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特色食物及养生方法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7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4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清明节的特色食物及养生方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清明节特色食物

子推燕

在北方应节食品中,有一种子推燕,是用介子推的名字命名的。宋朝时,人们用面粉和枣泥捏成燕子模样,用柳条串起来挂在门上,以召唤介子推的灵魂,故称之为子推燕。陕北榆林、延安清明时则蒸子推馍,也叫老馍馍,像古代武将的头盔,大到半斤至一斤,里面包着鸡蛋或红枣,上面有个顶子,顶子四周贴面花。面花是用面做的燕、虫、蛇、兔或文房四宝。这是给男人们食用的。而女的吃长形的梭子馍,未婚姑娘吃抓地髻馍。孩子们吃燕、蛇、虎等面花,男孩们最爱吃虎馍。此俗至今还在流传。

青团

在南方的应节食品中,江浙一带吃青团很有特色。相传太平天国李秀成兵败被清军追杀,就装扮成农民赶牛犁地才躲过了清兵的追捕。但清兵在村里设兵搜查,他不能进村,却饿得难受,就让村民张三给他找吃的。张三看见艾草灵机一动,就把艾草煮烂加上糯米,蒸出青光光的团子给李秀成送去,李才吃饱了肚子。此事传扬开来,就成了清明时的一种新食品。后来制作方法更多,也更好吃了。江浙一带清明也常吃红祸等。

润饼

在闽南一带清明吃润饼,也称春卷、春饼。做法是以很薄的面饼为皮,以青菜类如豆芽、韭黄、芹菜、红萝卜和豆干、肉丝等切成丝为馅,撒上糖粉、海苔酥等粉末卷成筒状就可食用。

撒子

本名寒具,源于魏晋时期。撒子是油炸面食,酥脆可口,有的撒上芝麻更好。在《齐民要术》中说是环饼。现在南方、北方和西北维吾尔族、回族中仍有这种食品。

清明螺

在南方,清明时螺蛳还未繁殖,最为丰满肥美,素有“清明螺,抵只鹅”之说。清明吃螺肉叫挑青,吃后将螺壳扔到房顶上,说发出的滚动声能吓跑老鼠,便于养蚕。可带壳炒食,也可煮熟后挑出螺肉凉拌或炒食。

节蛋

清明吃鸡蛋,被称为吃节蛋。节蛋一般分两种:一种是画蛋,是将鸡蛋、鸭蛋煮熟后,用茜草汁作为染料,在蛋壳上描绘花卉。过数日将蛋壳剥去后,蛋白上便显出蓝色的花纹图案,煞是好看。另一种则是雕蛋,是将鸡蛋、鸭蛋煮熟后,先用笔在蛋壳上绘上花纹图案,然后用刀雕刻,将整只蛋镂空,再将蛋清、蛋黄依次取出。其雕工之精细令人赞叹,既可以吃,又可以观赏。

清明时节养生方法

一、 不妨喝点菊花茶

清明前后,不妨喝一些菊花茶。中医认为,菊花能疏风清热,有平肝、预防感冒、降低血压等作用。而现代药理研究认为,菊花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变心肌缺血的功用。

菊花与桑葚同泡茶喝,桑葚有养血柔肝,益肾润肺的作用,可以收到肝肺同养的效果。但是,一定要注意的是,久服菊花,疏泄太过,又会使肝木失于滋养,反倒伤肝,因此饮用菊花茶也要适量。

二 、“发”物不可多吃

立春之后,体内肝气随着春日渐深而愈盛,在清明之际达到最旺。常言道过犹不及,如果肝气过旺,会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妨碍食物正常消化吸收,还可造成情绪失调、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各种疾病。

因此,在饮食方面,宜减甘增辛,补精益气,少吃“发”物,少吃笋、鸡等伤肝食品。笋性寒,滑利耗气,人有痛疾,其气多虚,而食笋则更耗气,导致气虚状况加重,容易引发疾病。而临床上也发现,吃笋后容易引起咳嗽,导致咯血、哮喘的复发。除了不宜吃笋外,也要少吃鸡。鸡动风助肝火,引起肝木偏亢,多吃容易引起慢性肝炎和高血压等病的复发。可以多食山药、西红柿、土豆、苋菜等食物及水果。

三 、高血压患者少食肝脏类食物

清明节气前后是高血压的易发期,人们应当减轻和消除异常情志反应,移情易性,保持心情舒畅。对高血压患者来说,清明节气期间最忌食用肝脏类食物。还应强调低盐饮食,做菜时要尽量少放盐,以清淡为宜,同时应增加钾的摄入,多食用蔬菜、水果。

