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在哪个会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03
历史时事政治

#这个时事政治半月谈电子资料有没有用2010考试时事政治电子书(1001)--2010年1月1日更新时事政治和测试更新09年12月;《半月评论》更新09年第24期;《了望时评》更新09年第52期;半月谈时事和小测验更新09年第24期
收集整理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资料,本电子书内容分为“时事政治备考学习方法汇总”附录,以及“时政阅览部分”、“半月谈重大时事及小测试”、“时政测试部分”、“半月评论”、“了望时评”、“申论写作模板及范文”、“时政热点精选”、“历年党代会文件及政府工作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60年大事记”九部分,计70000多字、1000多道测试题。可以上网搜索一下“2010考试时事政治电子书”的下载地址

近代的鸦片战争 政治的有文化大革命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时,邓小平致开幕词,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崭新的命题。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
  1.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上,强调走自已的路,不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上,作出了中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强调这是一个至少上百年的很长的历史阶段,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以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
  3.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上,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强调现阶段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4.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上,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僵化停滞是没有出路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主要内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同经济、政治的改革和发展相适应,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为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5.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中国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强调实行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应当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封闭只能导致落后。
  6.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问题上,强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的保证,又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获得新的时代内容。

参考:
http://gaige.chinareform.net/pxmd1/px7/0097.html
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召开。
大会首次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邓小平指出:"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让农民群众享受农业信息化的先进成果
河南三门峡市市长 李文慧

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在“五化”中,比以往多了一个“信息化”,并排在了“工业化”之后,意味着信息化战略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是我们党对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新认识,这其中当然也包括农业信息化建设。

在现代农业中,农民的大部分经济活动被纳入市场交易,农产品的商品率较高,生产基本是为了满足市场的需要。农业经营市场化对信息交流提出了更高要求,农业经营市场化需要信息内容引导, 农产品标准化需要信息手段规范,农业生产规模化需要信息技术实现,现代农民知识化需要信息应用来提升。以十七大精神为契机,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将为农业、农村、农民创造更多的生机,构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农业市场体系、现代科技人才体系,做好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延伸,以促进特色农业快速发展、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业实用技术的广泛应用、农村劳动力的加快转移与农民增收,真正让广大农民群众享受到农业信息化带来的先进成果。

文化建设将迎来新局面
安徽省政协办公厅主任 虞爱华

十七大报告将文化的重要性概括为“三个越来越成为”: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文化将同民族进步、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笔者以为,要在“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上下功夫,做到“七个更重视”:根据党的历史方位的变化,更重视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根据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变化,更重视和谐文化建设;根据人民群众思想观念的变化,更重视文化的多样性;根据对外开放格局的变化,更重视文化的国际竞争力;根据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变化,更重视市场主体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更重视文化传播手段的科技含量;根据社会结构的变化,更重视弱势群体的文化需求。同时,处理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乡村文化与都市文化等文化之间的关系。大力繁荣“先进文化”,切实加强“基层文化”,严肃整顿“官场文化”,着力推进“出口文化”,迎接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局面。

新农村建设是贫困地区发展第一要务
四川南江县委书记 青理东

农民富则国家强,农村稳则社会安。十七大报告关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论述,饱含关注民生的情怀、彰显执政为民的理念,为我们中西部贫困地区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指明了方向。

推进新农村建设,笔者认为,要做好四项工作。首先,思想认识要到位。新农村建设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必要途径和重要手段,是缩小城乡差距、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因此,因地制宜,突出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性、阶段性和差异性,需要充分考虑农民的意愿和需求,不能把新农村建设搞成“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其次,发展思路要创新。紧紧围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等方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第三,发展措施要科学。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坚持一张蓝图画到底;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加强对农民的适用技术、技能和创业能力培训,努力提高农民素质;村务公开,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第四,发展重点要突出。把群众最盼望,要求最迫切解决的事项作为当务之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尽快解决农民吃水难、行路难、上学难、就医难问题,坚持用现代发展理念引导农业发展,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建立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长效机制。

中共十二大的开幕词里首次提出。
http://news.sohu.com/20081209/n261101864.shtml

这个问题我回答过了
邓小平在1982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来

具体你看看这个网址: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01/20/content_6969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