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生物 地理的复习提纲!急!谢谢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9
我要初二生物 地理的复习提纲!急!是福建那边的教科书

我这都是上册的,不知道你是要上册的还是下册的。我还没学下册呢。。。


生物

鱼:鱼所以能够在水中生活,有两个特点是至关重要的:一是能靠尾部的摆动和鳍协调作用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能用鳃在水中呼吸。
其他水生动物:
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事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
软体动物: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乌贼、章鱼贝壳退化,也是软体动物)
甲壳动物:体表长有质地较硬的甲。
蚯蚓的生长环境,家兔的内部结构 8上P16
空中飞行的动物:自然界中空中飞行的动物早在几亿年前就出现了。先是无脊椎动物中的昆虫,后来是有脊椎动物中的鸟,以及哺乳动物中的蝙蝠。他们既是陆生动物,又适于飞行。
世界上的鸟有9000多种 100万种以上的昆虫
鸟适于飞行的特点:鸟类的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具有迅速飞翔的能力;身体内有气囊;体温高而恒定。鸟类的身体结构和生理特点是与它的飞行生活相适应的。
昆虫的特征:昆虫有三对足,能爬行;有的昆虫的足特化成跳跃足,能跳跃;大多数昆虫都有翅,能飞行。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惟一会飞的动物。
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运动器官——翅和足都生在胸部。外骨骼是覆盖在昆虫身体里面的坚韧的外壳,有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昆虫的分类:昆虫的分类属于节肢动物(身体由很多体节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的是节肢动物)
两栖动物: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这样的动物叫做两栖动物。

15章动物运动的形成:
▲ 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神经系统的调节与其他系统的配合)
▲ 运动系统起着支持、保护和运动的作用。
▲ 骨的结构: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
▲ 骨膜中含有血管、神经以及成骨细胞等,其中血管为骨提供营养,成骨细胞与骨的长粗和骨折的修复有关(骨的长粗与再生有关)
▲ 骨质包括骨密质与骨松质
骨密质:位于骨干外周部分的骨组织,致密坚硬,白色,有较强的抗压能力;
骨松质:位于骨干内侧和骺端的骨组织,呈蜂窝状(一生容纳红骨髓),红色。
▲ 骨髓: 幼年时骨髓腔与骨松质内的骨髓都为红骨髓,有造血功能;
骨髓腔内的红骨髓被脂肪取代,称为黄骨髓,暂时性失去造血功能,在一定条件下可恢复造血功能;
终生具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位于骨松质内。
▲ 骨的生长包括两个方面:长长和长粗。
骨膜内层的成骨细胞,与骨的长粗和骨折的修复有关;骺端软骨层的细胞与骨的长长有关。
&人体内的钙约有99%以骨盐形式沉积在骨组织内,骨是人体最大的“钙库”。
▲ 骨的成分和特性
时期 有机物 无机物 骨的特性
儿童少年期 多于1/3 少于2/3 弹性大,硬度小,不易骨折,易变形
成年期 约占1/3 约占2/3 既坚硬又有弹性
老年期 少于1/3 多于2/3 弹性小,易骨折
骨质中的有机物主要是骨胶蛋白,它使骨具有韧性。
▲ 关节的结构:(结合图形记忆)
关节头
关节面 覆盖着一层关节软骨。
关节窝
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
关节腔:内有滑液,能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
▲ 使关节运动灵活的结构特点:关节面上覆盖着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缓冲运动时的震动与减少运动时的摩擦。 关节腔内的滑液可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
▲ 使关节牢固的结构特点:关节头、关节窝外有由结缔组织组成的关节囊,还有韧带加固。
▲每块骨骼肌是一个器官,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
肌腱:由结缔组织构成,分别附着于相邻的骨上。
肌腹:属于肌肉组织,是骨骼肌收缩的部分,内有血管和神经
▲ 骨骼:
人体有206块骨,全身的骨由骨连结构成骨骼
▲ 躯体运动:
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收缩为动力形成的。
骨骼肌收缩时,牵引骨绕着关节活动,从而产生运动,这一过程是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完成。
骨骼肌大多附着于关节周围,一个运动通常是由多块骨骼肌协调完成的。
其中屈肘与伸肘都是在两组以上肌群协调下完成。
记住特例:
手臂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都舒张; 手臂提重物时,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都收缩;
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 运动所需消耗的能量来自于肌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第16章 动物的行为
1、动物的行为:动物体在内外刺激下所产生的活动表现。如动物的运动、鸣叫、身体姿态或颜色的变化
动物的行为:受神经系统与激素的调节,受遗传物质的控制,这是在漫长的进化(自然选择)中逐渐形成。
根据动物行为的发生,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最简单的学习行为是一种习惯化(乌鸦见到稻草人前后行为的变化)。
2、根据动物行为的功能,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社群行为等。(懂得举例和分辨)
注意: 攻击行为与防御行为的本质区别为: 是否为同种动物。
记住: 动物行为有利于个体生存和种族的延续。
特别记住社群行为(判断动物群体是否是一个社群:群体中是否有首领,群体中是否有分工合作)
▲ 判断群体的行为是否是社群行为,就看它的行为是否为群体服务,如工蜂的“群起而攻之”从个体上来说是一种防御行为,从群体上来看,是一种社群行为,还有工蜂的觅食行为也是一样的情形。
3、动物行为的研究:
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实验法。(懂得分辨)
要明白做一些实验验证某一问题时的步骤:
提出问题(假设)------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作记录------通过分析实验现象,经过推理总结作出结论。
那么为了减少偶然性,一般要设置一个对照组。
▲ 动物行为研究案例:
法布尔对昆虫的研究(观察法为主)(法国昆虫学家)
弗里施对蜜蜂色觉的研究(实验法)(奥地利利动物学家,动物行为学的杰出学者)
-----通过颜色卡片来验证蜜蜂的色觉。
廷伯根对银鸥幼雏求食行为的研究(英国籍荷兰动物学家)
劳伦斯对小野雁学习行为的研究(奥地利学者,“现代动物行为学之父”)
▲ 观察法与实验法的本质区别:是否对研究对象(动物)施加外界影响。
第19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 昆虫的变态发育包括不完全变态发育和完全变态发育。
& 不完全变态的发育过程经历了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即:
受精卵—→若虫—→成虫。(如蝗虫、蟋蟀、椿象、蜻蜓和蝼蛄等的发育过程。)
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一生中要经历5次蜕皮,幼虫期蜕皮4次。
& 完全变态的发育过程经历了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即:
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如家蚕、蜜蜂、蝴蝶、蚊子和苍蝇等的发育过程。)
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一生经历4次蜕皮,均在幼虫期。
& 完全变态与不完全变态相比多了一个什么阶段?(答:多了一个蛹)
▲ 青蛙和其他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特点是:卵生,体外受精、体外发育,变态发育(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上有很大的差异)。
& 雌雄蛙抱对行为的意义:刺激雌蛙释放卵细胞,雄蛙释放精子。
& 在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中,下列事件必须在水中进行:雌雄蛙抱对;雌蛙释放卵细胞;雄蛙释放精子;受精作用;受精卵和蝌蚪的发育。
▲ 鸟类的生殖发育特点:卵生,体内受精,体外发育(主要)。
& 鸟卵(已受精)的结构中,胚盘发育成雏鸡;卵黄为胚胎的发育提供营养(胚盘和卵黄是主要结构);卵白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和水分,另有保护作用;系带固定卵黄,气室提供氧气,卵壳保护卵。(结合结构图)
▲ 有性生殖: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称之。
特点:后代具有较强的生活力和变异性。
▲ 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称之。
特点:速度快、后代能保持母体的遗传性状,但后代生活力会下降。
▲ 植物的无性生殖:
1、营养生殖:包括扦插、嫁接和压条三种。
①扦插:如马铃薯、葡萄、月季、秋海棠等。
②嫁接:如桃、梨、苹果等果树。包括:芽接(接穗是芽)、枝接(接穗是枝条)。
& 嫁接成活的关键是: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要紧密结合。
嫁接法常用于改良果树的品质和培育优良品种。
③压条:如夹竹桃、桂花等。
2、组织培养:
& 原理: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 低等动物、低等植物、微生物的无性生殖:
①分裂生殖:如细菌、蓝藻、变形虫、眼虫等。
②出芽生殖:如水螅、酵母菌等。


