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商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的特色优势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12
北京工商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的专业介绍

自动化系共有2个本科专业——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系专业教师22人,教授4人,副教授10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4人,博士后1人,海归留学生1人,师资力量雄厚。 师资力量截止到2012年,该系有教职工22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0人,59%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91%的教师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中有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多人,有多人在国内一级或二级学术团体中担任重要职务。下设专业电子信息系设2个本科专业——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自1999年开始招生,每年共130人;拥有信息工程教研室、电子科学与技术教研室、电工电子教研室(负责全校电类和非电类的电工电子类课程的教学),现有通信原理、光电子技术及现代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室、信息安全、DSP技术、嵌入式技术、虚拟仪器技术等专业实验室。科研成果在科研方面,电子信息系经过长期积累已在信号与信息处理、智能信息处理、计算机测控、嵌入式、无线传感器网络等技术应用开展了大量工作,并将上述相关技术成功应用于众多工程领域,在生物信号、交通工程及桥梁信号、农产品参数、煤矿井下参数、电网参数、管道泄漏参数监测、可再生能源建筑参数检测及其数据处理等方面形成自己的优势和特色。教师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研成果,先后承担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可再生能源与建筑集成示范建筑运行监测与分析”;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住宅建设健康影响规律及评价的研究”;国家863子项目“远程医疗的嵌入式控制终端研究”;北京市自然基金项目:“肉类新鲜度无损检测技术研究”;北京市科技计划专项基金:“低功耗智能型煤矿安全监控专用无线网络传感器”;昆山市科技计划项目:“煤矿安全监测用无线网络传感器节点”;北京市教委科技发展基金项目“基于DSP的冠心病无创诊断研究”、“非线性小样本数据预测在桥梁健康监测中的应用研究”、“基于uc/osⅡ实时操作系统家庭智能控制系统的研究”、“电子标签技术在物流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基于SOPC的消费电子系统软硬件协同设计研究”、“低能见度下驾驶员前方环境信息采集与融合系统研究”等省部级纵向课题及各类横向项目50余项,电子信息系特别注重与各类企业进行合作,所完成的工程项目为企业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经济效益,为国家和北京市的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电子信息系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其中三大检索论文10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12项,软件注册10项,出版学术著作多部。 就业前景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毕业生的就业领域很广,有相当多的学生进入知名企业如:中国移动北京通信有限公司、全国海关信息中心、北京市政府办公厅应急指挥中心、中国工商银行软件开发中心北京研发部、华为慧通商贸有限公司、北京紫光测控有限公司、北大方正集团、中国国际货运航空有限公司、北京南天软件有限公司、工业与信息化部电子六所、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北京六合万通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工业与信息化部电子标准化研究所、北京北纬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青牛软件技术责任公司、中航勘察设计研究院、中国中化集团公司、北京燕山电子设备厂等。 院系概况截止到2012年9月,该系有教职工29人,教授、副教授20人,39%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80%的教师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在校本科生600余人,研究生40余人。下设专业计算机系拥有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二个本科专业,其中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为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计算机系在现代计算机网络与城市应急管理系统、数字内容与虚拟现实、电子政务与信息工程监理等方面具有鲜明特色。计算机系拥有计算机科学教研室、软件工程教研室、计算机基础教研室(负责全校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现有计算机组成原理和接口技术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多媒体技术实验室、软件工程实验室以及创新意识培养以及校内实习基地等综合实验室,初步形成了以重点建设学科为依托,以硕士研究生导师为核心,以科研团队为基础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科研成果计算机系十分重视科学研究工作的支撑地位,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研成果,先后完成了国家863高技术项目“知识经济与全球制造环境下智能管理信息系统”,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基于移动Agent的主动分布式网络管理系统的研究”,北京市教委科技发展基金项目“面向服务的城市应急联动系统框架模型的研究”,国家旅游局金旅工程项目(全国“黄金周”假日旅游预报系统、中国旅游电子商务规划国家标准的制订、中国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国防科技重点预研项目“基于HLA的三维战场环境视景仿真”,“仿真支撑平台及环境仿真技术研究”、国家重点项目“火炬计划十五周年三维场景及信息管理展示系统”,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混沌同步及在保密通信和信息加密中的应用研究”,国防科技“九五”重点预研项目“VR及多媒体技术在系统仿真中的应用—三维视觉建模及实验平台研究”,“国外仿真新技术跟踪”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攻关、省部级纵向课题及各类横向项目5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450余篇,其中三大检索论文100余篇,尤其是与各类企业合作的工程项目为企业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经济效益。