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历史简介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9
十堰市历史简介

来源于十堰镇。相传古时此地原名张家庄,后改名陈家街,清代中叶,人们在陈家街东侧的百二河拦河筑坝,沿河先后筑起头堰、二堰、三堰、四堰、五堰、六堰,
在花果园犟河上拦河修起了头堰、二堰、三堰、岳竹堰,两处共有十个堰;自此筑起十个堰以后,十堰便成为行政区划的一个专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十堰只是一个荒凉小镇,因明朝筑十堰引溪水灌溉田地得名。1963年开始的三线建设政策,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第二汽车制造厂(东风汽车公司)等工程和企业的陆续上马,
推动了当地工业大跃进式的发展,正是基于这种政策才催生了一座新的城市的诞生,十堰一跃成为一座现代化的汽车城。
今十堰市城区原为郧县的一部分,是随中国二汽落户此地发展起来的新型工业城市。1967年划郧县的十堰、黄龙两区和茶店区的茅坪公社成立十堰办事处,1969年成立县级十堰市,1973年将十堰市升为地级市。
1949年设两郧专区,属陕南行署区领导。两郧专署驻郧阳县,辖郧阳、均县、房县、竹山、竹溪、郧西等6县; 
1950年两郧专区划回湖北省,改称郧阳专区,郧阳县改为郧县,郧阳专署驻郧县;
1952年撤销郧阳专区,原郧阳专区所属各县并入襄阳专区;
1965年复设郧阳专区,专署驻郧县;襄阳专区所属郧县、均县(驻丹江镇)、房县、竹山、竹溪、郧西6县划入郧阳专区;
1969年设立十堰市,属郧阳专署领导;郧阳专区辖1市、6县;
1970年郧阳专区改称郧阳地区,行署驻十堰市,辖十堰市及郧县、房县、竹溪、均县(驻丹江镇)、竹山、郧西等6县;
1973年十堰市改由省直辖,郧阳地区辖6县;
1994年9月29日,原郧阳地区与十堰市地、市合并为新的十堰市至今,代管原省辖县级市:丹江口市;
2014年12月17日,郧县改为郧阳区,十堰现辖房县、竹溪、竹山、郧西、丹江口市、张湾区、茅箭区、郧阳区。

扩展资料:
十堰位于湖北与河南、陕西和重庆四省市交界处,南与重庆市巫溪县、湖北神农架林区接壤,东南和湖北保康县、谷城县和老河口市为邻,东北与河南省邓州市、淅川县交界,北与陕西省商南、山阳县毗邻,西和陕西镇安、旬阳、白河、平利和镇坪县相邻。
大巴山东段逶迤于南,秦岭余脉屏障其北,汉水自西向东穿越全境,最高海拔2740米,最低海拔87米。境内的最大河流为汉水,自西向东贯穿全境,流经郧西、郧县、丹江口两县一市;境内50公里以上的有堵河、滔河、马栏河、神定河等30余条。
有丹江口水电站,位于丹江口市境内,连接三省五县市,总水域面积745平方公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十堰

十堰地名由来:十堰历史悠久,过去农民为了饮水灌溉,在当地的白二河和张湾河上修建了10个小水库,分别为一堰二堰,十堰由此得名。后来历尽变迁,堰就成了地名。
十堰最早的地名叫陈家街。曾经是郧县的一个区。实际上“十堰”这个地名早就有了,是个村庄名,在现今火车站附近,后来推而广之,泛指整个市区。

扩展资料:
十堰市地处中纬度地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域内多年平均气温15.4℃,年极端最高气温为41.9℃(1996年7月19日),年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11.9℃(1976年1月16日);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69.6mm,降雨量多集中在6、7、8、9四个月;
降水量达456mm,占全年降雨量的59.2%。降雨量表现为东南部略多于西北部。区内年总平均降水日数为115-120天,夏季最多(34.5天),秋季略高于春季(分别为32.2天和30.7天),冬季最少(仅15.8天)。
十堰市境内以青峰断裂为界,南属扬子准地台区的青峰台褶束,北为秦岭褶皱系。其中秦岭褶皱系区又以两郧断裂、竹山断裂分别隶属于金鸡岭复向斜区、武当山复背斜区及北大巴山褶皱区,各区构造形迹差异明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十堰市

十堰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江中上游,武当山北麓中低山区,汉江南岸,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历年平均气温15.2℃,年平均降雨量828毫米。跨东经109°29′至111°16′,北纬31°30′至33°16′。是鄂、豫、陕、渝毗邻地区唯一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位于华中、西南、西北三大经济板块的结合部,地处五省交界处,承担着东进西出、南北相连的作用,是鄂西北部周边地区人流、物流、教育、卫生和文化的集散地。辖五县一市两区和一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即房县、郧县、郧西县、竹山县、竹溪县、张湾区、茅箭区、丹江口市和白浪经济技术开发区。十堰是我国重要的汽车生产和科研基地,是以汽车工业为主的新兴工业城市。2006年全市生产总值达345亿,人平过万元,连续三年跻身全国综合百强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居全国第63位。城区人均收入在全省位居第二位,仅次于武汉。
  全市国土总面积2.3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51余万,城区人口52万人。
  十堰市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1991年,考古工作者在郧县曲远河畔发掘的两个完整的南方古猿头骨化石,定名为“郧县人”。人类学家认为,这一发现填补了亚洲人类发展“链条”上空缺的一环,被列为当年“世界考古十大发现”之首。十堰市域在商、周时属绞、庸等国;战国时属楚国;秦汉时属汉中郡长利县;东汉、魏时属锡县;唐、宋时属武当郡郧乡县;元代始设郧县。现今的城区,于清朝因人们在百二河和犟河拦河筑坝十处以便灌溉,由此得名十堰。1967年,国家为建设第二汽车制造厂(现东风汽车公司),设立了郧阳十堰办事处,1969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十堰市(县级市),1973年升级为省辖市。1994年10月,原十堰市和郧阳地区合并,成立新的十堰市。十堰是道教和“武当拳”的发祥地,武当道教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武当山古建筑群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中国城市品牌价值报告》全国宜居城市中十堰位列第三。十堰还是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

