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高的作品各有什么内涵?能不能介绍一下他的作品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27
文学形式有哪些

文学艺术形式
按类别分,有大的两类:文学形式: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剧本、民间传说、寓言、笔记小说、野史、童话、对联、哲言、赋、骈文、小品文、文学批评、电影剧本(主要四类: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剧本))艺术形式:文字、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主要四类:绘画、雕塑、音乐、戏剧)
按表达方式有:1.语言艺术:戏剧,诗歌,小说,散文2.表演艺术:音乐,舞蹈3.造型艺术:绘画,雕塑4.综合艺术:戏剧,戏曲,曲艺,电影等


拓展资料:
文学简介-百度百科
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比较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表现作家心灵世界的艺术,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等体裁,是文学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即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作为学科门类理解的文学,包括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及新闻传播学。
文学是属于人文学科的学科分类之一,与哲学、宗教、法律、政治并驾于社会建筑上层。它起源于人类的思维活动。最先出现的是口头文学,一般是与音乐联结为可以演唱的抒情诗歌。最早形成书面文学的有中国的《诗经》、印度的《罗摩衍那》和古希腊的《伊利昂纪》等。
中国先秦时期将以文字写成的作品都统称为文学,魏晋以后才逐渐将文学作品单独列出。欧洲传统文学理论分类法将文学分为诗、散文、戏剧三大类。现代通常将文学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类别。
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对美的体现。文学作品是作家用独特的语言艺术表现其独特的心灵世界的作品,离开了这样两个极具个性特点的独特性就没有真正的文学作品。一个杰出的文学家就是一个民族心灵世界的英雄。文学代表一个民族的艺术和智慧。文学,是一种将语言文字用于表达社会生活和心理活动的学科,属社会意识形态范畴。

文学典型是个别与一般相统一的艺术形象,是通过个别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的本质和规律的必要的文学手段。
文学典型作为符合人类审美理想的一种范型模式、文学形象的一种高级形态,它是指写实型作品语言系统中呈现的、显出特征的、富于审美魅力的、含有丰富历史内蕴的性格。又称为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凡高的全部作品的特点,在于极度的力量和粗犷的表现。他对事物特性之明确判断,对形式之大胆简化,面对太阳的傲慢愿望,以及对描绘和色彩的狂热,显露出他是一个强有力的人,一个男子汉,一个敢做敢为的人——有时粗野,有时单纯雅致”

<红色田园>------凡高生前唯一卖出的画
<钱与穷人>
<睡在临终床上的女人>
<吊桥>
<德伦士风光>
<农妇葛狄雅的画像>
<织布者>
<风中的女孩>
<海景>
<把犁者和种马铃薯的妇女>
<木头大拍卖>
<挖掘者>
<吃马铃薯的人们>
<教堂墓园和老教堂塔>
<乡村小屋>
<旧屋折除大拍卖>
<圣经与静物>
<有四棵树的秋景>
<柏杨路>
<百日菊>
<贝母花>
<蜀葵花>
<花与向日葵>
<巴黎>
<城郊咖啡屋>
<蒙马特的风车>
<蒙马特的田园>
<一双鞋子>
<餐厅内部>
<城墙>
<四朵向日葵>
<二朵向日葵>
<水果静物>
<玻璃杯与水瓶>
<三本小说>
<书及静物>
<自画像>
<意大利女人>
<唐基老爹>
<裸女>
<粉红色果园>
<盛开的桃花>
<白色果园>
<海上的渔船>
<干草堆>
<花圃>
<播种者>
<夜咖啡店>
<在杜芳的露天咖啡店>
<街景与黄屋>
<公园小径>
<耕地>
<画家的卧室>
<画家的椅子>
<向日葵>
<割耳自画像>
<星夜>
<绿色麦田>
<收割者>
<农夫与田>
<田野风光>
<精神病院的庭院>
<橄榄树林>
<晚空中的松树>
<橄榄园>
<光秃秃的大树>
等等

凡高简介

"他的一生是人所经历的最为艰难困苦又成就辉煌的一生..."
37岁的凡高在绝望中开枪自杀...
到了今天,凡高已成为被人顶礼膜拜的伟大艺术家,一个异类,一个艺术史上永恒的天才和苦行僧... ----- [凡高艺术馆]