计算机系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为国家和北京市的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 下设专业信息管理类专业包含两个本科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电子商务专业。信息管理类专业是以信息科学理论和管理科学理论为基础,以计算机应用为技能的理科专业。针对首都现代服务业的人才需求和信息社会对信息管理及信息系统建设人才的需要,培养懂管理的信息化服务和建设人才。信息管理类专业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信息科学、计算机、数学、经济与管理等方面的理论知识,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运用系统工程原理进行系统分析与设计以及信息系统管理的能力,能在政府机关、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从事信息系统开发和管理等方面工作,在企事业单位从事网站的规划、运营、管理、维护、应用等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性应用型人才。教学课程信息管理类专业在大学一、二年级,两个专业的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包括: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运筹学、会计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统计学、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XML技术、算法与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与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经济、管理、技术类课程。从三年级开始,学生针对各专业的不同,学习具有专业特色的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信息管理类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可以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大赛、全国条码知识应用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等各种竞赛活动,锻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历届学生中,曾经获得过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大赛二等奖、全国ERP应用大赛一等奖的好成绩。就业方向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平均就业率为96%,这充分证明了信息管理专业所培养的人才是被社会认可的,人才质量较高,并且用人单位给予较好的评价:该专业毕业生知识面宽,既懂得管理与经济理论,又掌握了计算机应用技术,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历届毕业生主要去向:在各类IT公司从事信息系统的开发、设计,售前的技术咨询和售后的用户技术支持。在银行及其它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管理工作。如: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长城伟业投资开发总公司、国家图书馆、清华大学同方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中科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崇光百货公司等。发展方向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和适应未来竞争的需要,该专业依托北京工商大学的学科优势,将创造出新的优势和特色,并将本专业建设成为首都现代服务业信息管理方面的人才培养基地,达到全国同等类型和同等水平的院校中在该专业的领先水平,力争成为北京市品牌建设专业,为有志投身于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事业的同学提供更加理想的学习与研究环境。

1、实现建设目标所需条件:通过北京市教委科技专项、学科建设经费等支持以完成十二五学科建设规划。2、措施:⑴优化学科专业布局重视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优化布局。依据2010年学院建设目标及现状,围绕北京市计算机与信息信息领域人才培养的需要,调整和优化学院科整体布局。突出特色学科发展在学院中的主导作用,带动其它学科发展。⑵凝练特色学科方向各学科专业均要凝练学科方向及交叉学科方向,形成相对稳定的、优势特色的学科方向。打“工商”牌,形成我院学科专业的特色与“亮点”,以“建立智能控制与预测预警”、“ 食品安全检测与模式识别智能信息处理”、“ 可视分析与协同计算”等学科方向为重点,构建工商结合、文理渗透、管控一体,结构合理、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⑶夯实人才基础坚持以人为本,以人才为核心,根据学科专业建设目标要求,加大培养和引进科研能力强的学科人才,加强人才道德与学风建设,进行学科人才储备,建设一支以高水平拔尖人才为核心,知识年龄结构合理的学科队伍。重点建设一批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和较高学术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包括1-2名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或两院院士),及优秀的中青年学术骨干队伍。通过学科带头人的学术水平和人格魅力带动学科及其梯队的建设。

学院现拥有:
① 计算机应用技术为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
②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为校级重点建设学科。
③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的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2个二级学科工学硕士学位授权点和1个控制工程专业学位授权点。
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下的计算机应用技术1个二级学科工学硕士学位授权点和1个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位授权点。
⑤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学)一级学科工学硕士学位授权点和1个管理科学与工程1个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学位授权点。 1、计算机应用技术
