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潜江有那些民俗风情?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8
湖北有哪些民俗风情

1、汉绣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以楚绣为基础,融汇南北诸家绣法之长,糅合出了富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新绣法。1910年和1915年,汉绣制品在南洋赛会和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金奖。2013年,湖北省第一家民办汉绣博物馆——武汉汉绣博物馆,在汉阳江欣苑社区挂牌成立。
2、汉剧旧称楚调、汉调,又名楚腔、楚曲,初步形成于清代康乾年间,至嘉道年间走向进一步成熟,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汉剧声腔以西皮、二簧为主,首创皮簧合流,丰富完善了板腔体音乐的表现功能。其曲牌有四百余首,包括唢呐、笛子、丝弦三类。

3、湖北崇阳人在嫁女儿的时候,都会把家具打造成一个古老的样式,而且在给客人泡茶的时候会带有花椒盐巴,给客人吃的菜都是大块的肉,大块的鱼,这些体现了崇阳人的热情好客。
4、荆州花鼓戏,曾称沔阳花鼓,后正式命名为天沔花鼓。20世纪80年代初改称荆州花鼓戏,是流行于湖北省江汉平原一带的地方戏曲剧种。荆州花鼓戏发端于清代沔阳州,即现今的仙桃、天门、潜江一带。
5、跳三鼓是湖北省第一批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为逝者演唱的跳三鼓称为孝鼓,为高寿长者演唱的称为寿鼓,各种喜庆场合演唱的称为喜鼓。跳丧、跳寿、跳喜称为三跳,又因其演唱者为三人,打击乐为三件,每段唱词为三句头,取丧和三的谐音,20世纪50年代,定名为跳三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湖北

薅草锣鼓:恩施人谓水稻中耕为菇秧,玉米中耕为薅草。这两项农事,均值盛夏,难免疲劳困倦,为振作精神,调节身心,便在劳作时伴以锣鼓助兴,故谓薅草锣鼓。薅草锣鼓一般是一锣一鼓,自敲自唱,唱词多为祝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一类,也有说唱历史故事的。此外,说唱人还时常即兴发挥,开玩笑逗趣,起鼓劲加油的作用。
陪十姊妹:新娘出嫁头天晚上,爹娘邀请亲邻中的未婚姑娘9人,连新娘共10人围席而坐。然后,由上下方四个陪女以诗或歌开台,两旁的陪女依次各唱一首。唱的内容丰富多彩,开头以劝新人在婆家尽孝、勤俭、讲礼节、对人客气等为内容,而后用彩彩高,盘古论今,相互考查,各显所能,互不相让,热闹非常,一直持续到天亮。

喝油茶汤:恩施人喜欢喝油茶汤。制作时先用开茶油或菜油分别将茶叶、阴米( 糯米蒸熟后散开晒干或阴干)、豆腐干、花生米、芝麻、 核桃仁等炸酥,然后在锅里放猪油,加葱、姜、蒜等调料,掺水烧沸,放入炸酥的茶叶,盛一碗汤再泡进一些炸好的阴米、豆干、阴苞谷子( 将八成熟的玉米粒阴干后用砂锅炒酥即成)、花生、 核桃仁等和着汤一起吃喝,且不用汤匙、筷子。这一习俗至今仍广泛流传。有“三天不喝油茶汤,头昏眼花心发慌”的说法。