十九世纪伟大的艺术巨匠文森特·凡·高 (本站简称凡高) 1853年3月30日出生在荷兰南部尊得特一个牧师家庭。他父亲叫西奥多卢·凡·高是当地牧师。母亲叫安娜·科尼莉亚,4年后,凡高的弟弟提奥出生,他是凡高一生中最大的也是最坚定的支持者与崇拜者。
小时候的凡高不爱学习,但他很有语言天赋。他会说英语,德语,法语,还会用它们写信。再加上后来学习宗教时学的拉丁语和希腊语,还有母语荷兰语,他总共会六种语言。这说明凡高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他不是个疯子!这一点必须澄清!请见《"疯子"是不可以用来形容他的》一文。
1861年凡高进入小学读书。1869年,16岁的凡高在画商文森特伯伯(与凡高同名,简称文森特伯伯的介绍下,进入巴黎古比尔公司(当时欧洲最大的画廊)的海牙分店工作。这家店是文森特伯伯一手创建的。现在的经理是年轻的特斯蒂格先生。店里出售绘画作品和名画复制品。凡高在那儿当店员。后因工作出色被转到伦敦分店工作。凡高质朴,真诚,热情的性格,使别人都很喜欢他,他的前途似乎也是一片光明,因为他的伯伯是当时欧洲最大的画商之一,而他被认为是这位著名画商的理想继承人。
凡高在这段日子里通过工作,学习了大量的艺术知识,也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凡高一生都很爱读书,从他的信中就可以看出),这使他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有了很高的艺术鉴赏力,这也为他日后成为一位杰出的艺术家打下了基础。他最喜欢的画家是米勒,伦勃朗,布雷顿等人。
1871年,父亲被调往海尔沃特。
1872年夏天,凡高回到海尔沃特看望双亲,与在外地上学的弟弟提奥见面。8月,提奥前往海牙,凡高与弟弟度过了一段愉快而难忘的日子。提奥走后,他们开始了长达一生的书信来往。这650多封凡高写给提奥的书信,是我们了解凡高的最重要的资料。(请见本站凡高书信集)
1873年,提奥开始在古比尔公司布鲁塞尔分店工作,与凡高成了同行。
1874年,凡高在伦敦向房东的女儿求婚失败,受到了第一次巨大打击。心灰意冷的他对工作失去了热情,顾客和同事都对他很有看法。终在1876年初,凡高被古比尔公司解雇。
凡高通过报纸上的招聘广告,求得了一份老师的工作。1876年4月,他来到英国的海边城镇拉姆斯盖特 ,在斯托克斯先生办的学校当没有薪水的见习教师。7月,学校迁往艾勒沃斯,但试用期过后凡高仍没有领到工资。他开始另谋出路。这时,他有幸结识了当地的琼斯牧师,并在牧师所办的学校任助理教师,后来做起了助理牧师,甚至凡高有了自己的第一次传教。这正是他梦寐以求的,因为在伦敦失恋后,就已经投身了宗教,并成了一名“宗教狂热分子”。
12月,凡高回家过圣诞节。此后再没有返回英国。具体原因不详。
1877年,又是在文森特伯伯的帮助之下,凡高到多德雷赫特一家书店当店员。但因为他全身心地投入了宗教,怠慢了工作,4个月后再次失去了工作。
1877年5月,经父亲同意,他来到阿姆斯特丹,住在当时是荷兰海军司令的约翰伯伯家准备神学院的入学考试。凡高的舅舅是一位德高望重的牧师,给他找来了最好的老师。但因为急于从事实际工作和痛恨晦涩的拉丁文和希腊文,他放弃了继续学习。
1878年7月,又进入布鲁塞尔传教士学校学习,但还是没有取得毕业任命书。
同年12月,他毅然前往比利时博里那日矿区从事牧师工作。那是一个如地狱一般的地方,矿工们过着非人的生活,经常有瓦斯爆炸事故。为了给矿工们最大帮助,凡高与矿工们吃住在一样的破房子里,并把自己全部的食物和物品送给他们,后因工作过于“热情”,形象过于“丑陋”,教会认为他损坏了牧师的形象,把他解雇了。但凡高的行为得到了矿工们的尊重,有些人把他看作一位圣人。
再一次被解雇后的凡高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继续义务从事传教和救助工作。这时,他打算从事艺术了!
1880年10月,在朋友的推荐下,前往布鲁塞尔边学习边创作。
1881年4月,凡高返回父母居住的埃顿。他开始了绘画的学习和创作,而他的家人和亲戚已开始对他失望(其实一直都很失望)。可是此时,凡高深埋心底的对艺术的热情才刚刚开始燃烧。
在埃顿期间,他爱上了刚刚丧夫的表姐凯(就是曾帮助过凡高的牧师舅舅的女儿 ),他和凯很谈得来,但当他提出要和她结婚时,又一次被拒绝了!凯逃回了阿姆斯特丹。痴情的凡高到凯双亲的住处找她,但凯的父亲拒绝了凡高的请求,凡高将一只手放到点燃的蜡烛上,故意让火烧自己,凯的父亲最后不得不吹灭了蜡烛......凡高还是离开了。
又一次遭到打击的凡高来到海牙,他得到了已经很有名气的画家亲戚安东·莫夫(又译成毛威)的帮助,凡高在莫夫的指点下,绘画技法进步很快。他还得到了海牙古比尔分店经理特斯蒂格的支持。但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比如凡高曾拒绝莫夫的建议:画石膏像。不过比较合理的说法是,因为凡高与*女西恩交往,才最终与莫夫和特斯蒂格绝交。他的生活又陷入了困境。他只能*弟弟提奥每月寄来的钱维持生活,而这种*弟弟养活的生活一直持续到凡高自杀。
1882年2月,凡高结识了*女西恩并同她同居。出于对其悲惨生活的同情,凡高决定和西恩一起过平静的生活。所有人都反对他们的结合,甚至是提奥。他们最终还是分手了。
9月中旬,与西恩分手后的凡高,离开海牙前往荷兰北部的德伦特,开始了几个月的流浪与创作。
1883年底已30岁的凡高来到父母在纽南的新家。