地理
疆域.人口.民族
从东西半球看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位于北半球,从世界大洲和大洋的位置关系看是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的国家。
纬度位置看,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东省,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位北回归线南的热带
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与许多国家接壤;东部濒临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陆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千米,相邻的国家有14个
我国最北最南最西最东(4)
我国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它们与太平洋连成一片。
我国领海及内水面积为37万平方千米,管辖的海域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海洋大国之一
我国的大陆海岸线长(5)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
渤海还有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东海有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台湾岛西测的台湾海峡,是我国南北海上航行、祖国大陆与台湾交往的必经通道。
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中国政区图(7)
我国共有34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我国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和省级行政中心(10)
人口东多西少,我国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35人,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39)的3倍多。
在我国各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2%,另外55个民族人口较少,总共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8%,被称为少数民族。
汉族遍及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的分布相对分散。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各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我国55个少数民族的名称,人口和主要分布地区(19)我国民族的分布图(18)
地势地形
我国西部多为山地,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则为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总特征是西部高.东部低。
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22)从青藏高原向北、向东,各类地形呈阶梯状逐级降低
我国地形分布大势图(24)
山脉多为东西走向和东北—西南走向,南北走向和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较少。
山脉和山脉之间镶嵌着四大高原(25),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
我国的平原和丘陵主要集中在东部,这是农业发达、城镇集中、经济繁荣的地区。
中国陆上主要山脉(26)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和高原多集中在本部地区。
山地交通的不便(28)
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29)
山区开发利用的有利和不利条件(30)
我国三分之二以上的贫困县分布在本部的山区(30)
气候
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很大,1月0摄氏度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在这条线以南,1月平均气温在0摄氏度
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的漠河镇,夏季最热的地方是新疆的吐鲁番
我国从北到南可以划分为5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另外,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高原气候区
我国温度带的划分(33)
我国各地区的降水差别很大,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35)
我国年降水量的最高记录是:台湾的火烧寮,年降水量最少的是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
一个地方降水量与蒸水量的对比关系,反映气候的湿润程度。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气候湿润。依据气候的干湿程度,我国可以划分为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我国干旱、半干旱气候区面积广大,主要位于西北部地区。
我国干湿地区(36)
降水量的不同,会影响不同的建筑、饮食、民俗等许多方面。
气候湿润程度直接影响到植被的生长
气候干湿程度不同会影响农业类型主要农作物的生长(37)
我国形成了典型的季风气候(很容易带来各种灾害性天气40)干旱,台风,寒潮,洪涝41
冬季风带来的气流寒冷干燥,是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夏季风能带来丰富的水汽,形成了我国的雨季。,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为界,把我国划分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很明显,降水丰富,主要集中于夏季;非季风区受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的制约,夏季风很难到达、降水稀少,全年都比较干旱。
我国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39)锋面雨(39)
不同的气候类型(42)东部地区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气候,西北地区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在青藏高原地区就形成了独特的高山气候。
我国的气候复杂多样,这对我国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43)
河流湖泊
我国是世界上河湖众多的国家之一
我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咸水湖,淡水湖44)
我国的河流大多分布在东南部外流区内。汛期(45)
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和罗布泊(45)京杭运河(46)
我国的内流区和外流区(46)
黄河进入下游平原地区,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河水流速减慢,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使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 黄河流域水系(48)
黄土高原是我国严重水土流失地区之一
黄河的忧患(51)凌汛.黄河出孟津以后,进入华北平原.河道变得宽坦,水流缓慢,泥沙淤积旺盛。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注入东海。它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有“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之称。
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三分之一
自然资源
土地、森林、水和水能等,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使用,属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等,总是用一些就少一些,是非可再生资源。
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土地资源土地资源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等。耕地、林地、草地为农业用地,建设用地为非农业用地。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67)
土地资源分布不均
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是我国农林、渔的主要颁布区,而且土地的利用程度高。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及低缓的丘陵地区;林地则主要分布在山地。
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
牧业在本部内陆地区的农业生产中居主要地位
合理利用土地:破坏(71)与保护(《土地管理法》,《草原法》《森林法》)
全国土地日:1991年5月规定,每年6月25日,世界水日:1993年联合国大会3月22日
水资源地球97%为海洋水,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占全球淡水资源的0。3%
我国水资源总量位于世界第六位,人均水资源排名在第一百一十位之后。
我国水资源南丰北缺。南方水资源占全国的80%以上,北方仅占20%不到,特别是华北和西北地区,缺少最为严重。
兴建水库,可以有效调控径流和水量的季节变化。例如,三峡工程和小浪底水利枢纽,建成后对长江和黄河的防洪及水资源调配发挥重要作用。
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有效办法之一是跨流域调水。
南水北调路线示意图(79) 解决用水,防止水污染(81)节水标志(82)
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86)
交通运输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历史上的四大米市:长沙,九江,芜湖,无锡
铁路线,公路线,航线以及航空线,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生命线“
东部地区交通运输网密度大,例如长江中下游平原一带,陆、海、空交通运输网发达;而西部地区交通运输网密度较小。我国的交通运输网(89)
我国主要高速公路的分布(90)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91)
北京是全国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之一(94)
交通运输枢纽有不同的类型,有的是单一交通运输枢纽,如铁路枢纽,有的是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如铁路—般运枢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贵重或急需的货物而数量又不大的,多由航空运送。
容易死亡或变质的货物,我采用陆地运输(汽车,火车)
大宗笨重货物,远距离运输,一般选择水运
农业主要农业部门:种植业,林业,渔业,畜牧业(98)
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100)
农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104)
工业是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之一。工业生产主要是从自然界取得物质资源,以及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再加工的过程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国家经济自主,政治独立,国防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重工业:以提供生产资料为主;轻工业:以提供生活资料为主
我国工业的分布大势(111)
辽中南海地区(111)沪宁杭地区(112)
北京的中关村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高新技术开发试验区
我国主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分布(114,115)

