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扁鹊见蔡桓公和病入膏肓内容和主旨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7
<病入膏肓>的主旨和<扁鹊见蔡桓公>一文的有什么区别?

病入膏肓的来历:成公病重,打算去聘请医术高明的人来给自己治病。医生还没到来之前,成公做了一个梦,梦见有两个人在自己的肚子里谈话。一个说:“成公这回请的人,医术十分高明。那个医生来了,用药会伤害我们。这回怎么逃哇?”另一个说:“不用怕!我们呆在肓之上,膏之下,那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医生也拿我们没办法。”第二天,医生到了。详细地望闻问切之后,叹道:“这个病,我的医术无能为力。因为病根在肓之上,膏之下,我的药力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医生说罢,面带惭愧之色。成公听后说:“这是良医呀,所诊之病情,与我昨夜所梦,完全吻合。虽不能治,我也要赠之厚礼而送归。”后人遂用“病入膏肓”来形容病情严重,无药可医的程度。扁鹊见蔡桓公》节选自《韩非子·喻老》."喻老",意思是用比喻来说明老子的观点.作者叙述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本意是说明老子"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即计划克服困难,要着手于它还容易的时候,做大事业,要着手于它细微的时候)这一观点的.它说明一切祸患在开始发生时都是极其细微的,难于觉察的,如果不注意防范,必将产生由量到质的变化,以致最终酿成大害;同时也提醒我们,要避免祸患,必须见微而知著,及早加以提防.桓侯之病正经历了这样一个由隐匿向显著发展的过程.它由腠理而至肌肤,由肌肤而至肠胃,一时虽未造成彻骨之痛,但病情却仍在不间断地逐步发展,以致由肠胃而至骨髓,发生了根本的转化,终于使桓侯陷入了无可挽回的绝境.此外,桓侯的悲惨结局还告诉我们,认真听取意见,尤其是听取有远见卓识的意见,是十分重要的;而固执己见,刚愎自用则是取祸之由.试想桓侯若是听取了扁鹊的建议,即使在病入肠胃之时,也还有救治的余地,决不至于丧命.正由于他拒绝了扁鹊的正确建议,才惹下了致死之祸,使扁鹊这样的名医也回天乏术了.从中可以看出这两者是大不相同的