1885年3月26日,凡高的父亲去世。当年凡高完成了他的一幅著名作品(所谓著名是后来人的评价,当时的凡高根本无人知晓)《吃土豆的人》。这个时期的凡高受到荷兰画派,伦勃朗等画家的影响,画面深沉,厚实,有极强的乡土气息。而喜欢画农民一方面是出于对劳动者的尊敬和崇尚,也是受了他的精神导师----米勒的影响。
1885年11月,凡高到安特卫普一边创作一边学习。他开始推崇卢本斯,还接触了日本浮世绘。
1886年2月,凡高突然前往巴黎与弟弟提奥同住。提奥在当时已是小有名气的画商了,他十分推崇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画家。在弟弟的介绍下,凡高结识了保罗·高更、埃米尔·贝尔纳、图卢兹-劳特累克、卡米尔·毕沙罗、修拉等画家。还结识了经营绘画用品的唐基。这一时期的凡高深受印象派绘画的影响,画面变得明亮、清新,并运用了如点彩法等的一些印象派技法。同时,他也开始了著名的自画像的创作。
1888年初,35岁的凡高厌倦了巴黎的城市生活,来到法国南部小城阿尔寻找它向往的灿烂的阳光和无垠的农田。他租下了"黄房子",准备建立“画家之家”(又称“南方画室”)。他的创作真正进入了高潮。《向日葵》《夜间咖啡座-室外》《夜间咖啡座-室内》《收获景象》《海滨渔船》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但他依然只能*提奥的资助生活。
在阿尔期间,凡高认识了邮递员鲁林,善良的鲁林可能是凡高在阿尔唯一的朋友。凡高还为他们一家画了很多肖像画。
10月,高更来到阿尔与凡高同住,这是凡高梦寐以求的。他为了装饰高更的屋子,打算画一打(12幅)的向日葵,可惜没有完成。他对高更的感情很复杂。他很尊重高更,但他们因性格上的差异和艺术上的分歧经常争吵。后来凡高因过度劳累,而变得时常精神失常。在一次与高更争吵后,他失去理智,企图“刺杀”高更,高更跑开后,凡高回到“黄房子”,割下了右耳的一部分献给了一个当地*女...这就是著名的“割耳事件”。高更走了,凡高想建立“画家之家”的宏伟计划就此终结。他也陷入了精神疾病的泥潭。
1889年4月,提奥结婚了。
5月,凡高怀着复杂的心情来到圣雷米的修道院接受精神病治疗(凡高得的应该是癫痫病,有人研究得到的结论认为:凡高得这种病有遗传因素,因为他们家族有这种病史)。
他每隔一段时间就发一次病,但平时他极为清醒(癫痫病人在不发病时就像常人一样),还创作了大量作品。这时的凡高已完全超越了印象派,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成为用心灵作画的大师!
凡高认为:绘画不能仅仅满足于模仿事物的外部形象...而应当在凭感觉与真实地描绘自然的同时,表达艺术家的主观见解和情感,使作品具有个性和独特的风格。
可以说,用绘画表达艺术家的主观感受是此后一些画派,甚至整个现代艺术的主题。可在当时,凡高和高更等人根本不被理解,所以凡高一生只卖出过一幅油画,他近十年的艺术创作都是在提奥的资助下进行的。《星月夜》是圣雷米时期最著名的作品,也可以说是他所有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幅。
1890年5月,凡高前往巴黎,与弟弟提奥和他的妻子,及他们刚出生一年多的儿子见面(凡高的侄子也叫文森特·凡·高,后来成为出色的工程师,荷兰阿姆斯特丹凡高美术馆就是在他的奔走下建立的。)
5月21日,凡高搬到巴黎附近的奥维尔接受加歇医生的治疗。一切都很顺利。但《麦田与乌鸦》这一著名作品被认为预示了凡高的死亡。
7月27日,星期天。在外出写生时,凡高开枪自杀!但没有打中要害,被人抬回家,他拒绝接受治疗。(也有说是子弹太深了,已无法医治。)
7月28日一早,提奥赶到奥维尔。他坐在凡高床边和他一起回忆童年的时光......
凡高说:“痛苦将永存”
7月29日黎明,凡高逝世。
7月30日,举行了葬礼。参加葬礼的只有提奥,加歇,贝尔纳,鲁西安·毕沙罗(著名画家毕沙罗之子),唐基。
自杀后,在凡高身上发现的一封信中,凡高说:“说到我的事业,我为它豁出了我的生命,因为它,我的理智已近乎崩溃。”
提奥因过于悲痛也卧床不起,在凡高去世六个月后,也去世了。
后来,他与凡高一同葬在奥维尔墓园。他们兄弟的故事将感动全世界。
此后,在提奥妻子乔安娜的努力下(她把凡高的画借出展览。其实,在凡高临死前,已经有评论家赞美凡高了),凡高的名望越来越大。
1907年凡高的母亲去世。他活到了他儿子成名的那一天-------,她还为曾扔过凡高的画而感到后悔。
提奥的妻子乔安娜整理了凡高堆积如山的油画和素描,及写给提奥的几百封信。
1914年,凡高书信集出版。凡高的一生渐渐被全世界的人所知。
1927年,乔安娜去世。
1934年,《渴望生活----凡高传》出版。到了今天,此书已销售几千万册,许多人是通过这本书才喜欢上凡高的。
1962年,在凡高侄子的努力下,荷兰政府修建了阿姆斯特丹 国立凡高美术馆,永久珍藏凡高的作品和书信。这也是现在收藏凡高作品最多的艺术馆。
1978年凡高的侄子去世。他生前看到了凡高美术馆的建成。
到了今天,凡高已成为举世闻名的艺术大师......
他的《加歇医生像》仍保持着世界艺术品拍卖的最高纪录------8250万美元。
凡高37岁就死了,他的主要作品都是在生命的最后几年完成的。现存有油画800余幅,素描1000余幅,还有水彩,版画等作品。本站只选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作品向大家展示。
凡高是用心灵作画的大师。他说:“我的作品就是我的肉体和灵魂,为了它,我甘冒失去生命和理智的危险。”
凡高,高更,塞尚,都是后印象派的杰出画家,他们都超越了印象派绘画,是现代艺术的导师和照亮人类艺术史的永恒的明星!

