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绿体和线粒体有何区别?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02
叶绿体和线粒体怎么区分?都有什么功能?

线粒体和叶绿体有什么独特的特点

1、叶绿体

在高等植物中叶绿体象双凸或平凸透镜,长径5~10um,短径2~4um,厚2~3um。高等植物的叶肉细胞一般含50~200个叶绿体,可占细胞质的40%,叶绿体的数目因物种细胞类型,生态环境,生理状态而有所不同。
在藻类中叶绿体形状多样,有网状、带状、裂片状和星形等等,而且体积巨大,可达100um。
叶绿体由叶绿体外被(chloroplast envelope)、类囊体(thylakoid)和基质(stroma)三部分组成,它是一种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叶绿体含有3种不同的膜:外膜、内膜、类囊体膜和3种彼此分开的腔:膜间隙、基质和类囊体腔。
2、线粒体

线粒体是一些大小不一的球状、棒状或细丝状颗粒,一般为0.5-1.0μm,长1-2μm,在光学显微镜下,需用特殊的染色,才能加以辨别。在动物细胞中,线粒体大小受细胞代谢水平限制。不同组织在不同条件下可能产生体积异常膨大的线粒体,称为“巨线粒体”。
胰脏外分泌细胞中可长达10-20μm,神经元胞体中的线粒体尺寸差异很大,有的也可能长达10μm,人类成纤维细胞的线粒体则更长,可达40μm。
有研究表明在低氧气分压的环境中,某些如烟草的植物的线粒体能可逆地变为巨线粒体,长度可达80μm,并形成网络。
线粒体一般呈短棒状或圆球状,但因生物种类和生理状态而异,还可呈环状、线状、哑铃状、分杈状、扁盘状或其它形状。
成型蛋白介导线粒体以不同方式与周围的细胞骨架接触或在线粒体的两层膜间形成不同的连接可能是线粒体在不同细胞中呈现出不同形态的原因。
线粒体由外至内可划分为线粒体外膜、线粒体膜间隙、线粒体内膜和线粒体基质四个功能区。处于线粒体外侧的膜彼此平行,都是典型的单位膜。
其中,线粒体外膜较光滑,起细胞器界膜的作用;线粒体内膜则向内皱褶形成线粒体嵴,负担更多的生化反应。这两层膜将线粒体分出两个区室,位于两层线粒体膜之间的是线粒体膜间隙,被线粒体内膜包裹的是线粒体基质。
扩展资料:
叶绿体功能

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是叶绿素吸收光能,使之转变为化学能,同时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并释放氧的过程。
光反应:这是叶绿素等色素分子吸收,传递光能,将光能转唤为化学能,形成ATP和NADPH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水分子被分解,放出氧来。
暗反应:光合作用的下一步骤是在暗处(也可在光下)进行的。它是利用光反应形成的ATP提供能量,NADPH2还原CO2,固定形成的中间产物,制造葡萄糖等碳水化合物的过程。
通过这一过程将ATP和NADPH2,中的活跃化学能转换成贮存在碳水化合物中的稳定的化学能。它也称二氧化碳同化或碳同化过程。这是一个有许多种酶参与反应的过程。

线粒体功能
能量转化
线粒体是真核生物进行氧化代谢的部位,是糖类、脂肪和氨基酸最终氧化释放能量的场所。线粒体负责的最终氧化的共同途径是三羧酸循环与氧化磷酸化,分别对应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
细胞质基质中完成的糖酵解和在线粒体基质中完成的三羧酸循环在会产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和还原型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等高能分子,而氧化磷酸化这一步骤的作用则是利用这些物质还原氧气释放能量合成ATP。
在有氧呼吸过程中,1分子葡萄糖经过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将能量释放后,可产生30-32分子ATP(考虑到将NADH运入线粒体可能需消耗2分子ATP)。如果细胞所在环境缺氧,则会转而进行无氧呼吸。
此时,糖酵解产生的丙酮酸便不再进入线粒体内的三羧酸循环,而是继续在细胞质基质中反应(被NADH还原成乙醇或乳酸等发酵产物),但不产生ATP。所以在无氧呼吸过程中,1分子葡萄糖只能在第一阶段产生2分子ATP。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线粒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叶绿体

叶绿体和线粒体在形态结构、分布范围、增大膜面积的方式和酶与色素分布上均有区别:

1、形态结构:

线粒体一般呈粒状或杆状,但因生物种类和生理状态而异,可呈环形,哑铃形、线状、分叉状或其它形状。线粒体由内外两层膜封闭,包括外膜、内膜、膜间隙和基质四个功能区隔。

高等植物中叶绿体象双凸或平凸透镜,长径5~10um,短径2~4um,厚2~3um。叶绿体的数目因物种细胞类型,生态环境,生理状态而有所不同。 叶绿体由叶绿体外被、类囊体和基质3部分组成,叶绿体含有3种不同的膜:外膜、内膜、类囊体膜和3种彼此分开的腔:膜间隙、基质和类囊体腔。