出自《扁鹊见蔡桓公》吧,扁鹊几见蔡桓公,依次指出病在腠理,肌肤,肠胃,骨髓,而蔡桓公讳疾忌医,不相信扁鹊的医术,至使命丧黄泉

[编辑本段]题解
《扁鹊见蔡桓公》选自《韩非子·喻老》。《韩非子》是战国末期思想家韩非的著作。
韩非(约前280—前233)是战国末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著名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家、散文家。他身为韩国公子,曾屡谏韩王变法图强,不被采纳。他是荀子的学生。他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观察过去政治的得失变化,著《孤愤》、《五蠹(dù)》、《说难》等十余万言。书传至秦国,为秦王赏识。后在秦遭受谗毁,被毒死狱中。(可参见《智子疑邻》题解) 所著《韩非子》,55篇,是韩非死后后人搜集其所著编辑而成的,其中也包括部分他人论述韩非学说的文章。《韩非子》集中体现了韩非的法家思想,其中多数篇章为论辩文,也有一些寓言故事。韩非的文章议论透辟,推证事理往往能切中要害,又善引用历史知识和寓言故事论证事理,不仅锋芒锐利,而且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在中国古代散文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编辑本段]原文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còu)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有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中医用布包热药敷患处)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中医用针或石针刺穴位)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中医汤药名,火齐汤)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矣。”居五日,桓公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注译:扁鹊( biǎn què):姓秦,名越人,战国时鄚(mò)地(今河北省任丘县境内)人,医术高明。所以人们就用传说中的上古神医扁鹊的名字来称呼他。
蔡桓公:蔡国(今河南省蔡县一带)的国君。
小结:以时间为序,写扁鹊与蔡桓公的四次见面,又传神地再现两人见面时不同的神态、语言和性格,突出扁鹊慧眼识病,尽职尽责,敢于直言,机智避祸,和桓公的骄横自信、讳疾忌医。结尾,扁鹊不得不逃亡,暗示了专制君主统治下的残暴。文中深刻揭示了及时医过,防微杜渐的道理,颇能引人深思。
[编辑本段]注释
⊙扁鹊——战国时著名的医学家。
⊙有间——一会儿。
⊙疾——古时疾指小病,病指较重的病。腠(còu)理——原指人体皮肤的纹理。这里指皮肤。
⊙寡人——古代国君的自称。
⊙好(hào)——喜欢。
⊙居——表示相隔一段时间,过了。
⊙益——更加。
⊙还(xuán)走——掉转身子就走。
⊙汤(tàng)熨(wèi)——用热水敷烫皮肤。
⊙针石——用来针灸的针。古时治病用石针。
⊙火齐(jì)——火齐汤,一种火煎的汤药。
⊙司命之所属——到了死神手中。司命,掌握人的生死命运的神。
⊙臣是以无请也——我所以不再请求(为他治病)了。
⊙索——寻求。
⊙遂——就。
⊙及——达到。
[编辑本段]译文
扁鹊进见蔡桓公,站着(看了)一会儿,说道:“您的皮肤纹理间有点小病,不医治恐怕要加重。”桓侯说:“我没有病。”扁鹊离开后,桓侯(对左右的人)说:“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过了十天,扁鹊又进见,他(对桓侯)说:“您的病已到了肌肉里,再不医治,会更加严重的。”桓侯不理睬,扁鹊(只好)走了,桓侯又很不高兴。过了十天,扁鹊又进见,他(对桓侯)说:“您的病已到了肠胃,再不医治,会更加严重的。”桓侯还是不理睬。扁鹊(只好)走了,桓侯又很不高兴。(又)过了十天,扁鹊(在进见时)远远看了桓侯一眼,转身就跑。桓侯特意派人去问他(为什么跑),扁鹊说:“皮肤纹理间的病,用热水焐、用药热敷,可以治好;肌肉里的病,可以用针灸治好;肠胃的病,可以用火剂治好;骨髓里的病,那是司命神的事情了,(医生)是没有办法的。桓侯的病现在已到了骨髓,所以我不再过问了。”过了五天,桓侯浑身剧痛,派人去寻找扁鹊,(扁鹊)已逃到秦国去了。桓侯就死了.
[编辑本段]寓意
对待自己的缺点,错误,也要像对待疾病一样,决不能讳疾忌医,而应当虚心接受批评,防患于未然。(from:《点击》)
[编辑本段]注音
腠 còu 齐 jì 遂 suì
通假字
(汤)熨之所及也:同(烫),用热水焐
望桓候而(还)走:同(旋),掉转
火(齐)之所及也:同(剂),一种清火 、治肠胃病的汤药