注:1987年3月伦敦古画拍卖市场上凡高的《向阳葵》被日本安田火灾海上保险公司以2250万英磅的高价买下。(按近期比价 1英磅=15。8元人民币,约合人民币35550万元,即:3亿5仟5百5拾万元,另一次拍买会上《加歇医生像》以8250万元美元成交,仍保持着世界艺术品拍卖的最高纪录,约合人民币6、8475亿元,真可谓价值连城。)

简洁一点:
凡高简介

文森特·凡·高(Vincent van Gogh, 1853.3.30-1890.7.29)出生在荷兰一个乡村牧师家庭。他是后期印象派的三大巨匠之一。

凡·高年轻时在画店里当店员, 这算是他最早受的"艺术教育"。后来到巴黎, 和印象派画家相交, 在色彩方面受到启发和熏陶。以此, 人们称他为"后期印象派"。但比印象派画家更彻底地学习了东方艺术中线条的表现力, 他很欣赏日本葛饰北斋的"浮世绘"。而在西方画家中, 从精神上给他更大的影响的则是伦勃郎、杜米埃和米勒。

凡·高生性善良, 同情穷人, 早年为了"抚慰世上一切不幸的人", 他曾自费到一个矿区里去当过教士, 跟矿工一样吃最差的伙食, 一起睡在地板上。矿坑爆炸时, 他曾冒死救出一个重伤的矿工。他的这种过分认真的牺牲精神引起了教会的不安, 终于把他撤了职。这样, 他才又回到绘画事业上来, 受到他的表兄以及当时荷兰一些画家短时间的指导, 并与巴黎新起的画家(包括印象派画家)建立了友谊。

凡·高全部杰出的、富有独创性的作品, 都是在他生命最后的一六年中完成的。他最初的作品, 情调常是低沉的, 可是后来, 他大量的作品即一变低沉而为响亮和明朗, 好象要用欢快的歌声来慰藉人世的苦难, 以表达他强烈的理想和希望。一位英国评论家说:"他用全部精力追求了一件世界上最简单、最普通的东西, 这就是太阳。"他的画面上不单充满了阳光下的鲜艳色彩, 而且不止一次地下面去描绘令人逼视的太阳本身, 并且多次描绘向日葵。为了纪念他去世的表兄莫夫, 他画了一幅阳光下《盛开的桃花》, 并题写诗句说: "只要活人还活着, 死去的人总还是活着。"

人们如果确能真诚相爱, 生命则将是永存的。这就是凡·高的愿望和信念。可是冷酷和污浊的现实终于使这个敏感而热情的艺术家患了间歇性精神错乱, 病发之时陷于狂乱, 病过之后则更加痛苦。他不愿增加别人(尤其是弟弟提奥)的负担, 于1890年7月23日自杀, 几天后身亡。享年只有37岁。几个月后, 曾经把自己全部热爱和物力献给他的提奥也死去了。人们说: 提奥是为了凡·高而生的……

