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县在哪?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5
乐凌县在哪?

山东德州乐陵县
概况乐陵市总面积1172平方千米。总人口64万人(2003年)。市人民政府驻市中街道,邮编:253600。行政区划代码:371481。区号:0534。拼音:leling shi。
--------------------------------------------------------------------------------行政区划乐陵市辖4个街道、8个镇、4个乡。
--------------------------------------------------------------------------------历史沿革1988年9月1日,撤销乐陵县,以其行政区域设立乐陵市。1990年1月1日,商河县的奎台乡划归乐陵市管辖。1993年12月10日,撤销乐陵市王寨子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杨安镇;撤销乐陵市大徐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朱集乡。1996年12月25日,撤销乐陵市朱集乡,设立朱集镇(鲁政函民字[1996]58号)批复。1999年,乐陵市辖5个镇、20个乡:城关镇、黄夹镇、孔镇、杨安镇、朱集镇、郭家乡、三间堂乡、西段乡、胡家乡、杨家乡、大孙乡、茨头堡乡、杨盘乡、丁坞乡、张桥乡、化楼乡、张屯乡、郑店乡、王集乡、花园乡、刘武官乡、铁营乡、寨头堡乡、双庙赵乡、奎台乡。2000年6月15日,乐陵市撤销城关镇,以原城关镇的行政区域设立市中街道办事处,办事处机关驻原城关镇人民政府驻地;撤销胡家乡,以原胡家乡的行政区域设立胡家街道办事处,办事处机关驻原胡家乡人民政府驻地;撤销双庙赵乡,以原双庙赵乡的行政区域设立云红街道办事处,办事处机关驻原双庙赵乡人民政府驻地;撤销郭家乡,以原郭家乡的行政区域设立郭家街道办事处,办事处机关驻原郭家乡人民政府驻地;撤销三间堂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朱集镇;撤销杨家乡、茨头堡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黄夹镇;撤销丁坞乡、杨盘乡,合并设立丁坞镇,丁坞镇人民政府驻原丁坞乡人民政府驻地;撤销花园乡、刘武官乡,合并设立花园镇,花园镇人民政府驻原花园乡人民政府驻地;撤销郑店乡、王集乡、奎台乡,合并设立郑店镇,郑店镇人民政府驻原郑店乡人民政府驻地;撤销化楼乡、张屯乡,合并设立化楼镇,化楼镇人民政府驻原化楼乡人民政府驻地;撤销张桥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孔镇。2000年,乐陵市辖4个街道、8个镇、4个乡。总人口615833人,各乡镇人口: 市中街道 66518 胡家街道 25666 云红街道 23083 郭家街道 21496 杨安镇 42593 朱集镇 56981 黄夹镇 63051 丁坞镇 35521 花园镇 42050 郑店镇 59327 化楼镇 37031 孔镇 47130 西段乡 25594 大孙乡 21739 铁营乡 24700 寨头堡乡 23353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截至2002年12月31日,乐陵市辖4个街道、8个镇、4个乡。

  有。
  经查询,有地名叫乐耳村。乐耳村隶属于云南省大理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庙街镇新云村委会,该村国土面积3.41平方公里,海拔1,790.00米,年平均气温15.00 ℃,年降水量800.00毫米,属于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
  概况:位于庙街镇西南边,距离新云村委会9.00公里,距离庙街镇24.00公里。村子面积3.41平方公里,海拔1,790.00米,年平均气温15.00 ℃,年降水量800.00毫米,适宜种植烤烟玉米核桃等农作物。有耕地515.00亩,其中人均耕地1.51亩;有林地3,782.90亩。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91户,有乡村人口341人,其中农业人口341人,劳动力272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256人。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87.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1,375.00元。该村属于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

地理环境 将乐位于福建省西北部,处武夷山脉东南麓,扼闽江支流金溪中下游,东临顺昌,西接泰宁,南连明溪,北毗邵武,东南与沙县接壤。境内山峰林立,溪流密布,最高峰海拔1640.2米。岩溶地貌是本县一大特色。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和大陆性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在19.8°C ,年平均降雨量2027毫米。