过年:全国各地都兴过年,但恩施侗族人过年有自己的特点,有大小年之分。小年腊月二十四,大年腊月三十。为迎接大年的到来,小年的前一天,都必须把室内外打扫干净。三十团年,包菜摆好后,全家到齐,先祭祖人,再鸣炮入席团年。有团两个年的,月大二十九团一次,三十团一次;月小二十八团一次,二十九团一次。侗族人有“麻雀也有个三十夜”、“三十夜的火,十五的灯”等说法。年前准备的年柴,有的是夏天就挖一个大树疙蔸,到过年已干好,既好烧,又能燃很长时间,便于“守岁”。烧大树疙蔸,还预示下一年将养一头大肥猪。每年到正月十五日晚上,家家户户,室内室外,灯火通明,甚至在要道上放路烛,来往的人们川流不息,欢乐的气氛充溢于侗家山寨。每年过春节,恩施市各族人民都要隆重聚会,举行各类民族民间文艺活动辞旧迎新,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方散。
过社: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恩施人这一天兴过社,其主要活动有二:一是上坟祭祖,但不祭扫新坟;二是吃“社饭”,即用蒿菜末、野蒜、地米菜、豆干粒、腊肉丁为佐料蒸制的糯米饭。亲邻友好,彼此以社饭相赠以示和睦。解放后,春社祭坟已不多见,代之以清明扫墓,但吃“社饭”的习俗却沿袭至今。
牛王节:每年农历四月十八,是土家人的牛王节。这一天,家家都将牛栏整修一新,或者打扫干净,并设台祭祀。以求牛王菩萨保护耕牛无恙。传说土家人在某年四月十八日和外族的一次战斗中失败,退到江边断了去路,恰好从对岸游来一头水牛,土家人拦着牛尾巴游过了江得了救。从此,便称牛为牛王菩萨。农历四月十八,也就成了牛王节。这一天,不仅不能让牛耕作,而且还要喂给牛好吃的,让牛好好地休息一天。
晒龙袍:六月六的这天,家家户户将衣服、被子、书画等物拿出来翻晒。相传元进时期,朝庭派兵镇压家族人民,民族英雄覃土王抗击暴元,在六月初六这一天不幸战败,血染战袍,仍宁死不屈,终被元军杀害。从此,每年的六月初六,当地人各家各户都要以晒衣服代替战袍( 因覃土王战袍上绣有龙,故称龙袍),表示哀悼。 恩施有的地方过这个节更为隆重,要杀牛,取“十全”(肉、心、 肝等)蒸饭至土王祠供大王,然后全村人聚而共食。
过月半:恩施人十分重视过月半,素有“年小月半大”之说。月半又称“中元节”、“鬼节”、“亡人节”,其主要活动是祭祖。祭时以纸钱封色,写已故亲人名字,焚于户外,并扬声呼名哀悼,以示敬送银钱。月半原为农历七月十二,但因过月半须全家团聚,并接回出嫁姑娘,从而在时间上造成“婆家过月半走不脱,娘家过月半必须去”的矛盾,于是订七月初一至十二均为过月半,但大部分人家以七月十二为准。
女儿会:女儿会原是土家族青年男女聚集在一起谈情说爱的日子,农历五月初三在大山顶的响板溪,七月十二在石灰窑举行。旧时,土家女儿平素不得出门,唯这天云集于会,故称“女儿会”。这一天,青年男女穿戴一新,前往赶会。凡欲择婿的女孩儿上穿滚有多道花边且衣袖双短又大的左襟大褂,下着八幅长裙,衣分多层,内长外短。以便让人看到所有的好衣裳。赶会时,捎带一些土产山货,佯装赶集售物,欲觅对象的男子则身背空背篓,假装购物,看中哪位姑娘,便上前“购物”。在“讨价还价”中,各显才智,增进了解。若讲不下来价,表明姑娘不答应,小伙子应知趣地走开;反之,则表示姑娘有意相许,于是双方退出闹市,找一僻静处自订终身。解放后,男女恋爱自由,勿需集中在一时一地去搞戏剧性恋爱。但作为商贸大集之日,一年一度的女儿会保留至今,每逢会期,邻近各省县的商贾及三山五岳的山民便带着各种商品前往进行物资交流。

潜江的民俗风情
来自:潜江市
衣服鞋帽习俗

  湖北省潜江市一带旧时服饰,与其它地方无明显差异,富裕家庭的男子穿长袍,罩马褂,妇女穿斜襟上衣,宽脚裤;贫寒家庭的男子则短衫打扮,穿对襟短衫。
  农村男子常用青纱裹头,妇女田间劳作则用毛巾包头,以遮阳挡雨,毛巾两端在脑后打一个节,老媪则通常在头上戴一顶髻圈,老汉则喜戴瓜皮小帽。
  男娃娃喜穿虎头鞋,虎头鞋前端绣有虎头图案,为鼻梁鞋。男子多穿圆口鞋,女子多穿方口鞋。青年女子常以纳花样鞋底作为相互间比较针指功夫的实证,而绣花袜底(实为鞋垫,又称“掩底子”)则往往是她们送给丈夫或未婚夫的一种实用性很强的礼物。民国以后,线袜、胶鞋、皮鞋相继进入市场,这种风俗仍在农村中流行了相当长一段时期,遂渐渐消亡。
潜江的民俗风情
潜江位于有名的江汉平原,这里是一个美丽的鱼米之乡。有丰富的水资源,有风景秀丽的森林公园和热爱家乡的潜江人。在位于潜江园林镇的子月村8组有一个草莓基乡,每到星期日的时候,家长们就和孩子们一起来到这里,热情的子月人就把他们迎进棚子里去摘。森林公园里有很多树木,春天一到这里的树都发芽了,每当这个时候就有很多人就到这里来玩。有机会你一定要到这两个地方来玩,要不然你就没有到过潜江了。

潜江儿歌

  儿歌是潜江民歌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其演唱形式多种多样,有独唱、对唱、边做游戏边唱以及大人对小孩哼唱。内容多反映儿童生活,非常适合儿童的口味,浅显易记。口语化的歌词使其在音乐上主要是以方言声调依字引腔,是研究潜江民间音乐的重要依据。潜江民歌《得央?蚂》就是一首极富特色的儿歌,潜江人把“青蛙”叫做“?蚂”,所谓“得央”有二层意思:一是小孩们在竹杆头上系根线,线头上系个棉球或其它诱饵然后像钓鱼一样到河边去钓青蛙,他们上下抖动竹杆,诱饵在水面上晃动,等青蛙蹦起来一咬,就把它钓起来了,小孩们钓青蛙的动作潜江人称作“得失”;另外就是“数数”的意思,因为小孩数数的动作也像在“得央”什么东西一样。这首《歌曲》由2、5、1三个音构成,旋律起伏大,但是既上口又好听,其衬词极富儿童情趣又有锣鼓点子的韵味,深受潜江人民的喜爱,至今传唱不衰。(