第四册

中国地理区域

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自然区域,如长江三角洲、热带;有的是经济区域,如工业区、经济特区;有的是行政区域,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

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我国的行政区域,基本上划分为省,县,乡三级;我国的温度带可划分温带,亚热带和热带,而温带又可进一步划分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4)

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北方和南方

我国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地形,气候,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等方面均有明显差异

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自然地理状况(8)

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们,在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也有很大差异

农耕制度的不同:北方农田多为旱地,以种植小麦、大豆为主,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南方多水田,以种植水稻、油菜等为主,一年二至三熟

传统运输方式的不同:北方交通运输以陆路运输为主,汽车马车是经常使用的交通运输工具

南方:水运仍然是人们常用的一咱交通运输方式

传统民居的不同:北方民居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

南方民居顶坡度大,墙体高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西北地区的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高原以草原、荒漠景观为主;西部盆地中有大面积沙漠分布,只有盆地边缘出现星星点的绿洲。西北地区河流很少,而且多为内流河,展现了西北地区是一个以干旱为主要自然特征的地区。

西北地区的地形(11)

青藏地区因地势高耸而成为一个独特的地区。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由“高”随之而来的另一个显著自然特征是“寒”,许多山峰终年积雪,冰川广布。

青藏地区的地形(13)

西北和青藏地区都是我国主要的牧区。内蒙古主要是温带草原牧场;新疆主要是山地牧场;青海和西藏则主要是高寒牧场。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的三河马、三河牛,新疆的细毛羊,青藏的牦牛、藏绵羊和宁夏的滩羊都是著名的畜种。

在西北的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和天山山麓,人们利用河水和高山冰雪融水,发展了灌溉农业;在青藏地区南谷地、湟水谷地等海拔较低的地区,分布着河谷农业。