  • 十堰市有哪几个区县?
    答:截止2016年底十堰市辖3个区、1个市、4改县,分别是:张湾区、茅箭区、郧阳区、丹江口市、郧西县、竹山县、竹溪县、房县。十堰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地处秦巴山区东部、汉江中上游地区,与河南西部、陕西南部、重庆东部等3省市边境交界。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十堰地域自古有“南跨荆襄、北枕商洛、东抚南阳...
  • 十堰的介绍
    答:十堰市是鄂、豫、陕、渝毗邻地区唯一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核心城市。十堰是世界著名道教圣地武当山、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源头丹江口水库、中国第一世界前三的东风商用车公司总部所在地。1十堰有着悠久的历史,东临“三国”襄阳、南望神农架、西依大巴山、北屏古秦岭,三千里汉江自西...
  • 十堰有哪些县城
    答:截止2016年底十堰市辖3个区、1个市、4改县,分别是:张湾区、茅箭区、郧阳区、丹江口市、郧西县、竹山县、竹溪县、房县。十堰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地处秦巴山区东部、汉江中上游地区,与河南西部、陕西南部、重庆东部等3省市边境交界。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十堰地域自古有“南跨荆襄、北枕商洛、东抚南阳...
  • 十堰市简介
    答:十堰是东风的“延安”、现代制造业高地、近代民族工业摇篮,区位优势独特,医疗和高等教育资源富集。十堰全市总面积23680平方千米,常住人口为320.9万人。市区总人口148.58万,其中中心城区人口为103.34万,比2010年增加26.55万,凸显出中心城区对全市及周边人口有着较强聚集能力。十堰有着悠久的人文历史...
  • 十堰市有哪些历史文化遗迹值得一看?
    答:古石窟遗址:十堰市境内有众多的古石窟遗址,如丹江口市的石门山石窟、竹溪县的石门山石窟等,这些石窟保存了大量的佛像和壁画,反映了我国古代佛教艺术的风貌。古建筑遗址:十堰市境内有许多古建筑遗址,如丹江口市的古城墙、竹溪县的古戏台等,这些建筑保存了大量的历史信息,对于研究我国的历史文化具有...
  • 描述十堰市的古诗
    答:描述十堰市的古诗如下:天若有情天亦老,十堰男儿就是叼。一桥头上打过劫,一中门前飙过血。意气精魄坚如铁,十堰男儿就是爷。十堰市的具体介绍:十堰市,别称车城、中国卡车之都,湖北省辖地级市,介于北纬31°30′~33°16′,东经109°29′~111°16′,地处中国华中地区、湖北省西北部,汉江中...
  • 十堰是哪个省的城市 你了解了吗
    答:十堰地处中国中央山地,秦巴山区汉水谷地,湖北西北部汉江中上游,北抵秦岭,南依巴山,汉江和武当山横贯全境。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十堰拥有“川陕咽喉、四省通衢”之称。全境面积2.3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40.6万。2、十堰有着悠久的历史,1995年在郧阳发现中国唯一一处白垩纪龙蛋共存...
  • 十堰市公安局十堰市公安局历史沿革
    答:十堰市公安系统的演变历程始于一九六六年九月,当时郧县公安局批准设立了十堰市第一个公安机关,即十堰市公安派出所。同年四月一日,正式成立了十堰市公安局,然而五月起,由于实行军事管制,其名称转变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堰市公安机关军事管制小组”。一九七三年五月,湖北省十堰市公安局宣告成立,开始依法...
  • 河北省十堰市属于哪个市
    答:十堰市是湖北省的地级市,不属于河北省。十堰市是中国卡车之都,是鄂、豫、陕、渝毗邻地区唯一的区域性中心城市,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核心城市,秦巴山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十堰地处中国中央山地,秦巴山区汉水谷地,湖北西北部汉江中上游,北抵秦岭,南依巴山,汉江和武当山横贯全境。四季分明,气候宜人...
  • 湖北的十堰地名的来历
    答:成名由来 十堰地名始于明朝。明成化二十年 (1484年) ,薛刚纂修《湖广图经志》载有:“十堰,在县 ( 今郧县 ) 南,因溪筑十堰,以灌田”,这是关于十堰地名的最早记载。由此可见,十堰是因为在百二河上垒石为埂,拦蓄河水,共修筑十道堰,以灌溉农田而得名的。志中录有明代韩弼诗一首——...