【鸢尾花】Irises

布面油画 71.0 x 93.0 cm
圣-雷米: 1889年5月
洛杉矶: 盖提中心

凡·高在圣-雷米病院中所画的最初的油画中, 画满了这里的花或植物。其中最出色的显然是在花园里画的一幅大油画, 画中的鸢尾花好像是由花和叶子精致编成的纺织品, 上面几乎既看不见地, 也看不见天。整个画面构图以相同形状的花、相同形状的叶子、相同的颜色反复出现来表现百花盛开的令人眼花缭乱的情景。
1988年, 这幅画拍卖时卖出了5300万美元的高价, 这事为现代美术家的成功定下了新的标准。公众又一次面对着一幅不可捉摸的绘画作品, 其价值的高低竟然靠拍卖时的竟价大战来决定, 其利润的获得者竟然是跟这件作品的创作毫不相干的人。
本画是凡·高1889年在独立沙龙上展览的两幅作品之一, 提奥曾说过这幅画在独立沙龙上"很受参观者的欣赏……它远远地就吸引住你的目光。这是一幅很美的作品, 画面上洋溢着清新的气氛和活力"(T16)。此后不久, 提奥将它摆在了颜料商唐居伊设在蒙马特尔的商店里。1892年, 唐居伊以300法郎的价格将这幅画卖给了评论家奥克塔夫·米尔博——凡·高最早的赏识者之一, 从而启动了一连串的买与卖, 直到1988年马利布·保罗-盖提博物馆购进这幅作品。
在过去的一百年里, "鸢尾花"标价的不断上升与凡·高声望的上升是同步的。1988年这幅作品之所以能够卖出如此令人目瞪口呆的高价, 其原因不仅在于家财万贯的富翁们把拍卖场当成了炫财斗富的舞台, 也不仅是由于市场价值和艺术品内在价值的神秘莫测, 而且还由于凡·高生前的贫困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大大抬高了其作品的卖点。凡·高在他生前十年的绘画生涯中几乎没卖出过什么作品, 如今在短短的一年中"鸢尾花"和其他三幅作品却卖出了创纪录的价钱, 这无疑是画家在社会上具有讽刺意味的胜利, 而这种胜利只会使他更具传奇色彩。

【星夜】Starry Night

布面油画 73.0 x 92.0 cm
圣-雷米: 1889年6月
纽约: 现代艺术博物馆

挚爱深夜的凡·高在阿尔时期曾有两件作品描绘星空, 本幅和"夜间咖啡屋"。这两件作品中, 闪烁于碧蓝色夜空中的交通星星, 格外夺人眼目。在圣-雷米的初期(1889年6月)所画的这幅"星光灿烂的夜空"是凡·高深埋在灵魂深处的世界感受。每一颗大星、小星回旋于夜空中, 新月也形成一个漩涡, 星云与棱线宛如一条巨龙不停地蠕动着。暗绿褐色的柏树像一股巨形的火焰, 由大地的深处向上旋冒; 山腰上, 细长的教堂尖塔不安地伸向天空。所有的一切似乎都在回旋、转动、烦闷、动摇, 在夜空中放射艳丽的色彩……。这种回旋式的运动圆形, 有如远古时代的土器形体或者装饰在土器表面的螺旋花纹。在德拉克洛瓦或巴洛克的艺术中也可以看到这种回旋的曲线和旋转的运动, 但其真正的源头, 恐怕还是来源于人类的潜意识之中, 促成凡·高产生这种原始意识的, 一是得自于农民以劳动征服大地所带给他的共鸣, 再者是他对德拉克洛瓦的佩服, 三者是对于日本浮世绘画家北斋和广重的构图主题的把握。
在西欧传统绘画的远近法中, 画家常常从观众席来观察舞台, 观察风景与人物。但是对凡·高来说, 在他病情尚未发作之前, 已感到被另外一个世界监视着。他察觉到受苦恼、受烦闷的, 不只是他本身或者如向日葵那样的对象, 而是能够把一切万物都包括进去的广大范畴。』(世界名画与巨匠)

『这幅油画是他所画的为数不多的, 不靠直接观察对象, 而用虚构的形与色, 凭想像创造某种气氛的作品中的一幅。他的《星光灿烂的夜空》这幅画, 画着一些入睡的小屋, 丝柏从下面伸向深蓝色的天空;一些黄色的星与闪光的橘黄色的月亮形成旋涡, 天空变得活跃起来。这是体现内心的、最紧张的幻想, 是发泄无法抑制的强烈感情的创造性尝试, 而不是对周围大自然平心静气研究的结果。』(《后印象派绘画史》美, 约翰·雷华德 著)