2、分布范围不同:

线粒体存在于存在于大多数细胞中,而叶绿体只存在高等植物和一些藻类之中。

3、增大膜面积的方式:

线粒体增大膜面积是通过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是线粒体最富有标志性的结构,它的存在大大扩大了内膜的表面积,增加了内膜的代谢效率。

叶绿体增大膜面积是通过基粒片层结构(或类囊体)重叠。

4、酶与色素分布:

线粒体中酶分布于基质、基粒、内膜上;线粒体中没有色素分布。

叶绿体中酶分布于基质与基粒上;叶绿体中色素分布于基粒片层结构的薄膜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线粒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叶绿体



线粒体 广泛分布于真核细胞中 椭球形或球形。
叶绿体 仅存在于绿色植物细胞中 棒状、粒状

化学组成
DNA、RNA、磷脂、蛋白质
DNA、RNA、磷脂、蛋白质、色素等。

结构
双层膜结构,内膜向内突出形成嵴。在内膜(嵴)和基质中,分布着许多与有氧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类。
双层膜结构,基质内分布着许多由片层结构组成的基粒。在基质、基粒的片层结构的薄膜上分布着许多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类。在基粒片层薄膜上还分布有叶绿素等色素。

功能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动力工厂”。
光合作用的场所,“养料加工厂”和“能量转换器”。

线粒体与叶绿体的不同点
一、形态结构不同
1.线粒体形态及结构
线粒体一般呈粒状或杆状,但因生物种类和生理状态而异,可呈环形,哑 铃形、线状、分杈状或其它形状。
线粒体由内外两层膜封闭,包括外膜、内膜、膜间隙和基质四个功能区隔。
2.叶绿体形态及结构
高等植物中叶绿体象双凸或平凸透镜,长径5~10um,短径2~4um,厚2~3um。叶绿体的数目因物种细胞类型,生态环境,生理状态而有所不同。
叶绿体由叶绿体外被、类囊体和基质3部分组成,叶绿体含有3种不同的膜:外膜、内膜、类囊体膜和3种彼此分开的腔:膜间隙、基质和类囊体腔。

二、增大膜面积的方式不同

1.线粒体
线粒体增大膜面积是通过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是线粒体最富有标志性的结构,它的存在大大扩大了内膜的表面积,增加了内膜的代谢效率。
2.叶绿体
叶绿体增大膜面积是通过基粒片层结构(或类囊体)重叠。

三、酶与色素分布不同
1.线粒体
线粒体中酶分布于基质、基粒、内膜上;线粒体中没有色素分布。
2.叶绿体
叶绿体中酶分布于基质与基粒上;叶绿体中色素分布于基粒片层结构的薄膜上。

有区别 一: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 二: 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形态不同 我还弄了这个线粒体(mitochondrion)是细胞内主要的能量形成所在,故不论在生理上或病理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线粒体为线状、长杆状、卵圆形或圆形小体,外被双层界膜。外界膜平滑,内界膜则折成长短不等的嵴并附有基粒。内外界膜之间为线粒体的外室,与嵴内隙相连,内界膜内侧为内室(基质室)(图1-8)。在合成甾类激素的内分泌细胞(如肾上腺皮质细胞、卵甾滤泡细胞、睾丸的Leydig细胞等),线粒体嵴呈小管状。内外界膜的通透性不同,外界膜的通透性高,可容许多种物质通过,而内界膜则构成明显的通透屏障,使一些物质如蔗糖和NADH全然不能通过,而其他物质如Na+ 和Ca 2+等也只有借助于主动运输才能通过。线粒体的基质含有电子致密的无结构颗粒(基质颗粒),与二价阳离子如Ca2+及Mg2+具有高度亲和力。基质中进行着β氧化、氧化脱羧、枸橼酸循环以及尿素循环等过程。在线粒体的外界膜内含有单胺氧化酶以及糖和脂质代谢的各种转移酶;在内界膜上则为呼吸链和氧化磷酸化的酶类。

线粒体是对各种损伤最为敏感的细胞器之一。在细胞损伤时最常见的病理改变可概括为线粒体数量、大小和结构的改变:

1.数量的改变 线粒体的平均寿命约为10天。衰亡的线粒体可通过保留的线粒体直接分裂为二予以补充。在病理状态下,线粒体的增生实际上是对慢性非特异性细胞损伤的适应性反应或细胞功能升高的表现。例如心瓣膜病时的心肌线粒体、周围血液循环障碍伴间歇性跛行时的骨骼肌线粒体的呈增生现象。

