校改名为清华大学,罗家伦出任校长。2、山西大学 早在美国政府同意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