一、基本概况
将乐历史 将乐在三国东吴永安三年(公元260年)置县,属建安郡,为闽越地早期置县的七个古县之一。自建县始,县境与隶属屡变。五代十国闽天德三年(公元945年),升县为州,取名镛州,简称“镛”。翌年废州为县。明宪宗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后,县界稳定未变,隶延平府。1950年,将乐解放,先后隶属福建省第二专区、南平专区(地区)、三明地区。1983年至今,将乐为三明市辖县。
人口民族 2003年底统计,全县有汉、畲、回、苗、满、土家、侗、布依、壮、蒙古、彝、仡佬、高山、仫佬、纳西、东乡等16个民族,总人口为16.7万人。
人文风情 将乐素有“文化之邑”的美称。东晋时干宝《搜神记》中《李寄斩蛇》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被誉为“闽儒鼻祖”、“程氏正宗”的著名理学家、北宋龙图阁直学士杨时(号龟山)也诞生于此,“程门立雪”的典故代代相传。擂茶、龙池砚、西山纸堪称“将乐三绝”。
自然资源 将乐资源丰富,全县山地面积288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283万亩,毛竹林4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4.5%,林木蓄积量1598万立方米,立竹量4600多万根,是我国南方重点林业县、中国毛竹之乡。全县可开发水电资源31.5万千瓦。已发现的地下矿产有石灰石、煤、铁、萤石、石英等36种,其中石灰石远景储量达13亿吨,居福建之首。

二、经济社会发展

综合实力 2006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24.1亿元,比2003年增长47%,年均增长13.6%。工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出口总值、财政总收入、地方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项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历史性突破,均比2003年翻番或更多。特别是2006年财政总收入突破2亿元大关、地方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亿元大关、出口总值突破亿美元大关。

第一产业 将乐是国家和省级商品粮基地县。2006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12.2亿元,比2003年增长37.9%,年均增长11.2%。“三农”投入不断加强,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落实到位,粮食生产安全平稳,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农业基础地位更加巩固。特色农业加快发展,烟叶产业持续稳定,食用菌产业逐步优化,林竹产业优势有效发挥,动植物疫病防治得到有效落实,畜牧水产业平稳发展。海峡两岸现代林业合作步伐加快,与福建农林大学等高等院校合作项目顺利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推进,有7家企业被评为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食用菌协会被评为“省级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及联系点”。
第二产业 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速均在两位数以上,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大幅上升。红狮水泥、大言电站、黄潭电站、建隆矿业等省、市重点工业项目相继建成投产,推动支柱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旅游三产 精心经营龙栖山、玉华洞、天阶山三个国家级旅游品牌,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大力发展餐饮业、连锁经营、电子商务、超市,不断加强内贸流通工作。通过繁荣旅游经济,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对外经济 三年来,共批办外商投资企业22家,实际利用外资2935万美元,引进市外资金7.62亿元.培育壮大一批重点出口创汇企业,2006年出口总值达1.2亿美元,实现年年翻番,比2003年增长18.8倍,年均增长2.7倍,出口总值总量、增幅始终稳居全市前列。开放型经济发展加速,县域经济结构发生了极大变化。
项目建设 三年来,共实施投资百万元以上项目286个,千万元以上项目75个,亿元以上项目14个,总投资48亿元,其中:省、市重点项目10项,总投资29.2亿元,占全县重点建设投资比重60.8%。重点项目的建设有效地支持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对经济发展起到重要拉动作用。

财政金融 2006年,全县财政总收入2.1亿元,年均增长17.2%。地方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1亿元,年均增长16%,高于GDP增长速度3个百分点;若剔除调整公路因素,实际财力比2003年将近翻了一番,保证了改革、稳定、重点建设、抢险救灾和各项事业支出的需要。
人民生活 城乡居民收入同步增长,2006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9058元,比2003年净增1932元,增长27.1%,年均增长8.3%。农民人均纯收入4495元,比2003年净增998元,增长28.5%,年均增长8.7%。就业、再就业政策得到有效落实,三年来新增就业再就业人员3102人,吸纳安置再就业救助对象789名,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3%以内。城乡市场繁荣,物价基本稳定。
社会事业 教育投入力度逐步加大,实现“三个增长”;危房改造7.1万平方米,教育基础设施得到改善;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顺利通过省、市政府教育督导评估;各类教育全面发展,高考成绩取得历史性突破,2006年本科万人上线率比2003年增长20.74%。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得到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基本形成,社区卫生服务、初级卫生保健得到加强,保持“省级卫生县城”荣誉称号。计生工作新机制建设步伐加快,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人口素质进一步提高,被评为“省级人口与计生一类先进县”、“省级计生优质服务县”。扎实推进“平安将乐”创建活动,深入开展“严打”和专项整治斗争,实施科技强警,社会治安秩序基本稳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连续三年保持在全市前两名,并跨入全省先进行列,获得全国“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先进县称号,成为全省首批“平安县”。“八荣八耻”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全面推进。国防动员、国防教育、人民防空和民兵预备役工作成效显著,实现34年35次无责任退兵,连续五届获得“省级双拥模范县”光荣称号。