第七单元 第一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一 植物的生殖
1.有性生殖: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例如:种子繁殖(通过开花、传粉并结出果实,由果实 中的种子来繁殖后代。)(胚珠中的卵细胞与花粉中的精子结合成受精卵→胚→种子)
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例:扦插,嫁接,压条,组织培养
3.嫁接的关键: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
4. 无性生殖对植物的意义:使植物能适应不同环境而保证生命和物种的延续和发展。
5. 将马铃薯的块茎切成小块来种植时,每一小块都要带有一个芽眼,是因为芽可以发育成新个体,是繁 殖成功的关键。
二 昆虫的生
1. 变态发育: 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 幼虫与成体的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叫变态发育.
2. 完全变态:卵→幼虫→蛹→成虫。举例:家蚕、蜜蜂、蝶、蛾、蝇、蚊
3.不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举例:蝗虫、蝉、蟋蟀、蝼蛄、螳螂
4. 蝉蜕皮是因为:它身体外部的外骨骼是坚硬的,不能随着蝉的生长而扩大,当蝉成长到一定阶段时,蝉的外骨骼限制了蝉的生长,因而褪去了它。
三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变态发育:卵→蝌蚪→幼蛙→成蛙
2.特点:卵生,体外受精。
四、鸟的生殖和发育
1.过程: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育雏几个阶段。
2.特点:卵生 体内受精
3.鸟卵的结构:一个卵黄就是一个卵细胞。胚盘里面含有细胞核。卵壳和壳膜——保护作用,卵白——营养和保护作用,卵黄——营养作用。胚盘——胚胎发育的场所。
第二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 ? 变异:是指子代和亲代个体间的差异。
一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1. 生物的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征、行为方式.
2.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3.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例:转基因超级鼠和小鼠。
4. 生物遗传下来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状。
二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1.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 片段。
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
3.染色体 :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4.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传递。精子和卵细胞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 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 ? 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
三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1. 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杂交一代中表现的是显性性状。
2. 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dd。显性性状基因组称为:DD或 Dd
3. 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
4. 如果一个家族中曾经有过某种遗传病,或是携带有致病基因,其后代携带该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就大.如果有血缘关系的后代之间再婚配生育,这种病的机会就会增加.
四 人的性别遗传
1. 每个正常人的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男:44条常染色体+XY 女:44条常染色体+XX)
2. 其中22对男女都一样,叫常染色体,有一对男女不一样,叫性染色体.男性为XY,女性为XX.
3. 生男生女机会均等,为1:1
五 生物的变异
1.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变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基础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因此有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
2.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例子:人工选择、杂交育种、太空育种(基因突变)
第三章 生物的进化 一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1.多数学者认为: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 再到原始生命,这一过程是在原始地球上进行
2.原始地球条件:高温、高压、紫外线以及雷电、原始海洋、无氧气
3.蛋白质、核酸是生命中重要的物质
二 生物进化的历程
1.比较法: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种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系形成的。例如:始祖鸟化石(古代爬行动物→古代鸟类)
3.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简单到复杂,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陆生
三 生物进化的原因
1.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动物在适应环境过程中所表现的一个方面,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自然选择:生物通过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3.过程: 过度繁殖 生存斗争 遗传变异 适者生存
4.意义:生物通过遗传、变异、自然选择而不断进化
第八单元 第一章 传染病和免疫
一、传染病及其预防
1. 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
2.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传染病传播 transmission of infectious disease
  病原体从已感染者排出,经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传入易感者而形成新的传染的全部过程。传染病得以在某一人群中发生和传播,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
  *传染源 在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可将病原体排出的人和动物,即患传染病或携带病原体的人和动物。患传染病的病人是重要的传染源,其体内有大量的病原体。病程的各个时期,病人的传染源作用不同,这主要与病种、排出病原体的数量和病人与周围人群接触的程度及频率有关。如多数传染病病人在有临床症状时能排出大量病原体,威胁周围人群,是重要的传染源。但有些病人如百日咳患者,在卡他期排出病原体较多,具有很强的传染性,而在痉咳期排出病原体的数量明显减少,传染性也逐渐减退。又如,乙型肝炎病人在潜伏期末才具有传染性。
  一般说来,病人在恢复期不再是传染源,但某些传染病(伤寒、白喉)的恢复期病人仍可在一定时间内排出病原体,继续起传染源的作用。
  病原携带者指已无任何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携带者有病后携带者和所谓健康携带者两种。前者指临床症状消失、机体功能恢复,但继续排出病原体的个体。这种携带状态一般持续时间较短,少数个体携带时间较长,个别的可延续多年,如慢性伤寒带菌者。所谓健康携带者无疾病既往史,但用检验方法可查明其排出物带病原体。这种人携带病原体的时间一般是短暂的。
  病动物也是人类传染病的传染源。人被患病动物(如狂犬病、鼠咬热病兽)咬伤或接触病动物的排泄物、分泌物而被感染。
  人和动物可患同一种病,但病理改变、临床表现和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不相同。如患狂犬病的狗可出现攻击人和其他动物的行为,成为该病的传染源之一,而人患此病后临床表现为恐水症,不再成为该病的传染源。
  *传播途径 指病原体自传染源排出后,在传染给另一易感者之前在外界环境中所行经的途径。一种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多个的。传播途径可分为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两类。
  由于生物性的致病原于人体外可存活的时间不一,存在人体内的位置、活动方式都有不同,都影响了一个感染症如何传染的过程。为了生存和繁衍,这类病原性的微生物必须具备可传染的性质,每一种传染性的病原通常都有特定的传播方式,例如透过呼吸的路径,某些细菌或病毒可以引起宿主呼吸道表面黏膜层的型态变化,刺激神经反射而引起咳嗽或喷嚏等症状,藉此重回空气等待下一个宿主将其入,但也有部分微生物则是引起消化系统异常,像是腹泻或呕吐,并随着排出物散布在各处。透过这些方式,复制的病原随患者的活动范围可大量散播。
  *易感人群 是指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病原体的易感程度或免疫水平。新生人口增加、易感者的集中或进入疫区,部队的新兵入伍,易引起传染病流行。病后获得免疫、人群隐性感染,人工免疫,均使人群易感性降低,不易传染病流行或终止其流行。
*空气传染
  有些病原体在空气中可以自由散布,直径通常为5微米,能够长时间浮游于空气中,做长距离的移动,主要藉由呼吸系统感染,有时亦与飞沫传染混称。
3.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4.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飞沫传播,空气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垂直传染,接触传染 ,粪口传 染
二 免疫与计划免疫
1.人体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呼吸道黏膜上有纤毛,可以清除异物
  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这两道防线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功能,特点是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多数情况下,这两道防线可以防止病原体对机体的侵袭。
  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组成
  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特点是出生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而叫做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
  免疫系统组成: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的。
  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包括骨髓、胸腺、脾、淋巴结等
  免疫细胞(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
  1.吞噬细胞 免疫原理图解2.淋巴细胞 起源: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
  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
  免疫活性物质: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包括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 等