扁鹊见蔡桓公的主旨是:要正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和帮助,切勿讳疾忌医,要见微知著,对待缺点和错误要防微杜渐。
病入膏肓的主旨是:形容病情十分严重,无法医治。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编辑本段]题解
《扁鹊见蔡桓公》选自《韩非子·喻老》。《韩非子》是战国末期思想家韩非的著作。
韩非(约前280—前233)是战国末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著名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家、散文家。他身为韩国公子,曾屡谏韩王变法图强,不被采纳。他是荀子的学生。他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观察过去政治的得失变化,著《孤愤》、《五蠹(dù)》、《说难》等十余万言。书传至秦国,为秦王赏识。后在秦遭受谗毁,被毒死狱中。(可参见《智子疑邻》题解) 所著《韩非子》,55篇,是韩非死后后人搜集其所著编辑而成的,其中也包括部分他人论述韩非学说的文章。《韩非子》集中体现了韩非的法家思想,其中多数篇章为论辩文,也有一些寓言故事。韩非的文章议论透辟,推证事理往往能切中要害,又善引用历史知识和寓言故事论证事理,不仅锋芒锐利,而且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在中国古代散文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编辑本段]原文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còu)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有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中医用布包热药敷患处)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中医用针或石针刺穴位)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中医汤药名,火齐汤)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矣。”居五日,桓公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注译:扁鹊( biǎn què):姓秦,名越人,战国时鄚(mò)地(今河北省任丘县境内)人,医术高明。所以人们就用传说中的上古神医扁鹊的名字来称呼他。
蔡桓公:蔡国(今河南省蔡县一带)的国君。
小结:以时间为序,写扁鹊与蔡桓公的四次见面,又传神地再现两人见面时不同的神态、语言和性格,突出扁鹊慧眼识病,尽职尽责,敢于直言,机智避祸,和桓公的骄横自信、讳疾忌医。结尾,扁鹊不得不逃亡,暗示了专制君主统治下的残暴。文中深刻揭示了及时医过,防微杜渐的道理,颇能引人深思。
[编辑本段]注释
⊙扁鹊——战国时著名的医学家。
⊙有间——一会儿。
⊙疾——古时疾指小病,病指较重的病。腠(còu)理——原指人体皮肤的纹理。这里指皮肤。
⊙寡人——古代国君的自称。
⊙好(hào)——喜欢。
⊙居——表示相隔一段时间,过了。
⊙益——更加。
⊙还(xuán)走——掉转身子就走。
⊙汤(tàng)熨(wèi)——用热水敷烫皮肤。
⊙针石——用来针灸的针。古时治病用石针。
⊙火齐(jì)——火齐汤,一种火煎的汤药。
⊙司命之所属——到了死神手中。司命,掌握人的生死命运的神。
⊙臣是以无请也——我所以不再请求(为他治病)了。
⊙索——寻求。
⊙遂——就。
⊙及——达到。
[编辑本段]译文
扁鹊进见蔡桓公,站着(看了)一会儿,说道:“您的皮肤纹理间有点小病,不医治恐怕要加重。”桓侯说:“我没有病。”扁鹊离开后,桓侯(对左右的人)说:“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过了十天,扁鹊又进见,他(对桓侯)说:“您的病已到了肌肉里,再不医治,会更加严重的。”桓侯不理睬,扁鹊(只好)走了,桓侯又很不高兴。过了十天,扁鹊又进见,他(对桓侯)说:“您的病已到了肠胃,再不医治,会更加严重的。”桓侯还是不理睬。扁鹊(只好)走了,桓侯又很不高兴。(又)过了十天,扁鹊(在进见时)远远看了桓侯一眼,转身就跑。桓侯特意派人去问他(为什么跑),扁鹊说:“皮肤纹理间的病,用热水焐、用药热敷,可以治好;肌肉里的病,可以用针灸治好;肠胃的病,可以用火剂治好;骨髓里的病,那是司命神的事情了,(医生)是没有办法的。桓侯的病现在已到了骨髓,所以我不再过问了。”过了五天,桓侯浑身剧痛,派人去寻找扁鹊,(扁鹊)已逃到秦国去了。桓侯就死了.
[编辑本段]寓意
对待自己的缺点,错误,也要像对待疾病一样,决不能讳疾忌医,而应当虚心接受批评,防患于未然。(from:《点击》)
[编辑本段]注音
腠 còu 齐 jì 遂 suì
通假字
(汤)熨之所及也:同(烫),用热水焐
望桓候而(还)走:同(旋),掉转
火(齐)之所及也:同(剂),一种清火 、治肠胃病的汤药

扁鹊见蔡桓公的主旨是:要正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和帮助,切勿讳疾忌医,要见微知著,对待缺点和错误要防微杜渐。
病入膏肓的主旨是:形容病情十分严重,无法医治。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资料我帮你找出来了,具体文章,自己写吧。