再提供一种可能:南乐县

南乐县位于河南省东北端,冀、鲁、豫三省交界处,辖9乡3镇,南与清丰县为邻,东与山东莘县隔河相望,西北分别与河北省魏县、大名县接连,境域624平方公里,其中县城面积10平方公里,总人口47万人,属濮阳市管辖。

夏为兖州,汉初置乐昌县,属东郡,其址位于今南乐县城西北17.5公里仓颉陵北侧,因县内古有昌意城,相传为黄帝之子昌意所筑。“乐”取沃野平壤,茫茫乐土之意。西晋置昌乐县,县治与乐昌同垣。何以将乐昌二字颠倒过来,可能认为昌在乐后,与古圣昌意之名不恭有关。南乐旧志与新志,皆言此县寻废。晋置废昌乐县时间和何以置废匆匆,其因不祥。
北魏太和二十一年(497年),分魏县复置昌乐县。隋大业元年(605年)废昌乐县入繁水县。唐武德五年(622年)再置昌乐县。六年(623年),昌乐县治由吴村北(即仓颉陵北侧)向东南迁至谷村一带(距今南乐县西北10公里)。五代梁贞明二年(916年),晋王李存勖避其祖父李国昌讳,以新治在旧治南,故改名南乐。一说在晚唐出土的墓碑志中已有南乐之名,南乐名称始于何时,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九月,为避河患,敕令南乐县东迁今城,即今南乐县城。

南乐方言
南乐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隅三省接壤处。全县43.9万人,通用南乐方言。南乐方言属汉语华北官话中的中原官话,接近普通话。一县之内的方言又有差异,根据音系方面差别,可将全县分为:县城周围、元村、梁村、县东南边沿带四个方言小区。
县城周围包括城关镇、杨村、张果屯、西邵、寺庄、近德固、福堪、谷金楼乡、韩张镇及千口乡大部,人口35万,占全县总人口的79.6%,该区方言是南乐的主要方言。主要特点:尖团音分明,有节奏感,语尾拖长腔,且多降升调,口语有一些合音字。元村方言区,限元村镇所辖全部村庄,人口4.3万,占全县人口的 9.9%。某些字音同濮阳、滑县方言接近。普通话中基本音节是zhi、chi、shi的字,元村话中大部读作[tſi]、[tſ‘i]、[ſi],听起来好象ji、qi、xi,普通话中读zhu chu shu的字,在元村话中大部读作[tſy]、[tſ‘y]、[ſy],听起来很象ju、qu、xu这是元村话区别城关话的重要标志。梁村方言区,在卫河西岸,梁村乡所辖全部村庄,人口3.6万,占全县人口的8.2%。主要特点不分尖团,没有尖音,邻近河北魏县的千佛、吴村、安庄等村庄部分人把声母是z、 c、s的字读作zh、ch、sh,口音生硬拗口。县东南边沿地区包括千口乡的武家村、杜家村、阎村、张庄集、樊村、西节村、郭村、枣科、焦村、李家村、大清,人口近万人,占全县人口的2.3%,从语音到语汇很大程度上近于山东莘县。主要特点:声母sh、f相拼的合口呼韵母u、uo、ui不分,ei、ai混用,比城关话多一个声母,代表字有娘、牛、年等。
究其各方言小区特点的渊源,原因有三:
(1)受行政区划的影响 南乐县位于河南省东北边沿冀、鲁、豫三省交界,县西梁村乡与河北魏县,县东南边沿区与山东莘县,世代相邻,联姻通商,交际因便利而频繁,语言互为感染,故县西梁村乡口音与河北相似,县东南边沿区口音近于山东。
(2)地理环境的局限 旧时,县西卫河、县东徒骇河为天然屏障,交通受阻,两岸人民往来不便,水土相邻,语音有异。县东、县东南边沿地带同与山东接壤,而县东受徒骇河的阻隔,语音亦不受其影响。再则,南乐自古多南北向官道(即大路),东西官道极少,人们南北流动性大,交往多;东西流动性小,交往少,这也是形成南乐东西语音差异的原因所在。
(3)移民带来的语音差异 元明之际,由于战乱、灾害,南乐境内人烟稀少,明初曾徙山西之民实南乐。移民并非来自一地,语音各不相同,外地移民与本地居民语音互为杂糅、融合,形成不同的方言区,这是元村话别出一格的主要原因。
综上所述,是形成南乐现阶段各方言区语音特点的主要因素。近年来,随着人民文化水平的提高,社会交往的频繁,以及普通话的推广,使用方言土语的人越来越少,群众语音逐渐向标准化(普通话)发展。尤其是学校实行普通话教学,对于语言的统一起了重要作用。