线粒体数量减少则见于急性细胞损伤时线粒体崩解或自溶的情况下,持续约15分钟。慢性损伤时由于线粒体逐渐增生,故一般不见线粒体减少(甚至反而增多)。此外,线粒体的减少也是细胞未成熟和(或)去分化的表现。

2.大小改变细胞损伤时最常见的改变为线粒体肿大。根据线粒体的受累部位可分为基质型肿胀和嵴型肿胀二种类型,而以前者为常见。基质型肿胀时线粒体变大变圆,基质变浅、嵴变短变少甚至消失(图1-9)。在极度肿胀时,线粒体可转化为小空泡状结构(图1-10,图1-11)。此型肿胀为细胞水肿的部分改变。光学显微镜下所谓的浊肿细胞中所见的细颗粒即肿大的线粒体。嵴型肿较少见,此时的肿胀局限于嵴内隙,使扁平的嵴变成烧瓶状乃至空泡状,而基质则更显得致密。嵴型肿胀一般为可复性,但当膜的损伤加重时,可经过混合型而过渡为基质型。

线粒体为对损伤极为敏感的细胞器,其肿胀可由多种损伤因子引起,其中最常见的为缺氧;此外,微生物毒素、各种毒物、射线以及渗透压改变等亦可引起。但轻度肿大有时可能为其功能升高的表现,较明显的肿胀则恒为细胞受损的表现。但只要损伤不过重、损伤因子的作用不过长,肿胀仍可恢复。

线粒体的增大有时是器官功能负荷增加引起的适应性肥大,此时线粒体的数量也常增多,例如见于器官肥大时。反之,器官萎缩时,线粒体则缩小、变少。

图1-8 心肌细胞线粒体 ×16000

图1-9 线粒体肿

图1-10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部分空泡变 ×20000

图1-11 线粒体肿胀(基质型)空泡变(心肌缺氧) ×8400

3.结构的改变 线粒体嵴是能量代谢的明显指征,但嵴的增多未必均伴有呼吸链酶的增加。嵴的膜和酶平行增多反映细胞的功能负荷加重,为一种适应状态的表现;反之,如嵴的膜和酶的增多不相平行,则是胞浆适应功能障碍的表现,此时细胞功能并不升高。

在急性细胞损伤时(大多为中毒或缺氧),线粒体的嵴被破坏;慢性亚致死性细胞损伤或营养缺乏时,线粒体的蛋白合成受障,以致线粒体几乎不再能形成新的嵴。

根据细胞损伤的种类和性质,可在线粒体基质或嵴内形成病理性包含物。这些包含物有的呈晶形或副晶形(可能由蛋白构成),如在线粒体性肌病或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时所见(图1-12);有的呈无定形的电子致

图1-12 线粒体内晶形包含体(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120000

密物,常见于细胞趋于坏死时,乃线粒体成分崩解的产物(脂质和蛋白质),被视为线粒体不可复性损伤的表现。线粒体损伤的另一种常见改变为髓鞘样层状结构的形成,这是线粒体膜损伤的结果。

衰亡或受损的线粒体,最终由细胞的自噬过程加以处理并最后被溶酶体酶所降解消化。
叶绿体

叶绿体(chloroplast)植物绿色细胞中存在的有色质体。其内含有叶绿素及类胡萝卜素,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在高等植物中一般呈椭圆形,长轴4~10微米,短轴2~4微米。它被双层膜(称为外被)包围着,内部为层膜系统和基质(或称间质)所组成。在电镜下观察,每一层膜是由双层膜组成扁平的囊,中间是隙,称为类囊体(thylakoid)。类囊体沿长轴平行排列,在一定区域排列紧密,类似一摞硬币,称为基粒(grana),其中的类囊体称基粒类囊体,基粒之间的类囊体称为基质类囊体。类囊体膜上含有光合作用光反应所需的各种组分。基质(stroma)呈高度流动性状态,主要成分是可溶性蛋白质,核酮糖-1,5-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占其中大部分,光合作用暗反应在其中进行。此外,基质中含有各种颗粒包括DNA纤丝、核糖体、淀粉粒和质体小球等。在电镜下可观察到直径为2.5纳米的DNA纤丝,这就使得叶绿体在遗传上具有一定的自主性。质体小球常呈球状存在,当植物由暗处转到光照条件下,致使层膜系统形成时,它的数量减少,叶片衰老,层膜逐渐解体时,其数量增多。因此,有人认为其功能是脂类的贮存库。

1)结构形状—— 线粒体为线状、长杆状、卵圆形或圆形小体,外被双层界膜。外界膜平滑,内界膜则折成长短不等的嵴并附有基粒。内外界膜之间为线粒体的外室,与嵴内隙相连,内界膜内侧为内室。
叶绿体是植物绿色细胞中存在的有色质体。其内含有叶绿素及类胡萝卜素,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在高等植物中一般呈椭圆形。它被双层膜包围着,内部为层膜系统和基质所组成。
2)功能—— 叶绿体:通过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线粒体:通过呼吸作用吧储存于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转化为ATP,为身体生理反应所使用。
区别太多了,主要就这两点!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场所,这是它们的本质区别

