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城镇化建设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5
中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什么时候结束?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市场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长期动态的发展过程。这个阶段,既不同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尚未奠定的阶段,又不同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阶段。从20世纪中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都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经历若干具体的发展时期,不同时期会出现不同的阶段性特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生产力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国家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总的说来,我国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不发达的状态,仍然带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明显特征。从生产力发展方面看:一是工业化的历史任务没有完成,总体上仍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产业结构层次低,发展方式粗放。二是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很不平衡,差距较大。三是城乡二元结构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城市化水平较低,城镇化质量不高。四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仍居世界后列,属于中等收入国家。五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总体科学技术水平、国民教育水平和文化素质还不高。生产力还比较落后的状况,从根本上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还很不完善,生产力发展还面临着诸多体制性障碍,生产关系还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变化。我们虽然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尚未根本革除,市场经济体制机制的许多方面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还很繁重。上层建筑中还存在一些不适应、不符合经济基础变化的地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还不健全,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所必需的一系列经济文化条件还不充分,封建主义残余、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小生产习惯势力在社会上还有一定影响,并且经常侵袭党的干部和国家公务员队伍。以上这些说明,要改变我国生产力发展落后的状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参考人民网: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
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3/1003/c40531-23100644.html

  正确认识我国当今社会所处的历史阶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是我们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总依据。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仍然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特别是当前我国发展呈现出不少新情况新变化。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仍排在世界第90位左右;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但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深化改革任重道远;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但工业还大而不强,农业基础依然薄弱、农村发展相对滞后、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依然不少;思想道德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但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比较严重;全国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但城乡、区域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社会治安、司法公正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仍然困难;社会创造活力普遍增强,但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各种矛盾还不少,等等。这些情况表明,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定政策,推进任何领域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做到既不超越阶段、又不落后现实,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

以改革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发展,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具体部署。只要我们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目标正确、方向对头,以改革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走出一条城镇化发展的新路子,就一定能够开辟更加美好的未来。
当前,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城镇化不仅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不仅是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也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近年来,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深入发展,城镇化内在动力明显增强。有数据显示,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百分之五十五,城镇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群形态更加明显。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吸纳了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高了城乡生产要素配置效率,推动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带来了社会结构深刻变革,促进了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全面提升,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
但我们也要看到,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就是7.5亿城镇常住人口中有2.5亿左右的人没在城镇落户,不能在城镇享受到相应的公共服务,也没有相应的市民权利,市民化进程滞后。这种城镇化进程中凸显的新的二元结构矛盾,在制约城镇化释放内需能量的同时,也积蓄了潜在的社会风险。除此之外,“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建设用地粗放低效;城镇空间分布和规模结构不合理,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匹配;城市管理服务水平不高,“城市病”问题日益突出;自然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不力,城乡建设缺乏特色;体制机制不健全,阻碍了城镇化健康发展,这一系列问题,都对城镇化健康发展形成阻碍。
面对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突出问题,需要清醒地意识到,在一个13亿多人口的大国推进城镇化,既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沿袭老路,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遵循规律,因势利导,把握好方向,以转型改革破题新型城镇化。在这一过程中,既要遵循客观规律,使城镇化成为一个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符合经济发展阶段要求的过程,还要体现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提高城镇人口素质和居民生活质量,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既要突出质量内涵,以改革的思维和创新举措稳步提高农业户籍人口城镇化水平,还要运用统筹方法,科学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切实推动城镇化进入以提升质量为主的转型发展新阶段。
第一,新型城镇化要以人为核心。要突出人在城镇化过程中的本体地位,更多从人的需求和发展出发,以城镇化建设的实效满足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主要任务是解决已经转移到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问题,提高农民工融入城镇的素质和能力。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实施居住证制度,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加大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力度,真正让农民进得来、留得住,有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真正实现人口城镇化。
第二,新型城镇化要优化布局。推进新型城镇化,既要优化宏观布局,也要加强城市内部空间治理。要从基本国情出发,结合本地实际,按照严守底线、调整结构、深化改革的思路,科学合理地布局城镇化,把城市群作为主体形态,促进大中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以兴业促兴城,实现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要按照统一规划、协调推进、集约紧凑、疏密有序、环境优先的原则,统筹中心城区改造和新城新区建设,提高城市空间利用效率,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第三,新型城镇化要注重生态文明建设。要将推进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通过生态文明建设调整产业结构、转变消费方式,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通过推进城镇化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融入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要坚守耕地数量和质量红线,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升效率,切实提高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化程度。积极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完善推动城镇化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体制机制,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第四,新型城镇化要强化产业的支撑力。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建立在坚实的实体经济基础之上,必须以产业为支撑,通过产业发展创造就业岗位,推进城镇化的合理分布。城镇缺乏现代产业的培育和支撑,就会出现“睡城”“空城”和“鬼城”。产业缺乏城镇化的依托和载体,就难以形成持续生命力、创造力和竞争力。要强化城镇间专业化分工协作,充分发挥城市资源要素禀赋与比较优势,按照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城市群协调发展战略格局,做好城镇间产业分工与协作,培育城镇特色鲜明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

  • 为什么现阶段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答: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党的十七大再次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就是要求我们继续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认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长期性、艰巨性,提高想问题、办事情决不可脱离实际的自觉性....
  • 城镇化是什么的必由之路
    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国际社会也普遍肯定中国城市发生的巨大变化,视之为中国发展的奇迹之一。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城镇化在快速发展中也积累了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就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我国新型城镇化各项工作也取得了积极...
  • 什么是城镇化?
    答:曲折历程:从全国范围看,十五大以前,城镇化进程随着经济发展出现过较大波动,客观上表现了一定的自发性,城镇化的概念大多限于理论界的讨论,缺乏政府主导的推动力量;从十五大到十六大,城镇化的概念逐渐在政府决策中得到认同并逐步深化,突出了其战略地位。十五大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农业人口占...
  • 为什么说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答: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不发达的阶段。答二:基本目标有:一是在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改善方面的目标,1)强调了国家经济总量的提高,提出“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2)强调了完成工业化的任务,提出“基本实现...
  • ...评价十七大对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征概括的论述?
    答:所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简要地说,就是社会主义的不发达阶段。我国是在生产力非常落后的条件下进入社会主义的,必然要经历相当长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发达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现代化。从20世纪中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至少100年时间,都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答:l.它昭示我们要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做好充分的思想和心理准备。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生产力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国必须经历一个很长时期的初级阶段,去实现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市场化、城镇化。现在,尽管我国生产力和科技教育有...
  •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经历了哪些阶段
    答:2、曲折发展时期(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主要表现为: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1957年超额完成“一五”计划;1956年,中共“八大”制定了正确的经济建设方针;但是领导人片面追求经济发展速度,轻率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 为什么我国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答:做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判断,主要依据有:第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产生的历史前提.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脱胎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生产力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国必须要经 历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去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我国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发展现状.我国改革...
  • 如何避免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的负面效应
    答:以人为本是新型城镇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经济、社会、生态等多重效益的科学充分释放是手段,手段必须要服务服从于以人为本的核心,才能确保新型城镇化乘风破浪、扬帆远航。正确处理市场与政府的关系 推进城镇化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遵循规律,因势利导,使城镇化成为一...
  • 为什么说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答:我们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用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去实现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经济的市场化、社会化、现代化的任务,去发展社会主义应有的发达的生产力的基础。经过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迅速发展,我国的生产力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各项事业有了很大进步,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