你自己对照下吧

虽然楼主否定,但个人觉得乐亭(làoting)是最有可能的,因为这么巧合的事,应该没有吧.

虽然本地人都把乐亭读作làoting(前四声后轻声),但外地人提起乐亭来,一般多读作乐(Lè)亭,读(Lào)亭的不多,因为字典里查不到乐(Lào)的读音。此音的由来,也是方言方音所致。是代代相传,约定俗成的结果。如同麦港的港(jiǎng),沙崖的崖(niàn)都是这种情况。其实不只是乐亭,全国其它地方也多有之。如北京前门外有个有名的地方叫“大史腊儿(音),北京人都这么叫。但写出来会使你感到惊讶——大栅栏。再有,全国很多地方都将生活中的废弃物称作“垃圾”(lājī);而港台人则称为垃圾(lese)。这也是方言所致。俗语说“百里不同俗”,推而广之,“百里不同音”亦是。
乐亭的来历——记得上小学时写毛笔字要先练写仿。有个仿影内容是这样的:“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长大点以后,就由此想当然地推论,乐亭城历史上肯定存在过一个亭台之类的东西。这当然是幼稚的推断。因为“亭”的含义不只是一种建筑结构,而且还是古时一种行政机构。《辞海》注释为:“秦汉时乡以下的一种行政机构。十里一亭,十亭一乡。”另一资料载:亭“官司名。汉代县辖乡,乡辖亭,亭下有里。五十家或一百户人家组成一里,十里设一亭”。汉刘邦曾任泗水亭亭长。由此推算,亭官可管千户之众。《三国》时关云长被封为汉寿亭侯,不知是否和此有关。不过可以肯定,按当时的爵位排序,亭也属最小的。
据考三国时乐亭为乐安亭。归曹魏管辖。当年曹操东征乌桓,在昌黎留下了“遗篇”。他从幽州出发,一路东北行,应路过乐亭大地。历尽千年沧桑,乐安亭发展成乐安城、乐亭县。据《中国历史地名词典》记载:“乐亭县金大定年置县,治所即今河北乐亭县”。另注:“乐安城在今河北昌黎西南”。按此推算,乐亭县应在公元1140年之前不久建置,距今已近千年的历史了。
至于乐安城为什么变成了今天的乐亭城,只要把近百年来新旧时期出版的中国分省地图有关版本拿来对照一下就不难找到答案。因为人们总是“惯于将县名和县政权的所在地联系起来。久而久之,与县名不同的县城所在地之名就逐渐被淡化掉了。这样的事例很多;如河北的永平、滦州,山东的东昌,安徽的明光,依次均被当今的卢龙、滦县、聊城、嘉山所取代了,乐亭城亦不外此列。
注:有人说,古时“伯乐相马”的“乐”字发“劳”的音,因此,乐(lào)的由来是否与此有关,这倒可以探讨,因为乐还有(lào)的音。但现今的《辞海》及相关工具书里,有关“伯乐”的词条,已查不到“劳”音的踪迹了。