2.抗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3.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
4.免疫:最初指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
现指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人体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健康.
5.疫苗:通常是用杀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于人体后,可产生相应的抗体.
儿童免疫接种常用疫苗
1、麻疹疫苗:
  麻疹疫苗是一种减毒活疫苗,接种反应较轻微,免疫持久性良好,婴儿出生后按期接种,可以预防麻疹。
  【接种部位】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
  【剂量】0.2ml
  【反应】注射后局部一般无反应。在6~10天时少数人可能发热,一般不超过2天,偶有散在皮疹。
  【禁忌】患严重疾病、发热或有过敏史(特别是有鸡蛋过敏史者)不得接种。
  【注意事项】用75%酒精消毒皮肤,要待干后再注射;注射过丙种球蛋白者接种本疫苗至少间隔6周以上,接种麻疹疫苗至少2周后方可注射丙种球蛋白。
  2、脊髓灰质炎疫苗(简称脊灰糖丸):
  脊灰糖丸是一种口服疫苗制剂,白色颗粒状糖丸,接种安全。婴儿出生后按计划服用糖丸,可有效地预防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
  【接种部位】口服。
  【剂量】糖丸剂型1粒,液体剂型2滴
  【反应】只有极少数婴幼儿服用脊灰疫苗后发生一过性腹泻,可不治自愈。
  【禁忌】有免疫缺陷症禁服;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期间禁服。对牛乳及牛乳制品过敏者禁服糖丸型疫苗,可服液体疫苗。
  【注意事项】本疫苗只供口服;本品系活疫苗,切勿加在热开水或热的食物内服用;偶尔超剂量多剂次服苗对人体无害。
  3、百白破制剂:
  是将百日咳菌苗,精制白喉类毒素及精制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成,可同时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
  【接种部位】臀部外上1/4或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
  【剂量】0.5ml
  【反应】①局部可出现红肿、疼痛、发痒或有低热、疲倦头痛等。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即自行消退。偶见过敏性皮疹、血管性水肿。②无菌性化脓。多系注射过浅或疫苗未摇匀,硬结不能吸收而形成注射部位化脓。③若全身反应较重,应及时到医院进行诊治。
  【禁忌】有癫痫、神经系统疾患及抽风史者禁用;急性传染病(包括恢复期)及发热者暂缓注射;儿童免疫制剂,成人禁用。
  【注意事项】使用时必须充分摇匀;制品不能冻结,冻结后出现凝块,不能使用;采用肌内注射,局部可能有硬结,可逐步吸收,注射第2针时应更换另侧部位;应备有1:1000肾上腺素,供偶有发生休克时急救用;注射第1针后出现高热、惊厥等异常情况者,不再注射第2针。
  4、卡介苗:
  采用无毒牛型结核杆菌制成,安全有效。婴儿出生后按计划接种,是预防结核病的一项可靠措施。
  卡介苗是一种减毒的活菌疫苗,目的是用来预防结核病的发生。一般在结核病病例较多的国家,主张新生儿在还没有感染时接种卡介苗,以便产生对结核病的抵抗力。
  【接种部位】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皮内注射。
  【剂量】0.1ml
  【反应】接种2周左右,局部可出现红肿侵润。若随后化脓,形成小溃疡,可用1%龙胆子涂抹,以防感染。一般8~12周后结痂,为正常反应。如遇淋巴结肿大,可用热敷处理。如已软化形成脓疱,可用灭菌注射器抽脓,不要切开。如一次抽脓未愈,还可重复抽脓,直至痊愈为止。如已破溃,则愈合时间较长,可扩大创口引流,并同时用异胭肼或对氨基柳酸软膏外敷,每2~3天换敷料一次,这样可缩短治疗和愈合时间。
  【禁忌】凡患有结核病、急性传染病、肾炎、心脏病、湿疹、免疫缺陷症或其他皮肤病者均不予接种。
  【注意事项】严禁皮下或肌肉内注射;接种含有吸附剂的制品后4周内同臂不能接种卡介苗,接种卡介苗后4周内同臂不能接种其他疫苗。
  何时不宜接种卡介苗?
  1.发高烧。
  2.患有严重急性症状及免疫功能不全者。
  3.出生时伴有其它严重之先天性疾病。
  4.新生儿体重低于2500公克。
  5.可疑之结核病患,勿直接接种卡介苗,应先做结核菌素测验。
  6.严重湿疹。
  接种卡介苗后的反应
  1.接种后7~14天在接种部位有红色小节,微有痛痒。
  2.接种后4~6周可变成脓泡或溃疡。
  3.接种后经2~3月溃疡自然愈合,有时同侧腋窝的淋巴腺会肿大。
  注意事项
  红色小结点形成的脓泡或溃疡不可挤压或包扎,只要保持清洁即可。
  如接种部位肿胀的厉害有感染情形时,则请医师检查。
  5、乙脑疫苗:
  乙脑疫苗系将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感染地鼠肾细胞,培育后收获病毒液冻干制成减毒活疫苗,用于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
  1、乙脑灭活疫苗
  【接种部位】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
  【剂量】0.5ml
  【反应】大多数人接种无反应,仅个别儿童注射后,局部出现红肿、疼痛,1~2天内消退。少数有发热,一般均在38°C以下。少数有头晕、头痛、不适等自觉症状。偶有皮疹,血管性水肿和过敏性休克发生率随接种次数增多而增加。一般发生在注射后10~30分钟,很少有超过24小时者。此类接种反应多见于反复加强注射的对象,尤以7岁以上儿童加强注射较为多见。
  【禁忌】发热及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病;脑及神经系统疾病;过敏性疾病,既往对抗生素、疫苗有过敏史者。
  【注意事项】疫苗混浊、变色(变黄)、安瓿有裂纹、有异物者均不可使用;疫苗注射后在现场休息片刻,以防副反应发生;应备有1:1000肾上腺素,供偶发休克时急救用;10岁以上人群已普遍因隐性感染而获得免疫力,故无必要再接种疫苗。
  2、乙脑减毒活疫苗
  【接种部位】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
  【剂量】0.5ml
  【反应】注射后一般无反应,少数人局部红肿,偶有发热和过敏性皮疹。
  【禁忌】发热;急性传染病;中耳炎;心、肾及肝脏等疾病;活动性结核病;有过敏史或抽风史者;已知有免疫系统缺陷,近期或正在进行免疫抑制治疗者。
  【注意事项】启开安瓿和注射时切勿使消毒剂接触疫苗;疫苗溶解后有摇不散的凝块、安瓿有裂纹、不可使用;疫苗溶解前变色(红),不可使用。
  疫苗的制作可以经由化学合成,由特定的蛋白质为引,制作出微妙的变化型态,使其能够与淋巴球进行生化反应,影响抗体的制造;但它也可以是直接透过生物体制造的产物,以活体的病原为起始,借由实验控制的特殊环境下使其复制,或是使用死去的病原作为诱引,可以在不伤害其他细胞的情况下只刺激淋巴球。尽管一般认为活体疫苗的效果较好,但相对也较不易保存。因为涉及基因工程,引发研究伦理的问题,目前化学合成的疫苗则较为少用。
6.计划免疫、意义:
第二章 用药和急救
1. 安全用药 处方药(R) 非处方药(OTC)
2. 说出一些常用药物的名称和作用。例如:牛黄解毒片可用于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等疾病的治疗。新速效感冒片可用于伤风引起的鼻塞、咽喉痛、头痛发烧等疾病的治疗。
3. 概述安全用药的常识。——分析药品标签包含的信息。药物的主要成分、适应症、用法与用量、药品规格、注意事项、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
4.120急救
5.人工呼吸
6.胸外心脏挤压
7.出血和止血:外出血,内出血,毛细血管出血、静脉出血和动脉出血。
第三章 了解自己 增进健康
一、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
1.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
2。保持愉快的心情:心情愉快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
二、调节自己的情绪
方法:转移注意力;选择合适的方式宣泄烦恼;自我安慰
二、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1.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除了受遗传因素和环境的影响外,还与个人的生活方式有关,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加速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2.探究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低浓度的酒精(0。25%)对水蚤的心率有促进作用,高浓度的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抑制作用。
3.酗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酒精会损害人的心脏和血管,酗酒会全使脑处于过度兴奋或麻痹状态,引进神经衰弱和智力减退,长期酗酒,会造成酒精中毒,饮酒过多,还会有生命危险。
4.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烟草燃烧时,烟雾中的有害物质如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进入人体,对人体的神经系统造成损害,使人的记忆力和注意力降低,同时还诱发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癌等。
5.毒品的危害:会损害人的神经系统,降低人体免疫功能,使心肺受损,呼吸麻痹,甚至死亡。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P15
▲探究的过程: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和交流
▲对照实验 P15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
▲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例如: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吃草籽,用网把试验区罩上,结果发现,网罩内的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未加网罩的地方,草反而生长良好。原因是:食物链被破坏而造成生态系统平衡失调。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生态系统的类型p29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p30
▲ 注意DDT的例子 (富集)课本26页。
▲ 课本27页1题33页生物圈2号
▲ 生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以各种方式适应环境,影响环境。
第二单元 生物和细胞
▲ 显微镜的结构
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显微镜的使用 P37-38 的图要掌握
▲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放大倍数=物镜倍数X目镜倍数
▲ 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观察植物细胞:实验过程P43-44
▲切片、涂片、装片的区别 P42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支持、保护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液泡内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细胞液
▲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实验P47
▲动物细胞的结构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细胞质:液态,可以流动
▲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
▲ 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细胞中的物质
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烧):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