  • 去潜江怎么玩才能不虚此行?
    答:游览自然风光:潜江有不少自然景观值得一游,如东湖风景区、后湖湿地公园等,可以在这里感受自然的宁静与美丽,享受户外的新鲜空气。参与节庆活动:若是恰逢当地的节庆,如端午节、春节等,可以参与当地的庆祝活动,体验地道的民俗风情。探访历史遗迹:潜江有不少历史遗迹,如古战场遗址、古建筑等,对这些感...
  • 潜江有什么好玩的
    答:仅近百年来,就有中共一大代表李汉俊,辛亥革命先驱、新中国首任农业部部长李书诚,辛亥革命武昌首义革命团体“日知会”发起人之一刘静庵,首任监察部长钱瑛,著名剧作家、文坛泰斗曹禺等享誉神州的杰出人物。最佳季节:4月-10月适宜。建议游玩:1天 “禄秀农庄”特色农业风情园,座落在离潜江市城区4公里,...
  • 独自去潜江旅游是什么样的体验?
    答:独自去潜江旅游是一次独特而难忘的体验。潜江,位于中国湖北省中部,是一个充满历史文化底蕴和自然风光的城市。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浓厚的楚文化气息,品尝美味的潜江龙虾,欣赏美丽的湖泊和河流,还可以深入了解当地的民俗风情。首先,潜江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这里是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拥有着丰富的历史...
  • 请问有多少朋友知道潜江这个地方?
    答:20 世纪 90 年代初,返湾湖开始旅游开发,现已成为颇具水乡情调的休闲度假胜地,湖区有别具水乡特色的餐饮、住宿、游乐等设施。 借粮湖位于潜江市西北边陲,与荆门、荆州两市接壤,面积 5 万亩。是一个集历史古迹、民俗风情、佛教文化、水上世界等为一体的优良旅游资源,现在正在开发中。田关河旅游风景...
  • 探秘潜江旅游胜地,多彩湿地行情等你来!
    答:二、千年文化 潜江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文化。在这里,游客可以看到各种形式的文化遗产,如建筑、乡风、民俗、习惯等。潜江自古就是交通枢纽,文化荟萃。而自汉代起,潜江作为皇家要冲,诸多历史名人留下了无穷的文化遗产,其文化底蕴在湖广文化中也昭然若揭。潜江的文化遗产...
  • 潜江濯水古镇好玩吗?
    答:古镇四面环山,是武陵山区少有的土家族水乡。是集土家吊脚楼社区、水运码头、商贸集镇为一体的千年古镇。为历史悠久的濯水古镇留下了许多文化古迹和地方文化遗产。这里交织的巴楚文化、土家文化、大溪文化、华夏文明,以及商业文化、集镇文化、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遗迹,形成了柞水古镇独特的民俗风情。古镇风俗钟...
  • 章华台有什么特色风景
    答:水杉公园返湾湖借粮湖田关河汉江主要有章华台曹禺著作陈列馆李汉俊陈列室等更多关于请问潜江旅游景点有哪些啊,进入html?zd查看更多内容。汉江民俗风景区,以汉江泽口红旗两个码头为主,初步形成了以餐饮休闲为特色的民俗风情区 潜江悠久的历史文化为潜江提供了宝贵的人文景观,有章华台曹禺著作陈列馆李汉俊...
  • 在潜江游玩的景点打卡攻略是什么?
    答:潜江是湖北省的一个县级市,位于长江中游地区。这里有许多美丽的景点和丰富的文化历史遗迹,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游玩。下面是一份潜江游玩的景点打卡攻略,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三峡水乡:这是潜江最著名的景点之一,也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这里有美丽的湖泊、古老的建筑和独特的民俗风情,让人仿佛置身于...
  • 潜江有哪些艺术气息十足的景点推荐?
    答:潜江市博物馆 潜江市博物馆是了解潜江历史文化的好去处。博物馆内收藏有丰富的历史文物和地区特色展品,通过这些展品,游客可以深入了解潜江的历史演变、民俗风情以及地方艺术。特别是一些古代陶瓷艺术品和书法作品,都体现了潜江深厚的文化底蕴。曹禺公园 曹禺是中国现代著名剧作家,其代表作《雷雨》、《日出...
  • 有关中国民俗风情
    答:湖北省咸宁咸阳民间社火是一种历史久远的季节性、节日性强的民间艺术活动。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气氛热烈、幽默风趣。有芯子、高跷、竹马、龙灯、狮子、旱船、花轿、牛拉鼓等,具有浓郁的地方民俗特征 湖北潜江一带民居,分乡村民居和城镇民居两大类别,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相类同,基本格局仍取四合院样式。 乡村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