乐亭县地图:http://www.9654.com/m/luannan.htm

应该是在河北省唐山市的乐亭,没记错的话。

我在《二十四史》里面看到过。不过现在没了的,附近很大一块都划到乐亭辖区范围内了。

乐县是古代的说法应该,在清末的时候还有过的,在相关古籍里看到过的。建议楼主去看那个时候的资料,或者去查找下乐亭的地方志吧。

地理知识要求很高啊。
乐这个字,在地名上其实有多个被念LAO的实例,而且几乎都在华北,其中前几楼的都落下一个重要的地方:乐陵。山东乐陵县,就是著名的出‘金丝小枣’的山东乐陵县。
我估计贴主的老家就是那里,因为当年“闯关东”的人,3000万来自山东中部、北部,而乐陵就是在鲁北。

  • 回乐峰的"乐"怎么读?
    答:读:lè 。回乐峰:唐代有回乐县,灵州治所,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西南。回乐峰即当地山峰。一作“回乐烽”:指回乐县附近的烽火台。出处:唐代诗人李益创作的《夜上受降城闻笛》。原文: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译文: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像雪...
  • 北京离四川乐县有多少公里
    答:6) 沿金穗路行驶190米,过右侧的双乐大厦约180米后,直行进入川鄂中路 7) 沿川鄂中路行驶920米,右前方转弯进入川鄂东路 8) 沿川鄂东路行驶190米,直行进入川鄂东路 9) 沿川鄂东路行驶140米,在第2个出口,直行进入农经路 10) 沿农经路行驶320米,到达终点(在道路右侧)终点:乐至县 ...
  • 四川成都乐资县有多少个镇县
    答:乐至县位于四川盆地中部,隶属资阳市管辖。乐至县辖17个镇、8个乡:天池镇、石佛镇、回澜镇、石湍镇、童家镇、宝林镇、大佛镇、良安镇、金顺镇、中和场镇、劳动镇、中天镇、佛星镇、蟠龙镇、东山镇、通旅镇、高寺镇、龙溪乡、全胜乡、孔雀乡、龙门乡、双河场乡、放生乡、盛池乡、凉水乡。
  • 乐里镇贵州省黔东南州榕江县乐里镇
    答:乐里镇位于中国贵州省黔东南州榕江县的北部,占地面积183平方公里。这个区域居住着约2.11万人口,其中侗族和苗族等少数民族占比高达91.9%。乐里镇行政区划包括1个居委会和19个村委会。乐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32年,当时设立了洛里镇,随后相继并置了逐里、保里、高平、往里、本里和乔勒等乡。1943年...
  • 唐代武则天时期唐朝共有多少个州,分别在现在的那个地方?
    答:唐朝有10道统领府、358个州,具体如下:关内:大致相当于今陕西中、北部,甘肃陇东以及内蒙古河套等地。河南:大致相当于今河南、山东二省黄河以南与河南、江苏、安徽三省淮河以北的地区。河东:大致相当于今山西全省与河北西北部内外长城之间的地区。河北:大致相当于今河北长城以南.河南及山东二省的...
  • 近乐县和灵石是一回事吗
    答:静乐,静乐县在忻州市。平遥县在晋中市。
  • 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乐红镇下辖村委会有哪些?
    答: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乐红镇下辖村委会包括官寨社区居民委员会、红布村民委员会、利外村民委员会、关溜村民委员会、新林村民委员会、乐红村民委员会、施初村民委员会、对竹村民委员会。
  •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德昌县乐跃镇下辖村委会有哪些?
    答: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德昌县乐跃镇下辖村委会包括红星村民委员会、大福村民委员会、乐跃沟村民委员会、铜厂村民委员会、半站营村民委员会、群英村民委员会、联盟村民委员会、高丰村民委员会、杉木村民委员会、海花村民委员会、红岩村民委员会。
  •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涧彝族自治县乐秋乡下辖村委会有哪些?
    答: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涧彝族自治县乐秋乡下辖村委会包括米家禄村委会、东升村委会、乐秋村委会、麻栗村委会、联合村委会、上虎村委会、猪街村委会。
  • 历史上有哪些大臣受过九锡?
    答:王莽、曹操、孙权、司马懿、杨坚等。1、王莽 王莽(前45年12月12日—公元23年10月6日),字巨君,魏郡元城委粟里(今河北邯郸大名县北沙窝庙村,一说大街村)人,西汉权臣,新显王王曼长子、西汉孝元皇后王政君侄。王莽被西汉授九锡,后废汉室建新朝。公元8年至23年在位。2、曹操 魏武帝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