http://baike.baidu.com/view/42987.htm

http://www.wuweixiaozi.com/files1/yulinzhezhi/1/han_fei/5b.htm

你是武大外校的么,,

  • 扁鹊治病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答:因而对扁鹊的态度由不相信,到不理睬,到最后的不高兴,致使延误了病情,小病酿成了大病,病入膏肓,无药可医。作者在阐述道理、叙写过程中,赞颂了扁鹊之神智而鞭挞了蔡桓公的固执、愚顽。故事以蔡桓公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警示人们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 ...置之不理,防微杜渐,病人膏盲 简介《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及道理_百...
    答:扁鹊医术高明,看出了桓侯有小毛病。他直言不讳地一再劝告桓侯要治好身上的小毛病。而桓侯对医生有偏见,讳疾忌医,他对扁鹊的规劝置之不理,最后病入膏肓,无药可救了。我们应该要防微杜渐,不要怕受到别人的批评而有意的掩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 概括扁鹊见蔡桓公
    答:相传名医扁鹊曾为他看病,在起病由轻到重衍变时连劝了三次,田午因为讳疾忌医而不听,后来扁鹊再来时,现其已病入膏肓,只得转身而退,并连夜逃往秦国去了,结果没多久田午就病发而去世了。
  • 扁鹊治病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1、预防思想 在初中课本上有一篇课文叫《扁鹊见蔡桓公》,里面就讲述了扁鹊给蔡桓公看病的故事,通过每一次看病时发生的故事,可以发现扁鹊非常注重对疾病的预防,因此预防思想是扁鹊最主要的主张,这也奠定了中医“治未病”的理念。2、六不治 扁鹊认为,作为一个医生,并不是每个人的病都能治的,有六...
  • 扁鹊见蔡桓公说明了什么?
    答:因而对扁鹊的态度由不相信,到不理睬,到最后的不高兴,致使延误了病情,小病酿成了大病,病入膏肓,无药可医。作者在阐述道理、叙写过程中,赞颂了扁鹊之神智而鞭挞了蔡桓公的固执、愚顽。故事以蔡桓公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警示人们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 关于《扁鹊与蔡桓公》这个故事的读后感
    答:《韩非子·喻老》中记叙了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故事的内容是讲扁鹊几次拜见蔡桓公,发现其病情不断恶化,并屡屡劝其医治,都遭到对方傲慢拒绝,蔡桓公从而病入膏肓,不可救药。各位读了这则寓言故事,恐怕都认为蔡桓公太蠢,蠢得可笑。殊不知。在我们的生活中,像蔡桓公一样对自己的言行、品德中的小...
  • 扁鹊治蔡恒公为什么要三进三出?
    答:蔡恒公是个固执、不听名医言的人。《扁鹊治病》这篇寓言中:蔡桓公坚信自己没有病,因zhi而对扁鹊的态度由不相信,到不理睬,到最后的不高兴,致使延误了病情,小病酿成了大病,病入膏肓,无药可医。
  • 扁鹊见蔡桓公这个故事的结局怎么样
    答:结局:蔡桓公不相信扁鹊的判断,最后病入膏肓,无法救治而亡。这篇故事选自《韩非子·喻老》,题目是后人加的。内容带有劝喻型性。文章以时间为序,以蔡桓公病情的发展为线索,通过扁鹊“四见”的局势,阐明一个道理:不能盲目相信自己,不能讳疾忌医。同时给人们以启迪:对待自己的缺点、错误,也像...
  • 扁鹊治病这篇寓言中蔡桓公对扁鹊态度由什么到什么最后什么
    答:《扁鹊治病》这篇寓言中:蔡桓公坚信自己没有病,因而对扁鹊的态度由不相信,到不理睬,到最后的不高兴,致使延误了病情,小病酿成了大病,病入膏肓,无药可医。文中扁鹊和蔡桓公的三次对话是文章的重点。扁鹊一而再再而三地劝说蔡桓公,让他趁早治病,而蔡桓公不予理睬。在此情节上,体现蔡桓公的病情...
  • 扁鹊见蔡桓公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答:扁鹊见蔡桓公 首先告诉我们不能讳疾忌医,否则小病不治,病入膏肓就无力回天了。深入一层,和治病一样,要将坏事消灭在萌芽状态,勿以恶小而为之。如果掩耳盗铃,坐视不理,一旦做大,后果不堪设想。要想做到这些,不仅自己得培养好的洞察力,也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