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革命失败的教训是??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24
大革命失败的根本教训是什么?

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
①共产党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大革命后期,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者在统一战线的问题上,强调“一切工作归国民党”,对资产阶级采取“一切联合,否认斗争”的右倾政策,以放弃无产阶级领导权,压制工农运动、牺牲工农根本利益的方法来维持国共合作。1927年4月,在蒋介石反革命活动已经十分明显的情况下,反而和汪精卫发表联合宣言,要求工人不要听信“国民党领袖将驱逐共产党,将压迫工会与工人纠察队”等“谣言”,企图以此来拉住蒋介石。实际上是为蒋介石涂脂抹粉、麻痹革命人民。蒋介石叛变后,他又吹捧汪精卫是国民党左派的“中心领袖”,更导致了革命的失败。
②共产党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还必须建立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妥协退让只会断送革命。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只能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没有一支党领导下的革命军队,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也就没有革命的胜利。在武装斗争问题上,陈独秀继续反对建立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主张,并压制工农武装。结果,在蒋介石和汪精卫叛变革命发动屠杀时,没有也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终于导致大革命归于失败。
辛亥革命的教训
1没有反帝
2没有反封纲领
3没有掌握革命武装
4没有坚强的革命政党
教训:1资产阶级革命派提不出彻底的反帝反封的纲领.
2辛亥革命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使革命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3同盟会组织涣散内部派系复杂,起不到革命政党的领导作用.
4资产阶级革命派没有真正的建立和掌握革命的武装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集团公开分共、叛变革命,屠杀工农群众,大革命失败。�

在革命的紧急关头,中共中央采取一系列措施,挽救时局,保存革命力量,适应新形势开展工作。首先,改组领导机构。1927年7月12日,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决定改组中央常务委员会,由张国焘、张太雷、李维汉、李立三、周恩来组成临时中央常务委员会。由此,结束了陈独秀在中央的领导工作,使中央工作进入新时期。接着,临时中央针对当时汪精卫集团依靠政权和军事力量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的形势,主要采取两方面的措施:一是,决定举行秋收暴动和武装起义,以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二是,对大革命的失败进行了初步总结。这些措施表明,在当时客观形势的促使下,中共中央已开始认识到武装斗争和党领导军队的重要性,认识到群众运动没有武装的保障是不能胜利的。具体地说:�

发动秋收暴动。临时中央决定,在工农运动基础较好的湘、鄂、粤、赣等省举行秋收暴动,其内容是,抗租抗税、土地革命,建立农村民主政权和农民武装。1927年7月20日,《中央通告农字第九号》指出:“中国革命进到一个新阶段――土地革命的阶段”。土地革命的进展,“需要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小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权和工农武装”。前一阶段,由于代表地主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中央、武汉政府及其军队,反对土地革命并屠杀工农;由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动摇不定的政策和“工农武装没有建设”,使土地革命遭受挫折。根据目前情况,《通告》指出:“党的责任只有坚决的与这种新的反革命奋斗,聚集一切革命势力,开展这一革命的新阶段――土地革命。”《通告》特别强调了两点:一是,夺取政权的重要性。“必有夺取政权的争斗,才能推翻封建地主的乡村统治,才能促进土地问题的爆发而且给他以解决的权力机关。”二是,武装的重要性。“农会政权的斗争和土地革命必需革命武装才能保障其胜利”。特别是在代表地主阶级的反动军官到处屠杀农民的情况下,建立自己的武装是现阶段农民运动的 “最严重而紧迫的问题”。《通告》提出建立农民武装的种种办法,并提出如果存在不下去就“上山”的设想。8月3日,《中共中央关于湘鄂赣粤四省农民秋收暴动大纲》中,进一步分析了在四省实施秋收暴动的必要性,规定了暴动的战略。在党的八七会议上,又通过了《最近农民斗争的议决案》,总结了过去党领导农民运动的教训,指出:“共产党现时最主要的任务是有系统的有计划的尽可能的在广大区域中准备农民的总暴动,利用今年秋收时期农村中阶级斗争剧烈的关键。”而实施这一任务,必须“解除民团团防等类的武装与其他地主的军队,而武装农民。”(以上引文见《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3册,第184、187、225页。)�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临时中央决定新时期举行秋收暴动,是以土地革命为内容,以农民武装为保障的,暴动就是武装暴动。就是说,党领导以土地革命为中心的农民运动,同时必须抓农民武装、抓军队,把群众运动与军事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以武装为前导和保障,这样,革命的群众运动才能胜利发展。这表明,党已从大革命的失败中,对武装斗争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