这幅画中呈现两种线条风格, 一是弯曲的长线, 一是破碎的短线。二者交互运用, 使画面呈现出眩目的奇幻景象。这显然已经脱离现实, 纯为凡·高自己的想象。左构图上, 骚动的天空与平静的村落形成对比。柏树则与横向的山脉、天空达成视觉上的平衡。全画的色调呈蓝绿色, 画家用充满运动感的、连续不断的、波浪般急速流动的笔触表现星云和树木;在他的笔下, 星云和树木象一团正在炽热燃烧的火球, 正在奋发向上, 具有极强的表现力, 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星光灿烂的夜空也许是文森特·凡·高最有名的画作。独特的风格让人一眼就可以认出是凡·高的作品, 这幅作品是虚构的。Don Mclean曾献给文森特一首著名的同名歌曲"Vincent"又名"Starry Night"(lyric)
即使凡·高尝试了装饰性作品的创作, 也只有极少数评论家认可他这些作品并愿意支持他在这方面的尝试。其中的部分原因无疑是凡·高没能举办他所希望的个人画展, 只有这样的画展才可能摆出自己的大批作品。古斯塔夫·卡恩倒是对凡·高在1888年独立沙龙上参展的三幅作品做过评论, 他说"凡·高先生的画笔挥洒得很有力", 这样的评价实际上成了批评。有些评论的作者差不多把这种笔法干脆称为装饰性笔法。1889年, 费利克斯·费内翁曾经提到, 在这幅作品里, 这种"无立体感的笔触构成了粗糙的草席似的图案", 同时那漩涡关的色彩像是直接从颜料管里挤出来的。乔治·勒孔特在文章中赞扬道:"热烈的厚涂……各种颜色很自然地营造出了令人感到震撼的效果。"古斯塔夫·热弗鲁瓦将凡·高描绘为一个"画风景画时简直就像在雕塑风景画"的画家。这些评论或许促使人们注意到了凡·高作品的表现图案和装饰性, 而其笔法则可能被认为是一种将前景和背景统一在一视觉区里的手段。可是这些评论都只有三言两语, 而几乎没有对凡·高的作品做更广泛或者更深入讨论。假如从一幅幅单张作品的角度上看, 刚劲有力、别具一格的笔触便意味着传统意义上气质或者独特的个风格, 而不是装饰性图案。而凡·高的身体健康状况一旦广为人知, 们就会毫不犹豫地认为他的笔触证明了他的病态气质和性情的不稳定。
"视域转化成浓厚的、有力的颜料浆, 沿着他的画笔的猛戳动作画出的线路展开了它的脉络。天空中央的星星的卷曲浪潮也许是无意中受了葛饰北斋的《大浪》的影响——但它的奔腾的压力, 在东方美术中却没有相等的例子。月亮从月蚀中走出来, 星星闪耀、汹涌, 柏树随着它们摇动, 把天空的韵律转化成自己的火焰状侧影的黑色扭曲。它们把天的激流传给了他, 完成了贯穿整个自然的活力的圈子。" (休斯)
『1889年, 凡·高的疯病又一次发作。在与高更的一次激烈争吵之后, 他割下自己一只耳朵, 并用手帕包着送给一个妓女。此后, 他被送人了圣雷米的疯人院。他在那儿共呆了一年零八天。其间, 他仍然勤奋作画, 完成了一百五十多幅油画和一百多幅素描。他此时的绘画, 已完全地趋于表现主义。在他的画上, 那些象海浪及火焰一样翻腾起伏的图像, 充满忧郁的精神和悲剧性幻觉。油画《星夜》便是他该时期的代表作。
这幅画, 展现了一个高度夸张变形与充满强烈震撼力的星空景象。那巨大的、卷曲旋转的星云, 那一团团夸大了的星光, 以及那一轮令人难以置信的橙黄色的明月, 大约是画家在幻觉和晕眩中所见。对凡·高来说, 画中的图象都充满着象征的涵意。那轮从月蚀中走出来的月亮, 暗示着某种神性, 让人联想到凡·高所乐于提起的一句雨果的话: “上帝是月蚀中的灯塔”。而那巨大的, 形如火焰的柏树, 以及夜空中象飞过的卷龙一样的星云, 也许象征着人类的挣扎与奋斗的精神。
在这幅画中, 天地间的景象化作了浓厚、有力的颜料浆, 顺着画笔跳动的轨迹, 而涌起阵阵旋涡。整个画面, 似乎被一股汹涌、动荡的激流所吞噬。风景在发狂, 山在骚动, 月亮、星云在旋转, 而那翻卷缭绕、直上云端的柏树, 看起来象是一团巨大的黑色火舌, 反映出画家躁动不安的情感和狂迷的幻觉世界。
凡·高在这里, 并没有消极、被动地沉溺于他那感情激流的图象中。他能将自己作为一个艺术家而从作品中抽离出来, 并且, 寻找某种方式, 用对比的因素与画面大的趋势相冲突, 从而强化情感的刺激。我们在画中看见, 前景的小镇是以短促、清晰的水平线笔触来描绘的, 与上部呈主导趋势的曲线笔触, 产生强烈对比; 那点点黄色灯光, 均画成小块方形, 恰与星光的圆形造型形成鲜明对比。教堂的细长尖顶与地平线交叉, 而柏树的顶端则恰好拦腰穿过那旋转横飞的星云。』