在运动上,要讲究适当,选择动作柔和,动中有静的太极拳作为首选锻炼方式;避免参加带有竞赛性的活动,以免情绪激动;避免做负重性活动,以免屏气而引起血压升高等。

四 、外出踏青,“动”宜适度

清明节还有踏青、放风筝、荡秋千等放松身心的习俗。不过,踏青登山一定要量力而行。除了长期坚持锻炼的人,这个季节并不主张人们大幅度地“动起来”。老年人活动时心率应不超过105次/分钟,呼吸应不超过24次/分钟,中青年因人而异。

患有心脏病、高血压、急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肾炎、贫血、肺结核、发热、急性感染以及处于结石活动期的病人,都不要逞强登山。

五、 到了清明 作息提前

为了能使阳气更好地生发,人们应有意识地调整作息,早点起床。7时至9时是辰时,中医认为此时属胃经最旺,如不早起会导致阳气欲发而不能发,化为内火上扰心肺及脑,可引起人心躁、喉干、头昏、目浊等不适。因此,要尽量把自己的作息时间向前调,早起后积极进行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不仅能舒筋活络、畅通气血,还能畅达心胸、怡情养性、增强抗病能力。

清明节的饮食文化

在古代,清明这一天有吃“饧大麦粥”的习惯。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寒食“禁火三日,饧大麦粥”。此粥的做法是,先将大麦磨成麦浆,煮熟,再将捣碎的杏仁拌入,冷凝后切成块状。吃的时候浇上糖稀即可。“饧(tang)”就是糖稀。这是有记载的最早的清明节食品。

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也介绍了一种清明节冷食,叫做“寒具”,其实是一种甜面饼。“以蜜调水溲面,若无蜜,取枣煮汁。牛羊膏脂亦得。用牛羊乳亦好,令饼脆美。”这也是一种冷食,吃起来香甜酥脆。

到了五代时期,除了一般的冷食粥饼以外,还加上了制作“艺术”鸡蛋的习俗。清明节“艺术”蛋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画蛋”,就是在蛋壳上染上各种颜色,类似今天的“红鸡蛋”,不过颜色不同而已。另一种则是“雕蛋”,在蛋壳上雕镂成画,这需要高超的技术,这种蛋仅供赏玩。

时代演变到今天,清明节被称为寒食节,原因是此时人们所吃的食物多是冷食。“寒燕”是寒食节的传统面食,相传是因为要纪念被烧死的介子推,晋文公下令三天不许烧火做饭,人们就做这种冷食吃。“寒燕”又叫做“子推燕”,至今还可在北方民间见到其踪迹。《东京梦华录》记载:“用面造枣锢飞燕,柳枝穿之,插于门楣,谓之子推燕。”这种食物在山西等地的做法是,将面粉合水,捏成燕子形状,上笼蒸熟,放冷以后吃,所以叫做“寒燕”,并在清明那一天,用柳条穿起来,悬于门楣,以示纪念介子推。

山西南部还有一种叫做“子福”的面食,是在一只大馍(大馒头)中插一只鸡蛋,或者核桃,再用面捏出蛇、蝎、蜈蚣等形状,绕在鸡蛋旁边,造好型之后,上笼蒸熟。在清明节那一天人们将“子福”用作上坟的供品祭祀祖先。祭祀之后,大家分食。据说,吃“子福”能给后代带来幸福。

山西霍县和山东胶东地区一带,有一种面塑食品叫“蛇盘盘”,将面捏成单头蛇或双头蛇,蒸熟后放凉,祭祖时拿到祖先墓前作为供品。祭祀时,人们拿着“蛇盘盘”先绕坟头转上一圈,祭祀后就可以吃了。吃时要先咬掉蛇头,意是“灭毒头,免灾祸”。

枣糕和馓子也是北方清明节的食品,过去叫做“子推饼”。做法先把面粉发酵,揉成面团,做成各种各样形状,如燕子、老鼠、蛇、或者干脆是圆饼,上笼蒸熟,也是冷食,以纪念介子推。

南方一般以糯米粉制作清明节食物。在浙江临安人们常用嫩莲拌糯粉,做成狗的形状,蒸熟叫做清明狗。家里有几口人就做几只,每人吃一只。民谚曰:“吃了清明狗,一年健到头。”也是图一个吉利。在苏州、上海一带,则有吃青团的习俗。《清嘉录》云:“市上卖青团、熟藕,为居人清明祀先之品……今俗用青团红藕,皆可冷食,犹循禁火遗风。”如今青团一般是用蔬菜榨取绿汁,染绿糯粉外皮,内有豆沙等馅;或用青艾和粉,蒸成艾团子,也叫青团。青团流传至今,仍魅力依旧。

人们今天不仅在请明时用它扫墓祭祖,甚至在一般的日常节日或婚丧嫁娶时,都可以见到这种食品。今天北京稻香村糕点店,每到清明也有这种“青团”出售。四川成都则以炒米做团子,以线穿之,用色点染,称为欢喜团。过去,在成都北门外至欢喜庵一带,有许多商店、摊点卖欢喜团。清人《锦城竹枝词》有诗云:“欢喜庵前欢喜团,春郊买时百忧宽。村醪戏比金生丽,偏有多人醉脚盆。”这应该是对欢喜团的生动写照。