计算机应用技术是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目前共有专业教师30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4人。多年来本学科紧紧围绕以凝练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构筑学科基地为重点,坚持“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协调发展”的指导方针,着力建设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促使与相近学科的交叉与渗透,本学科已从新校成立前的服装CAD优势发展到当前的虚拟现实与数字媒体、网络搜索与数据挖掘、电子政务工程、城市应急联动网络为自己的鲜明特色,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为适应首都北京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信息产业发展的需求以及北京信息产业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求做出了积极贡献。先后完成了国家“十五”攻关项目:“电子政务共享工程”、北京市科技新星“中文主题追踪系统的研究和实现”、国防科技重点预研项目“基于HLA的三维战场环境视景仿真”、“国外仿真新技术跟踪分析”、北京市级项目“基于VR技术的交互式多维信息综合演示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PEBI网格的理论及应用的研究”、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混沌同步及在保密通信和信息加密中的应用研究”等各类项目20余项,近三年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
在全国而言,计算机应用技术二级学科有自己的特色,已形成了3个稳定的方向:可视分析与协同计算、电子政务与信息化工程监理、社会智能网络计算。学科优势相对比较明显。
近几年,本学科借助于我校大发展的契机,大力加强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学科建设,引进了多名高水平青年优秀人才,逐渐建设了一支由以中青年为骨干的高水平的学术研究队伍。同时,在原有的计算机组成原理和接口技术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电子商务实验室、多媒体技术实验室、软件工程实验室、嵌入式系统实验室的基础上,再加强了科研基地的建设和城市应急联动网络系统研究室、虚拟现实与计算机仿真研究室、智能信息系统特色研究室和研究生综合实验室的建设,已经具备了良好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以及人才培养环境,为进一步提升学科层次和加强学科竞争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教学与科研都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2、控制科学与工程
控制科学与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控制工程专业学位)1981年开始招生,1986年获授予权,有近30年办学历史和丰富的研究生培养经验,为国家和首都培养了大批自动化领域的优秀高级人才。1986年至2000年,连续十五年被评为国家轻工业部部级重点学科,在全国7所轻工类高校中名列第一,在学科建设方面具有良好的基础。
本学科的创办人夏德钤、雷渊超等控制专家在国内有很高知名度。眼下拥有北京市高校拔尖创新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北京市级人选、国家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有一定影响的学术带头人。目前共有专业教师35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4人。
本学科与北京的各行业和部门建立了多方位的合作和紧密联系,在北京湖库水环境监测、水质评价与水华预测、农产品安全检测等领域的研究取得显著成果,努力为北京经济建设服务,多次获国家、省部级奖励,成果显著。主要研究方向和成果处于控制科学与工程的前沿领域,密切结合北京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需要,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特色,在北京市同类学科中有较大影响。
长期以来,本学科围绕轻工业、各类现代服务业的控制、信息安全和信息处理等科学技术问题,形成了4个稳定的方向:智能检测与优化控制;非线性系统、混沌与模糊控制;农副产品模式识别与智能信息处理;复杂商业系统智能决策及优化。与国内同类学科相比,学科点的主要优势在于:
围绕轻工业及北京现代服务业等行业的测控、模式识别、信息安全、信息处理与智能决策方面的问题,在综合应用多学科理论与技术解决多行业技术难点方面,完成了一批国家级和省部级重要科技攻关项目,并取得一系列具有鲜明特色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在造纸过程控制、烟草模式识别与智能信息处理、基于混沌理论的新型信息加密方法、水环境监测与水华预测、农产品安全检测等领域取得的多项研究成果具有创新优势,并达到国内领先及国际先进水平,各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均在同类学科有一定影响,并在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中国自动化学会和中国系统仿真学会、中国电子学会、北京自动化学会等相关学术团体的专业委员会中担任重要职务,担任《计算机仿真》、《轻工机械》等学术期刊编委,机械工业出版社《国外高校优秀教材审定委员会》委员等。
3、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工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工学)始建于1986年,1998年开始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本学科的主要特色和优势表现在服务计算和服务科学方面。通过学科融合,以现代服务业为行业背景,开展应急理论与技术研究及综合评价技术应用、电子商务、智能信息管理、数量经济方法与技术研究,逐步凸显在服务计算与服务科学方面的优势和特色。已形成了4个稳定的方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数量经济分析理论与技术;综合评价理论与技术。



  • 北京工商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介绍
    答:北京工商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是一所致力于培养高素质计算机与信息技术人才的学院。自动化系设有自动化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两个本科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教师队伍中教授和副教授占比高,博士学位教师占比超过半数,拥有丰富的科研经验和国际背景的教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尤其在信号与信息处理等领域有...