【十四朵向日葵】
Still Life: Vase with Fourteen Sunflowers
布面油画 95.0 x 73.0 cm
阿尔: 1889年1月
阿姆斯特丹: 国立凡·高博物馆

凡·高在阿尔居住期间,强烈地爱上了遍地生长的巨大的金色向日葵的千姿百态,既有紧闭的苞蕾,也有盛开的花盘,花朵的黄色呈现出丰富的色调,从深橙色到近乎绿色都有。
1888年8月,凡·高画了大量的向日葵写生,他打算用这些习作装饰"黄房子" 内他自己房间。他在12月病倒后,借绘画帮助自己恢复健康。次年1月,他根据早先的写生,绘制了这幅令人叫绝的作品。无论在原作还是后来的复作中,凡·高的用意都是利用色彩表现自我,"我越是年老丑陋、令人讨厌、贫病交加,越要用鲜艳华丽、精心设计的色彩为自己雪耻……。高更前几天对说,他在莫奈家看到一幅向日葵的油画,向日葵插在一个精美的日本花瓶中,不过他还是比较喜欢我画的这一幅。"
在这幅作品中,再也看不到自画像里那种短促而笔触,在这里,他的笔触坚实有力,大胆恣肆,把向日葵绚丽的光泽、饱满的轮廓描绘得淋漓尽致。他大胆地使用最强烈的色彩,因为他清楚地知道:"岁月将使它们变得暗淡,甚至过于暗淡。"尽管采取了种种保护措施,这些色彩仍然消褪了原有的光泽。
此画以黄色和橙色为主调,用绿色和蓝色的细腻笔触勾勒出花瓣和花茎,签名和一朵花的中心也使用了蓝色。籽粒上的浓重色点具有醒目的效果,纤细的笔触力图表现花盘的饱满和纹理的婀娜感觉。
"在黄色背景前面的一幅十四朵花,好像我以前所画的一样。不同之处是这幅画更大一些,它有一种相当特殊的效果,我认为这一幅是以更加简练的手法画出来的。"(凡·高)
"在我的黄颜色房间里——带紫色圆环的向日葵突出在一片黄颜色的背景之前,花梗浸在一只黄颜色的壶中,壶放在一张黄颜色的桌上。画面的一角上,画家的签名:文森特。黄颜色的太阳透过我房间里的黄颜色窗帘,一派生气沐浴在一片金色之中。早晨,我在床上醒来,想象这一切必定是芳香扑鼻。" (高更)

更多凡高作品介绍请参考:

http://vincent.hdcafe.net/

或许由于凡·高格外重视自己对乡间手工业的那份虔诚,在现代的观众看来,这些画织布工的作品不够活泼,甚至有点死气沉沉。因为占画面主导地位不是织布工或织布工的手艺,而是织机,织布工成了体积庞大的机器的陪衬。跟凡·高接下来的一年里所画的卖力干活的田间劳动者不同,这些织布工通常都安排得靠后,没有表现出他们的技术或干活的劲头,更没有显示出他们的个性。即便在不那么刻板、象征性不那么强的作品里,作者虽然也试图对环境或故事性有所表现,但是织布工的形象却模糊不清,因为那又黑大窄的屋内空间几乎全被织机占据了。
也许是对拉帕德和提奥并不热情的态度做出的反应,1884年暮春和早秋,凡·高以织布工为题材的作品在构图和人物的画法上出现了变化。这个阶段的作品在构思上减少了象征性,不再把织机画得那么神奇,画的构图更社会化、更接近世态画的风格,在描绘干活儿的工匠时更注重刻画人物和安排背景。如果说开始时他不愿意画那些又小又黑暗的农舍,现在他却很细致地描绘那些狭窄、低矮的作坊或跟织布工的房子毗连的小屋。
这幅作品中,织布工站在又大又笨的织机里,就好像他是装在织机上的一个部件,或者干脆是卷织机台面上的蓝布的延伸部分。然而即使在这幅画上,即使这有点像特写镜头,织布工仍然是个接近的人物,因为他置身于机器里,触手般的光线伸向前景空间,把他冷落在黑暗的角落里。在凡·高作品里,光线很少照进这此黑暗的作坊里,而红窗帘却为利伯曼的阳光充沛的《织布作坊》平添了温馨的气氛;此外,在拉帕德作于1883-1884年的《织布工》中,强烈的明暗对比,把戴着面罩坐在机器里的织布工的形象衬托得格外醍目。然而,阳光只能触到织布工和织机的轮廓,根本营造不出温馨的气氛。那些小小的窗子既没有起到扩展空间的作用,也没有起到照亮空间的作用,反而使屋里显得更黑。
不过,窗子却透进了外面世界意味深长的景色。大自然的象征意义和教堂结合在一起,这种象征性还可以有另外辛辣的一面:浓笔重彩、鹅黄嫩绿的田野风光使阳光明媚的大自然与手工作坊形成了更加鲜明的对照。

