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家庭暴力法有哪些?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9
反家庭暴力的法律法规有些什么

  上海琴海婚姻法律提供参考

  1.《中国妇女发展纲要》(1995-2000)在其“主要目标”部分,确定了妇女发展的11项具体目标,其中第(七)项目标为:有效遏制对妇女的暴力侵害及拐骗、买卖妇女的犯罪行为和卖淫嫖娼违法活动。在《纲要》的“政策和措施”部分,规定“保护妇女的人身权利和一切合法财产权利,及时查处侵害妇女权益的民事案件”;“严厉打击拐骗、买卖、遗弃、虐待、迫害、侮辱妇女等犯罪活动,维护妇女的人身安全和人格尊严”;“依法保护妇女在家庭中的平等地位,坚决制止家庭暴力”。

  2.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第234条);“虐待家庭成员情节恶劣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第260条)。

  3.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84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控告。被害人对侵犯其人身、财产权利的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控告。”第88条规定,“对于自诉案件,被害人有权向人民法院直接起诉......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处理。”

  4.《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有下列侵犯他人人身权利行为之一,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处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1)殴打他人,造成轻微伤害的;(2)虐待家庭成员,受虐待人要求处理的。”

  5.《民法通则》第104条规定,婚姻、家庭、老人、母亲和儿童手法律保护。第119条规定,侵害公民身体造成伤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残废者生活补助费等费用;造成死亡的,并应当支付丧葬费、死者生前抚养的人必要的生活费等费用。

  6.《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条规定,禁止家庭成员间的虐待和遗弃。

  7.《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七条第(3)款规定,遗弃被继承人或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的,丧失继承权。

  8.《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第6章第34条规定,妇女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非法手段剥夺或者限制妇女的人身自由。第35条规定,妇女的生命健康权不受侵犯。禁止溺、弃、残害女婴。禁止歧视、虐待生育女婴的妇女和不育妇女;禁止用迷信、暴力手段残害妇女;禁止虐待、遗弃老年妇女。第39条规定,妇女的名誉权和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宣扬隐私等方式损害妇女的名誉和人格。

  在该法第8章“法律责任”中规定,侵害妇女权益的,将根据具体情况,对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或行政处;构成犯罪的,比照刑法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第52条规定,侵害妇女的合法权益,造成财产损失或者其他损害的,应当依法赔偿或者承担其他民事责任。

  如想咨询更多的请加于扣扣

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家庭暴力法法律规定并没有起到多大作用, 我国首部反家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今起施行。反家暴法所称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这也意味着,“暴打老婆和孩子”、“辱骂恐吓老人”这类在个别家庭里看似”天经地义”的行为,今后将违法。
针对常见的未婚同居现象,反家暴法明确:家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之间实施的暴力行为,参照本法规定执行。祝您幸福美满生活愉快!

《反家庭暴力法》第五条明确提出,未成年人遭受家庭暴力的,应当给予特殊保护。第十二条更进一步规定,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应当以文明的方式进行家庭教育,依法履行监护和教育职责,不得实施家庭暴力。也就是说,即使是为了教育孩子,也不应该诉诸暴力的形式。“打你是为了你好”,再也不能成为父母实施家庭暴力的借口。

近期,微博上有个话题“爸妈打你的开场白”成为热门,前两年 “妈妈再打我一次”的四格漫画也曾爆红过一阵子。吐槽也好,自黑也罢,在网民段子手的口中,人们在童年时挨打、被骂的过往,常常被岁月的滤镜和社交网络上的共情涂上一抹温情造出几个笑点,父母打骂孩子仿佛是一件习以为常并可以拿来轻松调侃的事情。这在无形中消解了针对儿童的暴力行为这一问题的严肃性,更是不利于公众儿童保护意识的提高和行为改变。(文中“儿童”与“未成年人”同义,均指不满十八周岁的人)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一听到家庭暴力,第一反应就以为是配偶之间的暴力。似乎,丈夫打老婆是家暴,父母打孩子却是天经地义。

2015年12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在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中国在“家事”立“国法”上迈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步。

《反家庭暴力法》中已明确将家庭暴力定义为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这自然也包括家长对孩子实施的暴力行为。

儿童,的确是发生在我们身边家庭暴力的主要受害群体之一,这在近年来社会关注度极高的一些虐童的案例中也可见一斑。诚然,并非一定要严重到打死打残才算暴力,也并不是只有身体伤害才算暴力,此次《反家庭暴力法》的一大突破就是在定义中涵盖了精神伤害,大大拓宽了对家暴受害者的保护范围。

鉴于家庭暴力主要反映的是施暴者与受害者之间基于家庭地位和权利结构不平等导致的控制与被控制关系,而儿童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在身体、心理、经济上都依赖于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无法像成年人一样独立寻求帮助,所以儿童在家暴中受到伤害特别是心理创伤往往隐蔽性更强,程度更深,持续时间也更长。

正是基于此,《反家庭暴力法》第五条明确提出,未成年人遭受家庭暴力的,应当给予特殊保护。第十二条更进一步规定,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应当以文明的方式进行家庭教育,依法履行监护和教育职责,不得实施家庭暴力。也就是说,即使是为了教育孩子,也不应该诉诸暴力的形式。“打你是为了你好”,再也不能成为父母实施家庭暴力的借口。