无机物(一般不含碳):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注意课本52页图叫什么
▲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是细胞内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二者联系: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二者区别: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动植物细胞都有线粒体。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
▲ 多莉羊的例子p55,
▲ 57页1题
▲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
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基因是DNA上的一个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
▲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不同的生物个体,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完全不同
同种生物个体,染色体在形态、数量保持一定
▲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
▲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
▲细胞的分裂
1、染色体进行复制
2、细胞核分成等同的两个细胞核
3、细胞质分成两份
4、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动物细胞:细胞膜逐渐内陷,便形成两个新细胞
▲新生命的开端---受精卵
▲经细胞分化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细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这些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
▲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四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并且以其中的一种组织为主,形成器官。
▲ 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成在一起构成系统。
▲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
▲植物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P65题3
第二节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营养器官:根、茎、叶 ;
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第三节 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
▲单细胞生物:草履虫、酵母菌、、衣藻、眼虫、变形虫
▲草履虫见课本70页图,71页2题
▲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利也有害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 蕨类植物出现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而且还具有输导组织、机械组织,所以植株比较高大。
▲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
▲蕨类植物的经济意义在于:①有些可食用;②有些可供药;③有些可供观赏;④有些可作为优良的绿肥和饲料;⑤古代的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
▲苔藓植物的根是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而苔藓植物的茎和叶中没有输导组织,不能运输水分。所以苔藓植物不能脱离开水的环境。
▲苔藓植物密集生长,植株之间的缝隙能够涵蓄水分,所以,成片的苔藓植物对林地、山野的水土保持具有一定的作用。
▲苔藓植物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十分敏感,在污染严重的城市和工厂附近很难生存。人们利用这个特点,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 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结构简单,是单细胞或多细胞个体,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
▲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可以作为鱼的饵料,放出的氧气除供鱼类呼吸外,而且是大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
▲ 藻类的经济意义:①海带、紫菜、海白菜等可食用②从藻类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胶、琼脂等可供工业、医药上使用
第四章 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
▲病毒的种类
以寄主不同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病毒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
种子植物
▲种子的结构
蚕豆种子: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2片)
玉米种子:果皮和种皮、胚、子叶(1片)、胚乳
▲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
▲记住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课本84页表和85页图,课本88页2题
▲种子的萌发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已度过休眠期。
▲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会计算)和抽样检测
▲种子萌发的过程
吸收水分——营养物质转运——胚根发育成根——胚芽胚轴发育成茎、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食用豆芽的白胖部分是由胚轴发育来的
▲植株的生长
根尖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
▲幼根的生长
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
▲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植株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氮、磷、钾
▲花由花芽发育而来
▲花的结构(课本102)
▲传粉和受精(课本103-104)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子房——果实 受精卵——胚
胚珠——种子 子房壁----果皮(与生活中果皮区别)。
▲课本105页1题
▲人工受粉
当传粉不足的时候可以人工辅助受粉。
▲被子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衰老和死亡。
▲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包括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
▲ 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水分在植物体内的作用
水分是细胞的组成成分
水分可以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
水分是植物体内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
水分参与植物的代谢活动
▲水影响植物的分布
▲植物在不同时期需水量不同 P109
▲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
▲根的结构
从外到里:树皮:韧皮部(有筛管)、形成层;木质部(有导管)
▲运输途径
导管:向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
筛管:向下输送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叶片的结构
表皮(分上下表皮)、叶肉、叶脉、气孔
▲气孔的结构: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
白天气孔张开,晚上气孔闭合。
▲蒸腾作用的意义:
可降低植物的温度,使植物不至于被灼伤
是根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体内运输的主要动力
可促使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体内运输
可增加大气湿度,降低环境温度,提高降水量。促进生物圈水循环。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天竺葵的实验
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目的: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
对照实验:将一片叶子的一半的上下面用黑纸片遮盖,目的:做对照实验,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产生淀粉。
脱色: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放进水中隔水加热,目的:脱色,溶解叶片中叶绿素便于观察。
染色:用碘液染色
结论:淀粉遇碘变蓝,可见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光合作用概念: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意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能量来源。
▲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用来构建之物体
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意义: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胞分裂、吸收无机盐、运输有机物等)不可缺少的动力,一部分转变成热散发出去。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见课本最后)
▲光合作用(130页)和呼吸作用(125页)公式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呼吸作用与生产生活的关系:中耕松土、及时排涝都是为了使空气流通,以利于植物根部进行呼吸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要分解有机物,因此在储存植物的种子或其他器官时,要设法降低呼吸作用,降低温度、减少含水量、降低氧气浓度、增大二氧化碳浓度等都可抑制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与生产生活关系:要保证农作物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条件,尤其是光。合理密植。使作物的叶片充分地接受光照。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
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植被覆盖率低,
森林资源和草原资源破坏严重
▲我国森林覆盖率16.55%,
▲我国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
▲热带雨林-----地球的肺,
▲生物圈的“绿色工厂”----绿色植物。
▲如果将绿叶比做制造有机物的“工厂”,它的机器是叶绿体,动力是光,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条件是光和叶绿体。场所是叶绿体,具体部位是叶绿体的细胞。