  • 北京工商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特色优势
    答:北京工商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在特色和优势上独具一格,以下是学院各领域的详细介绍:1. 计算机应用技术作为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学院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拥有30位专业教师,其中包括6位教授和15位副教授,博士教师占比高达72%。该学科注重学科方向的凝练和队伍的汇聚,以"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协调发展"为指...
  • 北京工商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硬件设施
    答:北京工商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的硬件设施主要集中在阜成路和良乡两个校区,总面积约为5400平方米的教学实验中心为学院的教学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该中心拥有丰富的教学和科研设备,总计约9600台(件),总价值达到6400万元。这些实验室都配备了计算机局域网络,与校园网和互联网相连,为学生和教师的研究工作...
  • 北京工商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学院简介
    答:北京工商大学的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源于1979年建立的北京轻工业学院自动化系,它的历史可以追溯至此。学院致力于本科和研究生教育,自1980年开始接纳本科生,紧接着的1981年,研究生的招生也随之展开。截至2012年9月,学院已经拥有了庞大的学生群体,本科生总数达到2051人,研究生则有198名在读生。学院内部...
  • 北京工商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科研成果
    答:北京工商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在科研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学院教师们在保持学科优势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学术前沿,提升产学研结合的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科研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他们在国家基金、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地方科技攻关计划和企业委托项目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例如与东软集团的签约合作就是一个重要里程...
  • 北京工商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办学成果
    答:北京工商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凭借其深厚的办学经验和工商融合的特色,孕育了众多高质量的信息类复合型人才。这些毕业生涵盖了各行各业,如知名企业的总裁、国家级专业协会的理事长、科研机构的负责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甚至国家机关的领导和企业的领导者,他们在各自的领域中做出了显著的贡献。学院...
  • 北京工商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学院光荣榜
    答:北京工商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在人才培育和科研成果上取得了显著成绩。学院内拥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学者1名,北京市“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名,以及多名北京市高校青年学科带头人和拔尖创新人才。在学科建设上,自动化专业被认定为北京市品牌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是重点建设学科。学院教师...
  • 北京工商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建设措施
    答:北京工商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致力于建设,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获得多方面的支持,包括北京市教委科技专项和学科建设经费的资助,以推进十二五学科建设规划的实施。学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要的是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根据2010年的建设规划和当前需求,学院调整和优化了整体学科结构,强调特色学科在学院中的...
  • 北京工商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学院领导
    答:北京工商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学院领导团队由经验丰富且各司其职的成员组成,共同推动学院的全面发展。陈谊同志担任党总支书记,主要负责全院的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同时负责宣传工作,并与工会保持紧密联系。蔡强院长作为学院的行政负责人,全面掌管行政事务,他主要关注人事管理、财务管理以及学科建设...
  • 北京工商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师资队伍
    答:北京工商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师资力量强大且专业,教师团队表现出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和专业素养。学院的教师队伍结构均衡,涵盖了丰富的年龄、学历和职称层次,体现出良好的整体水平。截至某个时间点,学院共有教职工115名,其中包括17名教授和51名副教授,教师队伍中博士学历的占比高达61%,显示出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