中国已批准的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 第19条规定:“儿童在受父母、法定监护人或其他任何负责照管儿童的人的照料时,应受到保护,不致受到任何形式的身心摧残、伤害或凌辱,忽视或照料不周,虐待或剥削,包括性侵犯。” 联合国儿童权利委员会也多次向公约各缔约国强调,不应允许任何形式或任何程度的体罚,并于2006年通过了关于“儿童受保护免遭体罚和其他残忍或不人道形式惩罚的权利”的第8号意见,并于2011年在第13号一般性意见“儿童免遭一切形式暴力侵害的权利”中重申体罚也是公约第19条所述暴力的一种形式。我国《反家庭暴力法》的出台,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公约第19条的宗旨和原则。

《反家庭暴力法》的另外一大突破,是采纳了联合国儿童权利委员会针对中国实施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第三和第四次合并定期报告的结论性意见中的建议——“建立应对一切形式针对儿童的暴力的国家协调机制,包括强制报告制度及必要的后续跟进措施”,首次在立法中明确了针对家暴行为的强制报告制度。第十四条规定,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救助管理机构、福利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现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遭受或者疑似遭受家庭暴力的,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不报告造成严重后果的要承担责任。

这些机构和人员之所以被法律规定具有强制报告义务,是因为家暴具有极大隐秘性,而法律虽然规定了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可以投诉、报案、起诉家暴行为,但现实中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特别是儿童往往难以实施自救。

而上述机构由于工作性质,较易发现家暴行为的线索。通过创设强制报告制度,立法进一步明确了“家暴不是家务事”的宗旨,有利于及时发现和制止针对儿童的家暴行为。此外,该法还规定,任何单位、个人发现正在发生的家庭暴力行为,都有权及时劝阻。反家庭暴力是国家、社会和每个家庭的共同责任。

近年来,一些触目惊心的虐童案件在社会上引发了极大关注,也使对失职监护人的监护权干预问题进入了立法和司法实践的视野。此前,虽然《民法通则》和《未成年人保护法》中都有撤销监护人资格的条款,但表述较为笼统使之沉睡多年,实践中鲜有基于此剥夺监护人资格的案例。2014年年底,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民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依法处理监护人侵害未成年人权

我国首部反家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今起施行。反家暴法所称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这也意味着,“暴打老婆和孩子”、“辱骂恐吓老人”这类在个别家庭里看似”天经地义”的行为,今后将违法。
针对常见的未婚同居现象,反家暴法明确:家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之间实施的暴力行为,参照本法规定执行。

离婚

  • 反家庭暴力的法律法规有些什么
    答:2.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第234条);“虐待家庭成员情节恶劣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第260条)。3.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84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向公安...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是什么时候开始施行的?( )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从2016年3月1日起施行。家暴的定义如下:1、身体虐待:推、甩、踢、揍、掴、抓、咬、拗扭肢体,甚至使用刀械枪枝等攻击受害人;2、言语虐待:企图以字眼、声调来控制或伤害另一个人。例如:吼叫、尖酸讽刺、威胁将对方或小孩杀害、扬言使用暴力、大骂对方愚蠢、侮辱、...
  • 你知道《反家暴法》是什么时候出台的吗?
    答:《反家暴法》是在2016年3月1日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于2015年12月27日被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这是我国首部反家暴法,于2016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为了解决家庭暴力“发现难”的问题,更好地保护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合法权益,该法明确,中...
  • 家暴犯法吗
    答:(4)家暴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故意伤害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十六条 家庭暴力情节较轻,依法不给予...
  • 反家暴法哪一年颁布的
    答:”可知,在面对家庭暴力时还可以向加害人所在单位,加害人或者受害人所在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妇女联合会等单位投诉、反映或者求助。有关单位接到家庭暴力投诉、反映或者求助后,应当依法给予帮助、处理。(三)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根据《反家庭暴力法》第二十三条第一款规定:“当事人因遭受...
  • 反家庭暴力法?
    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二条规定,已经定义了家庭暴力:本法所称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1、 家庭暴力简称家暴,是指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以殴打、捆绑、禁闭、残害或者其它手段对家庭成员从身体...
  • 反暴力家庭法是什么时候开始实施的
    答:法律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是为了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保护家庭成员的合法权益,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家庭关系,促进家庭和谐、社会稳定,制定。于2015年1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2016年3月1日起施行。法所称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
  • 反家暴法是哪一年实施的
    答:于2015年1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2016年3月1日起施行。2016年3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正式施行。家暴法对家庭暴力的范畴、预防、处置、人身安全保护令和法律责任作出规定。保护同居关系,但并不保护同性恋之间的同居关系。哪些材料可以作为家暴证据...
  • 根据反家庭暴力法的规定哪些人遭受家庭暴力的应当给予特殊保护_百度...
    答:为了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保护家庭成员的合法权益,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家庭关系,促进家庭和谐、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吉林省实际,我省制定《吉林省反家庭暴力条例》。2020年6月5日,吉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