举行南昌起义。7月中旬,临时中央决定,由党领导和受党影响的北伐军部队举行武装起义,并确定暴动后立即南下,占领广东,建立革命根据地,继续进行革命。8月1日,在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的领导下,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这次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军队,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斗争的开始,具有伟大意义。�

从认识上说,南昌起义是党对武装斗争和掌握军队重要性在认识上的一大飞跃。这从中共中央领导人在此前后对党掌握军队的态度的变化反映出来。在此之前,即在武汉政府后期,由共产党员领导和接受共产党影响的部队有:叶挺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第四军第二十五师的两个团,贺龙率领的第二十军等。这些部队约占以张发奎为总指挥的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的半数。但当时中共中央负责人陈独秀等不仅不重视发展、组织和运用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同汪精卫集团的叛变作斗争,并准备应付反革命的事变,而是强调组织自己的武装力量的困难。因而,在抓武装方面,无所作为。临时中央成立后,根据当时的形势,毅然决定发动秋收暴动,同时决定举行武装起义,其所依靠的军事力量,仍然是已云集在九江、南昌一带的上述那些部队,加上朱德原领导的第三军军官教育团等。在开始筹划起义时,虽然有“依张回粤”之幻想,但是,随着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张发奎政治态度的变化,公开转向拥汪“分共”,使联张返粤的计划破灭,中共中央立即决定,抛开张发奎,把我们的军队拉出来单独干。中共中央一些同志在九江开会,认为,“依靠张为领袖之回粤运动,很少成功之可能”,提议“抛弃依张之政策,而决定一独立的军事行动”,并把这个意见报告中央,迅即得到中央的批准。以上说明,当时采取武装反抗的方针,有客观的因素,但主要是党对武装斗争重要性的认识有了提高。 �

八七会议对武装问题的初步总结。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召开紧急会议,着重批评并结束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屠杀政策的总方针。对武装问题也进行了初步的总结。八七会议没有就武装斗争问题作出专门决议,只是在告党员书中检讨了过去的错误,指出:党的指导机关只是和国民党将领办外交,“始终没有认真想到武装工农的问题,没有想着武装工农的必要,没有想着造成真正革命的工农军队。”“中央那时认为武装工农难以实现的,甚至于以为是有害于与国民党军队领袖联合的。”(〖JP3〗中共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中央档案馆编:《八七会议》,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6年版,第34页。〖JP〗)正是由于对党过去在武装问题上的错误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有了新的认识,于是才有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新方针。�

特别要指出的是,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关于军事问题的发言,最为深刻并切中要害。他说:“对军事方面。从前我们骂中山专做军事运动,我们则恰恰相反,不做军事运动专做民众运动。蒋唐都是拿枪杆子起的,我们独不管。”“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八七会议》,第58页。)后来,他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一文中,对以上观点作了进一步的阐述。他说:“在北伐过程中,忽视了军队的争取,片面地着重于民众运动,其结果,国民党一旦反动,一切民众运动都塌台了。”(《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544页。)可以说,毛泽东的以上论述,是对大革命和北伐战争的特征以及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失误的言简意赅的概括。他不仅指出,正确处理军事运动和民众运动的关系,是大革命时期特别是北伐战争中十分突出而重要的问题;同时尖锐地指出,中国共产党正是没有能够正确处理这个问题,只着重于民众运动,不争取和掌握军队,使革命的民众运动没有保障,其结果,掌握枪杆子的国民党反动派一旦反动,一切民众运动都塌台了。�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这时,中国共产党已从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中领悟到: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是革命的根本问题,而实现对农民群众和武装力量的领导又是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根本;中国共产党不仅要领导农民群众、领导革命群众运动,尤其要领导武装力量、要领导军事运动,要在党的领导下,把群众运动与军事运动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保证革命的胜利发展。�后来,在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又着重从军事工作方面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指出,与国民党合作时期,中共中央机会主义最大错误之一便是:“党没有利用国民党的军事政治机关以实行党在军队中的工作,并且毫未设法创造自己的武装力量”;“没有充分的注意准备和指导农民群众的游击运动”;“没有充分估计到工农的群众武装和工农的军事训练的革命意义”。总之,“如此的看轻了军事方面的工作。当资产阶级变到反革命营垒中去的时候,不能不使革命全部遭受危亡的影响。”(《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4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3年版,第309页。)�

总起来看,大革命虽然失败了,但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已对军事问题作了初步的探索,为以后创建人民军队,独立地领导革命战争作了必要的准备。正如毛泽东所说,中国大革命,“准备好了红军的种子,准备好了红军的领导者即共产党,又准备好了参加过一次革命的民众。”

1924年(民国十三年)1月至1927年7月,中国人民在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合作的领导下,为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而进行的革命战争。 1911年,由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年来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辛亥革命的成果很快被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所篡夺,并在北京建立由其控制的中央政府。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直系、皖系和奉系。此外还有一些地方军阀各据一方,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为扩大地盘和争夺中央政府的统治权而混战不休。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为维护共和民主和国家的统一,于1917年在广州建立军政府,利用旧军队之间的矛盾,曾两次进行北伐,以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但都因没有发动工农群众和建立一支可靠的革命武装而未果。1923年2月,在滇桂联军击退陈炯明叛军后,孙中山由上海返回广州,第三次在广州建立政权,重新成立大元帅府。同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与中国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1924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宣言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制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同意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资格参加国民党的形式实现国共合作,全面改组国民党。同年1月24日,孙中山下令成立黄埔军校筹备处,亲自兼任总理。5月军校正式开学,在苏联政府和共产党人的支持、帮助下,为革命军队的建立培养了大批骨干,并使国民党从此有了自己的军队。同年9月,孙中山设大本营于韶关,誓师北伐,将拥护广州政府而集结于广东的豫军、桂军、赣军、湘军、滇军等部4.5万余人,编为三路进攻江西,以南昌、九江为会师目的地,并将北伐军一律改称为建国军。9月25日,以建国豫军樊钟秀部组成的先遣军入赣作战,10月26日攻占桂东一线。随后,北伐军分路北上,至11月9日占领赣南重镇赣州。21日北伐军攻占吉安。由于江西军阀邓本仁,初为与赣军督办蔡廷勋争夺江西而向北伐军输诚,后又与赵恒惕、陈炯明等相勾结,向北伐军大肆反扑,致使北伐军背腹受敌,被迫于1925年1月由赣州、南康一线撤退,集中于大庚岭、南雄一带。孙中山所领导的这次北伐暂告结束。 还在孙中山于韶关准备誓师北伐之际,在英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反动武装商团与陈炯明相勾结,借机叛乱,企图推翻广州革命政府,并在10月10日枪杀纪念辛亥革命十三周年的游行群众数百人。广州一时处于危机之中。在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群众的积极支持下,孙中山决定由韶关星夜回师,一部兵力直指广州市西关商团省城基地;另一部直下佛山(今佛山市),将商团反动武装全部歼灭,初步巩固了广州根据地。商团之乱平定后,正值第二次直奉战争(参见第二次直奉战争)结束,孙中山应段祺瑞和冯玉祥等共商国是的邀请于11月由广州出发北上,不幸于翌年病逝于北京。年底,盘据在东江地区的陈炯明部向淡水推进,企图进攻广州。为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肃清东江之陈炯明部,广州政府决定以滇粤联军实施东征。其计划以滇军为左翼,由河源、老隆直趋兴宁、五华;以粤军为右翼,经海陆丰直指潮汕;以桂军围攻惠州。黄埔军校校军3000人,由校长蒋介石率领编入右翼军行动。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随军东征,负责军队中的政治工作。东征开始后,担任左翼和中路的滇军杨希闵部和桂军刘震寰部却按兵不动。唯右翼和黄埔校军进展迅速,于2月中旬一举攻占淡水县城,17日由淡水转兵东进,在乎山附近击溃陈炯明军洪兆麟部主力,占领潮汕。3月11日,在粤军配合下,又在棉湖、鲤湖附近将陈炯明军林虎等部击溃,下旬攻占五华、兴宁、梅县等地,取得了第一次东征的胜利(参见第一次东征)。1925年1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随后,领导了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对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特别省港大罢工的胜利,给帝国主义的殖民政策以沉重打击,为广州革命根据地的巩固、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