  • 清明节养生有哪些养生食谱
    答:清明养生重在饮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清明养生食谱,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养生食谱1、口蘑白菜材料:白菜250克,干口蘑3克,酱油、白糖、精盐、味精、植物油适量。做法:白菜洗净切成3厘米段,口蘑温水泡发。油入锅内烧热后,将白菜入锅炒至七成熟,再将口蘑、酱油、糖、盐、入锅,炒熟后,...
  • 24节气清明饮食习俗 各地的清明节食俗
    答:除此之外,广东三大民系还各自习惯在清明节做些地方特色的食物。这些节日食物,不是注重祭祖所带来的祈福心理,就是侧重时令特色给人们带来的保健作用。潮汕俗语“时节吃时果”的意思就是到了时令就该吃应时的果蔬。此时的果蔬及相应食物,不但味美,还有养生效果,如潮州人清明节吃朴籽稞,就有清热祛火...
  • 清明节吃什么蔬菜养生
    答:1、香椿:香椿芽拌面筋,嫩柳叶拌豆腐,是北京清明时令佳品。香椿一般在清明前发芽,谷雨前后就可采摘顶芽,这种第一次采摘的,称头茬椿芽,不仅肥嫩,而且香味浓郁。香椿是时令名品,含香椿素等挥发性芳香族有机物,可健脾开胃,增加食欲。2、韭菜:俗话说:“韭菜春食则香,夏食则臭。”春天气候冷暖...
  • 清明节的传统美食及养生技巧
    答:清明养生技巧 养气 春季阳气升发,人体之阳气亦随之而升发,为扶助阳气,在饮食上应该注意,可常食用葱、荽、豉、枣、芪等,还要多吃具有祛痰健脾、补肾养肺的食物,如枇杷、梨、莲子、百合、大枣、核桃、蜂蜜等,有助于减轻症状。养脾 中医还认为:“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这是因为春季为...
  • 清明节有哪些饮食原则?
    答:中医认为:“清明气血要和谐,春与肝相应”,意思是说春季的气候特点与人体的肝脏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春季的养生保健方法应以保养肝脏为主,但避免补肝过度,以柔肝为主。古时有麦糕、环饼、冷粥等,如今则更注重“令尝新”—也就是说吃些应时应景、新鲜而有季节特色的食物。此外,我国南北各地在清明...
  • 清明节的民俗活动及养生技巧
    答:在这样一个寄托哀思、乍暖还寒的清明时节,人们应该注重调节饮食、起居和情绪。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清明节的民俗活动及养生技巧,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清明节的民俗活动 1、踏青 踏青也称作春游,古时也叫探春、寻春等等。清明时节,春回大地,阳光明媚,万物复苏,人间处处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踏青的大...
  • 北方清明节吃什么食物有什么特点
    答:北方清明节饮食的特点 1. 清淡素食:清明节的食物通常以清淡、素食为主,易于消化吸收,符合清明节的健康养生理念。2. 饮食禁忌:在清明节期间,北方人会有特定的饮食禁忌,如避免食用辛辣、烧烤和刺激性较强的食物,如葱姜蒜等。清明节期间,北方人还有一个重要的习俗,即“拜墓”祭祖。人们会前往...
  • 清明节有哪些饮食原则?
    答:2. 脾胃容易受损,应注意少进难以消化的食物,尤其是老年人,酒不宜过量,冷馔、粽子、粘冷肥腻之物均应严格控制。3. 调养不当,过与不及都将伤及肝气。春季的养生保健方法应以保养肝脏为主,但避免补肝过度,以柔肝为主。4. 清明时节,应吃些应时应景、新鲜而有季节特色的食物,如麦糕、环饼、...
  • 清明节的由来,如何养生以及饮食习俗是什么?
    答:清明节的养生:清明节是春季的一个重要节气,适宜外出踏青、锻炼身体。春季天气多变,要注意增减衣物,预防感冒。此时,人体的新陈代谢加快,肝阳易亢,要注意保持心态平和,避免情绪波动过大。此外,清明时节是万物生长的时节,细菌病毒也活跃,要注意个人卫生,预防疾病。清明节的饮食习俗:清明节的饮食...
  • 清明养生食谱有哪些
    答:清明养生注意 所谓饮食要“清”,分开来说就是味道宜“淡”,要少油、少盐、少糖,稍佐调料即可;分量要“少”,不要吃太多,尤其是晚上不要多吃;品种要“素”,吃的内容要偏素一些,不要大鱼大肉,很多肉类都是“发物”,清明时节要避免吃太多,而对蛋白的'补充可以通过豆腐、豆芽等植物蛋白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