  • 叶绿体和线粒体有何区别?
    答:2、分布范围不同:线粒体存在于存在于大多数细胞中,而叶绿体只存在高等植物和一些藻类之中。3、增大膜面积的方式:线粒体增大膜面积是通过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是线粒体最富有标志性的结构,它的存在大大扩大了内膜的表面积,增加了内膜的代谢效率。叶绿体增大膜面积是通过基粒片层结构(或类囊体)重叠。
  • 叶绿体与线粒体有什么区别?
    答:1、两者的形态不同:叶绿体的形态为网状、带状、裂片状和星形,线粒体的形态为球状、棒状或细丝状颗粒;2、两者的功能不同:叶绿体的功能为叶绿体吸收光能,使之转变为化学能,同时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线粒体的功能是负责最终氧化,分别对应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3、两者的大小不...
  • 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区别
    答:1、形态和结构。线粒体通常呈短杆状或颗粒状,具有双层膜结构,内膜向内凹陷形成嵴,增大膜面积,以提高代谢效率;叶绿体则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也具有双层膜结构,但内膜并不向内折叠,而是形成类囊体堆叠,构成基粒。2、功能。线粒体是细胞内进行需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负责氧化有机物,产生能量和ATP...
  • 叶绿体和线粒体形状的区别
    答:叶绿体和线粒体形状的区别为:线粒体一般呈粒状或杆状,但因生物种类和生理状态而异,可呈环形,哑铃形、线状、分叉状或其它形状。线粒体由内外两层膜封闭,包括外膜、内膜、膜间隙和基质四个功能区隔 高等植物叶绿体呈双凸或平凸透镜状,长5-10um,短2-4um,厚2-3um。叶绿体的数量随细胞类型、...
  • 叶绿体和线粒体是有什么区别?
    答: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区别 1、外膜不同:叶绿体的外膜通透性大,并含有孔蛋白。而线粒体的外膜通透性高,含有孔蛋白和一些特殊的酶类。2、基质不同:叶绿体的基质含有嗜锇滴,而线粒体的基质含有三羧酸循环酶系。3、类囊体不同:叶绿体的类囊体含有极少的磷脂和丰富的具有半乳糖的糖脂,而线粒体则没有。...
  • 叶绿素,叶绿体,线粒体的概念和区别?
    答: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里面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线粒体能进行有氧呼吸,里面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动植物的细胞中一般都有线粒体,植物中能光合作用的部位都有叶绿体,原核生物能进行有氧呼吸,但它们没有线粒体,它们在细胞膜的内膜上大量分布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而一些能光合作用的原核...
  • 线粒体与叶绿体共同特征.区别在哪
    答:不同点:(1)线粒体是由外膜、内膜、外室、内室构成的。叶绿体由叶绿体膜,类囊体和基质构成。(2)线粒体内膜向内室褶叠形成嵴,内膜和嵴的基质面上有许多带柄的球状小体,即基粒。叶绿体内膜并不向内折叠成嵴,不含电子传递链,内外膜之间形成膜间隙。(3)线粒体内膜以内的空隙为基质腔,充满...
  • 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异同点
    答:1、形式是:它们都是真核生物细胞中的细胞器。2、结构上:它们都有内、外膜,即都具有双层膜,都含有基粒、基质、酶、少量的DNA和RNA。3、功能上:它们均与能量代谢有关,都能产生ATP。不同点:1、分布上:线粒体在动、植物细胞中普遍存在,而叶绿体只存在于植物的叶肉细胞和幼茎皮层细胞中。2、...
  • 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异同点
    答:一、叶绿体与线粒体的相同点 1.它们都具有双层膜结构;2.它们都参与自然界的碳循环,都消耗水,并且也都能够产生水;3.它们都是能自主复制的细胞器;4.它们在遗传上都具有相对独立的稳定性,都含有少量的DNA,并且都与细胞质遗传有关;5.它们都具有能量转换功能:叶绿体将光能转化为ATP、NADPH中活跃...
  • 线粒体和叶绿体区别
    答:线粒体 形态:一些大小不一的球状\棒状或细丝状颗粒,一般直径为0.5-1um,长度1-2um.分布:分布于细胞质中 结构:由双层膜包裹着,其内膜想中心腔内折叠,形成许多隔板状或管状突起,称为嵴.在二层被膜之间及中心腔内,是以可溶性蛋白为主的基质.叶绿体 形态:高等植物叶绿体形状相似,呈球形\卵形或凸透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