教训:大革命的失败使处于幼年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途径,开始懂得土地革命和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 大革命失败,中国共产党从中得到的最深刻的教训是( )①要掌握革命武装②...
    答:只有正确认识和解决了这些问题,党才能领导中国革命事业走向成功。大革命失败要吸取的教训:1、大革命从兴起到失败的经验教训表明,党不但要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而且要始终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实行又团结又斗争的方针,争取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领导权。同时,根据中国当时的国情,要取得革命胜利,必须坚持武装...
  • 大革命失败的根本教训是什么?
    答:无法组织有效抵抗,从而使大革命最终失败。3. 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资产阶级革命派无法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纲领,没有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也没有建立坚强有力的革命政党来领导革命,更没有掌握革命的武装。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革命的失败。
  • 第一次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和历史教训是什么?
    答:2. 大革命失败的原因: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合作遭到破坏;共产党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3. 大革命的历史教训:党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4. 国民革命运动:1924年至1927年,中国爆发了一场反对帝国主义...
  • 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有哪些?
    答:大革命失败的教训深刻,值得我们深入反思。首先,农民阶级虽然人数众多,但在革命中显示出其阶级局限性,缺乏必要的组织性和纪律性,这使得他们在革命斗争中难以发挥持久而有效的作用。其次,革命过程中缺乏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战略指导,导致革命力量无法形成有序的战斗力,难以有效地对抗敌人。再者,敌人无论...
  • 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有哪些
    答: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及经验教训 大革命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客观原因:1.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无法依靠自身力量彻底完成革命任务。2. 封建势力强大且残暴,他们对革命的暴力镇压,阻碍了革命的进一步发展。二、主观原因:1. 革命党内部的分裂和不团结削弱了革命力量。由于不同的政治理念和...
  • 大革命失败的原因以及经验教训
    答:5. 共产国际的指导,对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产生有直接影响。当时的中国共产党作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直接受共产国际的指导,这对大革命失败产生了负面影响。6. 大革命失败的教训是:共产党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反对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同时,共产党还要领导...
  • 第一次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和历史教训是什么?
    答:大革命的成果,失败的原因及教训:成果: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制,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宣传共产党的纲领,扩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党开始掌握部分革命武装;广大人民群众受到一次革命洗礼,为中国革命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失败原因: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合作遭到...
  • 第一次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和历史教训是什么?
    答:大革命的成果,失败的原因及教训:成果: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制,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宣传共产党的纲领,扩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党开始掌握部分革命武装;广大人民群众受到一次革命洗礼,为中国革命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失败原因: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合作遭到...
  • 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给我们带来的教训与启示?
    答: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给我们带来的教训与启示如下:1、大革命从兴起到失败的经验教训表明,党不但要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而且要始终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实行“又团结又斗争”的方针,争取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领导权。2、 同时,根据中国当时的国情,要取得革命胜利,必须坚持武装斗争,组建由党直接统率和指挥的...
  • 大革命失败,中国共产党从中得到的最深该教训是什么
    答:而两者的阶级利益不同,则导致了国共合作的破裂,这也是导致大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国民大革命时期,由于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中共放弃了武装(即枪杆子)而导致大革命失败,中共吸取教训发动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