你没说明那个年级和那个版本的教材啊!

一、选择题
1、下列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是( ) B.蝗虫 C.海豹 D.兔

2、下列哪项与鲫鱼的水中生活无关?( )

A.身体呈现梭形 B.身体上长有鳍

C.身体分为头部、躯干部、尾部 D.用鳃呼吸

3、将一条鱼放在装有清水的容器中,它的口和鳃盖后缘不停的交替张合,这时它正在( )

A.喝水 B.呼吸 C.玩耍 D.找食物

4、下列哪种动物不属于鱼类( )

A.小金鱼 B.海马 C.娃娃鱼 D.中华鲟

5、蝗虫的呼吸器官是( )

A.肺 B.气管 C.鳃 D.气囊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足够的食物、水分和隐蔽地是陆地上生活的动物基本的环境条件

B.只要人类不直接捕杀大熊猫,大熊猫就不会灭绝

C.人类活动使一些动物的栖息地遭到了严重破坏

D.保护生物的栖息地十分重要

7、鸟类排便频繁原因是( )

A.直肠短,不贮存粪便 B.小肠短,不贮存粪便

C.消化不完全 D.小肠、直肠都很发达,消化快

8、鸟的身体里有发达的气囊,主要作用是( )

A.增加浮力 B.降低比重 C.辅助呼吸 D.直接进行气体交换

9、无脊椎动物中能够飞行的动物是( )

A.甲壳动物 B.昆虫 C.软体动物 D.环节动物

10、蝉的身体长有外骨骼,下面哪项是外骨骼的重要作用( )

A.支持身体,使身体长大 B.减少水分的散失 C.有利于飞行 D.防止天敌的捕食

11、下列哪项不是节肢动物的特征( )

A.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 B.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C.体表有外骨骼 D.足和触角分节

12、关于青蛙、蟾蜍等两栖动物的特征不正确的是( )

A.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B.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

C.有时用肺呼吸,有时用皮肤呼吸 D.变态发育

13、骨骼肌具有的特性是 ( )

A.分泌 B.坚韧 C.兴奋 D.收缩

14、关节的结构中,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缓冲震动的是( )

A.关节囊 B.关节窝 C.关节软骨 D.关节头

15、人体完成伸肘动作,肌肉的配合情况是( )

A. 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B. 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C. 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都收缩 D. 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都舒张

16、下列行为需要经过学习的是( )

A.孔雀开屏 B.小鸟喂鱼 C.母鸡孵卵 D.猴子走钢丝

17、下列动物,不营群体生活的是( )

A.蚂蚁 B.蜜蜂 C.熊猫 D.猴子

18、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群体中的信息交流的是( )

A.蜜蜂跳圆形舞 B.雄鸟向雌鸟展示漂亮羽毛

C.两只公鸡打架 D.长尾猴发现豹时惊叫

19、下列哪项人为因素会对生态系统造成全面破坏( )

A.乱捕滥杀 B.环境污染 C.使用化肥农药 D.滥采乱挖

20、下列实例与仿生无关的是( )

A.迷彩服 B.薄壳建筑 C.千斤顶 D.雷达

21、细菌的生殖方式是( )

A.孢子生殖 B.有性生殖 C.分裂生殖 D.芽孢生殖

22、与真菌相比,细菌没有下列哪种结构( )

A.细胞质 B.成形的细胞核 C.细胞膜 D.细胞壁

23、蘑菇和霉菌的共同特征不包括( )

A.营养方式是异养 B.都是多细胞个体 C.都产生孢子 D.都可以食用

24、在发霉的橘子皮上,肉眼能看见的是一个个的( )

A.孢子印 B.孢子 C.芽孢 D.菌落

25、假设你手上此刻有100个细菌,细菌的繁殖速度按每30分繁殖一代计算,在没有洗手的情况下,4小时后你手上的细菌数目是多少个 ( )

A、12 800 B、25 600 C、51 200 D、无法计算

二、简答题(共50分)

26.根据下列动物的特征回答问题:(8分)

A.软体动物 B.腔肠动物 C.甲壳动物 D.昆虫类 E.鸟类 F.哺乳动物 G.鱼类

(1)体温恒定的有 .(2)用鳃呼吸,用鳍游泳的是 .

(3)具有蜕皮现象的是 .(4)用肺呼吸并有气囊辅助呼吸的是 ;

(5)消化管有口无肛门的是 ;(6)根据动物体内有无 ,可将以上动物分成两类,其中无脊椎动物有 ,脊椎动物有 .

27、牙齿对动物的生存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生活在南极的海豹在冰下游泳时,隔一段时间就要用牙齿咬破坚冰,浮出水面呼吸空气,海豹牙齿的损坏即意味着死亡的来临。人的牙齿损坏以后,不仅影响食物的消化,而且会引起疾病,给人带来极大的痛苦。(5分)

如图是某动物上、下颌骨及牙齿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与牙齿有关的问题。

(1)与该动物牙齿相比较,狼的牙齿多了结构及其作用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该动物牙齿的分化情况可以推断:该动物最可能是___________食性动物,推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此图可以推断该动物消化管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共6分)(1)、鱼类生活在水中,它们是靠__________来获取食物和能量,靠________呼吸.

(2)、说说水是如何进入鱼鳃,有又从什么地方流出的?请用简单的方法证明这一点.(3)进入鳃和流出鳃的水中,溶解的气体会有什么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小明喜欢用哑铃锻炼上肢。请据下图分析回答问题。(8分)

⑴图A表示_______动作,图B表示________动作。

⑵①表示__________,在图A中处于______状态,而同时②表示___________则处于_________ 状态;图B中①和②的状态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30.辛弃疾在《西江月》中写道:“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诗中写了哪几种动物的生活习性?(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当香蕉被挂在高处,黑猩猩徒手拿不到时,它会尝试着把几个木箱堆叠起来,然后爬到木箱顶上去摘香蕉.试分析回答:(共8分)

(1)黑猩猩的这种行为属于 行为.