再次,认认真真地在内心回味了习惯这个词



  • 梵高《星空》美术鉴赏
    答:站在观者的角度,有艺术修养的人才能领会到艺术家的创造力,获得相应的确证。观者的创造力主要体现在形象的具体化、虚拟世界中的人物关系和事件的逻辑展开、作品意义内涵的发现与创造这三个方面。以《星空》的画作为载体,站在艺术家的角度,像当年的梵高一样,展开丰富的想象,与其共同体验创作的过程,...
  • 梵高的向日葵具体含义是什么?这一组幅作品都代表了什么呢?
    答:作为现代表现主义的先锋,极端个性化艺术家的典型,梵·高更强调他对事物的自我感受,而不是他所看到的视觉形象,他大胆追求线条和色彩自身的表现力,不拘一格,恣意妄为。他曾说过:“为了更有力地表现自我,我在色彩的运用上更为随心所欲。”其实,在这幅作品中不仅是色彩、线条,就是透视和比例也都...
  • 梵高《星空》赏析(2)
    答:另一方面,站在观者的角度,有艺术修养的人才能领会到艺术家的创造力,获得相应的确证。观者的创造力主要体现在形象的具体化、虚拟世界中的人物关系和事件的逻辑展开、作品意义内涵的发现与创造这三个方面。以《星空》的画作为载体,站在艺术家的角度,像当年的梵高一样,展开丰富的想象,与其共同体验创作...
  • ...哪里这幅作品的内容色彩技法有何特点这句话有什么深沉内涵?
    答:梵高一辈子画了11幅向日葵,只有一幅在梵高博物馆,其他在世界各地。梵高的向日葵色调是太阳般金黄色的背景,透射着狂热和躁动;大大小小的向日葵,高昂着头颅,扭曲着身躯,绽放着,挣扎着,向梦中的美好世界挤出最后一丝的灿烂,以最辉煌的高音终止生命的乐章,只留下袅袅不绝的回响。他表现的是花的精神...
  • 纯真的灵魂——梵高博物馆 #博物馆系列(多图)
    答:探索梵高的纯真世界——梵高博物馆深度之旅</ 在艺术的殿堂里,梵高博物馆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吸引着每一位热爱艺术的灵魂。这不仅仅是一个空间,它是梵高艺术生涯的见证,是他的情感与思想的共鸣之地。博物馆的设计巧妙融合了现代与古典,简洁的外观下隐藏着四层楼的丰富内涵,每一层都讲述着梵高不...
  • 梵高的卧室作品简介
    答:这不仅仅是一幅卧室的描绘,更是梵高政治态度的体现,他以此反对当时盛行的学院派画室或过度装饰的室内景观,倡导朴素的画风,这一风格因此获得了全球范围内的认可。《卧室》也承载了荷兰传统静物画的精神,但梵高赋予了静物画更深的情感内涵。咖啡壶,这个看似寻常的物件,实际上象征了他搬到黄色小屋后生活...
  • 梵高是什么画派
    答:展现了一个梦幻而浩瀚的夜空。这些作品都充分证明了梵高作为后印象派画家的杰出成就和深远影响。因此,从画派的定义、特点、代表作品和画家成就等方面来看,梵高无疑是后印象派的代表画家。他的画作不仅体现了后印象派的核心理念和艺术追求,还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情感表达丰富了后印象派的艺术内涵。
  • 吃马铃薯的人画作内涵
    答:1885年,梵高创作了一幅具有深刻内涵的油画《吃马铃薯的人》(荷兰文: De Aardappeleters,英文: The Potato Eaters),这幅作品是他早期代表作之一,展现了凝重而沉静的氛围,现藏于荷兰阿姆斯特丹的梵高博物馆。梵高通过这幅画,以粗糙的模特描绘了真实生活中的平民,他以油灯下的光线为背景,表现了这些...
  • 透过凡·高的作品,你感受到了画家怎样的情感世界?
    答:他发现,他唯一深爱的东西就是色彩,辉煌的、未经调和的色彩。他手中的色彩特征,与印象主义者们的色彩根本不同。即使他运用印象主义者的技法,但由于他对于人和自然特有的观察能力,因而得出的结论也具有非凡的个性。 梵高把他的作品列为同一般印象主义画家的作品不同的另一类,他说:“为了更有力地...
  • 对梵高的作品《向日葵》的赏析
    答:《向日葵》仅由绚丽的黄色色系组合,花瓣富有张力,线条不羁,大胆肆意、坚实有力的笔触,在明亮而灿烂的底色上构成不同的色调与气势,把朵朵向日葵表现的动人心弦。在这幅作品中,再也看不到自画像里那种短促而笔触,梵高的笔触坚实有力,把向日葵绚丽的光泽、饱满的轮廓描绘得淋漓尽致。他大胆地使用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