(2)刚出生不久的幼猩猩能否完成这种行为?

(3)幼猩猩要完成这种行为,需要通过生活经验的积累和 而获得.

(4)先天性行为是由动物体内的 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在 的基础上建立的.

(5)学习行为对动物的生存有什么意义?(3分)

32、麻雀曾被列为“四害”之一,现在,有关专家发出要保护麻雀的呼吁.请问这是为什么?人们能随意杀灭某种动物吗?(5分)

33、右图是细菌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4分)

(1)细菌的基因存在于字母 所指的结构中。

(2)这种细菌会运动是根据图中字母 所代表的结构作出推断的。

(3)当字母 所指的结构增厚时,细菌能够形成休眠体 ,以抵抗不良环境。

八年级地理上册期末总复习
第一章辽阔的疆域
1、从东西半球看,她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她位于北半球。
2、从大洲大洋位置看,她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3、从纬度位置看,大部分位于属于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南部少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4、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
5、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千米,相邻的国家有15个。
6、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分别是日本、韩国、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7、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8、渤海有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东海有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
9、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县、乡三级。
10、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11、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2000年),人口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速度大。
12、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13、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特别是东南沿海更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
14、我国人口分界线是黑龙江省黑河市到云南省腾冲市。
15、我国人口最多的河南省,面积最大的新疆省。
16、在我国各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17、汉族的分布遍布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地区。
18 各民放分布具有大杂聚,小集中的特点。
20、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建立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等。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21、我国西部地形多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的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2、第一阶梯青藏高原雄居西南,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
23、一、二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二、三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
24、四大高原是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大盆地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25、黄土高原的特征质地疏松,缺乏植被覆盖的地方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内蒙古高原的特征地面平坦,一望无垠,青藏高原的特征冰川广布 ,云贵高原的特征地面崎岖不平。
26、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是崩塌、滑坡、泥石流 。
27、开发和利用山区和时候,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建设。
28、山区包括山地、崎岖的高原和丘陵,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2/3 。
29、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很大,夏季,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
30、1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31、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漠河 ,夏季最热的地方是新疆吐鲁番 。
32、号称我国“三大火炉”的是重庆、武汉、南京 。
33、我国从北到南划分为5个温度带是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 。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高原气候区。
34、划分温度带主要指标是活动积温 。
35、我国年降水量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
36、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台湾的火烧寮 ,降水最少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 。
37、一个地方的降水量和蒸发量对比关系,反映该地气候的湿润程度。
38、干湿地区的划分是依据气候的干湿程度,我国四个干湿润是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39、我国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冬季风。
40、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
42、季风气候的最大优点雨热同期,是但它会带来一些灾害性天气如寒潮、水旱灾害、台风。
43、我国最大的内河流塔里木河 ,河水主要来自于昆龙山、天山的冰雪融水。外流河如长江,河水主要来自于天然降水。
44、世界上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是京杭大运河。
45、黄河发源地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
46、具有“塞上江南”美称的是宁夏平原 。
47、黄河上中游的分界是河口,中下游的分界是孟津。
48、黄河下游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
49、黄河在流经中游河段后,产生的泥沙最多,原因是流经的地形是黄土高原。
50、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山脉,注入东海,它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有“水能宝库 ”和“黄金水道 ”之称 。
51、长江上游中游的分界宜昌,中游和下游的分界湖口。
52、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宜宾城市以下四季都能通航。
53、有“九曲回肠”之称的是荆江 ,本河段的治理措施是裁弯取直。
54、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三个主要来源是、宜昌以上的干支流,洞庭湖和鄱阳湖两大水系,北面的汉江。
55、对于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合理,并注意保护和培育 ,便能实现永续利用,对于非可再生资源,我们应该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 。
56、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57、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状况把土地资源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
58、我国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且各类土地资源所占的比例不尽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
59、我国的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 ,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
60、土地资源的人为破坏现象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乱占耕地。
61、土地资源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
62、地球上的水,海洋水占97%,淡水资源占2.5%。
63、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绝大多数为两极和高山的冰川 ,其余大部分为深层地下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和浅层地下水。
64、我国水资源总量少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位于世界第 6 位,若按人均计算,则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1/4 。
65、从时间分配看,夏季降水集中,冬春季降水少。有效调控径流和水量的季节变化的措施兴修水库。
66、从空间分布看,我国水资源南丰北缺,特别华北和西北地区缺水最为严重,进一步加剧了北方的缺水状况。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有效办法之一是跨流域调水。
67、南水北调工程就是把长江水系水调到缺水严重的华北、西北地区。
68、针对我国水资源严重紧缺的问题,节约用水尤为重要。
69、经济发展的“先行官”是交通运输。
70、历史上我国著名的四大“米市”是无锡、芜湖、九江、长沙。
71、在各种交通运输线中,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西藏省目前没有铁路线。
72、贵重或急需的货物而数量又不大的,多由航空运送。
73、容易死亡或变质的货物,多采用公路运送。
74、大宗笨重货物,远距离运输,一般选择水运、铁路运送。
75、农业的生产部门有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76、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民的基础主业。
77、西部地区天然草场广布,有我国四大牧区是内蒙古牧区、青海牧区、新疆牧区、西藏牧区。
78、林业集中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79、粮食作物中的水稻、小麦公布呈现“南稻北麦 ”格局。
80、油料生产形成了长江油菜带和黄淮花生区两大生产区。
81、糖料作物则呈现明显的“南甘北甜 ”的分布特点。
82、棉花生产以北方为主,形成了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三大棉区。
83、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84、北京的中关村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高新技术开了试验区。
85、高新技术产业主要特点1.从业人员中,科技人员所占的比重大。2.销售收入中,用于研究与开发的费用比例大。3.产品更新换代快。
86、高新技术产为是以电子和信息类主业为“龙头”产业。
87、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民区多依附于大城市 ,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点。
88、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一方面要考虑自然环境的差异,另一方面要考虑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2716221.html?si=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